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说文解字注》与辞书释义

2024-05-26 来源:星星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6月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e 2006 第23卷第2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23 No.2 《说文解字注》与辞书释义 何 山 (西南大学文献所重庆400715) 【摘要】《说文解字注》分析总结了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释义的异同,并对《说文》释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补 充,其训释理论和实践对于辞书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说文解字注》;辞书释义 【中图分类号】Hl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oo6)O2—0032—05 The Glosses on Etym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Explanation of a Word in Lexicographical Work HE Shan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Language Documents, 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 4007 15,Chongqing,China) Abstract:The Glosses On Etym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er- ences of the explanation of a word in dictionary and the gloss in ancient books.It also interprets and sup— plements the glosses in Shuowen(Etymology ofAncient Chiense Characters).Ist theoyr and practice is of important reference to lexicography studying and dictionary compiling. Key words:The Glosses On Etymology foAncient Chiense Characters;the explanation of a word in lexico— graphical work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字典, 经学大师,时谓“五经无双许叔重”。在《说文》的诂 开创了按部首编排字(词)典的先河,给后世字典的 材释义中,时时可以看出先秦两汉的传注训诂材料 编纂树立了典范。《说文解字注》①(以下简称段 对许慎的影响。但字(词)典释义毕竟与传注训诂 注)既是“寓作于述”的字典杰作,更是以启蒙状态 不同,“小学之训诂贵圆,经学之训诂贵专”。②所谓 的近代语词观念,对字典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系统 “圆”,是指字、词典解释的是字(词)的语言义,具有 论述的理论巨著。段注的字典理论是我国字典理论 概括性;所谓“专”,是指传注训诂解释的是具体语 由散碎到系统,由文字到语词,由混沌到科学的历史 境中的具体词义,是词的言语义。段氏在为《说文》 转型期的一座里程碑。本文从辞书释义的角度对段 作注的过程中看到了这种“圆”与“专”的关系,时时 氏在释词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试作分析阐 指出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的区别与联系。 释,希望对现代辞书编撰有所裨益。 《说文・羽部》:“翔,飞声也。”④段注:“《毛传》 云‘翱翔,众多也’,此谓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毛比傅 一、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的 下文‘多吉士’、‘多吉人’为说,许说其字义,故不同 区别与联系 也。”段注分析了《毛传》与《说文》不同的原因,一是 “比傅下文”,动态地据境释义;一是静态地解说字 《说文解字》是一部字典,其释义的主要参考资 义。 料是先秦两汉的传注训料,作者许慎是东汉著名的 《说文・支部》:“徼,通也。”