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三、主要技术指标 四、施工组织机构 五、施工程序总体部署 六、施工计划总体设想 七、施工准备
八、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九、冬雨季施工措施
十、节假日及农忙季节工作安排 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十二、工期保证措施 十三、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十四、安全文明环保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重庆市开县渠口铺溪路位于重庆市开县渠口镇境内,原有公路为泥结碎石路面,设计对原有公路进行硬化,局部路段平面作改造,道路全长8545.75米,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设计公路等级为四级。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土石方、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层、路面砼、片石砼路肩、浆砌块石护肩墙及挡土墙、浆砌片石排水沟及边
沟、波形刚板护栏、道路标志牌、里程桩等部分。 2、施工现场自然条件
区内地貌属低山多丘地形,全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冷夏热,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雨连绵之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5~20摄氏度,全年平均降雨量1098.8毫米,降雨量集中在5~9月。故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防雨措施。
3、主要工作内容及工程量
本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管和涵洞及挡土墙。 3.1 土方工程
挖一般土石方6512 m3; 挖沟槽土石方26117 m3; 填方3830m3;余方弃置28799 m3。
3.2 道路工程
排水沟954 m;垫层4165.63 m3;C25砼路面层16662.5 m2;路肩7908 m。
3.3 桥涵护岸工程 浆砌条石挡墙4261.2 m3。
3.4 市政管网工程:圆管涵铺设54.5 m;混凝土盖板涵27.99 m;跌水井14座;出水口14处。
3.5 钢筋工程:钢筋0.78 t。 4、工程特点
4.1 本工程施工特点主要为工期紧,因此保证工期是本工程一大难点,工序繁多,任务较重。
针对上述工程特点,在制定施工措施时,必须分析关键问题之所在,作出优化的管理路线及正确、高效的决策,用娴熟技能抓住主要矛盾,使各种制约生产的困难和障碍解决在各施工工序开始之前,以确保“优
质、快速、高效、高回报”地建成该工程。
4.2 本工程能否优质、快速地建造成功,关键在于对项目领导班子的选择,应选择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管理总体协调能力强的项目领导班子,才能有效把握本工程多专业、多工种同时穿插作业。满足质量高、工期快的要求。
4.3工程的性质、设计特点、质量、工期要求及工程重要性等方面都要求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必须规范化,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施工,以较好的场容场貌、合格的施工环境作保障,才能创造出精品的工程。
5、工程目标 5.1 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要求市级优良。项目部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不断不充完善制定详尽、合理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2 工期目标
本工程工期目标:2010年8月20日至2010年11月20日,共90个工作日。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精心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科学调度资源,合理安排施工,确保本工程工期目标的实现。
5.3 安全目标
杜绝因施工造成的人员死亡及重伤事故,无机械设备、火灾、重大器材设备被盗等重大安全事故。
5.4 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重庆市当地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市政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组织施工,加强工程情况宣传,加强与政府部门及沿街单位和居民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开县各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争创开县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
5.5 环保目标
确保无等级环保污染事故。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1《重庆市开县渠口铺溪路道路硬化工程》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及甲方要求。
1.2 工程设计图纸及其它相关设计文件。
1.3 国家和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法规及政策文件。
1.4踏勘施工现场所获取的调查资料。 1.5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获得的资料。
1.6我单位施工过的多项道路工程(包括维修改建)、路面、管网工程中取得的施工经验和施工队伍的整体实力。
1.7目前我单位可投入本工程的资源。 2、编制原则 2.1 方案优化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2.2 安全第一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必须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3 优质高效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
