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5-10 来源:星星旅游


《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Liyiyang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Student ID:201124055)

摘要:市政工程设施的高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课程与时俱进。论文在对该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阶段技术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改善、教学实习环节作用不突出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的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授课情况,提出采用案例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把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同时采用多样化考核手段巩固教学成果。

关键词:施工技术 网络技术 考核手段 教学效果

Abstract:Municipal engineering facilities of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course of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pointed out that exist in the teaching of teaching content to lag behind the stag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improve, teaching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mode of action is not outstanding single issu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to use the

case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cene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combine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ans consolidate teaching achievement evalua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network technology ; assessment method of ; teach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33(2009)01-0014-051

引言

《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是研究市政工程中的各主要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系的专业课,属于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掌握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原理、方法,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具备发现并有效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有关基本建设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内容。主要内容有:土石方工程,施工排水,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室外管道施工,室内管道施工,设备、仪器安装施工,施工组织管理等几个部分。

1 课程特点分析

收稿日期:2012-12-19

项目基金: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李艺扬(1993-),男,浙江温州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生,学习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技术。 手机:633849 ,学号:201124055 邮箱:****************

1.1 综合性强

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了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学、材料科学、控制工程等多个专业内容,同时,还需要掌握市政工程的一些主要专业课内容,比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泵站、管道工程、水文地质等,否则,无法理解工艺与技术实施的合理性,因此,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要学好这门课, 就必须学好其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

1.2 实践性强

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是工程施工实践的总结和综合,它来源于实际,又用之于实际,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实际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管理过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

1.3 教学内容抽象

由于学生没有施工工作的经历,因此,具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等内容很难理解,容易导致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脱节,课程内容变得空洞、抽象,从而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施工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因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认真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1.4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一般认为,施工技术主要是应用类课程,理论深度不足,实际上,该课程的理论体系明晰,比如,在施工排水、承载力计算等内容方面,公式推导严密而复杂,理论性强,而其成果直接制

约井群的设计、施工和地基的设计,因此,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应该重视理论,突出实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计算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抽象性,因此,目前使用的教材都力求综合性,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教学、实际应用的需要, 满足市政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但是,在教学中发现,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在培养目的和教学方向上与教学实际存在着现实的矛盾。

2.1 教学内容滞后于现阶段技术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现在的教材在章节内容和知识面的覆盖方面,与以往的教材相比都有所增加,同时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教学内容也或多或少的有所增加,这是值得肯定的。例如,在一些新出版的教材在“施工排水”中增加回灌技术,“预应力混凝土”增加了预应力技术,许多新型材料的应用与新的施工方法也增加了。另外,由于综合性的增强,课程中还增加了民用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基础工程、结构等部分内容。但是,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施工提供了许多新的理论、技术、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与日俱增,而在现有的教材中, 一些新的工艺、机械在教材中却未能及时加以选编。例如“特殊管道施工”与“隧道施工”中的盾构技术,预应力筋的绑扎、张拉及新型锚具的应用等,排水管道施工中镀锌螺旋钢管的性能介绍与连接方式等,导致教材的内容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这给教学提出挑战。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改善

在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教学内容较多,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互动环节缺乏,影响教学效果。《给水排水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对施工的理论容易讲解与理解,但是,很难把涉及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管理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详细讲清楚, 同学们也难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在教学手段方面, 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没有安排实习,或者是安排实习,但是只是限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次外出,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走马观花。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形式,所叙述的都是静态的施工技术、施工过程和抽象的施工管理,学生对施工内容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来说依然是难以理解,导致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对感官缺乏有效的刺激。而安排有限的现场参观也存在问题,这是因为: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看到的,只是施工中的某一节点, 不能看到施工的全部过程、全部环节,这种教学安排直接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2.3 教学实习环节作用不突出

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中一般均会安排相应的实习课时,包括金属加工、工地参观等。在金属加工实习中,老师指导学生加工管件、安装管道和卫生器具,实际上,这只相当于水暖的一部分操作,离施工过程距离很远;老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参观实习,请工地相关专业工程师现场讲解整个工程概况、工程难点重点及所采取的相应方法技术措施, 使学生有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但是受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由于高校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增多, 实习经费又不足, 实习基地较为紧张,二是现场工地的各种安全隐患比较多, 导致实习单位及老师均不愿意让学生到现场参加、参观整个施工过程,特别是主体结构施工过程等与脚手架、支护实施有关的工序。这样的现场实习变成远远的观看,仅仅在工地外围行走一圈,同学们看到的只是表观,老师也是大致讲解一下, 学生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关键施工技术,形成了老师对参观实习不太

重视的局面,而现场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不可能在学生实习期间全部离岗给学生讲解,即使有的工地安排部分技术人员讲解,由于工作和时间关系,难以给学生做详细的介绍。