段注:“《孟子》日: 收稿日期:2005—12—21 作者简介:何山(1975一),男,l ̄Jll南充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0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汉语词汇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何山 《说文解字注》与辞书释义 33 ‘微者,徼也。’郑注《论语》日:‘徼,通也。为天下通 法也。’按:《诗》‘微彼桑土’,《传》日:‘裂也’:‘微 我墙屋’,日:‘毁也’;‘天命不徼’,日:‘道也’;‘微 我疆土’,日:‘治也’。各随文解之,而‘通’字可以 隐栝。”段注指出《毛传》释“微”为“裂”、“毁”、 “道”、“治”,属于“随文解之”,即根据不同的语境 而作出的解释;而《说文》释为“通”则可以概括《毛 传》的所有这些意义。用现代语言学的眼光来看, 实际上“裂”、“毁”、“道”、“治”都含有“通”的意思, 可以看作“通”的意义变体。 《说文・食部》:“僖,酒食也。”段注:“《大雅・ 洞酌》《传》日:‘僖,酒食也。’《七月》、《大田》《笺》 同。按酒食者,可喜之物也,故其字从食喜。《商 颂》‘大糟是承’,《传》日:‘糟,黍稷也。’《周礼・僖 人》,大郑注云:‘僖人,主炊官也。’《特牲・馈食礼》 注日:‘炊黍稷日僖’。皆依文为训,由黍稷而炊之, 为酒为食,其事相贯。僖本酒食之称,因之名炊日 僖,因之名黍稷日僖,引伸之义也。”段注指出《说 文》对“僖”所作的解释是本义,《毛传》、《周礼》对 “僖”的注释是“僖”的引伸义。 《说文・皿部》:“齑,黍稷器,所以祀者。”段注: “毛日:‘器实日齑,在器日盛。’郑注《周礼》‘齑’或 专训稷,或训黍、稷、稻、粱,‘盛’则皆训在器。是则 ‘齑’之与‘盛’别者,‘齑’谓谷也,‘盛’谓在器也。 许则云器日裔,实之则日盛,似与毛、郑异。盖许主 说字,其字从皿,故谓其器可盛黍稷日齑。要之齑可 盛黍稷,而因谓其所盛黍稷日齑,凡文字故训引伸每 多如是,说经与说字不相妨也。”段注分析比较了 《周礼》郑注、《毛传》和《说文》对“齑”字的解释,总 结出《说文》“说字”从字形出发释其本义;而《周 礼》郑注和《毛传》“说经”所释为引伸义,虽有不同, 实际上有其相通性,故日“说经与说字不相妨也”。 《说文・髟部》:“鬈,发好也。”段注:“《齐风・ 卢令》日:‘其人美且鬈’,《传》日:‘鬈,好貌。’《传》 不言‘发’者,《传》用其引伸之义,许用其本义也。 本义谓‘发好’,引伸为凡好之称。凡说字必用其本 义,凡说经必因文求义。则于字或取本义,或取引伸 假借有不可得而必者矣。故许于《毛传》有直用其 文者,凡毛、许说同是也;有相近而不同者,如毛日 ‘鬈,好貌’,许日‘发好貌’;毛日‘飞而下日颉’,许 日‘直项也’是也,此引伸之说也;有全违者,如毛日 ‘匪,文章貌’,许日‘器似竹医’;毛日‘干,涧也’, 许日‘犯也’是也,此假借之说也。经传有假借,字 书无假借。”这是段注对《说文》与《毛传》之间关系 的总结性分析,也是对传注训诂和辞书释义区别与 联系的全面阐释。 从段注以上的分析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 点结论: 其一、字书解释本义或说解语言义,传注训诂解 释具体语境中具体的言语义。 其二、字书的释义较之传注训诂更具有概括性, 释义的抽象化程度高,侧重于揭示字(词)的理性意 义,而舍弃了非本质属性的色彩意义。 其三、字书释义与传注训诂有着紧密联系,实质 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其四、传注训诂的释义材料具有复杂性,有的是 字词的本义;有的属于引伸义,有的属于假借义。字 书则解释文字本义。段注总结了《说文》利用《毛 传》材料的三种方法:取其本义(“相同”)、对引伸义 和意义变体加以归纳和概括(“相近而不同”)、舍弃 假借义(“全违”)。 汉语的词典编撰必须充分利用语言学史上保存 下来的诂训材料,否则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 由于这些材料具有随文释义的特点,抽象化程度不 高,概括性不强,利用时必须加以分析和甄别。段注 这些深刻全面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的词典编撰在怎样 利用传统语言材料方面无疑有着重要的启导作用。 二、分析词义的系统性 《说文》一书主要是根据字形解释字所记录的 词的本义,字形与词义之间具有对应性。但一个词 常常不止一个意义,“凡字有本义,有引伸之义,有 假借之义。”㈤这些意义构成了这个词的词义系统。 作为字(词)典的释义,注意词义的系统性、义项排 列的有序性是很重要的。现代的一些大型语文辞书 很注意词义的系统性和义项排列的有序性,例如 《辞源》体例4注明:“多义词的解释,一般以本义、 引申、通假为先后。”《汉语大字典》凡例l3也规定: “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 列。”追溯学术源流,段注在这方面应是首开其端, 例如: 《说文・木部》:“裰,海中大船。”段注:“《广 韵》‘裰’下日:‘木裰,《说文》云海中大船’,谓《说 文》所说者古义,今义则同筏也。