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辽宁教育研究院 宋海涛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情况、专业种类情况、专业布点情况等方面可以综 合反映一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状况及发展水平。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虽 然具备专业种类比较齐全,覆盖面广,专业设置相对集中等优势,但也存在专业布 局不合理、专业重复设置等问题。为了使辽宁高先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加合理, 应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和管理,优化专业结构等。
一、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一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情况
截至 2008年 7月, 全省共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点 78个, 其中独立设置的高 职高专院校 40所,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 30所, 其他办学点 8个。 在 70所举办 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中,有省属本科院校 25所,省属高职院校 19所;市属 本科院校 4所, 市属高职院校 12所; 民办本科院校 1所, 民办高职院校 9所。 从学科门 类方面看:有工科院校 25所,综合院校 11所,外语和财经院校 10所,师范院校 7所, 医学院校 6所,艺术院校 5所,农林院校 4所,体育院校 1所,政法院校 1所。按院校所 在行政管理区域划分:沈阳 22所,大连 17所,锦州 7所,抚顺、辽阳各 4所,丹东 3所,鞍山、阜新、营口、铁岭和盘锦各 2所,本溪、朝阳和葫芦岛各 1所。
2007年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 9.1万人、在校生 25.1万人、毕业生 7.4万人,分 别占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总数的 38.9%、 32.3%和 43.6%。
(二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种类情况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种类及设置情况如表 1所示。 从表中可以 看出,目前辽宁省所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覆盖了 200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重新 核定的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所列出的全部 19个大类; 共开设有 73个专业科类,覆盖了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涉及的全部 80个 专业科类的 91.3%;已开设 354种专业,覆盖了截至 200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核定的 全部 838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包括限本地招生的专业的 42.2%。其中,
覆盖率较 高的专业大类分别是:财经 79.5%、土建 68.6%、旅游 61.5%、文化教育 59.1%、公共 事业 55.2%。 覆盖率较低的专业大类分别是:公安 17.2%、 水利 17.4%、 轻纺食品 23.7%、 环境气象与安全 25%。 总体来看, 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覆盖率与全省经济社会 发展需求基本适应。
1
1核定数据来源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 (2008年 4月版 ;辽宁数据根据调查结果和省 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申报审批情况整理得出。
(三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布点情况
从专业点看,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共开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 1667个。设置专业 点数量较多的专业大类为:财经大类(263个、文化教育大类(239个、电子信 息大类(226个、制造大类(202个、艺术设计传媒大类(144个。设置专业点 数量较少的专业大类为:水利大类(5个、公安大类(6个、环保气象与安全大 类(20个、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7个、材料与能源大类(32个。具体详见 表 2。
2
(四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点在各院校的分布情况
全省开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排在前十位的普通高等学校分别是:大连职业 技术学院(62个、沈阳职业技术学院(60个、辽东学院(51个、辽宁经济职 业技术学院(43个、辽宁科技学院(43个、营口职业技术学院(42个、沈阳 工程学院(39个、辽阳职业技术学院(37个、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36个、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34个。 这十所院校共开设专业点 447个,占全省 78个办学 点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总数的 26.8%。
(五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
教育专业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教育区域结构的形成要为地 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服务。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结构。 表 4展示了 2005-2007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 3
比较快,但专业设置的分布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分布状况仍然存在着不协调的状
2数据根据调查结果和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申报审批情况整理得出。 3数据根据《辽宁统计年鉴 2007》以及调研结果和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申报审批情况整理得出。
况,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错位。
(六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分专业就业情况
2007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最多的 10个专业科类分别是:计算机类 10753人、 教育类 7086人、 机械设计制造类 5762人、 语言文化类 5411人、 财务会计类 4307人、艺术设计类 3250人、旅游管理类 2432人、市场营销类 2253人、工商管理类 2223人、 自动化类 2175人, 10个专业合计毕业生 45652人。 而就业率最高的 10个专业 科类分别是:法律执行类 100%、 材料类 98.7%、 农业经济类 98.6%、 包装印刷类 98.3%、 食品药品管理类 96.7%、房地产类 96.5%、矿业工程类 96.3%、土建施工类 96.2%、餐 饮管理与服务类 95.8%、 农业技术类 95.5%。 10个专业合计毕业生 2688人。 可以看出, 毕业生数最多的 10个专业科类与就业率最高的 10个专业科类的匹配度为 0。 就业率最 高的 10个专业科类的毕业生总数仅相当于毕业生人数最多的 10个专业科类毕业生总 数的 5.9%。
从专业大类来看, 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有:材料与能源 (93.4% 、 旅游 (93.2% 、 制造(93.1%、交通运输(92.9%和土建大类(91.4%。其中,只有制造大类的 毕业生数较多, 达到 10237人, 材料与能源大类只有 1474名毕业生。 就业率较低的专 业大类有:公安(62.4%、公共事业(70.5%、环保、气象与安全(80.4%、电 子信息(83.5%和水利大类(84.1%,这里公安和水利大类的毕业生数并不多, 只有 334人和 311人,但电子信息大类的毕业生数却很多,达到了 12403人。
