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张立营;张晶晶
【摘 要】A meta-analysis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local scale,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for Chinese Citizen-Brief,was adopted in the studies.The total sample size was 2756.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general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at in the norm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genders and majors both have no difference in this respect;With respect to the factor of“family atmosphere”,girl college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oy college students,and for the one of “goal value”,students majoring in liberal art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Compared with the nationwide norms,dissertations report the difference of“satisfaction”factor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papers of academic journals.The differences
of“satisfaction”,“social confidence”,“growth progress”and “self-acceptance”ar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year by year.The regions of participants have no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利用元分析方法对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无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均无差异;女生家庭氛围体验满意度优于男生,理科生目标价值体验满意度劣于文科生;学位论文报告的大学生知足充裕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的差异要大于期刊文献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大学生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4
个因子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随着数据收集年份的推移而越来越大;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影响。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7页(P126-132)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SWBS-CC20;元分析 【作 者】董
;张立营;张晶晶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西南交通大学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天津美术学院 党委学工部,天津 30014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44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几乎成为时代骄子与青春自由的代名词;同时,社会要求与期待又使该群体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在这种矛盾状况现实下其幸福感水平如何,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1〕,但研究者们对大学生群体幸福感的研究广泛使用的测量工具几乎都是国外量表〔2〕。然而大量研究证实,主观幸福感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3〕,诸多实证研究也支持文化对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4〕。鉴于文化对建构个体幸福观的意义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应用西方国家量表测量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难以称之为有效的科学研究。基于此,本研究
拟收集使用本土化主观幸福感测评工具测量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采用元分析方法考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是由邢占军于2003年编制的一个包括20个项目的自评量表,包含知足充裕、目标价值、社会信心、自我接受、成长进步、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氛围、心态平衡、人际适应10个因子,每个因子包含2个项目,采用六等级评分。其中前5个因子主要体现个体享有和发展状况,构成公因子“享有发展体验”;后5个因子主要反映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构成公因子“身心健康体验”。该量表立足于本土文化,从体验论主观幸福感观点出发,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测量学特性良好〔5〕,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普通居民、城市贫困群体、大学生、城市老年人、城市青年、城市教师等群体。
2.文献选取标准与来源
采用如下标准搜集文献:(1)研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工具——“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2)研究对象为大学生,包括高职学生、研究生等;(3)研究报告了样本量、量表10个因子平均值与标准差。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搜索界面,以“主观幸福感”为关键词和“邢占军”为参考文献检索词进行搜索。
按照上述标准选取,最终获得6篇文献。将其中纳入本研究的内容按照数据收集时间、期刊类型、被试来源地、性别、文理科等指标编码。其中,(1)定数据收集时间标准为:有明确数据时间的除外,否则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用文章发表年份减去1年得到;(2)期刊类型按照201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分为普通期刊和学位论文;(3)被试来源地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6〕。
4.元分析及效果量计算
