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权主义
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关于父权(即夫权)形成的原因和基础、实现性平等的方式等问题,人们见解纷纷。但均承认性压迫和性剥削不能以两性生理差别为依据,而是一种社会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两性的利益实际上难以分割,女权主义从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潮,而是分散于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同思潮之内,作为后者的组成部分。由此产生种种流派,其观点有许多相互对抗的实践含义。总的来说,女权主义的社会影响较大,而政治影响较小。
女权主义发端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1792年M·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发表的著作《女权辩护》是其形成标志。早期代表人物有沃斯通克拉夫特、M·富勒(1810——1850)等。从1870年前后开始,女权主义在一个世纪内掀起两次浪潮。第一次从1870年左右至1920年左右,主要流派有追求个人权利的自由女权主义(或主流派女权主义),以及强调通过个人情爱得到幸福的浪漫女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E·戴维斯(1830——1921)、C·卡特(Catt,1859——1947)、E·戈德曼(1869——1940)、A·保罗(1885——1977)等。她们大多出身中产阶级,理论素养不高。试图走改良主义道路,在现行社会政治结构内实现两性平等。要求制定家庭法,争取选举权和平等的经济机会。这是女权主义的古典时期(或阶段),因此又称“旧高潮”。
第二次浪潮出现于60和70年代,高峰在60年代末,波及大部分西方国家。主要流派有相信女性优势并渴望摆脱男性的激进女权主义,要求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女权主义,以及注重改造传统大男子主义文化的文化女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M·戴利(1928——)、S·罗伯特姆(1943——)、S·费尔斯通(1945——)、J·弗里曼(1945—
—)等。她们来自各阶层,有较高文化和理论素养,在理论学术方面将女权主义大大推进了一步。受新左派运动的影响,这些人以相当激进的面目登场。号召发动一场女权革命,以彻底改变现实社会。清除父权制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等各领域的势力,创造一个充满慈爱的“女性化”新世界。这次浪潮被称为“新浪潮”,标志着女权主义已进入现代时期。自70年代中期以来,保守主义东山再起,女权主义再度转入低潮,目前仍在苦苦探索。
2、权力意志(现代)
德国哲学家,超人学说和权力意志论的创立者尼采的政治和哲学用语,也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尼采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权力意志决定的,各种有机功能都可归结到权力意志,甚至世界和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是衡量生活、道德和真理的唯一的、最高的准则。认为,一个人没有权力意志就没有创造、欢乐和价值;一切出自权力和追求权力的东西都是善,一切出自懦弱和反对权力的东西都是恶,弱肉强食才合乎道德。认识是随着权力的增长而增长的。真理的标准就在于提高权力感。凡是有利于获得权力的思想和观点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尼采的这些观点,为强者压迫弱者,为资产阶级对内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对外侵略和奴役弱小民族提供了理论根据。
3、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现代)
国政治科学家D.伊斯顿提出的政治定义,用以替代政府、国家、权力或者决策等概念,作为政治学的基本研究对象。这个定义依据的基本事实前提是:一切社会当中都存在匮乏现象,即价值或有价值物不够用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总会有一些有价值物引起各种差别,这些差别又不是社会成员自己能够通过协商轻易解决的,所以必须有某些特殊的机构或特殊的过程发挥分配职能,促使问题的解决。就分配而言,这一过程可以是正规的,如
采用立法、法律、司法决定或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非正规的,比如行政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可能在实质上作协修改或变动。分配的控制权可以固定在少数人手里,也可能普遍分布于全社会。就权威性而言,它的第一个特征是具有强迫性,即政治系统的成员必须承认政策和行为的权威性,承认决策和实施政策的人是合法的,因而觉得应该服从。权威性的另一个特征是社会性,即分配专指适用于全社会的权威性分配,而不是只针对社会中的某个组织,因此要是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正式承认的强制性行为。在履行分配职能时,常常伴随正式的或特定的惩罚手段,如运用强力。
4、自由保守主义(现代)
现代保守主义中一种强调个人自由的思想流派。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主要代表是两位政治经济学家兼政治理论家:英国的F.A.哈耶克,美国的M.弗里德曼。
自由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是西欧福利国家运动和美国“伟大社会”运动因长期经济衰退和社会风气恶化而陷入困境。自由保守主义对这种盛行数十年的政治的理论和实践发起全面挑战,指责这种政治以民主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平等为目标而实行大规模国家干预,严重侵犯了传统的个人自由。结果不仅违背经济的自然规律,造成滞胀并存的经济危机,而且在政治上走向新的极权主义。
