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学自我分析

2022-07-19 来源:星星旅游


自我心理成长分析

学号:212A1409021 姓名:张倩

妈妈曾经对我说,她养了我二十多年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我什么性格。的确,妈妈不了解我,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秉性。我只清楚一点:我是一个具有复杂人格的人。过去我不太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我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知道哪些因素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却不知如何做系统分析。学习《发展心理学新进展》后,慢慢的就把这些因素理清了,在此,做一个简单的自我分析。

一、遗传因素对我的影响

在我的大家族当中,我发现每一个成员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绪波动幅度小,通过他们反观自己,才知道我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们这些特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令人激动的、悲伤的,开心的与不开心的,很少会引起我内心的波澜,或者是那种感情的表达只在一瞬间,很快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内心都会恢复以往的平静。有人说,这是一种成熟理智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感情不丰富或是内心世界不愿外露的表现,不管哪种说法,这只是别人的一种观点而已,最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的感想,我个人认为,这种表现有利有弊,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或是比较紧张的场合(如:面试),我一般都会比较镇定,不会感到紧张。然而,当与同伴们碰到一件比较惊奇或令人激动的事情,我往往又会表现的太过平静,好像事情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有什么样的结果是想当然的,根本不用表现得那么夸张(也许这就是粘液质类型的人吧)。这使得周边的人觉得我很“深沉”……

第 1 页 共 5 页

二、环境因素对我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

说起家庭环境,我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来形容,也许“专制型”最适合吧。我记事比较早,但从我开始记事的印象里,挨打与吃药占据了我半个童年时期。记得我每次从外面玩回到家,准会被揍一顿,那时也就三四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常听到家里人说我的一句话就是:不爱笑。至于这点,我也说不上原因。但性格当中的一点我认为是继承了母亲的因素:上高中前我脾气很不好,容易生气,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心烦。这似乎和我前面提到的我不易动感情有些冲突,其实不是的,我善于克制,克制自己不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真的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我也会爆发出来,周围的人可能会惊异我这么文静的一女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脾气。

父母关爱子女,这我知道,尽管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还是能体会妈妈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所特有的痛苦,所以我不恨。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一个被人们称为“孝顺”的孩子。的确,也许是天生而来的因素,我很听话,作为长女,看到家里困苦的环境,我从小就感到有很大的责任,而从我能做事起,家务事就全由我来做。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还有一点就是交流问题,尽管在我上初中以后,妈妈就开始跟我交流(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在家长面前表露过自己的想法),但主要是谈过去的事,谈我小时候她为什么打我,做人应该怎样。我只是听,偶尔说一两句。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所以有时候跟人交流起来不免有点羞怯,最多的表现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话之前的得仔细考虑一番,这话该不该说,要说的话哪句该说,哪句不该说。我不大喜欢这一点,但我不得不得承认

第 2 页 共 5 页

我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上大学之后我一直在刻意锻炼自己。只是,直到现在,家里还是不让我“参政议政”。

在“专制型”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叛逆心理,因为他们受到的约束太多,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个触点都可能会是导火索,让他走上歧路,村里有好多这样的例子,而我的家庭给我们(我和弟弟)的对于孝心和责任感的约束可能会强于任何一种管束,我上大学以后,相对自由得多,所以,那种叛逆心理已经消失殆尽了。

(二)社会(学校)环境的影响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等到高中,因为一次与老师的误会,她竟然骂了我两句,那是我生平以来第一次挨骂,我没有因为他骂我而努力学习,相反,我成绩开始下滑,到后来就是破罐子破摔,而且变得不再自信,不爱与人交流,高中似乎是以成绩判定一个孩子的好坏,我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而我又不是爱打爱闹的人,进不了“坏孩子”的圈子,我就像一个在边缘徘徊的人,也就是在那时我开始自卑,跟每个人的交往都有一定限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换班主任,新换的班主任很和蔼,她第一次跟我平等交流的时候,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一直以来习惯了师生之间的那种交流,而不是朋友的交流。后来,我慢慢开朗起来,也开始注意周边的事物,主动和朋友聊天、互动,过去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时候世界仿佛突然之间变宽了、变亮了……

上到大学,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多么渺小,不再受学习的羁绊,我开朗的更多,因为我比较讨厌束缚,喜欢相对的自由,大学的环境让我感觉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舞台,我可以从头做自己。我很欣慰自己骨子里的那份礼貌、细心等等优点可以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在社团还是平时交

第 3 页 共 5 页

际,我都会保持一种好的态度(当然,这并非故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也遭受一些挫折,我喜欢反思,然后完善自己,我会从自己的事情抑或他人的事情当中得到一些启发,这样就知道自己在对人对事上应该怎么做。

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五年的时间,我一直勤勤恳恳工作,为人内敛、低调,不太喜欢张扬,人缘也还不错。但我骨子里,还是有点不自信,在大众场合讲话有时候还是很拘谨,甚至会紧张、出汗。有时候我真的会很恨我自己,太没有出息了,为什么别人讲话可以很自信,很有气场,在公众场合讲话可以滔滔不绝,而自己在这方面却很逊色。

我也进行过反思,觉得可能是自己性格的原因,性格内向嘛。可自己又不甘于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不想因为这方面的欠缺,影响我现在事业的发展。“性格决定命运”,我不想因为我性格的原因,成为我前进的绊脚石。

总的来说,无论是遗传,还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从我前面的自我分析也能够看出来,我记住的似乎都是负面的影响,客观的讲,内心深处,我的确会有些悲观情绪,但那只是暂时性的,这种情绪只会出现在我感觉累的时候,大量的运动以及跟平时生活节奏不一致的活动事项都会让我出现疲劳感,而这种感觉恰好是我出现悲观情绪的契机。当然,这种疲劳感只是在劳动过后,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我总会表现出旁人乃至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干劲与活力。

这次很有幸能有再次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对于我的教育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怎么去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怎么去引导,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怎么去做好心理干预等等,我想,通过这次的学习,今后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我应该会处理得更有技巧、更有智慧。另一方面,对我自

第 4 页 共 5 页

己来说,我想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怎么去调适自己,让自己的心智变得更为成熟,跨过自己内心的那道坎,做到从容自如,我想,肯定会有帮助。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一些小事,把小事琢磨透,处理好,就是教育的艺术。我深有同感,教育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平平淡淡的不成体系的片段或细节,每天微笑着对待孩子,每天都去摸一摸孩子的脑袋,每天都和孩子亲切地交谈一下,每天都准备好了去上课,每天都想一想自己教得怎么样,每天都不要忘记记下教育的点滴体会,每天我都在做着这样的一些小事。

参加这个课程的的学习,我想更有利于我把教育孩子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通过培训,我能更深入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更加丰富了我对“人”的含义的充分理解。我想,我本人也具有成为一名幼儿老师的条件,首先,5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很多班级管理的经验,很多时候我都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问题,做到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其次,我有比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和孩子交流,很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能够指导和帮助孩子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是我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荣幸。因此,我把做一个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的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 作为我今后所努力的方向。同时,学会正确对待他们给予的评价,努力做好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在教育生命中诗意追求,定能抒写属于自己的人生花开。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