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三次多项式系统的定性分析
2021-08-10
来源:星星旅游
第26卷第1期 2013年2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26 No.1 Feb.2013 文章编号:1673-1549(2013)01-0071-05 DOI:10.3969/j.issn.1673-1549.2013.01.017 一类三次多项式系统的定性分析 蒋自国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财经系,四川汶川623002) 摘要:研究一类具有二实不变直线的三次多项式微分系统 =Y(1一 ),y =一 + +nx +mxy + +bxy ,分析了奇点的性态,并运用形式级数法对原点O进行了中心一焦点判定。利用旋转向量场 的理论和Bendixson判据得出了系统不存在极限环的充分条件,利用Hopf分支问题的Liapunov第二方法 得到了该系统极限环存在性和稳定性的若干充分条件。 关键词:多项式系统;奇点;极限环;存在性;唯一性 中图分类号:O175.12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对平面二次系统的定性分析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熟 东 完整地讨论了一类三次系统 x:y,Y=一 + +rbx +mxy+zy2+6戈), 2009年,郑燕花和谢向东 讨论了该三次系统的具有 二虚不变直线的一类相伴系统 dx 扒 的方法,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引。随着系统次数的增 加,对系统的定性分析的困难程度也会随之增大。近年 来,对于平面三次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 引。但仍有许 多类型的三次系统有待深入讨论。2004年,谢向东和张 剑峰n们引入了相伴系统的概念。对于多项式微分系统 x=P( ,Y), =Q( ,Y) =【 =一 + + 2+ + +6 (3) 其中,b,l,m,n均为实常数。对系统(3)进行了定性分 析,给出了该系统极限环不存在性、唯一性的充分条件。 本文考虑与其相对应的具有二实不变直线的另一 类相伴系统 (1) (2) P( ,Y), =Q( ,Y)R(Y) 其中P,Q,R为多项式,n(y)=0的根 =Yo是系统(2) 的不变直线,系统(2)称为系统(1)的相伴系统,亦称系 统(1)、(2)为一对相伴系统。而部分三次系统可以看 成是二次或三次系统的相伴系统。2005年,谢向东和陈 凤德 讨论了两类三次系统 』警 一 【鲁=一 + +nX2+ ,, ,, ㈩ 其中,b,l,m,n均为实常数。与系统(3)比较,系统(4) 中的P( ,Y)变为Y(1一 ),系统(4)的奇点情况将比系 统(3)复杂。同时,在讨论系统(4)的极限环的存在性 , = (1+Y ) x=一Y+融+Ix +mxy+ny , = (1一y2) 互=一Y+舐+Ix +mxy+ 它们是二次系统I类方程 =一Y十舐十lx 十mxy+ny , = 时,由于在文献[14]中1+ 恒不为零,而在系统(4)中 1~ 可能为零,则文献[14]中的方法将失效。本文在 讨论极限环存在性的时候,利用无切直线,将包含原点 的分别具有二实、虚不变直线的相伴系统。同年,谢向 收稿日期:2012—12-03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ZB168);阿坝师专重点科研课题项目(ASA11-27,ASA12-22) 作者简介:蒋自国(1974一),男,四川巴中人,教授,主要从事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E—mail)jzgnl@163.13om 72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月 的极限环的存在区域缩小为f I<1,从而避免了零作为 分母的情况发生。同时,利用Hopf分支问题的Liapunov 第二方法得到了该系统极限环存在性和稳定性的若干 充分条件。 作变换( ,t)一(一 ,一t)可改变n的符号,但不改 变m的符号,又令(y,t)一(一y,一t),可改变m的符号, 但不改变n的符号,所以不妨假设n1>O,m≤0。 l奇点的性态 系统(4)的奇点即为方程组 f ( 一 )=o (5) 【一 +6',+ +m +z +b y =0 的解。令△一1=(6一tT/,) +4(b一2)(tl,+1),△l= (8+,n) +4(6+Z)(1—17,),当b≠Z且△一 ≥0时,令 y。=二 y- — , =, 二_— . 一;j ;当6≠一z 且△。≥0时,令),,= , : ;当m一 ≠0时,令y5= ;当 m+8≠0时,令 = ,于是,当n≠0时,有 m十0 (i)当I bI≠…时,若△一。