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解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指 标 全年粮食产量 全部工业增加值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全年全社会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1) 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 (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解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
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
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包括两种:一个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一般称为总产值或总产出,另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一般称为增加值。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价值,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C+V+M)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全年粮食产量属于全部价值的范畴。
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属于新增价值的范畴。
单位 万吨 亿元 亿元 2000 46251 39570 89404 2001 45262 42607 95933 2002 45711 45935 102398 2003 43067 53612 116694 2004 46947 62815 136515 32619 36898 43202 55118 70073
(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中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解答: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耗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4、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 解答:(1)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
第一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业部门纵横交叉形成的棋盘式表格。其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产品。整个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二象限的主栏与第一象限相同,宾栏为最终产品和使用。整个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第三象限的主栏是增加值或最初投入构成,宾栏与第一象限相同。整个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第四象限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2)投入产出表主要有以下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某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第二象限总量=第三象限总量
二、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地区2003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2
总产出 17106 减:中间消耗 7550 劳动者报酬 5166 生产税净额 1202 固定资本折旧 1178 营业盈余 2010 国内生产总值 9556 总消费 7716 居民消费 5404 公共消费 2312 总投资 1778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1810 库存增加 -32 贵重物品净获得 0 净出口 62 出口 2248 减:进口 2186 国内生产总值 9556 解答: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 =9556-5166-1202-1178=2010(亿元) 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5404+2312=7716(亿元)
总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净出口=9556-7716-62=1778(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 =1778-(-32)-0=1810(亿元)
2、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缴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答:分配法(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亿元)
3、今有某地区2001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3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解答:
(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GDP=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15000 总消费 8110 减:中间消耗 4713 居民消费 5600 劳动者报酬 5240 公共消费 2510 生产税净额 595 总投资 2037 生产税 61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减:补贴 15 库存增加 24 固定资产折旧 1480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营业盈余 2972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进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4、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单位:亿元
4
最终消最终消年 度 费额 成总额 服务净出口 产总值 重(%) 1999 2000 2001 49722.7 54600.9 58927.4 30701.6 32499.8 37460.8 2248.8 2240.2 2204.7 82673.1 89340.9 98592.9 107897.2002 62798.5 42304.9 2794.2 6 121511.2003 67442.5 51382.7 2686.2 4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55.5 58.2 60.1 61.1 59.8 资本形货物和国内生资本形费占GDP的比成占GDP的比重(%) 37.1 36.4 38.0 39.2 42.3 (4)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答:(1)GDP=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计算结果见表格。
(2)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除外),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3)计算结果见表格。由计算结果可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渐提高,表明投资的地位有提高的趋势。
5、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解答:aij=xij/xJ
a11=0.05 a12=0.1 a13=0.1 a21=0.175 a22=0.4 a23=0.3 a31=0.025 a32=0.1 a33=0.1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
5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第四章—第六章)
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0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 指 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单位 元 元 % % 2000 6280 2253 39.2 49.1 2001 6860 2366 37.9 47.7 2002 7703 2476 37.7 46.2 2003 2004 9422 2936 37.7 47.2 8472.2 2622.4 37.1 45.6 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以其经济意义:
解答: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常用于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联合国标准:该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4、试依据资本帐户的平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帐户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帐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
解答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二、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6 总增加值 680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 合 计 680 合 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42 总营业盈余 345 原始收入总额 341 财产收入 38 合 计 383 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53 原始收入总额 341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
6
捐 款 3 可支配总收入 288 合 计 341 合 计 341
2、(1)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家庭设备用娱乐教育食品 衣着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品及服务 文化服务 2271.84 590.88 388.68 430.08 626.04 902.28 624.36 195.84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消费率 恩格尔系数
