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津市大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08-13 来源:星星旅游
天津市大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年至2022年) 前言:

大港区地处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湾、塘沽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接壤;西与静海县为邻;北与津南、西青两区交界,全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米。东部多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22万亩的大港水库,西部和西南部为肥沃的农田。全区南北长约48公里,东西宽约36公里,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全区共辖4个乡、3个建制镇、5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2009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这里有丰富的油气资源。1979年设立大港以来,大港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已逐步成为环渤海地区一座现代化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是天津总体规划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战略转移重地之一。 一、 基本概况

大港区总面积940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04年)。总人口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67%,境内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大港区地处九河下梢,地形由海岸和退海成陆的低平淤泥组成,因而形成了以河砾粘土为主的盐碱地貌。整个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比较平坦,高差不大。东西的渤海湾为滩涂,中部有面积为16000公顷的大港水库。西部有面积为1 00公顷钱圈水库,南部有面积为660公顷的沙井子水库。 2、水文地质

大港区河流纵横交错,坑塘洼淀多。境内有独流碱河、子牙新河、马厂碱河、北排河、青静黄排水渠,沧浪渠、十米河、八米河等十二条河流主要担负输水、引水和汛期泻洪任务.

地下水位线多在1米以下,基本上没有浅层地下淡水,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4g/L左右。 3、气候

大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受大平洋季风影响。夏季,由于受大陆低气压和低纬度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的影响,盛行高温的东南风,冬季由于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气压中心的影响,对流低空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因而形成我区气候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高湿雨水多,秋季冷暖适宜,冬季寒冷少雪, 四季变化明显。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三倍多。

(二)社会经济基础

1 996年,全区社会总产值259.71亿元,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 129.3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7.38亿元,占98.45%;农业总产值2.0亿元, 占1.55%(其中乡镇村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占59%)。财政收入1.96亿元。粮食总产量42599吨。

我区农、林、牧、渔业产值,乡镇村产值占72.06%。国营农场产值占1 5.69%,其它占1 2.25%。 二、土地资源

各乡(镇)土地总面积情况表

单位:公顷,人,公顷/人

乡(镇) 名称 上古林乡 中塘镇 赵连庄乡 小王庄镇 徐庄子乡 太平村镇 沙井子乡 合计 土地面积 3084.72 2842.78 6151.37 3855.27 6701.41 17492.35 5709.73 45837.63 人口数 8435 20952 17272 7112 14401 32475 9600 110247 人均数 0.36 0.14 0.36 0.54 0.46 0.54 0.59 0.42 建设用地面积 174.68 373.66 457.07 260.47 536.33 952.16 367.13 3121.5 人均用地(㎡) 207 178 265 366 372 293 382 283

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大港区96年土地变更统计资料,辖区土地面积111 3.83平方公里,即111383.14公顷。其中集体土地35741.78公顷,国有土地75641.36公顷。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

o.38公顷。

大港区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1.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交通用地比重偏低,占全区土地总面积0.76%,林地比重小,耕地种植结构有待改善,蔬菜和经济作物比例偏低。 2.土地利用率比较低

农业生产经营还比较粗放,中低产田占全部耕地的70%,村镇用地偏大。全区有12052.4公顷未利用土地。 3.部分土地利用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对土地的掠夺性生产,重用轻养或长期单一种值,导致土壤肥力综合水平下降,有些耕地遭受工业污水积托,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土地资源特点

1.大港区的土地是由海退和历史上多条河流冲积而成,大多数属于国家土地分级标准中对农作物选择性较强的三级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PH值大都在8以上,含盐量较高,质地粘重,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再加上对土地的掠夺式生产,重用轻养,有机肥料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大港区是依靠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

区周围的耕地被占用。同时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都会造成耕地减少。

3.树木少,林木因覆盖低,环境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水面、滩涂资源丰富、受环境制约、利用程序不高,效益差。 三、土地利用规划方针和目标 (一)土地利用方针

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取代的生产资料,从土地和耕地资源有限性、不可再生性来讲。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1、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预测城镇规模,划分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经济区,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2、土地利用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1、耕地保护目标 1、耕地保护目标