≥0,△ ≥0,则方程组 (5)有6组解:(0,0),(1/n,0),(一1,Y。),(一1, ), (1,), ),(1, );若△一。<0,△。≥0,则方程组(5)有4 组解:(0,0),(1/n,0),(1,y ),(1,Y4);若△一。≥0, △ <0,则方程组(5)有4组解:(0,0),(1/n,0),(一1, y。),(一1,,, );若A一。<0,△ <0,则方程组(5)有2组 解:(0,0),(1/n,0)。 (ii)当b—Z=0,6+z≠0时,若rlz一6≠0,△ l≥0, 则方程组(5)有5组解:(0,0),(1/lz,0),(1,Y ),(1, Y4),(一1,),,);若m一6≠0,A。<0,则方程组(5)有3 组解:(0,0),(1/n,0),(一1,), );若m一 =0,则直线 =一1上的所有点都是方程组(5)的解。 (iii)当6一z≠0,b+z=0时,若m一艿≠0,△一 ≥0, 则方程组(5)有5组解:(0,0),(1/n,0),(一1,Y ), (一1,,,:),(1,y6);若m一6≠0,△ <0,则方程组(5)有 3组解:(0,0),(1/n,0),(1,Y6);若m一 =0,则直线 =1上的所有点都是方程组(5)的解。 (iv)当6一z=0,b+z=0时,若m一占≠0,则方程组 (5)有4组解:(0,0),(1/n,0),(一1,), ),(1,y );若 m一6=0,则方程组(5)有2组解:(0,0),(1/n,0)。 系统(4)的雅可比矩阵为: =(\一 一+一 1 + 2nx m+ y +6 … -6+,船+ -21, 21y+2bx + yl 则 ., 。=.,c。,。 =( ) 0 1一 1 n J I ,0)= 1 6+旦 n .,J =J(一1,Y )= (一… 2+Yl ㈠ 0 ,…,2 .,I(_A=(,,J1_1 Y )= 2 ㈠ 0+1 4 ‘,f =.,((一1)‘,Y )= (\一 一 一1 +2 n m: +‘+12y by ‘+ +y 一 0(一 1 ) m)/ , =5,6 首先讨论当6≠0时的情况,根据上面的分析以及 奇点类型判定的经典理论,有下面两个定理: 定理1 当8≠0,n=0时,系统(4)可能的有限处 实奇点为:0(0,0),A (一1,Y。),A (一1,y2),A,(1, Y,),A (1,y4),A (一1,Y ),A (1,y6)。当以上奇点存 在时: (1)若6<一2时,0为稳定的结点;若一2<8<0 时,0是稳定的粗焦点;若0<艿<2时,0为不稳定的粗 焦点,若 >2时,0为不稳定的结点。 (2)若b—l>0时,A。,A2为鞍点;若6一l<0, 8一m>0时,A 为鞍点,A 为不稳定的结点;若b—l< 0,6一m<0时,A。为不稳定的结点,A 为鞍点。 (3)若b+l>0时,A3,A 为鞍点;若b+l<0,6+ m>0时,A 为不稳定的结点,A 为鞍点;若6+Z<0, 8一m<0时,A 为鞍点,A 为不稳定的结点。 (4)若m一6<一√ 或0<m一8<,/f-时, 为不稳 定的结点;若一√ <m一8<0或m一6>√ 时,A 为稳 定的结点。 (5)A 为鞍点。 定理2当6≠D,n≠D时,系统(4)可能的有限处实 奇点为:o(o,0),N(1/n,0),A。(一1,Y ),A (一1,Y2), 第26卷第1期 蒋自国:一类三次多项式系统的定性分析 73 A,(1,Y3),A (1,Y4),A (一1,Ys),A (1,Y )。当以上奇 即 点存 : ( ,y)=一 (2z+n) 3—2z + m (),,,1 0 A A 的 的性态同定理性太同.皇柙 1 。 j (2)若0<n<1时,A ,A ,A 的性态同定理1,N为 令(6)式右端的4次项为0,有 焦点或结点。 8一 :一v a% 2(1+2n1) 。 +2m(n一21)J 、 ,J , + (3)若n>1时,N为鞍点,A 为不稳定的结点,若 b+z>0,6+m>0,则A3为鞍点,A 为不稳定的结点; 2(b一2l +m ) y +2lmy" 若b+Z>O,6+m<0或b+Z<0,则A3为稳定的结点, 式中取极坐标 =TcosO,Y=rsinO,并消去厂4后化简得 A 为鞍点。 d:一t 2(1+2n1)cos30si + (4)若m一6<一,/2(1+/7,)或0<m一6< 2m(n~21)COS Osin 0+ i_. 时,A 为不稳定的结点;当一 『_ 2(b一2l。+m。)cosOsin 0+ <m一艿<0或m一 > (1+ )时,A 为稳定的结 21msin 0 点。 因为 其次,当6=0时,0(0,0)是系统(4)所对应线性系 f2 _dF4(cos—0,sin0)d = 统的中心,需要对奇点进行中心一焦点判定,采用形式 Jo dt 2 m(n+z)仃 ~ 级数法来研究当6=0时奇点0(0,0)的性态。 改取 满足方程 定理3当艿=0时,有 dF4(co s 0,sin0)——————~=一2(1+2nz)c。s sin + (1)若m(n+Z)>0时,0(0,0)为系统(4)的一阶 不稳定细焦点。 