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43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着陆 zhuó 猝然 cù 玲珑剔透 tī B . 万载zài 匀称chèn 匿笑nuò C . 骸骨 hái 苦心孤诣zhī 霎时shà
D . 静谧nì 栖息qī 惊惶huáng 2. (2分) (2017八上·鼓楼期中)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摧枯拉朽 眼花缭乱 白手起家 B . 惮精竭虑 屏息敛声 振耳欲聋 C .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抑扬顿措 D . 诚皇诚恐 正襟威坐 和颜悦色
3. (2分) (2017七上·忻城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 .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B . 爷爷驾驶着一条小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C .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忍俊不禁地笑容。 D .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4. (2分)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 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C . 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D . 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 5. (2分) 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打比方)
B . 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列数字、打比方) C . 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列数字)
D .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作比较) 6. (2分) (2016·南充)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第 1 页 共 9 页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人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⑤①④②③ C . ①④②③⑤ D . ③⑤①②④
7. (2分) (2016八下·西安期末)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背影》、《永久的悔》、《长城谣》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季羡林、席慕蓉。 B . 果戈理和契诃夫都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C . 《终南别山》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被后人称为“王孟”。
D . 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都是宋词中的精品。
8. (19分) (2017八上·莱芜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学舍① , 日煮粥一釜② , 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jì):腌菜或酱菜。④啖:吃。⑤留守:官职名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________
②礼愈至 至:________ ③日煮粥一釜 日:________ ④馈以佳肴 馈:________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第 2 页 共 9 页
C . 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选文 甲文 乙文 主要人物(人名) ________ 范仲淹 主要内容(限8个字) 借书抄书,从师求教 ________ 共同点 ________ (5) 从下列①②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②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为什么? 9. (10分) (2017七下·江阴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居高声自远,________。(虞世南《________》) (2)
移舟水溅差差绿,________。(郑谷《莲叶》) (3)
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4)
此花此叶长相映,________。(李商隐《赠荷花》) (5)
________?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6)
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7)
学之,________。(彭端淑《为学》) (8)
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二、 阅读与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 兴
第 3 页 共 9 页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
诗中哪个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哪个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
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解阅读理解 (共2题;共50分)
11. (25分) (2013·镇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赵畅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
②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
③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③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
第 4 页 共 9 页
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
(选自2013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 (3)
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12. (2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第 5 页 共 9 页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体裁是 ,作者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的代表人物。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另一篇《 》。
(2)
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3)
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4)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这里的“愿望”指什么? (5)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3. (5分)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可能曾经做过傻事,或遇到过失败,或有过后悔,或流过伤心的泪……但正是这些经历,促成你逐步增长了知识,感受了人生,获得了启迪,体验了纯真……
请以“ 告诉我”为题目根据下面的要求作文。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过错、失败、挫折、不幸、懊悔、眼泪……” ②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4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8-2、 8-3、
8-4、8-5
、
9-1、9-2、9-3、9-4、9-5、
第 7 页 共 9 页
9-6、9-7、9-8、
二、 阅读与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10-2、
三、 解阅读理解 (共2题;共50分)
11-1、11-2、11-3
、
11-4
、
11-5
、
12-1、12-2、12-3、12-4、12-5、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3-1
、
第 8 页 共 9 页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