自由保守派的基本信念是自由不可分割,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市场竞争制度为所有人提供了均等的选择余地和发展机会,导致社会的权力分散并不断流动。这使个人得以避免人身和政治方面的强制,从而成为政治自由的保障。如果为了追求平等分配而限制市场竞争,那么政治自由也就随之受到破坏。自由保守主义吸收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某些内容,特别是19世纪的自由竞争思想,因而有别于传统保守主义。不过,它并不主张回到
放任主义的旧路。政府有责任排除垄断、维持公平竞争,还可以从事必要的服务,对低于贫困线的收入给予一些补贴,此外不应过多干预。它不完全否定政治民主,但象传统保守主义一样强调权威、法治和秩序。
80年代以来,自由保守主义的理论化为英、美、西德等国保守派政府的政策,并取得一定成效。萧条的经济有所回升,社会风气和秩序也见好转。但与此同时,它在理论上的混乱却十分显著,自由竞争所激发的个人主义倾向与保守主义注重社会整体和精神生活的基本价值观是冲突的。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其他流派一样,原则和现实的关系也是自由保守主义面临的一大难题。
5、合法性危机(现代)
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政府或领导者面临丧失或已经不分丧失其合法性。合法性指政府或统治者的权威得到了被统治者的认可。合法性概念首次得到系统的研究是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他在《经济与社会》(1968)中把合法性分为传统型、法理型和个人魅力型三种。6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发展研究的兴起,合法性危机一词广泛流行。合法性反映了治者与被治者的共识,它赋予领导者和政府以权威,是政治上有效统治的基础。一旦陷入合法性危机,领导者、政府和政治行为规范都失去了被治者的尊重和服从,只能靠压制来维持领导者的权力,而压制下潜伏着政治不稳定的因素。权力与权威的分离是合法性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定政权的合法性是历史的和具体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或环境的变化,任何合法性都有面临危机的可能。合法性不等于合乎法律性。经合法程序产生的政府或领导者,只要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认同,同样会陷入合法性危机。解决合法性危机可以通过政治改革、更换领导人或政府换届等正当程序,也可以通过政变或革命的极端形式。其结果可能是重新唤起民众的承认和支持,维持原有的合法性;也可能是推翻原有的合法性原则,建立一种新的合法性原则。
6、多元主义(现代)
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政治思潮。它反对西方传统的主权学说,否认国家是唯一具有最高主权的机构,认为教会、工会、商会、各种利益集团等都具有与国家同样的性质和权力,政治权力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
多元主义的思想先驱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家O•吉尔克(Otto vonGierKe)和F•梅特兰(Frederic Maitland)。他们认为,社会中具有永久属性的社会团体具有人格属性,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志,国家只是社会多样性社会团体之一,并不是法律的唯一来源,其他一些社会团体也是法律的创立者。20世纪初,多元主义得到广泛流传,主要基地在英国。多元主义者面对大规模工业化、经济集中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国家权力的增长,担心个人会失落在群众中,处于异己的强大国家权力的控制之下。他们批评19世纪流行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因为它使个人与社会分离,成为专横国家权力的牺牲品,他们也反对万能的和一元的国家观,特别集中攻击J•布丹、T•黑格尔、J•卢梭、G•黑格尔、J•奥斯丁等人的主权学说,指责他们虚构所谓国家主权,赋予国家绝对权力,必然导致极权主义,扼杀个人自由。为了抵御个人主要和国家至上理论,他们极力推崇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认为现代社会中以自愿为基础的宗教的、职业的和经济的团体是真实的人类共同体,它们把个人组织起来,使人有一种社会感,同时也可以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他们希望社会以多样化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团体为基础,每个团体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国家尊重社会团体的权利和特权。国家不是凌驾于各种社会团体之上的主权者,而是社会团体之一,其职责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调节各团体之间的冲突。现有的国家权力应尽可能被分解,交给各种社会团体,使政治权力多元化。多元主义思想以工团主义和社会主义者为主体,代表人物•拉斯基,S•霍布森,R•托尼(R.H.Tawney)、G•柯尔等。他们把国家看作垄断资本的工具,关心工会的权利和地位,把多元主义与社会主义要求结合起来。还有一部分是基督教思想家,代表人物有J•菲吉斯
(John Neville Figgis)和J•马利坦(Jacqnes Maritain)。他们主要关心教会的地位,反对国家侵犯教会的权利。另外还有一些法学家,如L•狄骥(Leon Duguit)和H•克拉勃(Hugo Krabbe)。他们从法学角度攻击主权学说,推崇公共法人团体或工团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0年代以后,上述多元主义开始失去影响。从50年代起,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多元主义。主要代表是R•达尔(Rober A Dahl)。这种多元主义也主张限制国家权力,但它主要不是攻击国家主权,而是攻击精英政治。其核心观念是政治资源的广泛分配以及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政治冲突中,不同的利益占主导地位。它贬低选举的重要性,给压力集团以合法的地位,认为公共政策是各种压力集团互相作用的结果。
7、极权主义(现代)
