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学校德育示范校复查汇报材料

2021-04-30 来源:星星旅游


以德促智培栋梁 以智融德写华章

——武宁县第四小学德育工作汇报

江西省武宁县第四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庐山西海湖畔。近几年来,学校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22.5亩,建筑面积4357平方米。学校现有在职教师87人,有3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达2136多人。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配有网络化微机室、闭路电视系统、阶梯教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书画室、广播室、少先队室、小制作陈列室、工会活动室,有38个多媒体教室;拥有灯光篮球场和配套完善的各种体育设施,校园布局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30%以上。这为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校的德育工作逐见成效,学生德育素养显著提高,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气氛日益浓厚。

一、德育常规为先导

我校成立了以汪小金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处室、年级组、班级四级管理网络。加强对班级的纵向联络以及对教导处、总务处的横向沟通,重视对德育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日常管理,发挥各个组织、机构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各种德育教育资源整合和运用,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管理网络,使学校德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轨道。

培养目标明晰 我校把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阔视野、开放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具有身心健康的、富有高昂斗志的、勇于开拓创新的、能够承担光荣使命的建设者和接班

1

人,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分低中高年级段从知、行、礼仪等方面确定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具体培养目标。

常规管理细致 学校建立了完整的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确立“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先导,以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为基础,以快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德育工作思路。

二、德育氛围沁心田

走进美丽的武宁四小校园,你会发现,校园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孩子们在阵阵花香中与自然做伴,与花鸟交友,醒目新颖的爱绿护绿标语,时刻启迪学生争做爱绿小天使。各处景点别致,典雅,花园、桂园、竹园、求索园,绿树成荫,花开四季,香满校园,令人心旷神怡,精神倍增。置身于这幽静而热闹的校园,令人心怡,催人奋发。

儒学文化陶冶情操 高大醒目的孔子画像引领着团结协作的师生团队不断奋进、开创佳绩。儒学文化深入到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引领着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大厅内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走廊内、楼梯间,处处可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进入学校运动场,映入眼帘的是校训“教得好,学得好”,中间是内涵丰富的校徽,两旁是内容丰富的文化墙、不断更新的宣传栏、内容精美的橱窗。校园内会说话的石桌石凳,学生自我设计的精美黑板报。无不让人感叹,润物细无声,四小校园处处皆育人。

班级特色文化张扬学生个性 各班创建了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有介绍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思路的;有介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的;有介绍班级特长生、兴趣活动的,既彰显了班级个性,又展示了德育风采。学生们皆把班级当成一个学习的乐园。在我校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自我管理进入了新天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然确立,学生个体评价在不断深入。在校园里有值周学生管理,在班级中有直接的组长及“一对一”帮对同学的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得到

2

较大提升,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我们倡导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最大的关爱,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三、主题活动育美德

各种常规德育活动成功开展。每周由学生主持升旗仪式,升旗手、护旗手、鼓号队员及时到位,出旗、升旗、宣誓、国旗下讲话一气呵成。每周举行主题班队会活动,有文明礼仪、感恩教育方面的,有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还有防震避灾、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并且每学期聘请校外专业人员来校进行专题教育讲座。每年的田径运动会上,学生你追我赶,加油声此起彼伏,有的顽强拼搏,有的互帮互助,这是一次体育的盛会,也是一次德育的检阅。音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活动,琴声流淌在每位小音乐家的心田,美术、舞蹈兴趣小组的同学不甘落后,从小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我校从2011年起连续成功的举办了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今年五月份成功地举办了题为“实现梦想 快乐成长”的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时间为一周,有1000多人上台表演。内容丰富多彩,节目精彩纷呈,获得社会各界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在全县第三届青少年艺术节上,我校钟岚同学的绘画;聂煊、 付韵涛 、梅蕊等同学的小制作;王婉婧同学的演讲喜获一等奖。小合唱;何烨同学的古筝曲;舞蹈:鼓舞等节目荣获二等奖。2013年9月我校学生参加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乒乓球、书法选拔赛包揽了前一、二名,并代表武宁县参加了全省的比赛。

