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背景
第一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谋划过程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做出正式批复。批复要求“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生产布局的变化,航空经济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内共有27个省份的51个城市先后提出54个航空经济区的规划和设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是河南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顺应产业转移趋势和经济结构调整潮流,长期探索、主动作为、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结果。
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郑州占据了交通枢纽位置。郑州在近代史上是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点,是我国内陆的重要商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京汉铁路升级为京广铁路,郑州进一步获得了资源流动的便捷要素,郑州从此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作为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依托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不仅使河南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而且使其日益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目前,郑州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密集带和集聚区。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交通枢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长期维持铁路枢纽的地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多年保持全国首位。
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和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河南传统交通优势弱化的压力不断加大,作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运输方式,民航以其速度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民航一直是河南省综合交通中的短板。为尽快补足短板,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在时任副省长张大卫的主导下,制定了《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设成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的远景规划目标。为提升机场的服务功能,将原由新郑市(县级市)派出驻机场的副县级港区管委会划归郑州市,升级为正县级。2008年,鉴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势头,国家民航局在《关于加强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之一。2009年,时任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视察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指出沿海发展靠海港、内陆发展靠空港,要实现内陆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民航运输业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依托航空运输通道将全球性资源、产业和人才进行集聚,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平台,从而支撑和推动郑汴一体化与中原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建设及发展。同年,在常务副省长李克的主导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重新调整了规划方案,确定了“一核两区一环”的空间布局结构。2010年6月,经过多轮谈判,河南省与富士康科技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富士康科技集团承诺利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布局生产基地,并在省内其他地区配套相关项目。经过积极努力,2010年10月4日,位于航空港区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全国第13个、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为河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平台。在2011年中国民航局贵州会议后,河南提出建设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的目标,并开
始谋划借鉴世界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推动建设航空大都市。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明确提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目标。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获批,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第二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必要性
一 我国民航业战略布局大调整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猛发展,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物流格局加快改变,迫切需要对空域条件和民航战略布局进行深度调整。2012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3.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578万吨,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市场、人力资源和制造业优势的显现,国际上一批依托航空物流而集聚的电子消费类产品正在加速向我国内陆地区转移,航空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到2016年,中国航空货邮运输量将突破900万吨,占同期世界航空货邮运输总量(3450万吨)的26%,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2030年前后,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货邮运输市场。
但由于受空域资源和商务成本的限制,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门户机场已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速货运功能分离,在我国内陆腹地建设以货运为主的枢纽机场。《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机场布局结构和增加机场数量规模,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水平”。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未来一个时期要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要求,抓紧完善布局;要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开展航空经济示范区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国际航空枢纽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评审会上提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经停航班比例超过40%,中转旅客比例超过11%,其枢纽迈向了中等成熟度的大门,具备了国内航空枢纽的雏形。
抢抓这一难得机遇,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的沟通衔接,并向
国务院中原经济区调研组就建设郑州航空枢纽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高度认可。可以说,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顺应了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航空货运快速增长的趋势,通过在内陆地区构建大型航空枢纽、加快形成国内航线中转换乘和国际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更好地优化全国民航发展战略布局。