西方政治思想中一种由国家彻底控制社会,不容任何独立和自治力量的制度和观念。与历史上的专制主义有相似之处,但又具备一系列新特点:不仅在政治方面,而且在经济、文化、思想、教育、道德、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绝对的统治;取消原有的一切政治组织,实行一党制,虽成立许多新组织,但都是执政党的驯服工具;确立一种至高无上、排除歧异的意识形态,以垄断思想并动员群众;统治方式以强制和镇压为主,有时诉诸大规模的暴力和恐怖;行动及其随意,虽定有法规,却完全不受其限制;目的是实现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摧毁传统社会秩序和结构。极权主义是现代工业社会在某种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极权主义于20世纪20年代由意大利独裁者B•墨索里尼提出,表示在法西斯制度下,国家就是一切。二次世界大战后,改名称逐渐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活。最初专门描述法西斯主义,自冷战时期始,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家和政界人士有意回避法西斯主义,指责共产主义是一种极权主义制度,是与自由和民主不相容的邪恶制度,使极权主义成为他们攻击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代名词。
8、社团主义(现代)
现代西方政治理论,兴起于本世纪70年代。主要理论家和研究家P·C·施密特、A·考森、J·T·温克勒、L·帕内奇、B·杰索普等,他们试图描述和分析以势力集团而非阶级为基础的一种政治经济模式。社团主义在本世纪20年代的意大利即已形成,是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通过辛迪加组织控制社会、尤其经济的一种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团主义逐渐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但内容有变化。在这种模式下,政治和经济秩序由国家和企业、工会等势力集团共同安排。每个都为自己利益而与它方讨价协商,同时又都负有维持“三角关系”的义务。这与多元主义有相近之处,不同的是其基本性质为垄断而非竞争。国家认可甚至创造势力集团,容忍其内部控制;反之,势力集团也必须动员其属下支持政府。各方共同制定并贯彻政策,以对付萧条、通货膨胀、失业等重大政治和经济难题。当代社团主义程度最高的国家为奥地利、瑞士、日本、法国等,程度最低的是美国。
9、社会民主主义(现代)
近百年来西方社会一种主要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费边社会主义是其最初的表现形式,后来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发展、广泛流传。
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多样的思想渊源。19世纪末资本主义稳定的发展和劳动群众政治地位与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社会民主主义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工人阶级在资产阶级宪法允许的范围内的斗争和统治阶级推行的社会改良政策,特别是工人阶级所提出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的被局部满足,扩大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促进其不断发展。影响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派别,如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蒲鲁东主义、德国拉萨尔主义等等,也有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和功利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也对社会民主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第一阶段,即形成
阶段,费边社会主义、伯恩斯坦主义、饶勒斯主义等是主要理论代表。费边社会主义否定阶级斗争,提出了以“宪政民主、和平渐进、点滴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奠定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但伯恩斯坦主义以“批评”、“补充”马克思主义为招牌,扩大了社会改良主义在马克思主义队伍内的影响,广泛传播于第二国际。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第二阶段,社会民主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出现了H·拉斯基等思想理论家。由于法西斯主义和资产阶级右翼势力的发展,社会民主主义一度跌入低潮。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第三阶段,是重新发展时期。社会民主主义者通过的“法兰克福宣言”第一次把“民主社会主义”规定为奋斗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第四阶段,社会民主主义进入了面临新的挑战的时期,出现了向左转的政治倾向。
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一、强调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自身没有一个确定的理论基础和统一的指导思想,而是以折中手法将各种适其所用的学说杂糅在一起,形成一种含义模糊的多元理论。自由主义、新康德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庸俗进化论都在社会民主主义发展过程中汇入其理论体系,特别是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最强烈地影响其理论主张。二、推行社会改良主义。主张个别、局部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鼓吹以点滴改良汇成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限制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在政治实践中经常表现为与资产阶级的妥协,宣扬阶级调和。三、崇拜现存国家,实行国家社会主义。认为现存国家已不再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具有了“人民性”,不仅不应该被彻底打碎,而且反应当保护它、掌握它。因此,现存国家已成为改造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成为走向社会主义的力量。而社会主义的实现不应走急速、粗暴,甚至是流血的道路,而应以代议民主制作为唯一方法,通过和平的社会过渡解放人类。