抓住契机开展主题活动。每年的3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崇高品德;通过组

3

织学生观看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学习2012年“感动中国” 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互相友爱的崇高品德。开展了“红领巾我为你自豪”入队仪式;“经典美文诵读”;“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感恩我们要行动”;“呼唤诚信”;“中国梦书香梦”读书节等一系列主题德育活动。听取了“中国好人候选人卢建军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和法制副校长聂时雄的“实现中国梦,创建平安、和谐、幸福校园”法制讲座;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一次次活动卓有成效,一个个学生身受教育。

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经常化。通过校园宣传栏,展示安全教育内容,如:防水、防火、防电、防灾、防病,以及一些常见的应急救助方式,通过集会、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安全知识。班主任在安全教育方面做到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我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疏散演练,校领导、班主任及教师对学生安全做到了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学校每学期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把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列入德育教学计划。有春秋游、观看爱国电影、护绿劳动、节能降耗、参观博物馆、捐款捐物、“我为爸妈洗一次脚”等活动。寒暑假引导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访问军烈属、社区文娱演出、社区比赛等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作为教师也能以身作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活动、深入居委会进行社区教育现状情况调查、当好假期学生活动辅导员、参与扶贫帮困志愿者活动。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理解了爱的真谛。

四、习惯教育促养成

好习惯、重养成。我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细则,根据全体学生每日的行为表现评选每周获得流动红旗的班级。班级张贴

4

学生自省牌 “吾日三省吾身”,公布14条优良习惯供学生每日三省。学生每天早上进教室、中午上课之前、下午放学时各诵读一遍,对照条例进行自省。

几年来,我们一直进行“五小”教育活动,即让学生做家人的小帮手,做学习的小标兵,做同学的小伙伴,做环境的小卫士,做独处时的小主人。每学期9月份,学校开展“好习惯,重养成”主题教育月活动,10月份开展“人人都是环境小卫士、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实践教育月活动,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主题教育月活动结束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各班都及时进行总结,深化教育效果,德育处也通过全校学生集会对各班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奖励。

开发校本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我校印制了校本教材《弟子规》、《经典诵读》、《小学生必读古诗词70首》、《山水武宁》等。这些教材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编写,教材图文并茂,好读易记,每天下午上课之前20分钟展开诵读,每当此时,校园朗诵吟咏之声此起彼伏,学生沉醉于经典之中。这项活动,让学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了武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五、劳动技能重体验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劳动情感增强,劳动技能迅速提升。利用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开展爱我校园活动。各班都植树养花,教室内外学生自己养护盆栽盆景。全校师生都参与校园绿化,实行分片包种包护。同时,我校与新光农庄合作,建立了新光劳动基地,学生定期分批到劳动基地进行劳动锻炼和技能培训,进行春种秋收劳动体验。学生们走进果园听技术

5

员介绍果树的生长过程、栽培技术、除虫方法、修剪技术、采果技巧,并尝试着帮助栽种、除草、摘果。当学生们把自己亲手采摘的果子装进箩筐时,那收获的喜悦就挂在脸上。通过实际观察体验,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无穷奥秘,既增长了见识,一路上旖旎的风光又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六、“五老”真心献余热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积极发挥“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红军、老模范和老教师)队伍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培养教育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做了大量的工作。老教师们乐于奉献余热,他们与学校一道,从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我校关工委发动“五老”、组织“五老”、依靠“五老”, 创建了“爱心助成长”、“快乐一小时”、“周日网吧义务监督”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深受广大家长和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2010年,他们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活动进行了创新,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

