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雁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第03期
摘 要: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这些年各地中小学减负的情况来看,人们对减负各持己见,看法不一。要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首先就必须真正弄清楚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些原因。本文将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剖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对策
据人民网2011年10月24日新闻,《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不足三成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高达73%的受调查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1%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效果“不明显”,仅有8.5%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对学生负担有所减轻。[1] 1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1.1 教育评价体制不完善
许多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效果时,往往把升学率做为衡量的主要指标,学校也只好通过各种方法督促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没有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课改的一切理念与目标最终将会落空。杨东平认为,新课改实施为时尚短,其效果也只在近年的高考中有体现,此前的考试制度依然是“拿分数说话”,课改效果自然不能体现。江苏等几省近年来试行的学业水平测试,能够在高考成绩基础之上为高校提供学生平时成绩、表现等信息供参考,至少对于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大体清晰的方向。 1.2 管理阶层受利益驱动
有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为自身小团体的利益,动用手中职权,强行要求下属所管学校订阅各种各样的资料,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其他相关部门,如新华书店等,也在打学生的主意,在购买教材时,硬性搭配其他的书籍,否则就不卖给学生教材。另外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升学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对学校的评估成绩,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为职称晋升或得到奖励尽可能地加班加点,通过各种形式搜集试题、辅导材料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超负荷,学校领导为提高学校声誉也乐于督促教师加压学生。 1.3 社会舆论导向不正确
大众媒介在报道某校、某师工作业绩时,往往先入为主突出某校、某师的中考或者高考升学率。这种舆论的影响已使人们习惯于以分数论学生的高低、以分数论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水平的高低。分数第一的观念已经根植于我国民众的头脑之中了,以致在人际传播中,人们也爱相互比较子女考分的高低。我国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依旧影响着人们,学生家长仍视学生能升上学为极高荣耀。 1.4 社会阶层分配不合理
可以说,就业的压力,生存竞争的压力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最根本的原因之所在。在现实情况下,城乡差别依旧存在,为进入一个理想生活环境或者某个生存保险系数更大的阶层,社会中较为低下的阶层人群就会要求子女认真地学、拼命地学,只有分数上去了,才有可能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可能。一些学生既使学校、教师不给予压力,这些学生也会自我寻求压力,自我加重课业负担,追求考试的高分数。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指出:“学生‘负担重’是表面现象,实质是竞争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直接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2 解决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对策 2.1 转变教育观念
要彻底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社会上一些家长、校长和教师观念还比较陈旧,仍习惯于“为应试而教”的一套做法,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减负”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在全国范围的教育系统内进行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教育部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切实下发和解读“减负”的文件与精神,使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育思想有个根本性的转变,确立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减负”的重要性,指导学校的“减负”工作。 2.2 抓好课堂教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从表面上看,减负是为了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实际上是为学生展示天赋才能、学习生活的乐趣、健康发展而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显然,减负不是放任自流式的解放学生,而是把学生吸引到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付出努力,需要进行科学的适度的训练,因此,减轻负担不是不要负担、取消考试。[2]抓好课堂教学,这是“减负”的根本。教师应该多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应该在有限的45分钟内教学生学会足够的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2.3 规范教学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为落实好中小学减负政策,学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进行教学试验并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外,不能增减课程和课时,要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2.4 规范学生用书
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指出:“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社会、自然课程,每门只准使用一本经审查通过的教科书。”“其它课程和专题教育活动均不得组织小学生统一购买教材和各种读本。任何部门、团体、机构、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小学生统一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材料、图书、报刊和学生用品”。教材改革是新课改中的核心内容,同时牵涉巨大的经济利益,最易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教材要用经国家审查通过的黑白普通版本,对乱订教辅用书和复习资料,并从中捞取大量回扣的领导或老师要令其退还全部钱款,师德考核应一票否决。 2.5 创新学习环境
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言语方式,采用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生活化语言,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兴趣。[3]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拓宽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渠道,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平等化。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过来会促进教师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达到师生双赢。创新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走在前沿的教师才会更加注重探究,注重探究过程的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终生能力的培养。[4] 3 结语
新课改的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减少课程深度,拓宽课程广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正确的趋势。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减负”作为一项改革措施,教育部门及学校必须清楚认识到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现状并正确理解减负的含义,从而准确把握减轻过重学业负担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程聚新.《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不足三成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J].人民网教育频道,http://bookmark.people.com.cn/toViewBookmark.do?id=194278.2011 -10-24.
[2] 欧晓霞,高峰勤.对中小学减负的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寇亚兰,宋维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1(7). [4] 韦少博,宋维虎.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师角色的重构[J].科技经济市场,20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