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议口译中的文化障碍及对策浅析

2023-08-10 来源:星星旅游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 再学版 会议口译中的文化障碍及对策浅析 徐璐璐(中国质检出版社,北京1 0001 3)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3)01—0144—03 收稿日期:2012—1卜()1 作者简介:徐璐璐(1980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翻译、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碍,而是由于译员过多注意语言形式的对等而忽略了语 一、引言 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至于按照自己所遵从的文化模 式来表述思想和感情所造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 口泽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或读到)的信 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青,进而 障碍。东西文化差异之大不言而喻,语言表达是文化差 异的外部表现形式,其背后隐含着更深层的文化差异, 进而形成文化障碍。 1.风俗习惯 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 化、跨民族交往的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语言交际_l I具。 (1)自谦与称赞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西方民族逐渐形成了各自 虽然口译实践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口译作为一门 专业却依然年轻。口译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活动,如果没 有语言问的障碍,那么也绝对没有口译和口译T作者 (胡庚申,2004)。根据口译的内容,可分为导游口译、礼 仪口译、宣传口译、会议口译和谈判口译。随着世界一体 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大事或商务洽谈等都需要以会议的 形式进行交流,因此,会议口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 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会议口译员将面临语言 (语音、语调和听力等)和非语言(文化差异、心理素质和 会场环境等)两种障碍。从这两种障碍比较来看,口译员 往往比较注重克服语言障碍的训练,而忽略了克服非语 言障碍能力的培养。然而,恰恰是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 的文化障碍在跨文化交流中会对口译产生重大的影响, 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和信息的传递。因此,只有对文 化障碍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会议口译的实践 活动 特有的生活习俗。谦虚谨慎是中国千古相传的风范,大 多数中国人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西方人 对这种谦和的态度很不理解,有时甚至大为不满 例如, 会议宴会上发言人说:“今天的菜不好,请多多包涵。”住 西方国家看来,这种自谦的客套话实在令人不解,为什 么要拿不好的菜来请客呢?故不宜直译为:Pardon[rile for the poor food today,译为Enjoy yourself才与此情景相符。 又如年轻人说:“我没有经验,才疏学浅。今后还要请您多 指教。”如果直译,西方人会认为此人难以胜任 作。 此外,中西方人接受赞扬、致谢时的反应也有很大 区别。中国人听到称赞话语后,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 会坦然认同或接受对方的赞扬;而西方人赞扬别人时,希 望听到的是对方的道谢或爽快的接收。 (2)称呼与问候 中国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 长幼、尊卑有序,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称谓区 二、会议口译中的文化障碍 口译活动涉及不同的文化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 的参与者,这些不同是跨文化障碍的主要成因(潘能, 1994)。口译人员在跨文化口译过程中难免遇到因文化 分得严格而细密。在汉语中我们一般用“姓+头衔/职务” 的称呼方式,如“黄社长”和“王经理”等。英语中的称谓 为数不多,除dad,mum,grandpa,aunt,uncle等几个称谓 经常使用外,其他的几乎都不用。小孩称呼大人,年轻人 称呼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J]IIM r、Mrs或Miss,许多英美 差异产生的文化障碍难题。有时即使译员能够准确地将 一人在非正式场合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即使是上下级或师 生之间也不例外,以此表示双方关系融洽、友好和亲近。 中国人见面时,习惯用“去哪儿?”和“你 去r?”等 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却未能实现顺畅交流,甚至 产生误解。通常,交际受阻并不是因为译员遇到语言障 作为问候语,目的只是打个招呼而已。而如果直接将其 译成英语,大部分讲英语的人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关你什么事)!西方人见面时常用的是 “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再谈论天气、健康状况、 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 (3)隐私 中国人热情好客,人际交往中没有什么保留,认为 了解对方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等问题理所当然,年 长者向年纪较轻的人问这样的问题,是对年轻人喜爱、关 心和体贴。西方人重视个人隐私,因此,向不太熟悉或陌 生人打听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是不得体的。