承诺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4 确保工期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特别要抓住重点控制工序和部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2.5 科学配置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科学配置施工要素,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及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2.6 合理布局原则
从合理利用临时占地、便于施工、搞好环保、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调配工程材料进场的行进路线。合理规划办公场所、宿舍、材料堆置以及机械停置的空间布局。
三、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 四级
2、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 3、平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15米 4、最大纵坡:9%
5、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凸曲线:200米 凹曲线:200米 6、路基宽度:6米
7、行车道宽度:5.5米 8、硬路肩宽度:0.25米
9、道路设计年限: 15年 10、洪水频遇率: 1/20 11、停车视距: 20米 12、抗震烈度:小于6度
13、路面类型:混凝土 14、路肩结构型式:C20砼 15、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16、道路服务水平:四级 四、施工组织机构 1、项目部部门设置
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设置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一名、项目技术负责人一名,部门设置包括施工管理部、质量管理部、施工技术部、材料设备部、安全部、财务部、综合保障部、实验室等职能部室,项目部下设两个道路施工作业部,一个管线施工作业部,一个涵洞施工作业部,共18个专业施工作业队。
2、部门职能及岗位职责 2.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⑴主持编制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确定项目管理的目标与方针。 ⑵确定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构成并配备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组织项目经理部开展工作。
⑶及时、适当地作出项目管理决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事任免决策、重大技术方案决策、财务工作决策、资源调配决策、工期进度决策及变更决策等。
⑷审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方案,并监督协调其实施行为。 ⑸与业主、监理保持经常接触,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替业主、
监理排忧解难,确保业主利益。
2.2项目副经理岗位职责
⑴对项目经理负责,协助项目经理工作。 ⑵按施工组织设计具体负责组织生产。
⑶为满足工程进度及质量管理要求,有权现场调度有关人员、材料、机械、设备。
2.3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⑴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具体主持项目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建立并进行质量职能分配,落实质量责任制。
⑵审核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案,并协调各分部工程之间的技术质量问题。
⑶与设计、监理保持经常沟通,保证设计、监理的要求与指令在各分包商中贯彻实施。
⑷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对本项目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确保本项目顺利进行。
⑸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设备的供货、质量进行监督、验收、认可,对不合格者坚决退货。
⑹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组织安全人员管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
2.4技术部职能
⑴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与设计院沟通,负责协调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与设计有关的方案研讨。
⑵与监理及其他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技术沟通,协调施工方案的衔接,主持专业工种交接。
⑶主持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审查分段工程、专项工程的施工组织
设计及施工方案。
⑷负责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与设计、监理协作解决有关技术问题。
⑸协助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2.5质量部职能
⑴按质量文件与要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工作。 ⑵负责对分部、分项工程及最终产品的检验,并参与最终产品的质量评定工作,独立行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权力。
⑶负责各种质量记录资料的填制、收集、立卷工作。
⑷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予放行,待其进行整改后再进行检查验收。
⑸负责对各项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
⑹负责接收各部门文件资料责任人按阶段递交的已立卷的文件资料,并按规定进行审核、归档和保管。
⑺与驻地监理紧密配合,认真执行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指令。 ⑻在工程竣工后,负责文件资料立卷移交工作。 2.6实验室职能