二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1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代表性,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并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五大战略定位”。把握核心任务、落实战略定位,河南既面临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在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了更大作用,河南迫切需要一个战略突破口,以引领和带动全局发展。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构筑河南区位交通新优势的需要。河南在全国铁路网、公路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集疏作用,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挥航空运输的引领作用,加强航空与公路、铁路的高效对接,促进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能够进一步凸显中原经济区多方向、跨区域运输的交通要冲和多种交通运输网络的枢纽作用,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以航空运输为载体密切中西部地区与沿海港口和全国其他各大枢纽的联系。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航空经济涵盖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众多领域,产业层次高、关联性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度调整,航空经济正在逐步发展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建设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把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优
势与高端产业及龙头企业的设计研发优势、生产制造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扩大内陆开放过程中促进航空运输、现代物流、高技术、商贸会展、教育科研等高端产业集聚,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改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需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区位适中,对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的集散效应,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航线航权、口岸通关、金融等方面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能够为产业发展、贸易合作、技术交流、人才引进等提供服务,能够极大地改善内陆地区的开放条件,打造内陆地区的开放高地,引领和带动全省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构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需要。实施好中原经济区这一区域发展战略,既需要统筹规划,又需要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把以航空枢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郑汴一体化发展、郑汴新区建设结合起来,把这一区域的发展与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结合起来,能够通过促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扩大就业规模,进而吸引人口加快转移,培育形成航空城,实现航空运输与产业及城市发展、人口集聚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和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三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条件
一 河南的基础支撑条件
在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方面,河南的基础条件较为坚实,综合优势较为突出。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优势突出。郑州市东西兼顾、南北适中,具有完善的铁路、高速公路交通网,而且是唯一的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双十字”中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处于航线网络中心位置,适宜衔接东西南北的航线,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每周全货机航班居中西部主要机场前列,规划建设5条跑道,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货物集疏的物流成本和时效成本优势明显。二是绕航率低,经停中转率比较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有多条可供开发的航线
资源,绕航率低,经停率高。数据统计表明,从郑州到北美、欧亚、太平洋等主要航点绕航率不超过15%。按照现在的航线进行设计,有1000多条航线可以从郑州经过,这种空域优势在全国极为罕见。三是空域条件好,辐射半径大。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军方让出了很多空域资源,能够保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枢纽的发展。特别是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出发,两小时大体上能够覆盖中国90%的国土和90%以上的生产能力、人口,再加上河南省拥有1亿多人口,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四是产业基础优越,发展态势良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周边已聚集了很多具有高时效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运输企业加快集聚,美国联合包裹(UPS)、俄罗斯空桥、富士康等国际知名企业进驻发展,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型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五是经济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河南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2013年全省GDP超过3万亿元,省会郑州2013年GDP超过6000亿元,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等指标连续多年居中西部省份的首位,连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巨大的市场优势、交通枢纽优势、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不断显现,体制机制方面的劣势正在不断弱化,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能。
二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
以富士康为首的龙头企业在郑州航空港区落户,使得航空运输需求急剧增大,为河南发展航空经济提供了机遇,也成为河南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砝码。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信、消费性电子等3C产品研发制造,并广泛涉足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云计算服务及新能源、新材料开放应用的台资高科技企业。2013年其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5%,跃居《财富》全球500强第30位。富士康是代工行业的“航母”,与其直接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超过5000家。2010年7月,富士康正式签约入驻郑州。2010年9月16日,富士康科技园在郑州航空港区奠基开工。2011年3月14日,富士康科技园第一条手机生产线正式投产,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发展发挥了极强的带动作用。
2011年,也就是富士康入驻郑州一年后,其“领头羊”效应就已经开始显现,综保区(港区)
注册企业数量增长了282%,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了433%,带动综保区(港区)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手机产量全年达2445.3万部。富士康的建成投产带动了郑州市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2011年电子行业完成增加值133.2亿元,同比增长18.2倍,对郑州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2%,拉动郑州市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占工业比重的5.7%,已经超过汽车工业,成为郑州市第五大产业。[1]富士康跳跃性的发展势头也带来了河南省进出口贸易额的井喷,2011年仅富士康一家企业的进出口额就达94.7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增量的近29%,拉动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52.6个百分点,成为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富士康在郑州已完成布局手机生产线超过90条,生产手机超过1亿部。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发挥富士康的带动作用,加强与全球领先的设计、研发及代工企业合作,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加快推进智能手机制造、维修中心和电子部件的全球采购、国际分拨中心建设,形成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目标是整合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因此,富士康这样的龙头企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三 中央与河南省政府的政策支持