社会民主主义在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中逐渐成为社会党国际中各国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执政党的各国社会党、工党进行社会改革和国家管理的指导思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对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劳动群众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具有
极大的社会影响。它的改良主义思潮也严重影响了工人运动,削弱了工人阶级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意识,分化了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队伍,成为了理论上宣传社会主义,实践中起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作用的政治思潮。
10、社会达尔文主义(现代)
将达尔文“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生物学理论推广到哲学、社会(特别是文化)和政治领域的一种学说。兴起于19世纪中期,流行于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前期,主要代表有英国的H·斯宾塞和W·白哲特,奥地利的L·贡普洛维奇,美国的G·萨姆纳等。内部流派复杂,共同的基本观念是:人类社会同样受生物界“自然选择”规律支配,成功者为适者,理应成为主人,失败者为不适者,应自负其责,无权得到他人或政府的帮助。在对外关系方面断言盎格鲁萨克逊人或亚利安人等民族或种族素质优越,负有统治其他人类的权利和使命。这种学说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哲学基础,二次大战后由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社会学的进展二渐趋衰落。
11、现代自由主义(现代)
19世纪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T·H·格林、L·T·霍布豪斯、J·A·霍布森、E·巴克、他们代表者英国“新自由主义”政治派别;W·韦尔、H·克罗利、J·杜威、J·罗尔斯,他们代表着美国现代自由主义派别。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主张维护个人自由。但个人自由不只是个人安全与财产的自由,更是个人行为发展的自由。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社会发展的自由。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社会发展相一致。人是道德的存在物,人追求社会成员的共同道德善。国家应为个人自由和公共利益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家的作用是积极的,干涉是必要的。现代自由主义更趋实用化,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种种处方,以求缓和
社会矛盾、减少阶级冲突。主张实行更多的社会合作,鼓吹改良主义。既批判帝国主义,也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现代自由主义在欧洲的传播,F·D·罗斯福推行的“新政”(New Deal)却推进了现代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经济保障是自由权利的重要基础,机会平等是自由的主要表现,国家干涉是自由的必要保障——成为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笃信不疑的原则。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带来资本主义繁荣使自由主义声名大振,成为席卷西方的政治思想。50至60年代是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实现战后复兴,英、法、西德等过纷纷强化国家作用,以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建设“福利国家”。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并未得到根治,一系列新问题终于导致西方战后最严重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在70年代爆发,宣告了现代自由主义治国纲领德失败。为了解救西方社会存在的信仰危机,缓和社会的阶级矛盾,J·罗尔斯从哲学角度、以“正义”原则为基础重申自由主义理论,对现代自由主义进行了详尽论证。他发展了传统的契约论,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阐述了平等自由、公平机会、公平分配、义务职责、非暴力反抗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政治、法律、哲学、伦理等思想领域的极大的震动。70年代以后,现代自由主义队伍发生急剧分化,对全面 扩大国家作用的担心和忧虑,成为自由主义内部保守倾向的重要基础。一些自由主义者终于转向保守主义立场,否定“积极自由”,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恢复传统自由的原则,推行放任主义。这些现代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转变为自由的保守主义者,成为当代“新保守主义”的重要成员。
12、现代保守主义(现代)
