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研究
2022-12-06
来源:星星旅游
观察与思考 【文章编号】1 674—1 323(201 1)一08—0037—04 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研究 李国武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北京1O{)c】引) [摘 要】对中国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无论是社会组织的总体规模,还是社会团 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规模,它们的省域分布都表现出高度的不均衡性,社会组织主要集中在少数省份。社 会组织的省域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社会组织越发达;人口数量、城 市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特定类型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 【关键词]社会组织;省域分布;经济发展;城市化;市场化 【基金项目1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国武,男,社会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间组织、产业集群与区域发 展 除了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还 活跃着大量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从事 非营利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民间组织,非政府性、非营利 性、自治性和志愿性是其~般性特征。社会组织是相对独立 于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的基础和主体,因此它的发展状况被 视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公民社会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 组织通过激发人们的志愿行为、慈善精神、社会交往和公共 参与,也可以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创造和积累社会资本。尽管 社会组织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角 色,但是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却是极为不平衡的。同 其影响因素还缺乏研究。 本文利用2007年省级层次的经验数据,对社会组织规 模的省际分布差异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影响社会组织省域 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思路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社会组织总体和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省域分 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然后再运用简单相关和多元回归的方 法分析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样,中国的社会组织在近十年来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地域 问的发展差异也十分明显。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以及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制度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大 等因素对社会组织省域分布的影响。社会组织的发展嵌入特 定的社会空间,会受到其所处区域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等诸 多特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层面来探讨社会组织发展 的动力机制。 量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分析。总体来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历程的总体和纵贯分析(王名, 社会组织可能会与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关。社会组织 是人们结社行为和慈善活动的产物。人口数量越多,一方面 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社会人士愿意投身于志愿和慈善事业,从 而增加了创立社会组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民间 结社和非营利服务有更大的社会需求,而且这种需求的异质 性和多样化程度更高。因此,人口规模越大的省份,社会组 织数量会越多。 2008)、对单个地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描述 (黄晓勇等,2008)、对特定类型社会组织发展的多角度 探究(吴玉章等,2O10)、通过个案或比较研究来透视社 会组织的生存策略以及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范明林, 2O1 O)等方面。相对而言,对中国社会组织的空间分布及 社团管理研究}37 观察与思考 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从其所嵌入的社会空间获得慈善资源, 特别是经济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人们的收入水 们用樊刚等人(2009)计算的市场化指数来测量。 二、社会组织省域分布的不均衡性 在中国的官方分类体系中法定的社会组织分为社会团 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大类。其中社会团体指的是 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 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 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基金会是 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 事业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法人。②从官方的正式界定中我们可 以看到,这三种组织虽然都属于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 织,但在性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社会团体主要是一种 基于会员制的互益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是一种 以利用民间资源提供社会服务为核心的社会组织:而基金会 主要是以资金的募集和使用为核心的公益性组织。 除去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央级社会组织,2007年中 国各省共有社会组织38501 8个,其中社会团体209903个, 占54.52%;民办非企业单位1 73882个,占45.1 6%:基金 会1233个,占O.32%。可见,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是中国社会组织中的主体力量,二者占到99%以上。虽然 从总体来看社会团体数量多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但在北 京、黑龙江、上海、山东、湖北和广东等地后者的数量已经 超过前者。 平和财富拥有量越多,越有可能为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更多的 经济资源。根据中国目前的管理规定,即使是基于会员制的 社会团体也需要一定的注册资金才能获得登记,而这种注册 门槛的抑制效应会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另 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也意味着更细化的社会分工 和职业分化,这也增加了对结社活动的需求。