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工作分析”作为其课程开发方法的是
A.博比特 B.查特斯 C.泰勒 D.派纳 2.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教具 B.教师、学生、学科、教材 C.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D.教师、学生、教材、考试
3.“儿童与课程仅仅是确定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决定一条直线那样,儿童现在的观点和学科中所包含的事实与真理决定着教学”。这一论述出自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4.下列哪一理论体系是赫尔巴特的教学论建立的基础
A.观念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实践哲学 D.实用主义哲学 5.杜威用来消解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的是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 A.经验概念 B.连续性原则 C.主动作业方法 D.课程教学概念 6.“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句话中体现的是哪位教育家的何种策略
A.卢梭,消极教育 B.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 C.杜威,问题解决教学 D.布鲁纳,发现教学
7.三年级数学课与四年级数学课所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模式中学习经验的
A.纵向组织 B.连续组织 C.横向组织 D.序列组织 8.在泰勒模式中,课程开发的核心因素是
A.目标因素 B.内容因素 C.组织因素 D.评价因素 9.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接受 B.同化 C.发现 D.联想 10.“非指导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
A.自我觉醒 B.自我批判 C.自我反思 D.自我实现 11.提出“学习层级理论”的是
A.瓦根舍因 B.桑代克 C.加涅 D.罗杰斯 12.系统确立起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的学者,其代表作是
A.《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课程开发的新维度》 D.《课程开发》
13.下列有关奥苏伯尔所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说法中,不正确 踿踿踿 的是
A.先行组织者策略既是一项实验技术,又是一项有效的教学设计技术 B.组织者既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C.组织者可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
D.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上必须高于学习材料 14.下列不属于赞科夫新体系的教学论原则的是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B.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15.用一种折衷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的是
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博比特
16.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属于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C.传授型教学方法 D.自主型教学方法 17.以下关于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 B.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代替教师的讲授 C.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 D.学生的“自主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
18.“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体现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
A.被动适应关系 B.主动适应关系 C.超越关系 D.对立关系 19.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早在2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
A.精神助产术 B.课堂讨论 C.情境教学 D.启发式教学 20.恰当地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要实现
A.科学、艺术与道德的统一 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C.科学与技术的统一 D.文科和理科的统一 21.下列哪种课程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环境教育课程 22.下列不属于课程变革过程的环节的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选择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23.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属于
A.正式的课程 B.理解的课程 C.经验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24.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者对个案性的“深度访谈法”倍加青睐。这类研究者所持有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课程忠实取向 B.课程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课程实践取向 25.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
A.启动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 B.启动阶段、合作阶段、实施阶段 C.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 D.启动阶段、合作阶段、评价阶段 26.“全美课程传播网络”所采用的“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实践取向 C.创生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27.提出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的是
A.伯曼和麦克考林 B.帕里斯 C.古来德曼 D.富兰和庞弗雷特 28.下列不属于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的是
A.课程变革的特性 B.学校的特征 C.内部环境的特征 D.学区的特征 29.教学设计是课程专家、教师、学生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协同进行的规划教学的活动,这一观点属于
A.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B.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C.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D.实践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
30.评价的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这一特点属于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赫尔巴特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及其内涵。
32.简述斯金纳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和设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 33.简述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本质。
34.简述“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的内涵。 35.简述三种课程与教学评价基本取向的本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结合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分析行为目标的优势和不足。
37.如何看待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这三种教学过程组织的基本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种不同的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信封,其中 A 信封装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B信封装有一个钝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C信封装有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各一个,且这3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相等的,重叠在一起后把这个锐角露出来,让学生根据露出来的角猜信封里是什么三角形。 确定问题:信封 A、B,学生都能很快猜对,但到了信封 C,当学生根据露在外面的锐角猜是“锐角三角形”时却猜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们产生了疑问。 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教师将信封 C 中的三个三角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重新观察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互相交流,探究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与上述问题的关系。经过反复的观察、讨论,学生们得出了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的结论,因此不能通过一个锐角断定其为锐角三角形。
分析上述教学过程,其中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涵义是什么? 结合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