2m(/7,一21)COS Osin 0+ (2)若m( +z)<0时,0(0,0)为系统(4)的一阶 2(b一2l +m )cos0sin 0+ 稳定细焦点。 2/msin 0一C4 (3)若m=0或/7,: 0时,0(0,0)为系统(4)的中 其中,C4= 1 m(n+f)。设45( ,y):X2+Y +F3+ , 心。 、证明当6=0时,令F( ,Y)= +Y + + + 则有 fdt I (4 :c4r4+。(r4),于是,由基于Li印 。‘ 思想 …,其中 是 与Y的m次齐次多项式(m=3,4,…), 的形式级数法可知,当m(n+z)>0时,0为一阶不稳定 则有 细焦点;当m(/7,+z)<0时,0为一阶稳定细焦点。当 dF 2OF3x+ +鲁+..・(y-x2y)+ m=ou,d,有P( ,一Y)=一P( ,Y),Q( ,一Y)=Q( , ),则0为系统(2)的中心。当z= =0时,有p(一 , ( + + +..・) +tlx2+mxy+驴+ ) Y):P( ,Y),Q(一 ,Y)=一Q( ,Y),则0为系统(2)的 中心。 (6) 令(6)式右端的3次项为0,有 2极限环的存在性 ,, 一 等 。+mxy+ly2 引理1系统(4)的包围奇点0(0,0)的闭轨必在 取极坐标 :rCOSO, =rsin0,并消去,3后可得 区域肼<1中。 dF—————— ————一3(cos0,sin0)x I = ———__——一=2ncOS U nC s・m0 + + 证明对系统(4)而言,当n≠0时,有Tdm l:1—0 2mCOS0sin 0+2/sin 0 (、 ,1一 1,于是,z, 直线1一nx=0被系统(4)的奇点N 从而, (1/n,0)所分割成的两段是无切的,故系统(4)的包围 F3(cosO,sinO)=一÷(2z+n)COS。0— 奇点o(o,0)的闭轨不能与直线1一础=0相交,所以, 包围点o(o,0)的闭轨若存在,必在区域 <1中。当 2lcosOsin 0+ msin 0 n=0时结论自然成立。 74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月 引理2系统(4)的包围奇点0(0,0)的闭轨必在 区域l l<1中。 证明对系统(4)而言,易知直线 =±1是系统 (4)的两条不变直线,于是,系统(4)的包围奇点0(0, 0)的闭轨不能与直线 =-I-1相交,所以系统(4)的包围 奇点o(o,0)的闭轨必在区域I l<1中。 注由引理1、2可知,系统(4)在0外围的极限环 必在区域D={( ,Y)I <1,l∞l<1中。 为了后面讨论问题的方便,采用文[1]的方法将系 统(4)化为Li6nard方程 』告 y— ( ) (7) 【 dt=_g( ) 其中 ) )=-(1一 )孚( ) ( )= _(1 ( ) (nx 定理4当下列条件之一成立时,系统(4)在O外 围无极限环。 (1)m:0。 (2)m<0且6≤m。 (3)m<0且8≥一m。 证明(1)当8=0时,由定理3可知,奇点0(0,0) 为系统(4) ;。的中心,从而系统(4) :。无极限环。当艿 ≠0时,因为包围奇点0的闭轨只能在区域D中,而在 区域D内有,当6在实数域R上变动时,系统(4) :。的 奇点不变,且对任意固定的点P( ,Y)和任意实数6 <6 有 l y(1一 )一 + +n 。+矿+6 y l 1 y(1一 ) 一 +81Y+n +ly +6 y l y2(8 一 )(1一 。)≤0 且等号不在系统(4) :。的任意整条轨线上成立。则系 统(4) :。关于8构成广义旋转向量场 ,又 =0时,0 为系统(4) :。的中心,所以,由旋转向量场的性质可知, 当8#0时,系统(4)在0外围无极限环。于是,当m=0 时,系统(4)在O外围无极限环。 (2)当m<0时,由引理2可知,系统(4)的包含O 的极限环必在区域 <1中,从而1一 >0。当6≤m 时, ≥1,于是,m +6=m( 十鱼)<0,m m 从而F ( ) I厂( )>0。根据Bendixson判据(文献[1]定理1.10), 有 ≤m时,系统(4)在0外围无极限环。同理可证,当 条件(3)成立时,系统(4)在0外围无极限环。 以下的讨论均假设m<O。 定理5下列条件之一成立时,系统(4)在0外围 至少存在一个极限环,且 <0时所产生的极限环不稳 定,占>0时所产成的极限环稳定。 (1)n+f<0,一1<<6<0。 (2)n+Z>0,0<6<<1。 证明在定理5条件(1)下,由定理1、3可知,系统 (4)I :。以0(0,0)为不稳定细焦点,而当一1<<占<0 时,系统(4)以0(0,0)为稳定粗焦点,由Hopf分支问 题的Liapunov第二方法(文献[16]第8章定理1.1)可 知在此两种参数条件下系统(4)在点0(0,0)外围至少 产生一个不稳定的极限环。 在定理的条件(2)下,由定理1、3可知,系统(4) 1以0(0,0)为稳定细焦点,而当0<6《1时,系统 (4)以0(0,0)为不稳定粗焦点,由Hopf分支问题的 Liapunov第二方法(见文献[16]第8章定理1.1)可知在 此两种参数条件下系统(4)在点0(0,0)外围至少产生 一个稳定的极限环。 参考文献: [1]叶彦谦.