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学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学习这两首送别诗,显得更有意义。学生在感受古人那诚挚、关切的深厚友情之时,会引发他们珍惜与同学、老师的情谊,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另外,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积淀,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占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因此,读通、读顺,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读懂诗意并不困难。但是,作者在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时,却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乐观豪迈的情怀去激励董大,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理念
为了落实课标精神,表达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学有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表达以下教学理念:
1. 充分表达学科特点,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加强整体综合的感知,整体人手,分句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2.加强朗读、吟诵的指导和训练。在吟诵中品味语言、积累词语、想象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收集信息并能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形成这种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曛”的读音,并能够正确书写与运用。
诗歌。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激起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古诗大意,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激励董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都喜欢背诵古诗,老师和大家对几句,好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感时花溅泪一-恨别鸟惊心
这三句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送别诗。 师:从这些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别董大》唐 高适〕
【这样的导入在复习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送别”主题的古诗,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学法,品悟诗情
师: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三步法吗?
生:读诗题知作者,抓字眼解诗意,诵诗句悟诗情。 〔一〕读诗题,知作者
师:请同学们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生:我课前查了资料,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善古琴,但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青年时代仕途失意。高适送别董大,也正是自己失意的时候。 师:你真会学习,如果把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更好了。 生:我还知道董大就是董庭兰,他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叫董大。
师:说得好!你理解了,那你是家里的老几啊?我们该把你叫——〔学生笑〕
师:高适和董大是好朋友,在董大落魄、失意、愤而离开京城之时,高适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题目,体会这送别之情。 〔生有感情地读诗题〕
【诗题即诗眼,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通过读诗题,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和董大的生平,也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这为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抓字眼,明诗意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首诗,〔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读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诗〕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读后评价。 〔一生读诗,师出示生字“曛”。〕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字?
生:“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是黄昏的意思。 师:来,齐读——“曛”〔xūn〕。
师:请同学们观察“曛”字的写法,左小又大,它还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 师:把生字送回课文,大家再齐读这首诗。 师:诗句我们读会了,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生:了解诗的意思。 师:怎样了解诗的意思?
生:抓住关键字眼,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 师:好!请同学们借助这些发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2.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标注,想方法解决。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师:下面我们交流汇报。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先读诗句,再说诗意。 〔生汇报,说诗意。〕 师:黄云是怎么回事?
生:“黄云”即“黄沙漫天”。当时他们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自己理解了诗意,真好!看看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在写什么? 生: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板书:景情〕
【重点字词的理解和逐句理解诗意十分必要,为下一个环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入领会诗的意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逻辑依据。】 〔三〕诵诗句,悟诗情
师:学到这里,谁再来读读这首诗。其它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生朗读〕
〔两名学生读诗, 学生评价,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并出示课件。〕 师:看大屏幕,再齐读古诗。 〔学生读〕
师: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听老师读读。
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
生:听了老师的朗读,我好似看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 师:谢谢同学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 〔生交流:品诗,赏诗,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师:是的,只有走进诗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来。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一千多年前那个黄沙漫天、北风呼啸、白雪纷飞、孤雁独鸣的送别日子吧!回过头来再看诗题《别董大》,离别时,是怎样的景色呢?再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生:诗中描写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师:“黄云、白日、北风、雁、雪”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简笔画勾勒诗歌描写的画面〕 生:这四种景物让人感到很凄凉、寒冷、空旷!
师: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自由读,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师:刚刚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播放音乐,夹杂风声、大雁呜叫之声。〕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你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心中的感受。
---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漫天飞雪中送别董庭兰,依依不舍,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我仿佛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我仿佛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我仿佛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师:〔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这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生:我认为作者这种愁苦的心情还来自于他要送别的好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这个“曛”字也表达出了作者的“愁”,此刻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不仅仅是天气,还喻示自己和朋友的迷茫的前途,在这样的天气送别朋友,就是愁上加愁!
师: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师: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师:“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如此优美的琴声,如此精湛的琴艺,欣赏的人竟然寥寥无几,这怎么不令董大伤感呢?