元分析由Glass于1976年正式提出,是一种以得到普遍性的结论为目的充分利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的再分析技术〔7〕。该方法以研究目的相同的出版研究报告为基础,采用定量方法整合众多研究结果,同时考察研究设计、出版年等特征对结果的影响。与基于主观经验的文献综述法相比,元分析法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以定量的效果量整合以往研究结果间的不一致性,得出更全面可靠的一般性结论。统计指标为效果量(effect size,用d表示),其不随样本大小变动〔8〕。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9〕为:
其中¯xt,¯xc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的均值;nt,nc分别为两组的样本量;s2 t,s2c依次为两组的方差;D为平均效果量,W为权重,N为各研究的样本量。本文将6篇研究大学生幸福感文献中报告的数据作为实验组,邢占军基于6个省会城市3710名被试制定的全国常模为对照组〔10〕,该常模兼具有时效性和人群代表性。
5.齐性检验与95%置信区间分析
依据经验,Cohen将效果量(绝对值)划分为小效应(d<0.2)、中效应(0.2 <d<0.8)和大效应(d>0.8)〔11〕。但需要计算置信区间(CI)来检验效果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95%的CI不包含0则等价于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包含0则等价于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确定置信区间之前要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齐性检验,以判断多个研究是否具有同质性,一般采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多个独立研究具有同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计算平均效果量的95%CI;反之采用随机效用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12〕。 齐性检验公式:
加权平均方差:
随机误差方差:
6.统计工具
所有统计分析通过 RevMan 5.0和 SPSS 20.0完成。 三、研究结果 1.合成样本信息
根据所搜集的6篇文献报告,共2756名大学生被试接受了SWBS-CC20的调查,样本来自中南大学、山西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23所院校,覆盖综合、理工、医学、师范、经贸农林等高等院校类型,性别与文理学科比例均接近1∶1,学生来源地涵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从基本信息指标分布看,合成样本具有较好的时间和地域代表性。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概括数据收集年份跨度样本总量性别比例(男:女)文理科比例(文:理)2004 ~2008 2756 0.93∶1 0.86∶1
依据以下公式对所有录入文献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因子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合成:
其中MT为合成样本均值,Ni为各篇文献报告的样本量,Mi为各篇文献报告的均值;ST为合成样本标准差,Si为各篇文献报告的标准差。结果见表2。 2.期刊类型、被试来源地、数据收集年代与总分及各因子效果量相关分析 为探讨期刊类型、被试来源地、数据收集年份等因素是否对效果量产生影响,首先计算出各篇文献报告的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效果量,进而将期刊类型、被试来源地作为等级变量、数据收集年份作为连续变量,分析其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
子效果量的相关性,结果见表3。
表2 主观幸福感十个因子合成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因子 总分 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家庭氛围MT 75.28 6.66 6.87 7.37 8.77 6.94 8.03 7.46 7.44 7.61 8.12 ST 17.61 2.53 2.35 2.22 2.09 2.29 1.86 2.52 2.38 2.40 2.06
表3 期刊类型、被试来源地、数据收集年代与总分及各因子效果量的相关系数*p<0.05。氛围期刊类型 0.62 0.83*总分 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家庭0.31 0.36 0.28 0.69 0.22 0.62 0.62 0.41 0.62 0.00 -0.21 0.00 0.41被试来源地 -0.37 -0.06 -0.37 -0.37 -0.28 -0.37 -0.28 -0.43 -0.43 -0.43 -0.37数据收集年份 0.80 0.91* 0.72 0.91* 0.86* 0.68 0.88*
如表3所示,期刊类型与知足充裕因子效果量相关显著(r=0.83,p<0.05),表明学位论文所报告大学生知足充裕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的差异比期刊文献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大;被试来源地与总分及各因子均不相关,说明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年份与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4个因子效果量相关显著(r=0.86~0.91,p<0.05),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4 个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的差异随着数据收集年份的推移而越来越大。 3.性别、学科变量在总分及各因子上的效果量分析
报告了性别或文理科上SWBS-CC2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值和标准差的文献中,样本情况为:男生792人、女生863人,理科592人、文科570人。将变量中一个类别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平均效果量来分析不同性别、学科的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见表4)。
表4 性别和学科在SWBS-CC2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平均效果量性别变量中男性作为实验组,女性作为对照组;学科变量中理科作为实验组,文科作为对照组。变量 总分 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家庭氛围性别(男) -0.08 -0.13 0.04 0.01 -0.06 -0.12 0.05 -0.03 -0.05 0.00 -0.22学科(理) -0.06 -0.05 -0.02 -0.08 0.10 -0.22 -0.04 -0.060.06 -0.03 0.04