二、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一具备的主要优势
1.专业科类比较齐全,覆盖面广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8年核定的全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辽宁覆盖全部 19个大类,覆盖率为 100%;在所设的全部 80个专业科类中,辽宁覆盖 73个,覆盖率为 91.3%; 在所开设的全部 838种专业 (包括限本地招生的专业 中,辽宁覆盖 354种, 覆盖率为 42.2%。财经、土建、旅游、文化教育、公共事业、生化与药品等 6个专业 大类覆盖率都在 50%以上,其中财经达到 79.5%。这些专业都具有较强的职业性, 较好地适应了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 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2.专业设置相对集中,财经、制造、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等专业优势明显 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数排在前 16位的专业科类主要分布在财经、制造、 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等 4个专业大类中,其中财经大类占有 4个,制造大类占有 3个。 这 4个大类的专业点数都在 200个以上。 2008年这 16个专业科类共开设 1108个专业点, 占辽宁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总数的 66.5%, 且同 2007年相比, 前 16位的专业科类 没有变化,只是个别专业科类的排列次序略有调整。可以看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 在财经、制造、电子信息和文化教育等专业的优势明显。
3.专业点分布比较集中, 18所学校设有 30个以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 辽宁省有 18所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超过 30个,这 18所学 校共设有 69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占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总数的 41.9%。其 中前 10所高等学校共设有 447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占全省总数的 26.8%。在这 10所学校中,有 5所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3所为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新升格本 科学院, 2所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分布比较合理。 这些学校均具有相对较长的职业
教育办学历史,总体办学实力较强,职业教育特色比较鲜明。
4.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即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又具有广阔的地域覆盖面 辽宁省有 70所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其中沈阳、 大连和锦州 3个城市 就占了 47所,占总数的 67%,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同时, 高等职业教育又覆盖到了辽宁全省的每个城市, 全省 14个市中, 每个城市至少拥有 1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地域覆盖比较广阔,就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点数前 10位的普通高校也覆盖了位于辽宁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 7个城市。 5.省属院校和工科院校较多,基本满足老工业基地振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 70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中,有 44所省属院校,占总数的 62.9%,有 25所工科院校和 11所综合院校,占总数的 51.4%。省属院校多,有利于诸 如“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五点一线发展战略”、“沈西工业走廊发展战略” 等全省
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工科院校和综合院校多则有利于“两大基地”和“三 大产业”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落实。
6. 制造大类毕业生数较多, 就业率也较高, 有利于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2008年全省有制造大类毕业生 10237人, 排在第 4位, 比排在第 1位的文化教育大 类少 2542人,占全省毕业生总数的 13.6%。其就业率为 93.1%,排在辽宁开设专业的 全部 19个专业大类的第 3位,仅低于就业率排在第一位的材料与能源大类 0.2个百分 点。制造大类较多的毕业生数和较高的就业率能够有力地保证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 的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布局不合理,专业发展不平衡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上没能考虑市场对人 才的需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近几年虽然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开发了一些新 型专业,如数控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动漫等专业,但大多都是一些原来优势专业 的派生专业,缺乏开辟新的专业领域。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时缺乏对人才需求的整 体分析和中长期预测,导致一些办学投入相对较少的财经类、管理类和文化教育类 专业领域,出现严重的过剩现象,造成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而农林牧渔、材料能 源、轻纺与食品以及制造大类专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2007年材料与能源大类就业率 最高, 达到 93.4%, 但专业布点数仅占 1.9%, 毕业生数仅有 1474人,远远不能满足辽 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
2.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稳定、紧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还没有形成长效、稳定、紧密的机制,学校寻求到企业建 立实习实训基地十分困难。企业等用人部门缺乏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也没有真正 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往往只是迫于情面而被动地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还没达到教 育部提出的“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 3. 专业重复设置,缺乏长远规划
一些学校只重视专业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在专业申报时才根据要求,提出专业 建设的思路和规划,而在专业审批后对专业建设考虑较少,不能主动研究专业建设 发展的长远规划。而且,专业重复设置情况比较严重,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就设有 44个专业点,会计电算化专业设有 31个专业点。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同一 专业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由于学校之间软、硬件条件
的差异,导致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差异较大,其就业情况也就存在比较明显的 差异。
4. 品牌特色专业较少,品牌效应不明显