师:面对前途渺茫、人生暗淡,不知今后走向何方的董大,如果你是高适,你会说些什么? 生:你的琴艺非常高超,现在只是琴弦上沾了灰,擦干净了,同样还会奏出更加美妙的乐曲。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朋友,我想对你说,拨开云雾见青天。天永远是蓝色的,只是暂时被云遮住了。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人生自占伤离别。此时应是依依惜别,应是把酒话别……可是诗人高适却笔锋一转,对朋友董大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课件出示诗句〕在这惨淡凄凉的黄昏,夕阳西下、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凄凄惨惨的时刻,诗人却劝朋友——莫愁!〔板书:莫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诗人高适在真诚地劝勉朋友莫愁,可是他自己呢?从20岁离家求取功名,将近30年啊,但一直怀才不遇,漂泊四方,甚至穷困潦倒……在《别董大》的另一首中,诗人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他穷苦到请朋友喝杯清酒都喝不起的地步,可是他没有被困境压倒,反而以加倍的自信和乐观去面对人生,还以此来劝勉朋友。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自信、乐观、豪迈。板书:豪迈〕 师:带着诗人的豪迈之情,再读这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听到这体贴入微、用心良苦的话语,如果你是董大,此时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生:充满了自信。
师: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师: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师: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师:再来读题。此时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 生:此时别去的是忧愁,留下的是自信、温暖。
师:这就是真挚的友情,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啊!带着你对友情的感受,再读这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资料等直观手段,通过教师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了诗歌描写的情景,以此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实表象素材,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展开了合理大胆的想象。有了以直观情景为支撑的形象,就比较容易引发真切的情感,而当情感与想象融为一体时,领悟诗的思想内涵就变成了学生发自内心需要的学习行为,因此真实有效。】 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生:感受到r友情的可贵。
生:感受到了高适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逃避的豪迈之情。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自由地朗诵这首诗吧!
师:我们来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诵,全班齐背。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感受离别,活用诗句
师:同学们,还有两个多月,你们就要告别母校,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此刻,老师的心中充满了对你们的不舍和祝福。相信你们的心中也有千言万语,让我们像诗人高适那样也为你的朋友、同学、老师、母校,写几句送别之语吧!〔提示:可以用上学过的送别诗句,也可以自己来创作。〕
师:同学们,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那份感恩之情和诚挚友情!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几个月的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为我们的母校,为老师和同学,也为自己留下更多更美好的回忆!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像诗人高适那样,自信、乐观、勇敢地去面对。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凌这首《别董大》。
【这一环节既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内化和深化的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了练笔的素材和模式,、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把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的作者情感,以及自身即将离别母校、老师、
同学的感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师:假设是你,你会用什么理由来劝慰董大? 生1:朋友,你是一颗明珠,只是被湮灭在尘土中,拂去那层土,明珠就会发光。 生2:朋友,在你面前的一层薄薄的纸,你只要努力捅开它,就会看到光明大路。 生3:你的琴艺非常高超,现在只是琴弦上沾了灰,擦干净了,同样还会奏出更加美妙的乐曲。 生4:朋友,我想对你说,拨开云雾见青天。天永远是蓝色的,只是暂时被云遮住了。 生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是啊,明珠到哪里都发亮的,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我把它送给你们,请你们把它转送给董大,好吗?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深情地〕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激昂地〕 师:假设你是董大,你会说些什么?〔小组说说〕 生:你的话是一把刀,把我前面的那块布割开了,我看到了美丽的天空,谢谢你! 生:你的话是一盏灯,我的心被你照亮了,谢谢你的良苦用心。 生:你的话是一把火,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师: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在失意时,我们会对他人,对自身说:——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当我们痛苦时,我们会对自身说:——生再读 师:当我们被老板炒鱿鱼时,我们会对自身说:——生读 师:要让自身能够理直气壮地,慷慨地对自身说这句话,需要有些什么才行? 生:要有真本领,才有勇气。 生:要有真功夫,才有信心。 生:要好好学习,学好知识,才也于对自身这样说。 师:是啊,董大是个人才,他的才干只是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所以让我们再次祝福他—— 生再读 师: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高昂雄壮的豪情来,着实让人佩服。谢谢高适,也谢谢同学们。 下课。
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高适〕 愁 景 莫愁 情
自信、乐观、豪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