结果表明,性别变量上,家庭氛围平均效果量(D=-0.22)属于中效应范围,95%置信区间(-0.41,-0.02)检验显示效果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子和总体的平均效果量均为小效应范围。这说明男大学生家庭氛围体验水平显著低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其他各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明显。学科变量上,目标价值 D值为-0.22,且95%置信区间(-0.33,-0.10)分析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味着理科大学生目标价值体验水平显著低于文科大学生,其余维度上文理科学生无差异。
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全国常模比较的元分析效果量、齐性检验和95%CI 通过计算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效果量和置信区间来分析大学生与全国常模是否存在差异及其显著性,结果见表5。
表5 大学生与全国常模主观幸福感差异的平均效果量及其描述性统计***P <0.001。因子 Z值 D Sd2 Se2 χ2 95%置信区间(CI)-2.52 -1.86知足充裕 6.19*** -0.75 0.08 0.00 155.60*** -0.98 -0.51心理健康 11.82*** -1.15 0.04 0.01 96.25*** -1.34 -0.96社会信心 12.78*** -1.34 0.05 0.01 118.06*** -1.55 -1.14成长进步 12.73*** -1.54 0.07 0.01 143.76*** -1.77 -1.30目标价值 16.48*** -1.32 0.03
0.01 63.18*** -1.47 -1.16自我接受 15.00*** -1.65 0.06 0.01 116.81*** -1.87 -1.43身体健康 8.18*** -0.99 0.06 0.00 154.73*** -1.23 -0.76心态平衡 8.28*** -1.10 0.07 0.01 183.03*** -1.36 -0.84人际适应 10.73*** -1.30 0.06 0.01 148.20*** -1.54 -1.06家庭氛围 14.52*** -1.57 0.05 0.01 114.36***下限 上限总分 12.99*** -2.19 0.14 0.01 256.86***-1.79 -1.36 如表5所示,依据Cohen的标准,除知足充裕因子效果量属于中效应范围,总分及其他各因子效应值均为大效应范围,表明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全国常模存在差异。总分及各因子齐性检验结果显示均不一致,故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效果量的置信区间。对95%置信区间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总分及各因子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在d值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合并检验(Z值)结果发现,总分及各因子的P值均小于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再次表明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显示图形对称,表示不存在发表偏倚。 四、讨论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合成样本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为75.28±17.61,各因子均值为 6.66 ~8.77。其中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目标价值因子得分较低。物质生活水平的高涨和经济未独立刺激着大学生对客观物质的强烈需求,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及就业压力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人生目标和社会适应的主观体验。人际适应、自我接受、家庭氛围、成长进步等因子均值较高,这4个因子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及自我态度的评估,得分较高体现了大学生“高自我”的特点。社会信心、
心态平衡、身体健康因子得分居中,说明尽管社会现实令大学生对社会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一些迷茫和无助感,但仍对将来踏入社会充满着期待和希望,对未来生活保持积极心态。
采用元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与全国常模存在差异,效果量的置信区间和合并检验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该结果排除了发表偏倚,具有稳定性。主观幸福感体验论认为,幸福是个体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反映,是客观生活条件与个体需和与价值的结合体〔13〕。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等种种社会现实压力,同时又处于追求自我与人生目标的关键阶段,外在现实压力与内在高自我之间的矛盾或许导致该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此外,全国常模建立在以6个省会城市居民为被试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讲,省会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生活压力相对较低。以往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均要显著优于农村居民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14~15〕。因此可以推断,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应该较高。相比之下,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较低。
从因子水平比较来看,两者在知足充裕因子上差异最小,享有发展维度其余4个因子差异均较大;身心健康维度上,两者在家庭氛围因子上差异较大,其余因子上差异相对较小。享有发展维度主要反映个体对自身发展进步、人生目标、自身成长等人生发展方面的体验,一般来讲城镇居民家庭、事业等各方面相对固定,对人生发展的理解与体验趋于成熟,而大学生正处于未来选择与发展的黄金期,内心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会打击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信心。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社会总体物质条件明显改善,因此大学生和城镇居民对客观物质条件的感知不存在明显差距。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但又处于心理高度敏感时期,城市医疗体系的完善使得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得以保障,同时成年人生活阅历丰富,心智成熟,因此两者在身心健康维度上存在相对较小的差异。