学校德育处与关工委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利用和创建优良育人环境,积极利用政府的“红色基地”,积极创建社区的“爱心基地”、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目前武宁县城已有革命教育基地一个——武宁县革命烈士墓。我们充分利用与这个基地距离较近的优势,利用清明节,带领全校少先队员祭扫烈士墓,请老教导主任黄佑军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讲座。由于革命基地教育的形象、直观、生动,使得学生更易于接受和受到感染,学校的组织活动也更多了,许多班级利用春游或秋游等时机,组织学生到烈

6

士陵园开展活动,效果也更明显。现在,武宁县革命烈士墓已成为我校关工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我们与东渡社区利用与家庭、社会联系紧密的优势,成立以社区娱乐厅为依托的“爱心基地”,关爱未成年人,促成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动离退休老教师参与“老少共建”、“一帮一”、“手拉手”活动。我们倡导老同志做好“八个一” 工作,即:1)为少先队员作一次辅导报告;2)为小朋友们健康成长写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3)为营造育人环境提一条建议;4)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做一件事;5)就青少年教育问题做一次专题调查;6)与“学困生”进行一次谈心活动;7)转化一个后进学生;8)为贫困学生提供一点资助。内容广泛,不拘形式,发挥所长,量力而行,将“八个一”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留守儿童”乐成长

因为武宁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已经成为武宁教育的一大特点。作为县城直属小学的武宁四小校长汪小金组织老师们调查发现本校留守儿童达到了50%以上。面对这些平时缺少家人关爱和教育的学生,他深知学校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让留守也‘幸福’”是汪小金校长常念在嘴里的一句话。为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汪校长要求学校德育处、教导处、关工委坚持留守学生登记制度,建立行为跟踪档案。特别是对他们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详细记录在案,由班主任教师对他们行为情况进行一一分析,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代理监护人,形成“学校-教师-家长或监护人”三位一体的跟踪管理模式。在学习上优先辅导,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学生特点,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由教师对孩子“区别”施教、“特殊”管理,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实行多看、多问、多帮、多带,当发现学生患病时及

7

时送诊,使留守孩子身体健康、心情开心;活动上优先满足,使其愉悦身心,培养独立生存能力。

作为留守儿童的“聚集地”,以前,经常有学生因为想念父母而逃学。汪校长及学校德育处通过调研,慢慢认识到,如果想要学生安心在学校,必须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他想尽办法构建留守儿童的“幸福之家”:为此,学校办了宽敞明亮的食堂、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中午留守儿童动漫影院及现代化的体育场所……在硬件上,努力让学校成为学生休闲、娱乐、学习的最佳场所。

学校德育处与关工委一道建立了留守儿童节假日的娱乐活动室,让老教师们在这里辅导留守儿童作业或进行心理疏导。现在,让“留守儿童”也幸福活动正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德育处、关工委的老教师们不仅辅导孩子学习,有时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身边的人和事给孩子们谈人生、谈理想信念,倾听他们的内心话,激励青少年发愤努力、立志成才。

八、德育实效创辉煌

因为学校坚持以德促智,以智融德,德智并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近年获奖颇丰,先后获得:学校现已荣获全国现代优秀学校;全国课改示范学校;江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德育示范校;江西省安全文明学校;江西省平安示范校;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绩效管理”先进单位;“新小读者杯”语文综合素养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江西省中小学平安校园示范校;秀美江西、秀美校园优胜单位;九江市文明单位;九江市素质教育示范校;九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我校举行了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得到武宁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嘉奖,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高度赞扬;近

8

几年5次以总分第一名获全县督导评估全面优胜单位等等。

《中国教师报》《江西教育》《江西日报》《九江日报》《武宁报》等报刊都先后刊载了我校德育成果;九江电视台、武宁电视台对我校的德育等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名气与日俱增,到校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年接待1000多人次。

德育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也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家长的信赖。很多家长说,武宁四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气、懂礼貌、有素养,把孩子送到这里念书,放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的德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必将迈上一个更新更高更阔的台阶。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