比如,中 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购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 看来,物品价格的高低只反映出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 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所购买物品的价格,意味着探 寻对方的经济收入情况,而这是西方人的隐私,不宜直 接询问。 2.历史文化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象征着至高无上, 象征着吉祥;而在西方,“龙”被视为邪恶的东西,被传说 中的保护神杀死,因此西方有“打龙节”,以此来庆祝灾 难的解除和神的保护。当遇到“生龙活虎”时,应用“full ofvigor”,而不是“as a lively dragon and an active itger”o又 如“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ga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汉语和英语在其历史进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惯用 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俚语、俗语、歇后语等),它们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例如,“三 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 人物,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象征,而西方人未必知道他 是何许人也,与“臭皮匠”有什么联系,若仅仅译为“Three cobblers equal Zhuge Liang”,就不能传递出其蕴含的文化 信息。 渤海大学掌曩I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喜欢引用典故,而典故的来源涉 l。lIl军苎期 及面广,如果不了解其文化渊源和含义,就无法准确传 递其信息。比如,汉语中的“东施效颦”典出《庄子・天运》, 多用于比喻胡乱模仿反而不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 宗教有关。中西方国家的典故很多出自希腊、罗马神话、 《圣经》、莎士比亚戏剧和英美文学中的人物和名称。例 如,中国人称赞女孩子美丽会说她“美如西施”,而西方 人则会说“She is Helen”,Helen是圣经里的人物,是宙斯 的女儿,她无与伦比的美貌吸引了希腊许多英雄。 3.思维方式 口译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 译员只有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翻 译。 西方人重理性,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重悟性,重辩 证思维。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以求语法形式的完 整,句子组织严密,层次分明。例如,Ifwinter comes,call springbefarbehind?——冬天来到,春天还会远吗?If 的使用,使两句的逻辑关系清清楚楚。 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中西方在时空顺序排列上也有 差异。英美人习惯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而中国人则习 惯从大处着眼,从大到小。例如汉、英表达时间和地点的 方式就恰好相反。例如,温家宝总理于2012年9月21日至 23日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Premier Wen Jiabao paid participate general assemble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September 21 to September 23,2012.再如:北京市朝阳区 和平里西街甲2号——N0 2A,Hepingli Xijie,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此外,当两个并列成分出现在句子中时,西方人是 “先轻后重”,而中国人是“先重后轻”。比如,中国人说“救 死扶伤”,英美人则说:Heal the Wounded,rescue the dying.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表达思想时,习惯先说主观情 况,再谈跟主观情况直接有关的客观情况,最后谈其他有 关情况。这反映了一种思路,使用英语时,要按照这个思 路来组织句子。汉语则相反,要求从头说起,逐点交代。例 如,It Was a great disappointment when you phoned and told me that you could not attend the party as you had promised. ——你本来答应来参加聚会的,但后来来电话说不能来 了。这让我非常失望。 三、文化障碍的对策 1.不断积累跨文化知识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因素的交叉 和碰撞时时发生。口译员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 字能力外,更要有意识地不断积累不同国家的文化知 识。通过课程、阅读国外作品、利用电影电视和网络等手 段,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渊源、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以及 政治经济等全方位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信息基础是口译 员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根本保证,它影响着跨文化交流的 质量。 2.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 不同的文化在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 面存在很大差异。一个民族的文化取向对于另一个民族 的成员来说可能是陌生的、截然不同的,甚至是不能接 受的。口译者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事实,对不同文化持 积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加深对 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在掌握差异的同时把握其中的共 同点,为交际双方提供更容易领会的译文,从而实现跨 文化的顺利交流。 