2.大学生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研究环境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无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在家庭氛围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搜集的3篇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的文献中有2个研究支持大学生在总体主观幸福感和家庭氛围因子上无性别差异,另一个研究则报告女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家庭氛围满意度显著优于男大学生。这或许与地域因素有关。一般认为男女幸福感接近,或女性更加幸福〔16~18〕。多元价值观形成及性别意识在社会分工中的淡化,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也许是导致主观幸福感无性别差异的原因。同时女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9〕,注重向家人表达情感并获得支持;而传统文化中男性需要独立、勇于自我担当的观念也许致使男大学生与家庭沟通较少。文理科大学生间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但理科专业大学生目标价值体验满意度显著劣于文科专业大学生。搜集的2篇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文理科差异的文献均表明文理科大学生间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但对目标价值因子差异是否显著尚存争议。大学教育注重知识综合性与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诸如双学位模式),或许因此文理科大学生间幸福感无显著差异。但鉴于专业培养的侧重和实际训练的差异,文科生思维较为灵活、对变化的适应程度更高,理科生追求逻辑的确定性和事实的唯一性,相对缺乏心理弹性,因此在高速发展带来的现实压力下,文科生比理科生能更好地顺应环境变迁,面对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时也就更为乐观,从而有更好的目标价值感。
相关分析表明,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在于经济因素差异,而地区富裕程度与居民幸福感水平之间关联性不大〔19〕。年份对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影响显著。现实中经济飞速发展导致物质上涨,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对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与大学教育之间的矛盾,或许导致了大学生以上4个因子水平的逐年下滑。 五、结论
(1)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与全国常模比较,平均效果量D介于-0.75~-2.19之间。95%置信区间和合并检验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无差异(D=-0.08),女大学生家庭氛围体验满意度显著优于男大学生(D=-0.22);
(3)文理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无差异(D=-0.06),理科大学生目标价值体验满意度显著劣于文科大学生(D=-0.22);
(4)学位论文报告的大学生知足充裕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的差异比期刊文献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更大;数据收集年份对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4个因子影响显著;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影响。
【相关文献】
〔1〕李 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83 -88.
〔2〕樊 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学院,2008:12-13.
〔3〕Helliwell,J.F.How Life?Combining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Variables to Explain Subjective Well-being〔J〕.Economic Modelling,2003,(20):331 -360. 〔4〕Butler,A.C.,Hokanson,J.E.,Flynn,H.A.A Comparison of Self-esteem Liability and Low Trait Selfesteem as Vulnerability Factors for Depress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66):166 -77.
〔5〕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703 -705.
〔6〕尹晓波,李雪萍.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4):589-594.
〔7〕毛良斌,郑全全.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J〕.应用心理学,2005,11(4):354 -359.
〔8〕权朝鲁.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J〕.心理学探新,2003,(2):39 -44. 〔9〕辛自强,刘春晖,张 莉.2001—2006年男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横断历史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20(3):25-30.
〔10〕邢占军,刘 相,等.城市幸福感——来自六个省会城市的幸福指数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2-43.
〔11〕Cohen.A Power Primer〔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2,112(1):155-159. 〔12〕刘关键,吴泰相,康德英.Mate-分析中的统计学过程〔J〕.中国临床康复,2003,(4):538 -539.
〔13〕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3:13-14.
〔14〕张军华.基于三种幸福感成分城乡比较的元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3):72-77.
〔15〕张军华,姚梅林.城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指标的差异比较:基于元分析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1,(8):72-76.
〔16〕林佳燕,刘文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的元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39 -42,57.
〔17〕郑 雪,王 玲,邱 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5-107.
〔18〕王晓娟,夏 春.主观幸福感差异性研究现状及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4,(3):9 -12.
〔19〕邢占军.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1):196 -219,245 -2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