大港区耕地总量到2000年控制在2025 3.93公顷,通过改造宜农荒地到2010年使耕地总量控制在2031 2.5 7公

顷,其中菜地1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控制在14437.6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70.39%。 2、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大港区规划基期的城、 镇、 村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为 2007 3.27公顷,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我区将采取可行的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吸引内外资金,保持大港区经济指标在全市的领先位置。经综合测算, 2000年前全区域、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将达到20387.5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9.3%,交通用地控制在1166。40公顷,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到2010年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控制在21054.73公顷,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9.93%,交通用地'控制在1696.96公顷,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1%。 3、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按市政府对市规划局(1998)规划字第239号文的批复,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380公顷:其中2000年以前为11 3公顷。 4、农业和农村经济指标

(1)、大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到200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3%;201 0年达到475亿元,年均增长18.1%。

(2)、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把粮食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到201 0年粮食总产达到7500万公斤。 (3)、菜地种植面积1 000公顷,蔬菜产量突破6000万公斤。

(4),到2010年通过对宜林荒地的开发使成片果园面积达到1200公顷,总产量达到800万公斤。

(5)、开发大港水面资源,以水库和洼淀为重点,搞好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更新改造捕捞船只,提高远海捕捞能力,到201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 5、主体产业目标

大港地处环渤海地区,是东北亚次区域经济的核心地区,具有良好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条件。距我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仅40公里,且有李港铁路和港塘—级公路相通。距市中心仅4 5公里,并有津港公路、津歧公路相联、交通便捷。34公里海岸线为发展海洋化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高耗水的大型工业提供了条件。

大港油气资源较丰富,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8.96亿元。天然气储量780多亿立方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石油勘探、开采、加工和石油化工,工程安装建设的纵向体系,具有430万吨原油、600万吨炼油、20万吨聚脂和14万吨稀的年产规模,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和石化工业基地。到2010年,原油产量稳定在46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

万吨,聚脂50万吨,乙烯40万吨,天津大港发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88万千瓦、并形成终合性、系列化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格局,建成天津大港石批基地 6、人口发展预测:

根据1997年大港区统计局提供的基础数据,《大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对人口增长率的预测,大港区到2010年总人口达到452365人,其中农业人口125085人。 四、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一) 重点建设工程

为实现天津市总体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将建设一批骨干工程项目:

1、工业项目:“九五”期间,将建设年产30万辆轿车基 地,300万线程控交换机和综合电子基地,并建设20万吨聚酯、60万吨乙烯、500万吨炼油、70万吨水泥以及特殊钢厂搬迁、第二套无缝钢管、摩托罗拉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需占地2124.56公顷。 2、交通、能源:

(1)港口:建设南疆煤码头、石油化工散货泊位、北大防波堤等工程。到2000年,天津港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2010年达到1亿吨以上,成为技术先进、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

大港 (港口建设用地均采用围海造地)。

(2)铁路:“九五”期间,要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京津段工程和天津港南疆港区1000万吨煤炭下海铁路通道相关工程,新建北塘西编组站及进港三线工程,改造和完善地方铁路李港线、周芦线。下世纪的前十年重点要修建京哈高速铁路与环渤海铁路天津段,建设天津~兴隆~承德线等,共需用地460公顷。

(3)公路:“九五”重点建设山广、疏港、津晋 (天津段)、京福四条高速公路。下世纪前十年,重点建设京沈、津晋西线、津榆等公路工程,所需用地596公顷。

(4)民航:“九五”期间,要建设8万平方米的新候机楼、大型飞机维修基地、停机坪等项目。下世纪前十年完成第一跑道的加厚延长扩建,开展第二跑道筹建工作,建成候机楼及相应配套设施,规划保留用地1700公顷。 (5)能源:

①电力:“九五”重点新建和扩建蓟县、杨柳青、大港、陈塘庄电厂。下世纪前十年新建桃花寺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南疆电厂、大港二站等工程。到2010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能力,所需用地539公顷。今后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不再在城区及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

②水源:“九五”期间,完善引滦入津配套工程,扩大海

水利用和城市污水净化的综合利用,合理开采地下水源,所需用地286公顷。下世纪前十年建成南水北调工程,搞好境内引水调蓄工程建设,所需用地253公顷。

(6)滨海新区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水厂、污水处理厂、热电 厂、储配站等工程,所需占地798.01公顷。

除做好国家骨干工程的用地安排外,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国防工业、科研及军事用地优先予以安排。今后凡涉及军事用地调整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程序办理。 (二)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八大类用地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为贯彻这一原则,全市耕地总量平衡方案如下:

1、压缩城市建设用地标准,避免城市建设外延无限制扩大。

严格按照国家下达天津市1997-2010年规划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指标25万亩的规定,控制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节约城市用地4700公顷。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空间,同时划定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用来控制城市发展。大型工业建设用地向滨海地区盐碱、荒地发展。 2、村庄建设立足内部挖潜,鼓励迁村并点,向中心村、

