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2023-09-11 来源:星星旅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作者:王玉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9期

王玉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能通过人物语言,学习古人先贤的高尚品德。4.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古人先贤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1.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2.学习先贤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新时代高尚品德。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自主探究法、讲析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这一年我看了比以往更多的书,吃了比以往更多的苦,也流了比以往更多的泪,却找不到志向了。也不是找不到,时我把它扔了,就这么扔了。再一次捡它回来,却发现它已经更了名改了姓,叫做目标,再也达不到“志”的高度。那么,“志”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志”的名人事迹,给大家说说。(学生回答)

引出:志——离梦最近的那个词,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

二、知(了解背景)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三、诵(整体感知)

1.集体诵读,整体感知。

2.引导学生正字正音,齐读,把握字音和节奏。

曾晳(xī) 哂(shěn) 舞雩(yú)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比(bǐ)及 冠(guàn)者 喟(kuì)然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异乎/三子者之撰。

四、构(把握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问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述志。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评志。

五、析(研讨性学习)

设计一:(启发式)

咏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一)问志与述志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有自信,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治国侧重强兵,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英豪之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赳赳武将的形象。

2.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治国侧重富民,曾以长矛抵御外辱,为季氏积聚财富,迎回在外游学多年形象的孔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国家大管家。

3.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

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能言善辩,纵横捭阖的纵横家的形象。

4.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谦虚谨慎、懂礼爱乐、洒脱高雅、无拘无束、卓尔不群的儒道合一的青年才俊。

设计二:(提问式)

同学们,就课文中的描写,你最喜欢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隐性的德育教育)

(二)评志:

设计三:1.孔子喜欢谁?(讨论式)

学生咏读课文,体会孔子对弟子的评论,讨论后回答交流。

明确: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 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观点?

对曾皙:赞同他的志向,即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浴乎沂”即可理解为澡身浴德。

设计四:拓展式

孔子的志是什么?

点拨:1从课文赞许曾皙可以看出;2拓展: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六、引(拓展延伸)

问题设计:

1.曾皙是得到老师的辅导,乐呵呵的去了,却把问题留给了我们。孔子为什么“喟然叹

曰”?(设计意图是由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大同世界人人所向往,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点拨:因为他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期望的“风清浴美,老安少怀,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相符。说出了孔子追求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以要赞。

因为孔子怀才不遇,所以要叹,这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要叹,而这生活毕竟是美的令人憧憬的,所以要赞。

孔子自己怀才不遇,他的弟子这么大年纪了那么有才能还在读书,也是不得志,所以叹,而他的学生所拥有的才学这么高、追求的境界那么高,所以赞。

2.读了此文,结合你的学习,你认为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什么?能否用文中出现过的一个字来概括?

学生交流后回答:礼、让、勇、志、方、学、知……

七、总结

不一样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有着不一样的志向。子路志在通过一大国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冉有通过一小国治理来实现的,公西华志在学习,曾点志在通过礼乐教化实现治国理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如果我们有像孔子和子路他们一样的场合,我让你们来畅谈你们的志向,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志向谈出来呢?请完成以下作业。

八、布置作业

随笔:“志”写作训练。

本次课堂教学的改善和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德育教育信息点等方面做一反思。

1.以往教学的经验:

(1)突出教学的重难点。(2)针对高考,侧重于应试教育。(3)要准确把握文言字、词、句式等文言知识。(4)要引导学生发现古今语言差异,引导学生探究“吾与点也”的原因,以往教学这些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

2.本次课堂教学的改善:

(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2)适当拓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3)让教师更了解学生;(4)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5)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结合,优势互补;(6)教师在补充讲解时根据学习目标的需要优化教学过程;(7)教师兼顾了因材施教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效性强。

3.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德育教育信息点情况:

一堂语文课,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工作和人际交流,更是为了在语文课上汲取前人的智慧结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积淀千年的馨香弥漫在每一个人生命的最深处,让它流淌在血液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如:“志”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志”的名人事迹,给大家说说;同学们,就课文中的描写,你最喜欢谁?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是对学生进行隐性的德育教育;用孔子喜欢谁引发学生对谦让的认同;曾皙是得到老师的辅导,乐呵呵的去了,却把问题留给了我们。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设计意图是由太平盛世来之不易,大同世界人人所向往,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了此文,

结合你的学习,你认为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什么?能否用文中出现过的一个字来概括?学生交流后回答礼、让、勇、志、方、学、知等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后作业设计为随笔“志”写作训练。这些设计,积极捕捉传播正能量的信息点,用这一束火花,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因素,让学生从现在起就学会和谐的融入社会,为梦想奋斗,为自己的“志”而努力。

王玉鹏,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