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得不同的身体部位; 2. 感知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特点; 3. 加强孩子对运动的爱好。 【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重要内容为“会动的身体”。通过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感知和运动特点的学习,帮忙孩子加强对身体的认得,激发他们对运动的热诚和爱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15分钟)
1. 打招呼:老师和孩子们相互问候,进入课程状态。 2. 热身游戏: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热身游戏(例如:伸展、大喊口号等),激活孩子们的身体和大脑。
3. 导入话题:老师问孩子们身体有哪些部位,哪些部位可以动,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动作来表达本身。
二、学习新知(25分钟)
1. 听故事:老师讲解身体部位,并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认得身体各部位(例如:头、手、脚等)。
2. 感知运动特点:老师带领孩子们感知不同部位的运动特点(例如:手可以握拳、摆手、拍手等),并本身尝试去动手或脚,感受身体的运动变化。
3. 学习新运动:老师通过示范,教孩子们学习新的运动(例如:仰卧起坐、侧身踢腿等),让孩子们感受身体运动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度。
三、合作活动(20分钟)
1. 情境模拟:老师将课堂转化为情境,例如:“我们现在是在森林里,需要躲避猎人的追杀”,并要求孩子们通过本身的身体技能来解决问题。
2. 动手实践:老师让孩子们结合本身的想象,自由组合不同动作,完成一次“森林生存”活动的磨练。
四、总结(10分钟)
1. 复习目标:老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学问点,让孩子重新复习。 2. 反思:老师带领孩子们对课堂进行反思,分析优缺点,以便于改进。
【教学反思】 一、优点
1. 游戏方式启蒙:此次课堂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学习,激活孩子们的古怪心和求知欲。
2. 探究运动技能:老师充分敬重孩子的自我发觉,仅仅以示范和引导为主,激励孩子们探究运动技能。
3. 注意情境引导:课程教学中,注意美妙地将学习情境设置在森林中,使得孩子们身临其境,更加进入角色,充分利用想象力进行身体磨练。
二、不足
1. 想象力训练:尽管在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视情境引导,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孩子可能因缺乏想象力,难以完全地体验情境磨练。
2. 运动技能把握:本次课堂内容较为宽泛,部分孩子可能会感受不到运动的技能把握,导致认得和把握有些匮乏。
三、课程改进建议
1. 小组学习形式:实行小组学习、竞赛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身体的爱好和紧密度,更好地调动性格;
2. 训练环节把握:应连续深入进阶同学的技能,并进一步带领同学进修深刻认得功能的更深层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