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州农村的许多地方,葬仪还保留着比较浓厚的传统习俗。通过这些习俗来研究当地的民俗文化,还是饶有兴味的。
前不久,在本地一位老人的葬礼上,我参加了“庙揭”仪式。
中饭过后,司仪用喇叭通知亲朋出发去参加“庙揭”。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所谓“庙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只见彩幡花圈引路,喇叭呜咽吹起,孝子捧着老人的遗像,一行数十人或穿着孝衣,或带着孝巾跟在后面,在秋意浓浓、荒草凄凄中向野外行进。开始我有些不太清楚要去干什么,后来有所领悟了:所说的“庙揭”,应该就是到庙里祭祀土地神的意思吧。 由于庙宇是不存在的,所以“庙揭”是在庄外的一片稻场上进行的。场的南面摆着两个方桌,靠南的一张上面摆着所谓“猪头份”,包括一个猪头、两只猪蹄、一条鱼、一只公鸡,都是纸糊的,此外还有四盘糕点、一个香炉、两个烛台;靠北的方桌上支着老人的遗像,旁边摆放着四盘糕点,两盘水果,还有一双筷子、一个酒杯、一叠剪成小方块的纸钱。很明显的,靠南的方桌是为祭祀土地神的,靠北的方桌是为祭奠往生之人的,祭神的祭品要比祭奠人的隆重很多。两张桌子旁边,各站着一名老汉作司仪。两张方桌的北面场地上铺着稻草,上面白花花地跪满了孝男孝女。
随着司仪老汉的高声唱和,跪拜仪式开始了。跪拜顺序是按照老人的娘家亲、婆家亲、姑表亲、姨表亲、朋亲的顺序进行的。首先跪拜土地神。在司仪老汉的唱和下,跪拜的人站在桌案前,拈起香炉上的三束香各进香三次,拿起烛台上的两支红蜡烛各“点烛”三次,接着退后,跪在桌案前的草团上三叩首;随后,前进到第二个桌案前,站着由跪着的孝子分别递上筷子、酒杯、纸钱,跪拜人各进献三下,然后跪在草团上对着老人遗像三叩首;最后回到第一张桌案前再次三叩首,站起对两位司仪双手合十,点头致意,一个人所要做的程序结束。需要说明的是,整个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有司仪老汉的像京剧唱白般的高声唱和,因此,两位老汉手里都掂着个水杯,是毫不奇怪的了。 仪式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进行着,俨然是在上演一场隆重的乡村社戏。那些平时惯于与土地打交道的、看上去有些木讷的乡下老汉,在进行这些仪式的时候,表情庄重严肃,像在戏台上走台似的,虔诚地力争把每个动作都做得中规中矩,看上去有些夸张,却丝毫也不显得做作。是的,在那神秘的、无常的死亡面前,在那能主宰死亡的可怕的神灵面前,作为渺小的个人,还有什么样的表示会显得夸张可笑呢!这些潜藏在每个人潜意识里的虔诚的无助的情感,认真思索起来,不是要使人流泪吗?
正是带着这样的情绪,我离开了仪式现场,去开始我正常的现实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