因此,经济发 展水平越高的省份,社会组织的数量会越多。 城市化水平是我们关心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根据社会 学家涂尔干(Du rkheim,2000)的研究,工业化和城市化 意味着社会整合方式的巨大变化,在农业社会,人们主要依 靠基于血缘、地缘和信仰等方面的相似性而整合在一起:而 到了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社会,人们在行业和职业分工的基础 上整合起来,城市化会带来结社活动的增加。另外,城市化 意味着社会异质程度的提高,社会服务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变 化,人们对慈善公益事业的需求扩大。因此,城市化水平越 高的省份,社会组织的数量会越多。 市场化程度是我们所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中国是一个 转型经济国家,但是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却并非步调一致。 首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意味着政府对经济和 社会活动的干预程度不断下降,从而为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公 共空间的出现和发育创造了制度前提。其次,市场化使个人 和民营企业的财富急剧增加,为社会组织的产生创造了现实 从社会组织总体规模来看,2007年数量最多的五个 省份分别是山东(50037个)、江苏(28370个)、四川 (26537个)、浙江(24345个)和广东(22997个),它 的经济条件。最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贫富差距、环境 污染等诸多公共问题,这些问题靠市场本身难以解决,政府 干预也有限,从而引发了社会自组织和自我治理的需要。因 此,市场化程度越高的省份,社会组织的数量会越多。 (二)数据来源 我们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2007 们共占全国各省社会组织总量的39.55%。数量最少的五 个省份分别是天津(3873个)、宁夏(2770个)、青海 (2055个)、海南(2048个)和西藏(298个),它们只 占整个社会组织的2.87%。社会组织数量最多的山东是数量 年的相关数据来进行研究。各省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最少的西藏的167.91倍。全国31个省份社会组织的均值是 12419.94个,处于第一四分位值的是内蒙古(6335个), 和基金会数量以及社会组织总数来自《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2008年)。各省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用GDP来 测量)和城市化水平(用城镇人口比例来测量)数据来自 处于中位值的是江西(9648个),处于第三四分位值的是 河南(1 6965个)。 《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各省2007年市场化程度我 表1 2007年中国社会组织省域分布的统计描述(单位:个) 变量 标准差 最小值 第一四分位值 从社会团体的规模来看,2007年数量最多的五个省 中位值 均值 第三四分位值 最大值 工HH 社会组织总体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基金会 10045.79 4242.86 6394.4l 41.01 298 280 9 7 6335 3885 2117 16 9648 5766 3652 2l 12419.94 6771.O7 5609.1O 39.77 16965 9006 7690 50 50037 526.81 16722 445.16 34337 728.29 152 654.49 ①以下简称省或省份。 ②以上界定参见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lO月25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1O月 25日)、《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6月1日)。 38 I--f j篙 』月 。 观察与思考 份分别是江苏(1 6722个)、山东(1 5660个)、四JII (1 4784个)、浙江(1 291 5个)和广东(1 081 8个),它 们共占全国各省社会团体总数的33.78%。数量最少的五 个省份分别是宁夏(231 4个)、天津(1 983个)、青海 别是广东(1 52个)、江苏(144个)、浙江(140个)、上 海(84个) ̄odl:京(82个),它们共占各省基金会总数的 48.8%。数量最少的五个省份分别是江西(1 2个)、海南 (12个)、西藏(9个)、贵州(8个)、青海(7个),它 们只占各省基金会总数的3.89%。数量最多的广东是数量最 少的青海的21.71倍。全国31个省份基金会的均值是个39.77 个,处于第一四分位值的是宁夏(16个),处于中位值的是 新疆(21个),处于第三四分位值的是四川(5O个)。 从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无论是社会组织总体,还是三 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它们的省域分布都是非常不均衡的, 呈现出很高的空间集中度,少数省份拥有着较大部分的社会 组织。根据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IHH) ,民办非企业单 位的地理集中程度最高,然后分别是基金会和社会团体。另 外,各类社会组织数量最多的省份通常位于东部地区,而数 (1499个)、海南(1 187个)和西藏(280个),它们只 占全国社会团体的3.46%。社会团体数量最多的江苏是数 量最少的西藏的59.72倍。全国31个省份社会团体的均值是 6771.07个,处于第~四分位值的是重庆(3885个),处于 中位值的是甘肃(5766个),处于第三四分位值的是湖南 (9006个)。 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规模来看,2007年数量最多的五 个省份分别是山东(34337个)、广东(1 2027个)、四川 (1 1 703个)、江苏(1 1 504个)和浙江(11 290个),它 们共占全国各省民办非企业单位总数的46.5%。数量最少 的五个省份分别是贵州(1435个)、海南(849个)、青海 (549个)、宁夏(440个)和西藏(9个),它们只占全国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1.89%。数量最多的山东是数量最少的 量最少的省份往往是在西部地区。 三、社会组织省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2反映的是我们所考虑的省域特征与各类社会组织数 量和总体数量的简单相关情况。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 响,社会组织的数量与人口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人口 规模越大的省份,各类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总体数量都越多。 不过,基金会数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程度较低。国内生产总 西藏的381 5.22倍。全国31个省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均值是 5609.1个,处于第一四分位值的是新疆(21 17个),处于 中位值的是广西(3652个),处于第三四分位值的是河南 (7690个)。 从基金会的规模来看,2007年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分 表2 2007年中国各省社会组织数量与影响因素的简单相关 社会组织总体 人口 GDP 社会团体 0 874 0 792 } 民办非企业单位 0.713 幸 0.775 基金会 0.390 0 768 } 0.824 } 0.831幸 木 城市化 一0.003 —0.124 0.074 0.502 ¥ l 市场化 0.475 } 0 468 + 0.430 0 793 + 注: p<0.05, pd】.01, } p<0.001;双边检验。 