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2023-01-07 来源:星星旅游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一期实施方案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我们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家园合作,主要实行了以下措施:

一、 通过家访及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进餐能力和习惯。 二、 1、 2、 3、

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生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察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进餐行为的现状。 调查了解幼儿的体检结果与平时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小班幼儿造成进餐不良习惯问题的诸多原因。

三、加强课题组成员《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等理论学习,以及对幼儿进餐能力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并掌握对小班幼儿进餐培养的多种方法。 四、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1、引导孩子了解用餐前后的注意事项,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用餐环境。

(一)帮助孩子养成进餐前用肥皂水洗手的习惯,手洗干净以后要把小手“锁”好坐下来,不可以摸别的东西,保持小手干净。因为孩子天生好动,孩子的手上就很容易沾上细菌、病菌,如果饭前不进行洗手习惯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引导,会导致孩子把病菌带入嘴里。洗手的时候我会耐心告诉每一个孩子洗手的步骤,挽衣袖,打湿手,擦肥皂,冲冲手,甩三下,擦干净。每次洗手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一边洗一边念步骤,结果效果很好。这其中也有的孩子洗手时候不用肥皂,洗完手后不知道“锁”好,这边摸摸那边摸摸的。对于这部分孩子,我都是进行特别提醒特别关注的,每当他们正确完成洗手步骤时我都要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这样他们才会越做越好。

(二)在吃饭时候,幼儿保持安静,做到一口饭一口菜,吃完饭以后要自己送盘子、碗,最后擦嘴、漱口、端小椅子坐好。在幼儿一边吃饭的时候,我们会介绍所吃菜的名称和这些菜的营养价值,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比如在吃胡萝卜的时候,我们会向幼儿介绍可爱的大白兔也爱吃胡萝卜,吃了胡萝卜我们就会像大白兔一样跳的很高很高,我们还可以长高。听了这些,孩子们吃的更起劲了。我们还会针对部分孩子吃饭慢的现象,鼓励他们谁把饭吃的干净且快的宝宝可以得到小贴画等奖励,这样那些不专心吃饭的幼儿就会相互比着吃,吃饭的积极性很高。当然,这当中我们也会控制幼儿吃饭的速度,不会让他们出现狼吞虎咽吃饭过快的问题。饭后我们还告诉幼儿要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并且要整理好。我们每次都会检查幼儿各自的餐具摆放情况,并亲身演示给他们正确的摆放

方式,每次对于摆放好的幼儿我们都予以表扬,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都可以做的很好。

2.正确引导孩子进餐,纠正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

用正确的语言引导孩子把不喜欢的菜吃完。如幼儿园的孩子都不太喜欢吃大蒜,每次吃大蒜的时候我就会对孩子们说“大蒜是我们的朋友,他的本领可大了,他可以把我们肚子里的细菌、小虫子等这些坏蛋都给赶走,小朋友们,我们要不要吃啊?”这时候几乎所有的小朋友们都会说要吃。孩子就是这样,听到别人说要吃,看到别人吃得很香,就也会很高兴地跟着大家一起吃了。还有小三班的小雨不爱吃肉,通过和家长沟通我了解到原来小雨的妈妈因为怕胖,所以从来不吃肉,小雨见妈妈不吃肉就认为肉不好吃,时间一长,小雨就变得不爱吃肉了。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我及时和小雨的妈妈进行沟通,让她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的进餐习惯,孩子正确进餐习惯的培养要靠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同时班上的老师也给予了小雨更多的关注,每次吃肉的时候老师都会对小雨说一些鼓励和刺激食欲 的话如:今天的肉烧的真香,连老师都想吃了等。慢慢的小雨开始不再讨厌吃肉了。

在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通过与他们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有些菜是因为家长从来没烧过,所以孩子也没见过,这样当孩子在幼儿园遇到这些菜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挑食偏食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进行鼓励,介绍这些菜的好处以及吃完后的奖励方法来设法改正他们的挑食习惯。并且我们还注意保持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进餐情况,与家长商讨,共同为纠正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努力。

3.正确对待孩子剩饭问题

孩子剩饭倒饭有时候往往是老师引导孩子就餐语言不规范造成的。有的孩子吃饭比较慢,看到别的小朋友饭菜吃完了受到老师表扬,心理就非常着急。而这时候老师说请吃饱

的小朋友把盘子和碗送到桶里,那他就会趁老师不注意把饭菜倒掉,也坐到吃完饭小朋友那组里。当发现了这个现象以后去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会告诉老师他吃饱了,所以就把盘子和碗送到桶里了。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反思自己引导幼儿进餐时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做到了正确引导幼儿进餐。如果我们的老师这时说一些鼓励孩子进餐的话,并表扬一些吃饭慢但能坚持把饭菜吃完的孩子。或者老师可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如“请吃完饭菜的小朋友把盘子和碗轻轻把放到桶里。”那么我想没有吃完饭菜的小朋友是不会把饭菜倒掉的去送碗的。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4、 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5、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

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韩国小朋友许政娥,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唐艳萍

2013年12月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