中心集镇方向发展。

全市现有3833个农村居民点,村庄用地79415公顷,人均用地206平方米,因此对于村庄建设规划不再增加新的用地,由村庄内部自行消化解决。同时,在村庄建设改造上,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布的村民用地标准,积极引导向中心村和中心集镇方向发展。在现有村庄用地基础上, 逐步压缩1/4的土地。

3、加快土地开发复垦步伐,大力增加耕地面积。 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天津市有宜农地近5万公顷,通过一定投入能够实现现有耕地后备资源供大于求。 4、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

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土地的重新配置,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得以实现。

到2010年,全市的建设用地 (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用地等)将达到27万公顷,其中将占用耕地1.66万公顷 (24.99万亩),小于国家下达建设占用耕地指标25万亩。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出耕地2.35万公顷 (35.18万亩),除灾毁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0.24万公顷 (3.6万亩)外,将净增耕地4391公顷 (6.59万亩)。耕地总量将达到49万公顷 (735万亩)。较1996年土地调查

现状耕地总量48.56万公顷增加0.44万公顷, 超过国家土地局下达的指标,实现天津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 城市土地利用布局

天津市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是继续深化和完善“一条扁担挑两头”的城市布局结构,形成以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为轴线,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的中心城市,形成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及外围组团、滨海城区)、县城、中心城镇和一般建制镇的四级城镇体系。

1、中心城区及外围组团:中心城区是天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科技、交通中心,也是天津市城市性质、功能的主要载体。其布局结构为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2600公顷。

在中心城区外围,规划建设杨柳青、咸水沽、军粮城、小淀、大寺、双港、新立和双街等八个组团,分别担负中心城区部分职能,以工业为主,相对独立,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500公顷。

2、滨海城区: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心,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滨海城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现代工业、交通、能源和外向型产业,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开发区、保税区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面向21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

化经济新区。

3、县城:作为各自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中小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下。

4、中心城镇和建制镇:中心城镇和建制镇是一些地区的商业流通中心,是联接城乡的纽带。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商品流通、社会化服务等第三产业,形成农、工、贸一体化,具有一定规模而相对独立、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00公顷。 (四)、城镇土地利用布局

大港区是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导的石油城市,油田区和港城区在空间组织上是 大港城区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官港和中塘作为两个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专业化卫星城镇,形成双中心星状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 1、港城、油田——主—副两个中心区。

港城区是大港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科技交通中心,也是滨海新区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规划布局体现一个中心,三条轴线、六纵五横的新格局。

2、中塘星火科技园区1 99 3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主要吸收“八五”星火科技成果,近几年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今后将加强与天津市和全国名牌企业间的产业协作,发展化

工、汽车配件、电子、冶金等支柱产业,成为全国知名的科技工业园区。

3、开发建设官港旅游在整个天津滨海地区,具有独—无二的优势。建设以森林为主体,以湖泊、苇丛为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个广阔森林情趣的活动场所。

为适应大港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大港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根据区政府提出的《关于提请审议大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议案》,对《大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决定:批准大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 五、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

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适宜性、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按照各区的客观条件、资源特点和优势,提出各分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和目标。在保持行政界线完整的基础上,结合种植特点、城市用地功能,将全市土地划分为四个一级分区。各分区的主要特征、资源优势及土地利用的目标分述如下: 1、天津市历史、文化、自然风景保护区、旅游胜地和林果基地。

(1)区内特征

本区位于天津市北部,南以蓟县的城关镇、邦均镇、白涧 乡、李庄子乡、翠屏山乡、别山镇的乡镇行政界线为本区的南部界线。该区包括了蓟县的22个乡镇,总面积9.81万公顷。该区的主要特征为:①地形复杂多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历史悠久,名特优产品众多,盛产北方山区多种水果,并拥有殷溜国家级绿色食品保护区。③旅游资源丰富,有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盘山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八仙桌子原始次生林保护区、辽代的独乐寺及白塔、汉墓群等众多风景名胜古迹。 是本市历史、文化、自然风景保护区、旅游胜地和林果基地。 (2)区内资源优势

本区盛产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和以花生、芝麻、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以及苹果、柿子、梨、红果、板栗、核桃为主的林业作物。尤其是果园面积占全市果园面积的50%以上,林地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的70%以上,林、果产品分别占全市林、果产品的99%和23%以上。