一般指20世纪经过发展的新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其基本价值观与19世纪的早期保守主义一脉相承,仍珍重传统、伦理、秩序、宗教和法律,坚持贤人治国,但部分吸收传统自由主义的内容,以适应资本主义的现实。其演变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及游离于学派之外而自成一体的重要思想家。
在第二次大战以前的第一个阶段,保守派对传统的精神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崩溃感到惊恐不安,希望重新建立政治权威,但未形成明确的政纲。以G·莫斯卡、V·帕累托、奥尔特加·Y·G等为代表的精英学派是这个时期保守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担忧民主运动的威胁,论证杰出人物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领导地位。此外,T·S·埃利奥特维护宗教信仰的文化保守主义也有广泛的影响。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年间的第二次阶段,保守派处于为福利国家大潮所裹夹的逆境,思想反应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形式有以H·麦克米伦为代表的中间道路战略,鼓吹坚持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又不同于法西斯主义的保守主义政治;以J·伯纳姆为代表的专家治国学派,论证资本主义社会正向新的管理社会转变,并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以I·克里斯托尔为代表“新保守主义”,开始谴责福利国家的政治和精神倾向;E·沃格林对“诺斯替主义”、即革命意识的批判,对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哲学论证,等等。
在70年代以来的第三阶段,由于福利国家运动的破产,保守派东山再起。吸收恶劣传统自由主义内容的“自由保守主义”迅速传播,成为80年代欧美最流行的思潮和英美等国保守政府的知道原则。这一学派以F·哈耶克和M·弗里德曼为代表,批评民主主义德国家干预原则违背自然的经济规律,造成持久不退的滞涨危机。认为自由不可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割裂,为追求收入平等而使用国家国家权力限制经济活动势必毁灭政治自由。他们明确提出,自由的基本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
自由保守主义在取得实际成就的同时,却在理论上引起严重的混乱。自由竞争必然激发个人主义倾向,这与保守主义注重社会整体的基本信念是矛盾的,因而招致其他保守主义学派和思想家的非议。怎样既适应现实而又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贯,仍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13、法西斯主义(现代)
现代西方社会的一种极右政治思潮,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意识形态。发源于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意大利,是资本主义矛盾加剧,社会极度动荡和心理失衡的产物。在20年代法西斯党夺权后定形,成为意大利的官方政治形态,盛行20余年,在1945年轴心国战败后迅速衰落。主要代表有B·墨索里尼、G·金蒂利、A·罗柯等。法西斯主义由黑格尔哲学、非理性主义、工团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识论 精英论等许多不同理论和思想拼凑发挥而成,没有清晰连贯的学说体系,但有比较完整的政治和政策纲领。其基本特征是极端崇拜权力,坚信力量大小取决于统一的程度。法西斯一词即指古罗马执政官的权仗——中间插有斧头的束棒,象征众人精诚团结,服从一个意志和权利中心。其哲学基础是非理性主义,视人类为贪欲和冲动所驱使的兽群,因此社会唯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暴力和欺诈。法西斯主义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民族主义。法西斯宣扬“拉丁天才论”,用意大利的光辉历史为其“伟大的未来”,即统治其他民族的“使命”辩护。强调民族整体利益,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斥之为分裂社会、使民族没落的离心力量。鼓动意大利人民为恢复古罗马帝国的“光荣”而献身,法西斯分子见面均行古罗马军礼以激励士气。
极权主义。这是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和主要成分,表示政府尤其领导人独享政治权力,并控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国家成为社会生活的目的,体现民族的精神和道德。其价值是绝对的,个人和集团则是相对的,因此国家权力必须是无限的。法西斯鼓吹精英论,认为民众愚昧无知,理应受少数天才摆布。否定民主主义的多数决定原则,实行法西斯一党专制和领袖个人独裁,极权主义的经济形式是组合经济,通过辛迪加、地区同盟、劳动组合、国家组合院各级机构,严密控制劳资双方的活动,让资本主义经济供养法西斯政权和侵略战争。
扩张主义。在法西斯主义看来,残酷的争斗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标志,同时,极权主义在国内外都不能容忍竞争对手的存在。因而,视帝国主义扩张为其职责和生活方式,是一种道德行为,而视和平为没落和腐化的标志。战争成为全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战争带来的紧张状态又利于维持极权恐怖统治。墨索里尼的著名口号“信仰、服从、工作、战斗!”清楚表达了法西斯主义的各项基本信条之间的内在联系。
法西斯主义在其他国家还有若干变种,如德国德纳粹主义、英国德“法西斯主义协会”等。它不仅导致意、德等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全面倒退,而且引起毁灭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股影响极其恶劣的反动思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