2.4 学时少,导致教学时间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不相匹配

多年来,施工技术一般都为30或32学时,甚至有一个阶段缩短至18学时,因此,一直存在授课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在学时数量上仅仅是多学时的一半左右,而需要讲授的内容比多学时的专业主干课还多,因此反映在教学中,大部分课内时间用于讲课,而实习、参观、讨论交流时间少或根本没有,直接影响了学生工程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另外,由于学时少,有的学生认为以后工作中用不上,对本课程不够重视,这也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连一些任课教师也觉得少学时的施工技术课不重要,不愿意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学习质量上下功夫。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学生的施工技术课程的掌握还有下滑趋势。

2.5 考核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覆盖面受限制

目前,施工技术课程考试方式大多以开卷或闭卷的笔试为主,存在学习内容多、考题覆盖面小、考试形式单一、只限于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的情况,学生容易陷入课堂及课本内容较小的范围之内,导致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不到充分发展,是典型的为考试而学习。另外,考试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离,很多学生除了考试成绩较好外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将自己的学习及思维限制在教条化、简单化、理想化的模式中,严重脱离实际,无法积极地适应社会竞争需求。因此,考核方式既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应该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作到学有所用。

3 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3.1 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标准、新规范充实教学内容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施工技术迅猛发展。近年来,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国家、地方、企业的标准、规范不断做修改。现有的教材内容仍然比较陈旧,有些知识内容已经跟不上工程实际施工的需要,如何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掌握新的知识,使学生参加工作以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寻找较好的措施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关键,需要我们授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把一些新的、实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既了解传统的施工方法,也掌握新的施工知识,为将来快速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3.2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施工技术课程涉及面广,实践性、综合性强,仅用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改变 “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3.2.1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把课堂案例分析与课后作业练习相结合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的方式,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工程的讲解过程中掌握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线、设备工程等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程序,并通过课后大作业练习相辅助的方法,实现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 例如,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一章的讲授中,一方面实例讲解混凝土的分类、配料组成、运输、搅拌、养护、检查,一方面又通过作业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室水泥、砂石和水的配合比与实际施工中配合比的区别及计算方法,混凝土浇筑方案的选择,混凝土运输

振捣以及养护条件等,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3.2.2 通过实物教学加强感官刺激

对于材料、施工设备、管道、构筑物、建筑物等,小规模以工程实物、大规模以工程照片为实例,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的距离拉近。实物、工程照片具有生动、形象、信息量饱满等优点,可以充分展示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施工特点,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施工知识点的理解,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例如,对于学生不太好理解的阀门,把小的球阀、截止阀、止回阀、底阀、闸阀、碟阀拿到课堂,让学生了解其构造、功能、使用环境等,而对于推土机、挖土机、铲土机等,通过照片的方式直观的理解设备功用,改善了教学成果。

3.2.3 通过现场教学加强知识的讲解与理解

在有良好的实习基地时,将教室搬到实习基地的施工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知识、增长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好施工技术的关键,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现场与课堂的紧密联系、学习与工作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课堂理论知识对于现场实际施工的基础性作用,现场实际施工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比如笔者带学生参观正在施工的“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厂”,涉及到施工技术中的沟槽开挖、人工降水、沟槽支护、基础浇注、下管、排管、管道连接、土方回填压实等实际工程,现场讲解、现场答疑,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3 改革教学手段,把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知识点多,为了使课程讲授形象鲜明、立体感强,多媒体技术因其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现场感强等优点在教学中被采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作为教学主要手段,所有课程内容都制作和引进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内容用生动的图像、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其次,建立了网上平台,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向学生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学会网络查询,培养自学能力,教师都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E-Mail地址、QQ号,可以通过“群”来进行师生间知识的交流,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询问各种问题,教师的回答可以为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例如,在讲授轻型井点降水知识时,用动画来演示系统的工作原理,使降水的过程“动”起来,便于学生掌握地下水水位是如何降到设计水位的,掌握井点降水的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井管数量、布置方式、降水量计算的内容。这样,通过这种知识传达方式,不但把内容讲清楚了,与此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更加关键的是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把课件上传到校内网络,学生可以自学和多次观看。

3.4 考核手段综合多样化

为了加强学生自学、创新和能力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我们也相应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制定整套的考核办法,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而更加关注自身提高的过程。考核包括:课内讨论、课内提问、课外专题大作业、实习和期末考试,其中,课内讨论占10%比例,对能在课外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学习;课内提问占10%左右,有利于学习的衔接、巩固学习效果;课外专题大作业占20%,专题内容以实际工程实例为主,让学生利用课内学习内容和课外资料解决工程问题;期末考试占60%,通过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实习成绩单独计算,作为一门考察课进行考核,增加了课程的学分,鼓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 罗福午,工程思想教育是工科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

【2】 常金秋,课堂教学与创造型工程人才培养【J】。西安交大,2006.

【3】 张俊平,禹奇才,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