(一)中央政策支持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河南发展,近年来确定了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体系,河南在中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2012年2月6日,中国民航局与河南省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河南省民航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推动郑州航空经济示范区建设。2012年7月8
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明确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的地位。2012年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明确中原经济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之一。2012年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实验区的建设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2年10月,国务院已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报告,并责成启动规划编制工作。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将成为承载“中原梦”的重要载体。2014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航局签署《共同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确定了8个方面16项实质性共建内容,中国民航局以正式文件在全国民航系统印发实施,建立了局省共建工作机制。
在具体政策支持方面,国务院赋予了一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航空管理的先行先试,将优先开放郑州的第五航权,适当的时候开放第七航权。二是创新海关监管制度,促进航空物流和加工贸易的发展。三是在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将在实验区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中适时探索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对于在综合保税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租赁25吨以上飞机等,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在实验区开展离岸结算业务。四是在服务外包政策方面,规划支持实验区设立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享受服务外包有关的优惠政策。五是在财税政策方面,明确提出由财政部牵头专题研究支持实验区的财税政策。六是在土地政策方面,明确建设用地指标要向实验区倾斜。七是在境外人员的往来方面,要积极研究对外国人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口岸入境提供便利政策。
(二)地方政策支持
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枢纽的建设,在已有铁路、公路枢纽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和推进航空枢纽的建设。一是提出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河南已经变成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而且对铁路网已经进行了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省委、省政府清醒地判断民航的发展对河南来讲是一块短板,没有民航的发展,河南的整个对外开放问题就解决不了。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航空港,河南特别是郑州永远将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内陆欠发达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能够集中吸引要素、高效配置资源的,往往只是几个大的城市群、大的都市。只有与世界的航空网络进行连接,河南才能在世界大的经济和城市格局中有自己的地位。二是积极规划建设机场枢纽。在原有机场的基础上,河南积极运作了机场枢纽的扩建规划,规划了48平方公里和5条跑道。世界上拥有5条跑道的机场只有美国芝加哥机场、亚特兰大机场,以及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所以,如果有5条跑道的话,将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地位在世界上会非常有优势。[2]同时,在机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城际铁路和地铁把机场与郑州东站连接起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2011年11月,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这是国内少有的围绕机场建设的综合保税区,对航空港的产业组织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修建四港联动物流通道,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进行功能整合,可以实现区港联动,缩短运输半径,降低成本,方便统筹管理。实行一站式通关服务,积极建设铁路、公路“无水港”,推动郑州铁路口岸与沿海口岸的连通。同时,郑州至沿海城市的“五定班列”不断增多,随着综合优势的不断显现与提升,实验区将为中原经济区及周边区域搭建更为强大的服务平台。围绕机场建设综合保税区,全国是少有的,较为近似的是北京的天竺综合保税区、重庆的西永综合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距离重庆江北机场25公里,导致其运输成本大大增加,整个生产组织、流通组织就非常不便。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发展规划迅速吸引了苹果、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入驻,这些企业表示要继续扩大与河南省的合作,力争把散布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相关设计、贸易、加工制造能力向郑州转移,形成全球的供应链中心。三是大力培育基地航空公司。能够带动机场客货吞吐量的是航空公司,由于飞机起落的成本很高,而河南的市场发展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货运量,客运量同样难以带动,航空公司没有充足的理由不会轻易在郑州起落。经过近年来的产业培育,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运量得到增长,使河南的航空货运基地有了很大变化,目前已有多家航空公司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配备全货机了,包括UPS、俄罗斯空桥这些航空公司,澳大利亚航空、TNT都要求在郑州设站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形势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四是积极筹划航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规划机场城市——航空城。航空城的规划引起了民航界的很大反响。五是不断扩大航
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权限。积极争取国家批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目前,我国大量的跨境贸易通过网购的形式分散进行,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来进口:一种是包裹邮寄形式,其缺点是邮寄的包裹重量受限,价值也受限;另一种是“水客”带进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偷税漏税。针对这两者的弊端,河南省政府积极推动《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全国唯一依托保税监管场所“入区退税、进境保税、国际分拨配送”的进出口综合性试点。有专家预测,如果成为全国的网购中心和分拨中心,其项目收益会远远超出预期。同时,海关快件监管中心于2013年3月正式运营,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努力推进“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改革。六是加大地方政策支持。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实验区发展的81项政策,建立了实验区与省直部门的直通车制度,明确了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26个领域266项具体直通事项,河南省财政厅、郑州海关等11个部门出台了专项政策,郑州市和实验区管委会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基本建立了支撑实验区建设发展的省、市、实验区三级政策体系。
在进一步的政策规划中,实验区将致力于创新投资模式和规划引导机制,争取享受“安智贸协定”便利通关政策。着力打造国际化的金融体系,重点推进外汇结算体制改革,争取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着力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争取开展对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登记制、网上自动登记制和负面清单管理试点,争取设立中国(郑州)自贸区。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