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美术课堂中的陶艺教学

2023-11-26 来源:星星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术课堂中的陶艺教学

作者:张晴

来源:《教育》2015年第33期

“生教生,兵教兵”,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好方法,既可以教给同组成员,也可以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方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老师的点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巩固运用陶泥技法,并互相启发、创造性地进行陶泥制作,培养学生共同研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从而让陶艺之花在美术“学讲”课堂中盛开。 陶艺教学意义与认识

为什么这么看重陶艺教学的开发呢?因为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来说,陶艺的学习很有意义。 陶艺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学生都喜欢“玩泥巴”,开展陶艺教学,他们肯定高兴,会踊跃参加。“捣泥——塑形——刻制——彩绘”的整个陶艺学习制作过程,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在陶坯上运用点、线、面进行纹理的装饰以及色彩的搭配,能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陶艺教学有利于实现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陶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享誉全球。陶艺教学充满着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机会。同时,陶艺制作是一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动手操作过程,易于渗透爱劳动的教育。此外,作为一项与泥、水、工具、材料打交道且工序繁多的创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卫生、爱整洁、细致、耐心的生活习惯。 激发陶艺学习积极性

如何让学生对陶艺课感兴趣呢?如何在陶艺课中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教法创新,构建“学讲”教学模式的变式 强调让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和主体是“学讲”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之一。“学进去、讲出来”的核心目标,变老师讲为学生讲,教学中的任何活动和教师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然后是学生大胆创作,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业,以巩固、深化学习所得。 在“做中学”,有了动手实验的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方法、开发新思维、创造新成果 在笔者创设的快乐陶泥课中,通过情境创设、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愿望迫切,对陶艺课充满期待和热情。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刚开始时的手把手到独立制作,由机械模仿到自我设计,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激活了思维并焕发出创造灵感。在这样的兴趣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小组形式先研究出方案,再分工合作,塑造造型。教师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并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象,尝试各种工具,大胆造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提高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小组加分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作法,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发言,为小组赢得加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养成了爱动脑筋、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在陶艺教学的感受和赏析环节中,应强调对范品纹理美与材料质地美的感知和理解;而在创作环节中,则应注意强调要求和指导学生去表现纹理美和材料质地美。为此,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去熟悉各种泥料和泥材的不同质地、性能与表现力;注重用基本工具和辅助材料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工具乃至创造新工具和新辅助材料,以更快、更好地制作纹理。比如,学生们就想出了利用木棍、竹签、树叶、树皮、硬币、瓦棱纸、纱布、指纹、掌印、脚印等许多制作纹理的方法。

如果学生在陶泥造型上有困难,就不能只用一些简单的技法做一些简单的盆、罐、小动物;而应该是教师一边在课堂上自己摸索尝试,一边鼓励学生去探索创新。这样的实践效果很明显:现在仅泥条盘筑的技法就有十几种,还用上了泥板、泥片去造型。此外,在陶坯上刻制纹理能增强作品的美感,学生最感兴趣,又敢于创造。现在,他们不仅会用手、用刀刻制,还自创用树叶、树皮、瓦棱纱布、硬币甚至各种各样的小玩具等去压印,有的索性用指纹、掌纹去压印。 结束语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作品种类有:日用器皿,植物、动物,人物,房屋,场景等;风格上则有具象写实的,也有抽象写意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完美的陶艺创作过程,包括泥料配制、泥材(泥条、泥片、泥板等)制作、塑形、干燥、上釉、烧制等基本工序,一堂创作课最多只有20分钟左右可用于创作,否则就不可能把这些工作全部完成。我们的做法是:把最富创造性、学生最感兴趣而又能掌握的泥材制作、塑形的纹理制作放在课内,从而把泥变成一个艺术形象,让学生完成一项相对完整的陶艺创作。通过快乐动手做一做,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唤醒了学生创造性潜能,加强了学生审美理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美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军.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袁迪.生活教育与创新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