我省的品牌特色专业数量较少,很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大而全、小而全, 缺乏特色,效益低下的问题。目前,虽然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 专业 18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5个,省级示范专业 100个,省级品牌专业 30个,但数量上合在一起也仅占专业总数的 10%,而且这些专业的品牌效应并不明显, 还没有形成品牌的集团优势。
5.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省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和结构上都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学位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 22.19%, 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 占专任教师的 67.2%, 双师比仅为 34.8%,与国家规定的 80%比例还有较大差距。国务院和省政府都提出职 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要 求,但并没有得到落实。专业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的 合理机制,导致专业建设水平低,特色不明显,创新项目少。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和管理,促进专业设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帮助学校树立科学发 展观。引导学校长远规划,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外延和内涵的共同发展。要严 格
专业设置的评审程序,吸收行业专家进入专业设置评审专家组,严格执行设置标 准,以申报学校招生情况和就业率为依据统筹专业审批。
建议权威部门定期发布全省经济建设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全省高校专业设置及 人才培养的宏观数据,及时提供全省高职专业设置统计信息,引导学校在面向社会 自主办学过程中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加快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 整体优化。
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建立一套新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学校规范、 科学、 合理地设置专业、 建设专业。 建立学校专业淘汰机制, 对于长期招生数量少, 教学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教学管理落后,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毕 业生就业困难等这样的一些专业,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情况予以暂停招生或撤消。 2. 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为辽宁经济建设服务
设置专业一定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符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办学定位。要 对相关的社会、产业、行业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人才需 求进行科学预测,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实际要求,根据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专业服务面广、新 知识和新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专业,设置并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型、技能型 人才的专业,设置并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技术需要的专业。
根据“五点一线”经济战略的要求,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积极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 重视现代服务业专业的设置;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 重点发展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养殖业、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创汇 农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支撑。 3. 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础课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注重与专业课的衔接, 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专业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设计,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典型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并与国家 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要以
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探索 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 力和素质培养。 要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具有产学 研一体化系列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还要不断开发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要提 高实践教学与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对学 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4.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业建设提供 人力资源保障 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正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学骨干 队伍,特别是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发挥专业带头人的骨干作 用;鼓励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经历或 较强的实践能力;重视教学梯队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与素质;提高来自生产、 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来自 相应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或生产、技术研发、咨询或服务项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M]. 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2. 张广良. 陕西高职专业设置状况分析与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 鲍艳, 王辉. 吉林省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 问题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 2007 (4) 4. 刘平娥, 罗建远. 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讨[J]. 湖南社会科 学,2OO6(6) 5. 王天行 ,傅松涛等. 高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6(4)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