表3 2007年中国社会组织省域分布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自变量 人口 GDP 社会组织总体 回归系数 0.969 0.869* 社会团体 回归系数 0.5l3 0.206 1 民办非企业单位 回归系数 0.466 0.658* 基金会 回归系数 一O.O1 0木宰 0 005 十 标准化系数 O.260 0.658 标准化系数 0.326 0.369 标准化系数 O.196 0.782 标准化系数 一0.659 0.968 城市化 市场化 常数项 F值 .120.569 156.708 5203.93 .O.174 O.031 —142.46 2 932.258* 2592.872 一0.488 0.437 22.907 —787.73 2618.65l 0.052 —0.245 .1.O14 1 12.18 一7.593 .0.359 0.591 22.58 } 34.64 ・ 0.8l8 l1.8l } 0.59O 22_35 }} 0.740 调整后R2 观察数 0742 .3l 3l 3l 31 注:!p<0.1, p<0.05,料p<O.Ol,}} p<O.001;双边检验。 ①它是每个省份在特定类型(或所有)民间组织中所占份额百分比的平方和,可以刻画某种民间组织在省份之间分布的不平均程度。它的 取值范围为0 ̄10000,越高则地理集中程度越高。 社l才管 研究I 39 观察与恩考 值与各类社会组织的数量之间存在非常高的正相关关系,经 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各类社会组织的数量也越大。城市 化水平只与基金会的数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与社会团体 四、总结 总之,无论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分类型来看,社会组 织的省域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呈现出很高的空间集中度, 少数省份拥有着较大部分的社会组织。如果不考虑其他因 素,省级层面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与所 有类型社会组织的数量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不过当控制 了其他因素之后,我们发现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社 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类社会组织省域分布的 共同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各类社会组织的数量 就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社会组织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衍 的数量和社会组织总体的数量呈现负相关,这与我们的预期 是相反的。市场化程度与各类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总体数量之 间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过,基金会数量与市场化 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最高。 表3反映的是各省社会组织数量影Ⅱ向因素的多元线性回 归分析结果,通过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在控制了其他因素 之后人口、GDP、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影响情况。总体来看, 这四个因素分别能够解释社会组织总体数量、社会团体数 量、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和基金会数量省际差异的74.2%、 生物,经济发展一方面扩大了对社会组织的社会需求,另 一81.8%、59%FFD74%。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之后,人口 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基 本上不再显著,这主 要是因为人口和经济 方面也增加了社会组织所需的公益资源。除了经济发展 水平这个共同的影响 因素之外,不同类型 社会组织省域分布的 其他影响因素相对有 所不同。对社会团体 发展水平之间相关程 度很高(r=0.787)。 就社会组织的总 而言,城市化水平越 低的省份,其数量反 t 体数量而言,只有经 济发展水平对其具有 显著的正向影响,一 ’而越多,这主要是由 于国家鼓励发展农民 个省份的GDP每提高 1亿元,社会组织的 数量会增加O.869个。 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所 导致的。另外,市场 化程度越高的省份, 就社会团体而言,经 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 程度对其具有显著的 正向影响。一个省份 的GDP每提高1亿元, 社会团体数量越多。 对基金会而言,人口 数量和城市化水平都 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 响,而市场化程度则具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对于社会团 社会团体的数量会增加O.206个;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个单 位,社会团体的数量会增J]I]932.258个。而城市化水平对社 会团体数量的影响是显著负向的,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 分点,社会团体的数量会减少142.462个。这说明农村人口 越多的省份,社会团体的数量越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 体和基金会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O年——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8. 可能与政府关于社会团体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在政府大力推 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背景下,农业及农村发展领域的社会 团体已经成为所有社会团体中数量最大的类型,2007年占 [2]黄晓勇等.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8. 到1 7.08%。因此,农村人口越多的省份可能由于这类社会 团体比较多,进而导致社会团体的整体数量也较多。就民办 非企业单位而言,只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 [3]吴玉章等.中国民间组织大事记(1978—2008)[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响,GDP每提高1亿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会增加O.658 个。就基金会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其具有显 著的正向影响。GDP每提高1亿元,基金会的数量增No.005 [4]范明林.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一——基于法 团主义和市民社会视角的比较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 究,2010(30:159—176. [5]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 店,2000. 个: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基金会的数量会增加1 2.1吕 个。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基金会的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 影响。人口每增加1万人,基金会的数量会下降O.01个;城 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基金会的数量会下降1.O14个o 【6]樊纲等.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0I利团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