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

2022-04-25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

作者:李晓萍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15期

作者单位:014040 内蒙古包头市第八医院 通讯作者:李晓萍

【摘要】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在整个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中,院前急救占最重

要一环。笔者所在科自2002年5月起参与110的社会急救联动,开展院前急救任务,展开了快速、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医护人员均由急诊科成员兼职,至2004年1月共出车2086次,急救伤病员人次1079例。在对患者的急救处理中,医护人员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要求护士做到机智应变、一专多能和技术精湛,把好各个救治环节,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伤病员; 院前急救; 伤情分拣; 搬运; 监护

21世纪人类进入快节奏时代,院前突发性疾病率也明显升高,呈渐增趋势,均需要紧急救助。笔者从加强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完善护士的责任体制四方面进行快速、优质、高效、安全、全面、系统的院前护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促进恢复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79例,男755例(70.0%),女324例(30.0%);年龄5~76岁,平均(32±8)岁。其中16~45岁青壮年418例,占38.7%;受伤时间5~65 min,平均21.7 min;急救半径2~45 km,平均15.6 km;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间5~35 min,平均18 min。除现场死亡外,所有病例经救治后,均转至医院。

1.2 疾病分类 本组1079例患者中,外科急症722例(66.9%),内科急症357例(33.1%);其中心肺复苏89例(8.2%),成功11例(1.0%),死亡数78例(7.2%)。 1.3 急救护理方法

1.3.1 应急意识掌握好出车时间,“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本院自2002年5月起,均能在2 min内准时出发,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 1.3.2 急救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2.1 伤情分拣的方法分三大类:(1)用运动反应估计伤情,按格拉斯哥(GCS)昏迷指数计分法中运动反应(GMR)进行评估

[2]

;(2)按DRABC程序检查伤情

[2]

,D指危险程

度,R指各种反应,A指呼吸道通畅,B指有无呼吸,C指循环支持;(3)用“三清”方法评估伤情,即听清、问清、看清。这三种方法可在1 min内完成。酌情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及车载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紧急情况下能独立操作。

1.3.2.2 抢救生命,首先畅通呼吸道,确保氧气顺利输入。将患者平卧并将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对舌后坠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出固定,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若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

1.3.2.3 创口处理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出血,如在上臂则以上1/3处,下肢在腿中上1/3处以止血带加压止血,但需有明显标志,注明上止血带时间、松止血带时间(止血带捆扎安全时间为1.5~2 h)。骨折端外露的开放性伤口,可先用消毒敷料或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待送入医院清创后复位。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先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扣上,外用绷带固定。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若病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

1.3.2.4 输液扩容抗休克 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则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同时选用12~16号留置针头建立2~3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对于躁动患者不宜给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有颅内血肿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电复律、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时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

1.3.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伤员神志、瞳孔光反射等生命体征及肢端循环。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保证输液通畅,评估休克状况,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抢救同时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致伤原因,防止隐匿伤情的发生。

1.3.2.6 安全转运 力求快速,尽量缩短途中时间。对于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为避免途中骨折断端对临近血管、神经造成再次损伤。须用夹板或石膏托暂时固定,搬运时要谨慎,以免诱发再次出血。对颅脑伤、颌面伤伴昏迷患者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舍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对脊椎损伤的患者使用“铁背心”或颈托固定,必要时可施行牵引,由3~4人一起搬动,保持头部、驱干成直线位置,以免再次损伤脊髓。车速要平稳,途中保持输液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完善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心脏骤停,立即停车复苏抢救。需要时通知院内领导和相关科室,畅通绿色通道,到达医院后做好交接班工作,详细说明负伤时间、原因、伤情及生命体征等。 2 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组急救人数为1079例,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转至相关医院进一步救治,占总例数的93.9%;心肺复苏36例,占3.34%;复苏成功6例,占0.56%;抗休克治疗106例,占9.8%;纠正休克98例,占9.1%;死亡38例,病死率为3.5%。受伤后10 min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早到现场、早期CPR、早期除颤可以明显提高猝死的成活率。权威的美国医学杂志《JAMA》提出了“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这一现代化抢救新概念

[3]

,即四个早期(Early)观念:早

[4]

期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早期CPR,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只有这些步骤全面实施,才能使CPCR发挥最高水平

。“三强化教育”的应用降

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本院在“急救一体化”模式的运行下降低了院前死亡率。 3 讨论

急性外伤病员来势凶,进展快,群体伤多见,对院前急救是严峻考验。根据笔者体会,首先要遵循“先救命,后诊断治病”的原则,一旦伤情明确,立即高流量给氧,畅通呼吸道,合理摆放体位,尽快建立1~2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液体。车祸、坠落所致严重脑损伤引起呼吸循环紊乱,患者往往现场死亡,急救人员可先不予处理。对创伤出血性休克引起的心跳骤停,需要立即行CPR,同时快速滴注乳酸林格氏液及盐酸肾上腺素。本组病例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主要原因为创伤严重,其次为开始CPR时间太迟。早期电除颤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张筱虹,李青.我国10年院前急救医学献计量分析.中国急救医学,1996.16(1):3. [2] 董书玉,金秀华,张卫红,等.大批车祸伤员的急救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4:199.

[3] 李宗浩.解读CPR心肺复苏、心脑急症救护新标准问答.博爱杂志,2001,(1):10. [4] 黄爱珍.心肺脑复苏新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128. (收稿日期:2011-03-22) (本文编辑:车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