解答:(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
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30(元) (2)消费率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7703=78.28% (3)恩格尔系数为: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271.84/6030=37.7%
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总储蓄 1850 来 源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资本形成 800 净贷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7
负债和净值变化 总储蓄 1850 合 计 1850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合计 1490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5、已知如下机构部门的资料(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
非金融资产 2000 现金和存款 300 证 券 400 其他金融资产 300 长期贷款 800 商业信用 600 其他负债 400 (2)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 200 金融投资
其中:黄金和存款 1680 证券 160 其他金融资产 200 金融负债:
其中:长期贷款 1160 其中:负债 160 (3)重估价资料
非金融资产 220 证券 200 其他金融资产 220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解答:
(1)非金融资产=期初非金融资产+期内实物投资+重估价非金融资产
=2000+200+220=2420(万元)
(2)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证券+其他金融资产
=(300+1680+0)+(400+160+200)+(300+200+220) =1980+760+720=3460(万元)
(3)负债总额=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他负债
=(800+1160+0)+600+(400+160+0)=1960+600+560=3120(万元) (4)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
=2420+3460-3120=2760(万元)
期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 负债和净值变化 非金融资产 2420 负债 3120 金融资产 3460 长期贷款 1960 现金和存款 1980 商业信用 600 证券 760 其他负债 560 其他金融资产 720 净值 2760 合 计 5880 合 计 5880
6、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期中测验
8
下面是我国1999-2003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国民生产年底总人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值 口数 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 工业 建筑业 仓储邮电(万人) 易餐饮业 通信业 80579.4 14472 40557.8 35087.2 5470.6 27037.7 4460.3 6910.3 125786 1999 88254 2000 14628.2 44935.3 39047.3 5888 42374.6 6375 29904.6 33153 36074.8 38885.7 5408.6 5968.3 6240.3 6715.6 7316 7918.8 8476.7 9238.1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95727.9 15411.8 48750 2001 103553.6 16117.3 52980.2 45975.2 7005.4 2002 116603.2 17092.1 61274.1 53092.9 8181.3 200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199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1999 2000 2001 2002 年底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国外净要素人均国内生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比 数(万人) 值(亿元) 收入(亿元) 总值(元/人) 比重(%) 重(%) 重(%) 82067.5 -1488.1 89468.1 -1214.1 97314.8 -1586.9 105172.3 -1618.7 6524.4 7059.0 7624.9 8187.6 17.6 16.4 15.8 15.3 49.4 50.2 50.1 50.4 32.9 33.4 34.1 34.3 80579.4 125786.0 88254.0 126743.0 95727.9 127627.0 103553.6 128453.0 2003 116603.2 129227.0 117251.9 -648.7 9073.3 14.6 52.3 33.2 (1)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各年度结果如上表。
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的生产成果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
(2)1999-2003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4)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5)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或者写成:GDP +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
(6)199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4
(117251.9/82067.5)=109.33%
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第七章———第十章)
一、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9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人口的经济构成包括两方面:(1)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将人口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按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提供者分为:雇主、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
3. 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包括按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内容设置的各方面物价指数,主要有投入产出方面的物价指数、最终需求方面的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采用紧缩法编制。采用紧缩法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的两项基础工作。
二、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
某国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万美元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 经常项目 -6599.25 424.50 7023.75 货物与服务 -6669.75 342.00 7011.75 资本和金融项目 6614.25 7116.75 502.50 储备资产 -22.50 90 112.50 净误差和遗漏 7.50 7.50 - (1)填出上表中带?处的数字。
(2)根据上题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计算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并简单分析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解: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6670.50+0.75+45.00+25.5=-6599.25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贷方金融项目-借方金融项目=7116.75-502.5=6614.25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净误差与遺漏 项目差额 =-6599.25+6614.25+7.5=22.5
该国在2002年度的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顺差,在数额上前者稍小于后者,使储备资产略有增加。该国经常项目有大额的逆差,说明该国在这一核算年度进口的商品远远大于出口的商品,这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来说很不利;资本和金融项目有大额的顺差,说明该国吸引了很多投资,或者是借了很多的外债。因此,从长远看,该国必须注意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注意所吸引外资的合理利用,并且密切注意外债的规模和偿还能力。
2.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47000-12800=3420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储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14000-30-11000=2970(亿元) 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 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 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
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 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
