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2022-09-25 来源:星星旅游
1.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蒹葭凄凄,。(《诗经》) ③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⑤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⑥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⑦,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⑧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 ⑨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 ②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⑤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

3.(6分)

(1)萧关逢候骑,。(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夕露沾我衣。(《归园田居》) (3)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1.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小题1】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敌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如果删去前半句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________

【小题4】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国民党政府和一些社会名流不是积极抵抗,而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靠不住的东西,因此遭到作者批判。今天你面对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从未发生”的错误论调,请你结合学过《南京大屠杀》或课外资料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江曾培《论只“看”不“读”》一文,回答小题。                                

①一位学者问他的研究生读过《三国演义》没有,回答说,没读过,但看过。就是说,只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没去读小说原著。

②这种对中外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时下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③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传媒,吸引了很多人去“看”它,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看电视不能代替人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其他形式;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尤其不能代替阅

读文学名著。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自然有它的长处,它强化了通俗性、直观性,从娱乐和消遣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原著裹挟了更多的人。但是荧屏上的“名著”,绝非名著本身。名著的一些精髓是电视剧无法再现的。文学名著的内蕴,只有经过认真阅读、反复咀嚼,才能够领略到。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只是“二手货”,只看电视剧,凭借从中获得的直观感受,那是很难真正亲近文学名著的。

④由此我想到正在兴起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电子化,可说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重要的出版技术革命。它将在许多方面影响与改变传统的出版观念。vcd光盘等多媒体读物,图文并茂,加强了读物的形象性、直观性,它必将激发读者更大的兴趣。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发展它。但我不相信电脑屏幕作为媒体的“看”名著,能完全代替“读”名著原作。所谓“读与写将成为过时的技能”、“书籍将走向灭亡”的论点,恐怕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就因为人在接受文化的浸润上,“读”不同于“看”,它较之于直观性的“看”,具有更多的思辩性。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读总是和思联在一起的。孔子进一步指出两者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表示在“读”的过程中,对书的内容要反复思索,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出版走向高科技,好多事情使人一“看”就明了,有助于人们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与教育。但是“看”不能完全代替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与思索。“看”包办代替不了“读”。 ⑤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基于此,我想,一些古典名著的传播,不仅不能以被改编成电视剧为满足,即使在出版上,也不宜过多地在通俗化上下功夫。当前,有些文言经典作品先被白话翻译;翻译不足,则进行改写;改写不足,则进行图解,由“读”改成“看”。应该说,用心是好的,是为了使古典名著更多地流行;但在这方面过量倾注热情的结果,使经典名著变成了失去了原味的通俗读本。读者虽然可以快速直接地进入某些故事,但是却领略不到原书的一些深邃内蕴与语言魅力。那些弱化了读者咀嚼能力的通俗化、图解化的工作,可能最终堵塞了读者通向经典文化的道路,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大声疾呼要“咀嚼文义,”为学者不可只看“不”“读”。 【小题1】纵观全文,本文是按→→的思路来写的。 【小题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作者在文中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小题4】为什么不能只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而不看文学原著?请说出至少三点理由。

【小题5】请说说第4段中两个画线句子的作用。

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来源:Z,xx,k.Com]

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去后乃至 乃:_________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来奉迎 故:_________________ ④先期一日 期: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 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回答问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小题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不逾矩.( )

【小题2】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后面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__________,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首联说虽然酒的档次不高,下酒菜还是可以的,请不要见笑,这样写,既真实,又很。

【小题2】下面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陆游去职回乡后,到邻村游玩作客时写下的。B.本诗以“游”为线索,写了诗人的见闻和感受。“足鸡豚”、“春社近”和“闲乘月”可以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也写探索前行时的感受,更是蕴涵人生哲理。D.诗人陆游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屈辱投降,渴望国家统一;风格雄浑豪放。

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问题。(5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2分)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4分)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这首诗虽为①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②,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2分)

【小题2】请根据你的理解,简明地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采用的写法及其好处。(2分)

1.写作(50分)

请以“______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