凡《广韵》注以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义列于前,《说文》与今义不同者列于后,独得训诂 之理。盖六朝之旧也,即如此篆,《玉篇》注云:海中 大船也,泔也,是为古义今义裸糅。汉人注经固云大 者日筏,小者日桴,是汉人自用筏字,后人以橙代筏, 段注的分析可用下图表示: 假借 引申 所(代木声)处所分别之词 ————如上所示,段注对“绝”、“厉”、“所”等词的意 义发展变化脉络作了清晰的分析,从而显示出这些 词各自的词义系统中各义项之间的联系以及词义演 变的脉络。段注对词义系统的分析,给后世字、词典 的编撰提供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材料。 非汉人意也。”段注把《广韵》和《玉篇》对“橙”字的 训释相比较,肯定了《广韵》义项排列的有序性,批 评了《玉篇》“古义今义裸糅”,从词典编撰的角度来 看,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说文・糸部》:“绝,断丝也。”段注:“断之则为 二,是日绝。引申之,凡横越之日绝,如绝河而渡是 也;又绝则穷,故引申为极,如言绝美、绝妙是也。许 三、对《说文》释义的再阐释 1、对《说文》“同训”的再解释 同训是指把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用同一个 词来解释。传注训诂中多有用此法者,我国语言学 书《部》云:‘陉,山绝坎也。’是中断之义也;《水部》 日:‘荥,绝小水也。’是极至之义也。” 段注的分析可用下图表示:绝(断丝)——横越 I\ 中断 极 史上的第一部词典《尔雅》中便多用此种训释方法。 《说文》中用同训法释义的条目不少。但同训法具 有致命的缺陷,由于它强调的是词义的相同性,所以 不能精确地区分一个同义词群中每个词的意义差 别。因此,仅仅根据《说文》我们很难深入了解这些 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内部的词义差别,而段注. ̄Jx,-J- 这种情况进行了细微的阐释。 《说文・厂部》:“厉,旱石也。”段注:“旱石者, 刚于柔石者也。《禹贡》‘厉砥智丹’,《大雅》‘取厉 取锻’。引申之义为‘作也’,见《释诂》。又‘危 也’,见《大雅・民劳》传、虞注《周易》。又‘烈也’, 见《招魂》王注。俗以义异异其形。凡砥厉字作 ‘砺’,凡劝勉字作‘励’,惟严厉字作厉,而古引申假 《说文・心部》:“悲,痛也。”又,“憎,痛也。” 又,“恫,痛也。”许慎强调其同而忽视其异,释义是 不确切的。段氏在“悲”字下注云“按憎者,痛之深 借之法隐矣。凡经传中有训为恶,训为病,训为鬼 者,谓‘厉’,即‘疠’之假借也;训为遮列者,谓 ‘厉’,即‘趔’之假借也,《周礼》之‘厉禁’是也;有 训为涉水者,谓‘厉’,即‘’之假借,如《诗》‘深则 厉’是也;有训为带之垂者,如《都人士》‘垂带若 厉’,《传》谓‘厉’即‘烈’之假借也,烈,余也。” “厉”的义项很多,段注按照本义、引伸义、假借 义为线索理出了“厉”的词义系统。“厉”的本义是 者也;恫者,痛之专者也;悲者,痛之上腾者也,各从 其声而得之。”段注根据“悲”、“憎”、“恫”的声符不 同,从语源的角度,分析了三词所指的“痛”具有不 同的内涵。 《说文・El部》:“的,明也。”段注:“的者,白之 明也。” 又,“晃,明也。”段注:“晃者,动之明也。凡光 必动,会意兼形声字也。” 又,“旷,明也。”段注:“旷者,广大之明也。会 意兼形声字也。引伸为虚空之称。” 又,“晤,明也。”段注:“晤者,启之明也。” 又,“晓,明也。”段注:“此亦谓旦也,俗云‘天 晓’是也。 “旱石”,即磨刀石。在本义的基础上有如下几个引 伸义:①作也;②危也;③烈也;④严厉;⑤劝勉,后来 写作“励”;⑥砥厉,后来写作砺。同时,“厉”还有如 下几个假借义:①借作“疠”,释为恶、病、鬼;②借作 “趔”,释为遮列;③借作“沥”,释为涉水;④借作 “烈”,释为带之垂者。这个词义系统跟《汉语大字 典》对“厉”的解释脉络基本一致。 《说文》对“的”、“晃”、“旷”、“晤”、“晓”五词 用同一个词“明”来加以解释,这仅仅只是显示出了 这几个词具有相同的词义成分,其词义内部的差异 性则没有揭示出来,作为字(词)典的释义,显然是 不完善的。而段注则进一步分析了各词意义的差 别,从而使释义显得更为准确。 《说文・斤部》:“所,伐木声也。”段注:“伐木 声,乃此字本义。用为处所者,假借为魍字也,若王 所,行在所之类是也;用为分别之词者,又从 所之 义引申之,若予所否者,所不与舅氏同心者之类是 也,皆与本义无涉,是真假借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何山 《说文解字注》与辞书释义 35 《说文・大部》:“载,大也。”段注:“此谓秩秩然 之大也。” 属,并未对词义作具体的解释,而段注则从生长特性 (可畜于家者)和形状特征(状全与勃姑同)两个方 面对“鸽”进行了解释,揭示出词的种差,使其区别 于鸠属的其他鸟。 《说文・禾部》:“稗,禾别也。”段注:“谓禾类而 别于禾也。《孟子》日:‘苟为不孰,不如荑稗。’《左 又,“布,大也。”