本区内土壤类型多,主要为棕壤、褐土和潮土,适宜林果生长和种植发展。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 可开采量达2亿立方米/年左右,水质良好,无污染。此外,本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自然资源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

在土地资源中,除耕地利用比较充分外,其它农业用地利用不足,还有宜林荒山0.91万公顷。此外,在有林地中还有近万亩的疏林地利用不足。区内盛产砂石建材,但开采、堆放缺乏严格管理和合理布局,区内自然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

区内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与本区的资源特点和优势不相适应。

③土地生产率偏低,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在耕地中,虽然耕地亩产位于全市前茅,但就其土壤成份构成来看,农业生产率偏低,果园平均亩产仅为143公斤,水产养殖亩产为301公斤。 (4)本区土地利用发展的方向

本区的发展,应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充分利用本区资源优势,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本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在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果业,并重点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及食品加工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保护区。

在土地利用上,调整提高林、果和水域用地及城镇建设用地比例,加强水资源保护,建成全市绿色食品重要基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

2、天津市高科技产业带,中部、南部粮棉绿色农业耕作区

(1)区内特征

本区包括了宝坻、武清、宁河、静海所辖区域和除蓟县北部山地、丘陵农业区以外的其它乡镇。区内总面积66.04万公顷。本区主要特征是:①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②纬度、经度差别不明显,气候差异不突出。③土壤以潮土、沼泽土土类为主,土壤肥活性能良好。④是全市粮、棉主要产区。

(2)区内资源与优势

①在土地资源中,耕地占有相当比重。现有农业用地近38万公顷,其中耕地为36.26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比全市农业人口平均耕地多0.03公顷。

②在全区土地资源中,后备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潜力大。本区内有近4万公顷的未利用土地(大多为宜农宜林的荒草地),有21.59万公顷的中低产田(占本区耕地的近59.54%)。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③气候较好。本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06.8-637毫米,太阳辐射年总量为5032.5-5447兆焦耳/平方米,大于

10℃的年活动积温为4050-4187℃,较好的光热条件,适宜两年三熟耕作。

④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本区地处京津唐之间,人口众多,消费量大,公路、铁路交通便利,为发展商品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内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风雹)以及地表水资源不 足,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和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条件较差,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区内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本区的发展方向应以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通过本区的优势,带动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力增加优质粮和肉、蛋、菜生产,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其他产业,形成以农、工、商、贸综合发展的城郊型、外向型农业区域。

在土地利用上,区内耕地的结构所占农业用地不能低于90%,粮占耕地不能低于70%。

3、天津市滨海地区、现代化工业基地。 (1)区内特征

本区位于天津市东部地区,包括塘沽区、大港区、汉沽区全部所辖行政范围。区内总面积22.57万公顷,该区主要特征是:①耕地少、次荒地多,土壤质量差。②城镇和工矿

用地占用一定的比例。③水域宽阔,处于临海地区。④本区有我国最大的人工港,是天津电子、冶金、化工的重要生产基地。⑤拥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沽海洋科技工业园等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群。

(2)区内资源与优势

该区包括了天津市全部的海岸线,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广阔的水面,为发展海洋生物、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区有全国名列前茅的港口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天津工业实力最强、潜力最大的地区。同时又有众多的成片盐碱荒地可供开发,为加快发展滨海城区奠定了基础。

(3)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内土地质量较差,土壤湿度大,通透性差,土壤肥力不高,质地粘重以及淡水资源短缺,易受风暴潮侵袭。

(4)本区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继续实施工业布局东移战略,依托港口重点发展现代工业、交通、能源和外向型产业,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开发区、保税区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面向21世纪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使之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工业以低能耗、高附加值、

技术密集型无污染的工业为主,对于占地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限期综合治理适时进行搬迁。同时,要充分挖掘海洋生物资源和宽阔水面的有利条件,使之成为天津海产品的生产基地,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大量鲜活海产品。

4、天津市中心城区,城郊型生态农业、蔬菜副食品保护区 (1)区内特征

本区包括了天津市中心城区和外围四个新区 (东丽、津南、西青和北辰),总面积20.09万公顷。本区主要特征:①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交通、通讯、科技信息中心,城市辐射力强;②交通便利,城乡发展一体化;③区内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其中蔬菜用地比例和蔬菜产量均处于全市首位;④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员素质较高。 (2)区内资源与优势

本区为全市的核心地区,区内有京山、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延长线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穿越,并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交通便捷、发达,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文教科技力量。