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10
根据以上资料:
(1) 计算下列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国民总收入:
解: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
+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
=(2583-10)+(601-5)+0-16+1594=4747(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
解: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158+1=4159 储蓄:
解: 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亿元)
国外净资本流入:
解: 国外净资本流入=金融资产净购买-负债净额=1630-1632=-2(亿元)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货物和服务账户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8553 中间消耗 3775 进口 1093 最终产品使用 5871 最终消费 3858 总成本形成 889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05 固定资本形成净额 316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库存增加 -16 出口 1124 总供给 9646 总需求 9646 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账户 使 用 来 源 中间消耗 3775 总产出 8553 国内生产总值 4778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国内生产净值 4189 生产支出总额 8553 生产总额 8553
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收入形成账户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83 国内生产总值 4778 生产税净额 601 固定资本消耗 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 1594 国内生产净值 4189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 1005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 4778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 4778 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支出 16 劳动报酬 2573 国民总收入 4747 生产税净额 596 固定资本消耗 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 1594 国民净收入 4158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 1005
11
合计 6163 合计 6163 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 用 来 源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748 国民总收入 4747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国民可支配收入 4159 国民净收入 4158 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1 合计 4748 合计 4748 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3858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748 国民储蓄总额 890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国民可支配收入 4159 国民储蓄净额 301 合计 4748 合计 4748 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本交易账户 使 用 来 源 总资本形成 889 国民储蓄净额 3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05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3 库存增加 -16 固定资本消耗(一) 589 资金余缺 -2 合计 298 合计 298 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交易账户 使 用 来 源 金融资产购买净额 1630 资金余缺 -2 负债净额 1632 合计 1630 合计 1630 4.已知某地区期初人口资料如下:
(1)常住人口4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2.5万人。 (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8万人。 并已知该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如下:
(1)常住人口中死亡3.5万人,出生7万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60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2000人。
(2)在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中,死亡350人,出生1500人,离开本地区600人,新增外地暂住本地100人。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期末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1)期末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减少
=400+7-3.5=403.5(万人)
(2)期末现有人口=年末常住人口-年末暂时外出人口+年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408665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4.4%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A. J.米德 B. R. 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
A.固定资产数 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 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D. 以上都对
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 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12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
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 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
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 D. 经济组织 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0. 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 A )
A. 0.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 11.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A. 贷款 B.地下资产 C. 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 12. 收入初次分配是对( A )的分配。
A.增加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
13. 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 A )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 14. 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B )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 15. 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 A )估价。
A.现形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
16. 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
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C )。
A.借方400万美元, B.贷方400万美元 C.借方350万美元 D.贷方350万美元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 ACDE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 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2. 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包括( ABCE )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 C.净出口 D. 生产税净额 E.库存增加
3.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 BCD )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 E.购置房产
4.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 A.二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 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 ABCE ) A.货币贸易 B.服务贸易 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 E.收益
6. 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原因有(AC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率 E.人口年龄构成
7. 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BCDE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库存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 E.进出口物价指数 13
