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电池:由两支电极构成的系统;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 2、电化学分析法中涉及到两类化学电池: 原电池:自发地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电解电池: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3、电极与电极分类
A参比电极:如: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 B 指示电极:如:1)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2)第二类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3)第三类电极──汞电极,(4)惰性金属电极,(5)膜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
4、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的定量关系)。 5、膜电位及其选择性:公式:
6、Ki J称之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其意义为: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待测离子和干扰离子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的活度αi与干扰离子活度αj的比值: Ki j = αi /α j
7、 通常Ki j << 1, Ki j值越小,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例如: Ki j = 0.001时, 意味着干扰离子j 的活度比待测离子 i 的活度大1000倍 时, 两者产生相同的电位。 8、膜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9、膜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和温度系数:
响应时间: 是指参比电极与离子选择电极一起接触到试液起直到电极电位值达到稳定值的95%所需的时间。
温度系数:将能斯特方程式对温度T 微分可得:公式: 溶液的温度系数项。温度改变导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改变。
10、 电位分析中的等电位点:实验表明:不同温度所得到的各校正曲线相交于一点,图中A点。在A点,尽管温度改变,但电位保持相对稳定,即此点的温度系数接近零。A点称为电极的等电位点。A点对应的溶液浓度(B点)称为等电位浓度。
11、在电位分析中,试样浓度位于等电位浓度附近时,温度引起的测定误差较小。
12、直接电位法中的标准曲线法:用测定离子的纯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otle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简称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分别测定各溶液的电位值,并绘制:E - lg ci 关系曲线。注意: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不变时,膜电位才与log ci呈线性关系。 13、TISAB的作用:
①保持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②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 ③掩蔽干扰离子。
14、直接电位法中的标准加入法:公式 15、影响电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测量温度,线性范围和电位平衡时间,溶液特性,电位测量误差
16、电位滴定分析法----滴定曲线-----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确定电位滴定终点---(1)E-V曲线法,(2)ΔE/ΔV - V曲线法,(3)Δ2E/ΔV 2 - V曲线法 17、极谱分析----伏安分析法---极化电极与去极化电极 18、极限扩散电流id。(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19、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比值最大,此点对应的电位称为半波电位。(极谱定性的依据)
20、极谱波方程式; 由该式可以计算极谱曲线上每一点的电流与电位值。i= id /2 时, E=E 1/2 称之为半波电位,极谱定性的依据。
21、极谱分析的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浓差极化)和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的电解过程。
22极谱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1) 比较法(完全相同条件);(2)标准曲线法 id =K c (3) 标准加入法
23、1. 理论分解电压 , 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使反应进行,需要提供的最小外加电压(D′点) ,2. 实际分解电压(析出电位),实际开始发生电解反应时的电压,其值大于理论分解电压(D点)。3. 产生差别的原因:超电位(η)、电解回路的电压降(iR)的存在。则外加电压应为:E外 = (E阳 + η阳)- (E阴 + η阴) + iR
理论分解电压小于实际分解电压的原因是由于超电位的存在,但超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呢?
24、浓差极化与电化学极化 25、电重量分析法-----恒电流电重量分析法-----特点:保持电流在2-5A之间恒定,电压变化,最终稳定在H2的析出电位。选择性差
26、电重量分析法-----控制阴极电位电重量分析法------特点:自动调节外电压,阴极电位保持恒定。选择性好
27、库仑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法拉第电解定律 28、基本要求:电极反应单纯,电流效率100%。
29、库仑滴定──恒电流库仑分析----在特定的电解液中,以电极反应产物作为滴定剂(电生滴定剂,相当于化学滴定中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定量作用;借助于电位法或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故库仑滴定并不需要化学滴定和其它仪器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和体积计量。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