本区农业商品率高达82.7%,此外区内还有占全市43.7%的淡水养殖面积以及大型骨干鸡场,已初步成为天津市区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 (3)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区是全市土地效益较高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工业仓储用地比例过大,影响土地使用效益的发挥。 (4)本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本区要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抓好“双优化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保证蔬菜副食品供应,区内菜地占用耕地的比例不能低于50%。 六、土地保护和开发整治 (一) 土地利用的环境保护规划 1、天津市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与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使天津的总体环境质量与迈向国际大都市环境质量要求相适应。 2、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区域特色,满足相应功能需求;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强化管理等原则。

3、综合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将全市划分为五大环境功能区。即包括:

(1)自然环境与水源地重点保护区 (蓟北山区)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区 (五县)

(3)城乡过渡带环境综合整治区 (新四区) (4)滨海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区 (塘、汉、大三区) (5)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区 4、规划目标 (1) 大气环境质量

“九五”末期到2010年,各区大气环境质量均应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2)水环境质量

①水资源方面:到2010年在解决资源紧张的同时,争取一定量的水用于改善河道环境质量。

②在工业水污染防治方面:“九五”末期所有工业废水排放的污染物均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③城市污水处理率:“九五”末达到60%,2010年达到80%。

④主要地面水环境质量:引滦水资源系统水质按三类水体要求,2010年按二类水质标准要求基本达标。“九五”末,海河二道闸以上力争达到四类水质标准,2010年力争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海河二道闸以下按五类水质标准要求,其他一级河道达到五类水质标准指标,2010年按四类水质标准要求。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此外,要加强保护天津的水资源和防治海河流域水环境污染,以污染源的治理为重点,建立以大型污水处理厂为核心的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水源,严格控制并治理海河水系污染,努力改善各类水体的环境质量。

(3)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

“九五”期间,解决铬渣、碱渣、钢渣的综合利用,腾出占 地,供城市建设、能源、交通使用。2010年,解决粉煤灰污染,强化有毒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对农田的污染。

“九五”末,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有毒废物无害化处理率60%。

2010年,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有毒废物无害化处理率70%。 (4)噪声污染综合防治

“九五”期间,市区噪声平均控制在60-61分贝。 交通噪声控制在71分贝以内。

(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以推行生态农业建设为主,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农村绿化体系,控制乡镇企业污染,“九五”期间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全面好转。

(6)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物种资源保护

“九五”末期保护区面积达到1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0%以上。2010年保护区面积达到1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3%以上。

“九五”期间,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二) 土地的开发复垦和整治保护

1、坚持土地“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方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及乡镇企业用地的综合治理和未利用土

地的开发,到2010年开发复垦土地7.28万公顷,其中开发复垦用于农业用地6.34万公顷。

土地开发复垦的重点地区是宝坻、宁河、武清、静海四县和塘沽、汉沽、大港三区。

2、防治水土流失。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森林、植被绿化工作。山区每年植树造林要不少于0.07万公顷。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19万公顷,到2010年力争治理水土流失1.5万公顷。

3、加强土地污染防治。“九五”期间,环保、法制等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标准及有关法规,加强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的有效治理,使土地环境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改观。特别是能源、石油化工、水泥、港口等建设应注意节约水资源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污水资源化,并综合考虑各项目对临近地区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4、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根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划定一级基本农田保护区39.27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0.26%;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3.33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8%。 七、规划的实施

(一)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到全市整体的利益和长远发展,各有关部门、用地单位和

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本规划一经国务院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如需调整,要报原批准机关审定。

(二)加强规划的实施。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纳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克服各类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和布局结构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规划批准后要进一步编好天津市近期规划,落实各项控制指标,同时要对规划的执行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土地规划管理机构、队伍建设。

(三)做好相关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好乡村级土地利用分区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菜田保护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四)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与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各项建设用地包括发展乡镇企业用地,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进行审批。凡占用农业用地的,必须经过农用地转用审批。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坚持“占多少垦多少”原则,先开发后占用,确实没有条件开发或开发不符合要求的必须交纳新造耕地开垦费。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基金。

(五)加强土地管理的立法、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配套法律和规章,强化执法手段。建立全市土地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六)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强化土地利用的经济管理手段,利用地价、税收来调节土地利用,节约使用土地。切实加强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资产和划拨土地自发交易的管理。

(七)继续控制人口规模。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

(八)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台、报纸、展览等手段,广泛宣传规划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土地忧患意识,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