三、名词解释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3.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是一国或地区宏观总体上的统计核算,以微观企业法人、各级政府和居民住户的资产为基础开展统计核算。
四、简答题
1.国民经济核算用哪些主要的总量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
答:在生产阶段,用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来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在最终使用的消费领域,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在最终使用的积累领域,储蓄构成主要资金来源,其中部分储蓄进入资本形成,部分储蓄进入金融市场。主要有金融负债、金融投资,资本形成。
2.简述收入再分配帐户中记录的经常性转移流量? 答:(1)收入税主要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它是住户部门和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法人单位针对当期所得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支付的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收入税。
(2)社会保障缴款和社会福利。它是旨在维持居民当前和未来的福利而在机构单位之间作出的经常转移。社会保障缴款是住户部门为保证在未来某个时期能获取社会福利金,而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所缴纳的款项。社会福利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收到的经常转移,形成住户部门的转移性收入,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福利和社会救济福利。
(3)其他经常转移。它指除上述转移之外的各种经常性转移,它们发生于各机构部门及国外之间和机构部门内部,具体包括政府内不同部门或不同单位间的经常性转移,本国政府与国外政府及国际组织间的经常转移,如援助、捐赠、会费缴纳或定期付款,对私人非营利机构的经常转移,如会费、捐赠、赞助及其他形式的缴款,国际间的私人转移,以及罚款、抽彩赌博等形式引起的各种现期转移。
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答:(1)复式记账原则。就是说每一笔国际经济交往,都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同时反映,但所借贷的科目不一定相同。贷方项目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收入、接受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等;借方项目主要有:货物贸易进口、服务贸易支出、对外提供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例如,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按照进口实际价格记录,加工后成品出口按照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不一定完全等于加工货物出口的收汇额。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一般来说,货物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当他们不再是原来所有者帐上的资产而成为新所有者帐上的资产时,就应加以记录。
(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是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五、计算题
1.给出某地区的投入产出简表和相应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如下。试根据系数定义和表式平衡关系,推算出表中所缺的数据,并计算该地区的社会总产出和国内生产总值。(本小题12分)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总产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间投入 第一产业 60 80 12 98 250 第二产业 80 120 12 188 400 第三产业 10 20 6 84 120 增加值 100 180 90 总投入 250 400 120 社会总产出=250+400+120=770(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00+180+90=370(亿元)
2.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
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和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账户。
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净收入=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14
=341+(-43)=288(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者报酬 256 总增加值 680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 合计 680 合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42 总营业盈余 345 原始收入总额 341 财产收入 38 合计 383 合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 53 原始收入总额 341 所得税 43 补助 7 捐款 3 可支配收入 288 合计 341 合计 341
3. 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 (2)固定资产消耗530.1万元; (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 (4)接受捐赠81.9万元;
(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 (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 (7)年初库存32万元; (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
=84.5+(17.6-32)+0=800.1(万元)
资本账户 单位:万元 使 用 来 源 资本形成总额 800.1 总储蓄 8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814.5 固定资本消耗 530.1 库存增加 -14.4 净储蓄 270.9 贵重物品净获得 0 应收资本转移 81.9 固定资本消耗 530.1 应付资本转移 84.6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 0 净贷出(+)净借入(-) -1.8 合计 268.2 合计 268.2 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6分)
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C)。 A.住户和法人单位 B.营业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2.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阶段用(B)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结果。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3.对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采用(A)。 A.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4.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D)。
A.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B.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消耗
C.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A)。
A.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15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完全消耗系数是(C)。
A.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7.以下各项中不就计入居民消费支出的是(C)。 A.购买汽车 B.室内装饰品质 C.购买名人字画 D.自有住房的虚拟房租支出 8.资本转移(C)。
A.只能是现金转移 B.只能是实物转移 C.既可以现金转移,也可能实物转移
D.居民部门可以现金转移,政府部门只能实物转移 9.投资率一般是非金融投资与(D)之比。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0.下列各项活动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是(D)。
A.桥梁 B.运输设备 C.种畜 D.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 11.以下几种金融手段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A)。
A.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B.货币和存款 C.股票和其他产权 D.保险准备金
12.国民资产负债表反映国民经济或部门(B)。 A.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B.在一定时点上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C.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D.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收支
13.国外某企业去年7月在我国境内创立了一个子公司,那么年底我国进行常住单位数目统计时,(B)。 A. 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B.不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C.可包括也可不包括 D.无法判断