极限环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2]叶彦谦.多项式微分系统定性理论[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5. [3]Devlin J,Lloyd N G,Peamon J M.Cubic systems and abel equations[J].Diferential Equations,1998,147:435— 454. [4]刘一戎,陈海波.奇点量公式的机器推导与一类三 次系统的前1O个鞍点量[J].应用数学学报2002,25 f2):295-302. [5】韩茂安.一类三次系统极限环的个数与分布[J】.数 学年刊,2002'23A(2):143-152. [6】尚德生.一类三次系统的大同宿轨分支[J].数学进 展,2009’38(6):755_76O. [7】杨宇俊,张剑峰.一类三次系统的极限环与分支问 题[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2006’21(4):405-4l2. [8]Zhang Weinian,Hou Xiaorong,ZeI1g Zhenbing.Weak cen- ters and bifurcation of critical periods in reversible cubic 第26卷第1期 蒋自国:一类三次多项式系统的定性分析 538-545. 75 systems[J].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h Appltica- tions2000,40:771-782. [13】谢向东.一类E 1-I3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J】.高校 [9】桑波,朱思明.一类可逆三次系统的等时中心[J].系 统科学与数学2008,28(2):129.135. 应用数学学报A辑,2004,19(1):23-30. 【l4]郑燕花,谢向东.一类具有二虚不变直线的三次系 统的极限环[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2009,24(1):47- 52. [10]谢向东,张剑峰.平面多项式系统及相伴系统[J].数 学研究,2004,37f2):161-166. [11]谢向东,陈凤德.一类三次系统的极限环个数与奇 [15]张芷芬,丁同仁.微分方程定性理论[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85. 点分支[J1.系统科学与数学,2005’25(4):414422. 【12】谢向东,陈凤德.一类具有二虚不变直线的三次系 统的极限环与分支[J]-数学物理学报,2005,25A(4): [16]张锦炎,冯贝叶.常微分方程几何理论与分支问题 [M].北京:北京大学出 ̄2,ooo,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a Class of Cubic Polynomial Diferential System JIANG Zi—-guo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Ba Teachers College,Wenchuan 623000,China) Abstract:A class of cubic polynomila differential system with two real invariant line +mxy+ +bxy2 is studied.y(1一 ),Y =一 + + The character of the critical point is studied and center-focus to critical point 0 is judged by form series’method.Using the theory of a rotating vector field and Bendixson’s theory,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no—exist— ence of limit cycles is obtained.By using the second method of Liapunov for Hopf bifurcation problem,some sufficient condi- tions for the existence and stability of limit cycle of the system is obtained. Key words:polynomial system;singular point;limit cycle;exis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