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导语设计要达到趣味性、新颖性、情感性、知识性和启发性。导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 语文;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2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便会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在无须敦促的情况下,主动去接触探究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自主学习、深入钻研的积极性就越高,就越能产生创造的灵感,出现创造的奇迹,而促进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标带来的课堂五彩缤纷,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如何让课堂变活,让文本变活,让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芒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与否、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果我们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比为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那好的导语就是打开这知识宝库的开篇钥匙。本文试从自己教学过程中对导语的运用谈起,与同仁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一、概述背景、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所以导入新课也应该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使用这种导入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去学习新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翻开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多为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但由于我们学生阅读面非常狭窄,《诗经》、《水浒传》、《红楼梦》、“苏轼、曹操、泰戈尔……”这些我们烂熟于心的经典名作和名家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学习这些名家名篇时,我就利用背景知识激发感情,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关雎》时,这样导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了。
在设计兴趣型导语时应以提起学生兴趣为目的,但是所设计的导入语内容应与新内容有联系,包含着新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能喧宾夺主。兴趣型导语不需要太多的文采和修饰,轻松一点,自然一点,幽默一点,可以更好的营造课堂气氛。 二、设置悬念、逐步引入
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蕴含着丰富的悬念。
我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常听人说:天上最难的,那就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则是叩访南极。自古以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直向世人裸露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而一面又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那么,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为什么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呢?那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的英雄。那最后的结果怎样呢?”这段导语运用悬念艺术,多处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生动优美的语言也极具感染力,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以境吸人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
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我在设计《荒岛余生》的导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如果你一时迷失了自己,你一定要看一看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一部探险家式的小说,具有神奇的色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是乱石野草。一个船长在船遇难后独自一人被困于这个荒岛并通过智慧生存下来,最终在收服野人后将岛发展成为一个部落而其自身回到现代社会。在欧美,这部作品是青少年的必读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在鲁滨孙的身上体现了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鲁滨孙精神”。
“课文是小说的节选,主要描写了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学习本课,我们要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设置这样的导语,学生一下子就被鲁滨孙不屈的意志和故事神奇的情节所吸引,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 四、借助音乐、引人入胜
音乐能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上课前,先放一首与课文基调意境相对应的乐曲,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如在上高尔基的《海燕》中,可放钢琴曲《命运》,那缓急高低变化的节奏,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的变化,以及海燕面对挑战、勇敢地搏击的景象。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文情境,从而能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在教《诗两首》等课时,我挑选了一些会唱而且唱得好的学生,让他们为全班同学演唱《妈妈的吻》《千纸鹤》等歌曲。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感,使他们的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教《愚公移山》时,我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放录音——成方圆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 五、利用图片,激发兴趣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形象感知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多媒体教学,创设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对象,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新的探求
活动。
如教学《狼》一文,可以出示“晚归”、“遇狼”、“喂狼”、“劈狼”等幻灯片。教学《孔乙己》时,可以放映教学片《孔乙己》,利用形象直观的展示拉近课文时代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为一体,入耳入目入心。在教《观舞记》时,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让同学们产生浓郁的兴趣,很快进入兴奋状态。这样的导入,增强了语文直观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此外,我还经常运用游戏入境、使用道具、结合政治形势、检查预习课文、回忆作者其人、讲授写作知识、依据季节时令、依据特殊场景等方法设计导语。实践证明,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开场白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因此导语的设计不能流于形式。要在瞄准教材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进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寻找出更多的激趣途径和方法,使语文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山
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心理学》,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4]《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李炳南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