14.国民经济短期核算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A)。 A. 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5.与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口指标是(B)。 A.人口总数 B.常住人口 C.现有人口 D.出生人口数 16.拉氏物量指数是按(A)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 C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5个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4分)
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主要价格形式有(ABCD)。
A.要素价格 B.基本价格 C.生产者价格 D.购买者价格 E.外汇价格
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是(CD)。
A.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E.支出法 3.经常转移包括(ABC)。
A.收入税 B.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C.其他经常转移 D.营业盈余 E.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4.生产资产划分为(ABC)。
A.固定资产 B.存货 C.贵重物品 D.金融资产 E.土地 5.下列资产中,属于金融资产的有(CD)。
A.商业信誉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保险专门准备金 D.货币黄金和特别权 E.应付帐款 6.国民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包括(ABC)。
A.有形资产负债 B.金融资产负债 C.其他资产负债 D.资产负债变动 E.期初、期末资产负债 7.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总量指标(CDE)。
A.常住人口 B.现有人口 C.出生人口数 D.死亡人口数 E.人口自然增加数 三、名词解释
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它是反映微观生产单位生产成果的重要统计指标,是为宏观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内容。
2.收入分配:可以从一个年度、季度或月度上来理解,它是一个具体时期生产活动创造形成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的过程和内容。收入分配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收入初次分配,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二是收入再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16
3.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成部分,是以金融债权(如通货、存款、贷款等)、货币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金融资产是由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各种金融交易累积形成的。
4.社会劳动者:社会劳动者是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 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 (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
(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 (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中间消耗?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答:中间消耗是指机构单位一定时期,在生产货物和服务的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有:
(1)小型工具,如价值低于200元,视为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更新、改造及大修理视为固定资产投资。
(3)研究与开发。外购的研究与开发成果,或非研究与开发单位所从事的开发活动支出,如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并能核算折旧率,可以计入固定资产形成。否则视为中间产品。
3.什么是资本转移?资本转移包括哪些内容?
答: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并影响到交易者双方或一方资产负债存量的转移,资本转移包括以下内容:
(1)资本税缴纳,指政府财政部门对机构单位所拥有的资产或净值不定期征收的捐税和当机构单位之间发生资产转移时所征收的税,如遗产税、赠予税等。
(2)政府对各机构单位或国外拨付的用于这些单位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和实物。
(3)其他资本转移,包括各单位对非营利机构固定资产形成的特大捐赠,各单位之间的巨额赠予如遗产,以及国际间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议取消的债务等等。
具体记录时,资本转移分为资本转移收入和资本转移支出。 五、计算题(共40分)
1.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
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3)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4)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18分)
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44628.72-17844.76-9728.46=17055.50(亿元)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支出
=17055.50+2282.72-6517.83=12820.39(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12820.39+321.8-2861.33=10280.86(亿元) 非金融企业的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10280.86(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10280.86+2127.99-21458.47=-9049.62(亿元)
非金融企业资金流量表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增加值 44628.72 劳动者报酬 17844.76 生产税净额 9728.46 财产收入 6517.83 2282.2 初次分配总收入 12820.39 经常转移收入 2861.33 321.80 可支配总收入 10280.86 总储蓄 10280.86 资本转移收入 2127.99 资本形成总额 21458.47 净金融投资 -9049.62 2.已知某地区2002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28000亿元;
(2)最终消费14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11800亿元,公共消费2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56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040亿元,库存增加360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200亿元; (4)出口2400亿元;(5)进口20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2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8400亿元; (8)生产税840亿元;(9)生产补贴140亿元。
17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12分)
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400+5600+(2400-2000)=200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8000-20000=80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 =20000-8400-2800-(840-140)=8100(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28000 总消费 14000 减:中间消耗 8000 居民消费 11800 劳动者报酬 8400 公共消费 2200 固定资本消耗 2800 总投资 5600 生产税净额 70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5040 营业盈余 8100 库存增加 360 贵重物品净获得 200 净出口 400 出口 2400 减:进口 2000 国内生产总值 20000 国内生产总值 20000 3.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形成获得减处置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10分) 解: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
=980+370+0=1350(亿元)
资本转移净收入=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
总储蓄+资本转移净收入=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净获得减处置+统计误差+资金余缺 960+(45-9)=1350+0+0+资金余缺 资金余缺=354(亿元)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储蓄率=总
使 用 来 源 储率/可支配总
资本形成总额 1350 总储蓄 960 收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80 资本转移净额 36 =960/960=100% 存货增加 370 资本转移收入 45 投资率=非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0 资本转移支出 9 金融投资总额/
可支配总收入统计误差 0 =1350/960=140资金余缺 354 .6% 合计 996 合计 996 总储蓄等于可
支配总收入,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
:::星魂社区::: 有你更精彩!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 广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