段注:“此谓虚张之大。” 又,“套,大也。”段注:“此谓榴物之大。” 又,“:态,大也。”段注:“此谓根柢之大。 又,“奔,大也。”段注:“此谓分画之大。” 又,“夯,大也。”段注:“此谓矫拂之大。” 传》云:‘用秕稗也’,杜云:‘稗,草之似谷者,稗有米 又,“奄,大也。”段注:“此谓敦厚之大。” 《说文》对“载”、“布”、“套”、“奄”、“奔”、“夯”、 “奄”等七:芋用同一个词“大”来解释,而段注则进一 步分析了这些词词义内部的差异性,特别强调了各 词不同的词义成分,揭示出不同的语义特征。 2.对《说文》互训的再解释 互训是古代常见的一种释词方法,《说文》大量 使用了互训,据统计,其中互训的训释条目共256 组,512条,集释了512字,占整部《说文}9353字的 6%。④互训能揭示出词与词之间词义相同或相近的 关系,从一个方面反映词义的系统性,但字(词)典 中采用互训这种方法又往往不能明确地解释字词的 意义,实际上是一种循环释义。段注对《说文》中采 用互训释义的词常作进一步的阐释,使释义明白准 确。 《说文・言部》:“诵,讽也。”又,“讽,诵也。”段 注:“《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注 ‘倍文日讽,以声节之日诵。”‘倍’同‘背’,谓不开 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泳以声节之。《周礼》 经注析言之,讽、诵是二;许统言之,讽、诵是一也。 “段注根据《周礼》注指出“讽”、“诵”两词背诵的方 式有所不同,从而补充完善了《说文》的解释。 《说文・口部》:“呻,吟也。”又,“吟,呻也。”段 氏在“呻”字下注云“按呻者,吟之舒;吟者,呻之急。 浑言则不别也。”“呻”和“吟”是同义词,但二者的区 别何在,却没有说。段注指出了它们之间有着急舒 之别。 3、对《说文》“总名释别名”的再解释 事物的总名即逻辑学上的属概念,事物的别名 即种概念,一个属概念中可以包含许多有并列关系 的含义不同的种概念。《说文》在注释这种具有逻 辑学上的种属关系的词时,常以属概念去解释种概 念,即以总名释别名。例如: 《说文・鸟部》:“鸽,鸠属。”段注:“鸠之可畜于 家者,状全与勃姑同。”《说文》只指出了“鸽”的类 似禾,可食,故亦种之。’如淳日:‘细米为稗,故小说 谓之稗官,小贩谓之稗贩。”’段注利用文献中“稗” 的用例和杜预、如淳的注解材料,对“稗”作了更为 翔实的解释,使“稗”的词义条畅明朗。 四、揭示词语的命名理据 国外大型语文词典,大都有语词考源,杨树达先 生当年留学日本时翻检国外标注有语源的词典时, “心窃羡之”。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语源的研究 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将语源研究的成果用在词典编 撰方面也有了一些尝试。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就 给“企鹅、问鼎、首级”等600多个词语注明了得名 之由。④段注对语词的理据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为词 源的研究和字词典的编撰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材 料。例如: 《说文・序》:“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段注: “按名者,自其有音言之;文者,自其有形言之;字 者,自其滋生言之。”段氏分析了语言文字的三种名 称“文”、“名”、“字”的理据。 《说文・鸟部》:“鸬,鸬鹚也。”段注:“《释鸟》 ‘蔫鹤’,郭云:‘即鸬蔫也’,按今江苏人谓之水老 鸦,畜以捕鱼。鸬者,谓其色黑也;鹚者,谓其不卵而 吐生(按:此应为俗说,鸟类都是卵生的,而非不卵 吐生),多者生八九,少生五六,相连而出,若丝绪 也。有单言鸬者,《上林赋》‘箴疵薅卢’、《南都赋》 ‘鸡鸬’是也;有单言‘鹚’者,《释鸟》是也。”段注分 析了水鸟“鸬鹚”的得名之由。命名的理据有两个 方面:一是颜色是黑色,故谓之鸬(因为“卢”声字多 有“黑”义);二是生理特性:“不卵而吐生”,并且生 得多,“相连而出,若丝绪也”,故谓之“鹚”(因为 “兹”声字多有“多”义)。 《说文・鸟部》:“鹭,白鹭也。”段注:“《释鸟》 日:‘鹭,舂锄。’……舂锄者,谓其状俯仰如舂如 锄。”段注揭示“白鹭”另外一个名称“舂锄”的得名 之由是因为“其状俯仰如舂如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说文・鸟部》:“鹪,鹪渺,桃虫也。”段注:“‘桃 虫’见《周颂》。《释鸟》日:‘桃虫,鹪,其雌;涛。’《毛 传》亦云‘桃虫,鹪也,鸟之始小终大者。’《笺》云 ‘鹪之所为鸟题肩也,或日鹗。’按单呼日鹪,累呼日 较为全面的总结,是汉语文辞书释义研究的里程碑。 同时,它也标志着辞书学理论和实践已经迈人了科 学的门槛。 (此文得到导师毛远明教授的悉心指导,同时承蒙审稿 鹪缈。