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含义: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阶段或阶级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灌
输社会的道德要求,规范,原则,和观念.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备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所需的道德素质和品德,自觉地践行其道德义务的活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途径,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让高校教师通过对自己职业的认识,以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培养出合格的高校师资队伍,促进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 加强师德教育是高校教师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2. 加强师德教育是高校教师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 3. 加强师德教育是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 加强师德教育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1. 坚定的方向性 2. 鲜明的时代性 3.强烈的针对性.
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求真精神,实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宽容精神.社会关怀精神
道德评价
含义:是通过赞扬和鼓励,谴责和批判,示范和劝阻,以肯定或否定某种行为的方法,并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校师德评价的标准 1. 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 2. 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 3. 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 4. 率先垂范的榜样精神
高校师德评价的形式
1.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是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基本形式 2. 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是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操作方式
3. 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是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的基本形式
道德选择的条件
1. 在客观条件,行为主体面临具有多种道德选择的可能性 2. 在职业行为的选择中,有清晰的道德认知标准指导
3. 意志自由是高校教师职业行为规范道德选择的主观前提.
道德选择的特殊性
1. 公众性2.示范性3.限制性4.渗透性
道德选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2. 自由和责任的关系
3. 道德选择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
道德冲突
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
教师必须实现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 教师必须实现“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
道德修养 含义:是指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及由此达到崇高的道德水平和境界的过程,是主题自身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简而言之,即道德主体的自我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1. 恪守底线2.注重私德3.追求境界 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 慎独其身,保持操守 2. 内省自讼,改之为贵 3. 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4.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5. 勇于实践,不断磨练
道德实践 含义:指人类活动中受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和影响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活动。其基本活动形式是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善恶,荣辱,正义和非正义等评价,来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害关系。 意义
1. 道德实践是获得正确师德观念的来源 2. 道德实践在道德品质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3. 道德实践活动是教师品德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基本要求
1. 专业领域应刻苦专研,精益求精 2.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 3. 教育学生要孜孜不倦,充满爱心 4. 社会生活中严于律己,平等待人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1. 政治上要求,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学生健康成长
2. 规范教师和学生关系,公正对待学生,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
3. 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拒绝学生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的兼职 4. 规范高校教师社会道德责任,自觉地址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学习心得体会
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任何一个教师只要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懂得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就要有为教育事业而不断奉献的职业信念,因为这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命运,甚至影响着国家命运。我们应该把“三尺讲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容身于教育事业的点点滴滴工作中,也才会成为真正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和“育”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的同时,还应在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等方面多下功夫,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样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其结果才可能使学生向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精通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育人,更要扎实我们的业务,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时代在变更,人们所获取的知识也应该是不断更新的!教师如果不经常学习,不仅落后于时代,更不可能保证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不可能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以身立教,德识统一。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最根本的要素便是树立自身良好形象。首先,表里如一,为人坦诚是为师的第一资格证;其次,为人正派、举止文明更是难能可贵;再次,要真实、坦白地面对学生和自己,不能给学生伪科学,更不应误人子弟。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教师,才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师表”,学习的榜样。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无时无刻在言语习惯、仪表举止、学识修养、思想品德等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想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威信,就应该让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表里如一。我们要想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追求教师自身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素养风度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它更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它不仅依赖人的言谈、举止、仪容、服饰形成和表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一名有素养的高校教师,平时的良好个性、健康的性格特征、渊博的知识体系必不可少。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根本上避免一赋而成、一劳永逸的短期行为,师德建设还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动员社会的力量整体参与,只有这样,师德建设工程才能做得更好、更扎实,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每一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足于自身岗位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够为国家、民族赢得未来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