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什么是小班化教育?班级人数少是它的特征,但是不仅仅是人数上的小班化,“更是教育内涵厚重、更加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关键在于给师生创设更加优质、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班化、创新、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是转变教育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师生互动,交流的空间更多,教学相长,教学合一。小班化教学能让孩子得到多元、适性、个性化的发展。
传统的班级教学不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工业化的西方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与入学率不断下降及教育民主化、个性化思潮的兴起,进而引起了班额的缩小,一些西方国家率先小范围开展 “小组教学”的尝试。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能源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各国对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各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为班级规模的缩小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缩小班级规模,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从而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人才优势。
小班化教育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小班化教学着眼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小班化教育突破了苦教苦学的“失败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习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小班化教育让学生基本上摆脱了苦学的境地,获得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学习环境和授课方式上融入了成功式教育和愉快式教
学,让每个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班化教育
突破了师生交流的单向性,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师生交流是否民主,其实质是教师如何走下神圣的讲坛,更亲近地走近学生,更亲近地走向课堂,把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言权留给学生。小班化教育中,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师“指向学生”,学生也可以“指向教师”,还留给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的机会。同时,师生交流形式多样化,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而且是教书育人的“人师”,教师同时变成了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学习研讨的对手、交流谈心的挚友,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非训导者。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具有了充分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人格得到了自由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塑造充满个性的学生。小班化教育突破了教学设计的程序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小班化教学中,真正体现了自主性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它的突出优势就是强化了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联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自我教育和创造精神。同时,小班化教育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特别强调情意结构的作用,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也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班化教育突破了教学评价的传统导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小班化教育中,以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为教学评价的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同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到现代化学习工具,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这种教育中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融洽和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协调发展和培养创新精神都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育方式强调以社会为本位,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和社会,会忽视个人,忽视个性。事实上,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不可能平均发展,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因“质”(品质、性格等)施教、因“型”(接受型、认知型等)施教,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人才。小班化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着眼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着力点,摆正师生关系,立足人
才培养,注重质量和效益,全面育人,因此,它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班化教育决不仅仅是缩小班级容量,而是从教育教学理念到实践的一次全 面改革。在小班化教育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充分交流,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变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学生学”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地提升了教育质量。小班化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主动也反过来刺激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教学目标。小班化教育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个性人才,真正达到求学与教学的目的。
教育,功在社稷,利于千秋。教育的目的是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国家繁荣富强,民族独立的社会理想。新世纪社会发展趋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培养个性化高素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转变教育模式,合理安排教育资源,改变教育方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建设社会、创造社会的能力,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实施“小班化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前提、方式和目的,小班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要的有效途径。为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变社会教育模式,营造社会文明,持续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资料:
1.傅禄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6期。
2.陈孝大:《小班教育与学生的主动发展》,《上海教育》,1998年第
6期。
3.戴家干:《从日本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看教师编制管理的特点》,《比较教育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