鹪}眇谓其小也,取义于焦眇也;桃虫之桃亦取 人西南科技大学蒋宗许教授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我受益匪 兆声,谓其小。《列子》‘盗骊之马’,《广雅》作‘珧 浅,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苟卿》、《战国策》作‘纤离’,郭注《穆天子传》 注释 云:‘为马细颈’,此‘桃’训小之证也,郭注《尔雅》 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云:‘俗呼为巧妇’,注《方言》云:‘桑飞即鹪鹩也,今 ②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③以下所引《说文》均为段注本. 亦名为巧妇’。”段注指出“鹪缈”又名“桃虫”,其命 ④段玉裁《经韵楼集》卷十一. 名之由是“鹪缈”和“桃”这两个音都有小义。 ⑤卢凤鹏《<说文解字>互训词研究》,《贵州文史丛刊》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段注从理论上 1998年第4期. 总结了辞书释义和传注训诂释义的异同。对辞书释 ⑥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中华书局,1983. 义怎样利用训诂材料展示了很有价值和见地的观 ⑦吕波《试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词的理据的注释》,《辞书 点,在释义的实践方面,段注既注意了词义的系统 研究》1996年第2期。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组织 性,释义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也注意到了词语命名理 一批学者所编篡的《现代汉语词源词典》不久即将问世, 据的探索。可以说,段注对传统的辞书释义进行了 目的也是补充《现代汉语词典》在词源溯源上的缺憾. (上接第25页) 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慎刑的含义和价值。在作者的观 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在方法论上,重视采用实证的方 念里,仅仅明确慎刑的概念显然远远不够,因此论述 法和系统论方法,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比如在慎 进一步展开,慎刑的价值取向首先影响到刑罚的适 刑价值取向下刑罚适用原则这一章,在各原则的论 用,慎刑的理念首先会影响到立法和司法层面的刑 据中,作者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对相关立 罚原则,然后影响到刑罚立法,最后进一步扩展到其 法例的比较来印证和体现了相关原则,这种规范实 它刑事法领域中去。因此,在论者的眼里,慎刑不是 证的方法,使得论据更加有说服力。在论点中,作者 一个用一句话就能表达的名词,而是一个观念的系 将相关原则具体化为法律规定的适用、解释,使论点 统;不是一个完全宏观的观念的天马,而是可以脚踏 更加鲜明,确定。 实地,被固定化为法的原则然后再被深人到制度中 再比如在对“严打”的分析论证和对刑罚改革 的系统;不是一个静态的永远不变的恒定真理,而是 的论证中,使用了大量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归 随世而易、据时而移的活的观念。对慎刑这一复杂 纳出结论。这种实证的归纳的方法和价值的演绎的 思想的体系化论述和动态把握,反映了作者良好的 方法结合起来,使得本书的论证比较充分有力。并 把握课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且根据数据和案例及史料来理性分析和反思“严 该书在许多方面还有独到的见解,限于篇幅关 打”,提出阶段性的“严打”应当退出历史舞台,重刑 系不一一作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该成果 主义思想也应当寿终正寝。 也不会十全十美,比如,把2l世纪的刑罚价值取向 在该书中,慎刑显然不是仅仅被定义为一个孤 界定为慎刑,除此之外的内容本书没有涉及。对 零零的概念或判断,而是被作为一个思想体系来系 “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的认识也有失偏颇,就慎刑 统化地阐述。慎刑首先被定位于司法文明的大视野 的价值取向问题,有的问题研究得也不够透彻,但是 中论述其重要性,而后从刑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 瑕不掩瑜,该书仍然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 的历史中求索慎刑的初步含义,再从与重刑思想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