3.文化溶入 “文化溶入”是在充分认识异文化的基础上,将自己 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观察和思考问题。这要求口译者设 身处地体味别人酸甜苦辣,找到共鸣。要实现文化溶入, 口译者首先要克服民族中心意识,抛弃有关性别、民族 和文化等的错误甚至歧视的态度和认识。其次,口译工 作者要关注跨文化交际中异文化使用者及其现实的交 际场景,注意对方的言语表达,理解对方自然的情感反 渤海大学掌摄哲学 学版 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背景知识, 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应。而且,口译者要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避免以自 己的文化来解释、评价异文化中他人的言语行为。最后, 口译者要了解跨文化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和交际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观察分析问 题,真正达到“文化溶入”。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四、结束语 口译员面对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关乎沟通效 社.2004. 【31胡庚申.怎样学习当好议员【M】.北京: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社,2004. 『4】潘能.英语口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果、影响信息交换质量的实际问题。针对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从实践的角度看,口译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 中进行的,口译员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起到传递信息 [5瑚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关【M】.jE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陈佳琳) 的作用。为此,口译者必须全方位武装自己,以应对来自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具备扎实的语言驾驭能 (上接第138页) 的力度、色彩以及和弦形式变化构成的音型化织体等, 陪衬丰富主旋律,以达到音乐艺术表现目的。 复调音乐实际上就是大家在一起共同议论一件事 情,主要问题是做好角色的定位。当主旋律有小号演奏 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量,复调音乐由次中音号演奏,它 吹奏的力度等级要逐级递减。下面我们对此分别予以分 析。 (1)低音。很多时候乐队中的低音经常被忽视,这应 该是受我们民族乐队甚至是戏曲乐队文化的影响,重视 横向关系忽视纵向关系。在西洋乐队中,包括交响乐队, 低音往往是最重要的。一支五六十人编制的交响乐队, 它的低音乐器会占据三分之一的位置。低音是乐队的中 心,其他各声部的乐器都要以低音为标准,演奏中清楚 将如何陪衬主调音乐,如果声音过于强大,势必造成两 条旋律产生争斗。我们应该听到的是主调与复调之间相 互交流,彼此融合的声音,每一个声部都要明确自己的 角色位置,互相依托,根据主调的情绪调整自己的音量 和音色。这样,不论是主调还是复调,都会清晰地展现出 地听到低音并向低音靠近融合,所有的声音都要处于低 音的包裹状态之中,否则乐队的音响会是散沙一盘,更 谈不到美感。 (2)和声。把低音比做包裹,那么和声就是包裹里的 状态。不论是宏观的纵向声音状态,还是微观的纵向声 音状态,都要遵循金字塔原则。以三和弦做例:三和弦由 根音、三音、五音构成,在演奏和弦时要让演奏者清楚自 己是和弦中的哪一个音,这样可以确定他演奏的力度等 来,音乐清晰而且透明,音乐的层次感也会极大加强。 综上所述,管乐合奏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百年的演 化与革新,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音乐作品也极为丰 富。这种艺术形式进入我国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 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发展也就三五十年的时间。大多数中 国人认识管乐器多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管乐合奏与 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 级。乐队指挥在这个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要能清楚 地听到每一个声音,并作出判断,提出正确解决方案。 活跃,先进的合奏意识与作品以及作曲技法源源不断地 进入中国。吸收其精华,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不断加强 管乐普及力度,积极培养管乐人才,相信中国管乐合奏 的盛世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3)旋律。乐队的主体结构是旋律加和声,管乐合奏 中的旋律乐器包括有双簧管、单簧管、小号等。在这里要 对小号做一下提示,小号在交响乐队中是作为色彩性乐 器使用的,它可以在乐队中充分发挥其明亮辉煌的特 色;而在管乐合奏乐队中,小号作为旋律乐器出现,这就 (1]卜建新.军乐的社会功能与本质[J】_内蒙古社会科 学,2o020). 【2】陈建华.管乐器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要求它必须收敛个性,更多的表现圆润温暖。 2.主复调旋律乐器平衡关系。主调音乐是建立在纵 向思维基础上,将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功能赋予主要旋 律。复调音乐是建立在横向思维基础上,将具有独立意 【3】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o1. 义的多层旋律线,按照对位法则加以纵向结合的多声部 音乐结构,是与主调音乐相对应的思维体系,运用和声 (责任编辑陈佳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