⑴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⑵报告不合格信息,认真填写试验记录。 ⑶负责试验仪器的维护、保养、校准及标识。 ⑷负责试验药品的采购。
⑸负责建立试验台帐及保管有关材料证件。 2.7材料设备部职能
⑴按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案,提供合格的机械设备与材料。 ⑵强化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及利用率,杜绝设备带病运行。
⑶严格控制无质保文件和不符合技术规范指标的材料投入施工,对不合格材料一律拒之门外。
⑷实施工程现场管理标准化,对材料设备的堆放安置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操作现场的工作环境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2.8财务部职能
⑴按时编制本项目部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 ⑵负责计量支付和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及统计分析工作。 ⑶负责对劳务分承包方的评价,年底业绩考核及日常管理。 ⑷负责业主的投诉和服务工作。 2.9综合保障部职能
⑴认真贯彻落实指挥部及项目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宣传、文明施工,抓好后勤保障工作。
⑵负责上级下达的文件、电函、资料的传送并且归档管理。 ⑶负责项目部所有文件的打印、复印及发放管理。 ⑷负责低值易耗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以及管理。 ⑸协助项目部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人员的作用。 ⑹协调各部室为生产一线做好管理、服务性工作。 ⑺抓好项目部基础建设、办公秩序和劳动纪律。 ⑻负责环境保护的监控工作;
⑼负责就环保问题与监理工程师的沟通,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项目经理。
2.10安全部职能
⑴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⑵监督检查现场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及时纠正违章作业,做到安全施工,严格执行公司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⑶负责对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
五、施工程序总体部署
我公司长期从事道路、排水与路面工程施工,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本工程特点,选派了多名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年富力强的专业人员组成,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专门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根据施工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作业内容及工程量情况,项目部计划设置两个道路施工作业部、一个涵洞施工作业部。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各施工作业部分别负责本工程各自专业范围内工程内容的施工任务。
1、 道路施工作业部
道路施工作业部下设土石方作业队、地基处理作业队、路床清缝灌缝防水及格栅铺设作业队、砼面层作业队、碎石基层作业队、混凝土基层作业队、水泥稳基层作业队及附属设施作业队共八个施工作业队和两座拌合站。其中:
1.1 土石方施工作业队负责本工程旧路拆除、外运、路基土石方施工作业任务。
1.2地基处理作业队负责本工程原道路修补、更换、错台、裂缝等处理工作和路基灌浆加固处理工作。
1.3路床清缝灌缝防水及格栅铺设作业队负责特殊路基处理、路床整形、路基碾压检验、清缝灌缝防水及格栅铺施工任务。
1.4道路面层作业队负责道路稀浆封层、中粒式砼、细粒式砼面层的摊铺、碾压等工作。
1.5 碎石基层作业队负责道路碎石底基层施工作业任务。 1.6 混凝土基层作业队负责道路混凝土基层施工工作。
1.7水稳基层作业队负责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摊铺、碾压及养护等工作。
1.8 附属设施作业队负责路缘石安装、道路交通设施布置等施工任务。
2、涵洞施工作业部
涵洞施工作业部下设土石方作业队、降水支护作业队、模板作业队、钢筋作业队、混凝土作业队、附属工程作业队共六个施工作业队。其中:
2.1土石方作业队负责原有路面结构层拆除、沟槽土方挖运、基础垫层、沟槽回填及渣土外运工作。
2.2降水支护作业队负责穿路涵施工时的降水设备安装、降水、沟槽支护、排水工作。
2.3模板作业队负责涵管现浇混凝土的脚手架、模板加工、安装、加固、拆除等施工任务。
2.4钢筋作业队负责涵中钢筋加工、场内运输、绑扎及焊接施工工作。
2.5混凝土作业队负责圆管涵砼浇注、养护以及砼浇筑前后的一些附带工作。
2.6附属工程作业队负责涵洞口锥坡、洞口铺砌砌筑施工任务以及装饰工程、栏杆安装等附属工程施工。
六、施工计划总体设想 1、施工程序安排原则
为保证该工程主要部分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施工,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充分筹划任务、人力、资源、时间及空间的总体布局。总体施工流程按照“先管涵、路基施工,后道面施工;先主要工程、后附属工程”的原则进行。
1.1在时间上的部署原则——季节性施工考虑 1.2在空间上的部署原则
为了贯彻空间占满、时间连续、均衡协调、有节奏、力所能及、 富有余地的原则,保证工程按总进度计划完成,在施工组织上要考虑安排道路与附属施工的交叉流水作业。
1.3在人力上的安排和部署原则
在人力资源上,各专业均按作业班进行人力配备,并且人员要保证每天两班的作业力量。主要作业班组有砌筑作业班、钢筋作业班、模板作业班、混凝土作业班、抹灰作业班、安装作业班及机械作业班。
1.4在物质资源上的部署原则
根据工程的结构形式及工程量,现场配备的施工机具及材料必需保证施工需要。
2、施工程序总体安排 2.1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共划分为2个施工段,进行小流水大滚动施工。
2.2涵洞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土方开挖→沟槽验槽→涵洞基础→管涵安装→管涵构筑物→雨污水井砌筑→土方回填→配合道面施工。
2.3道路工程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路基开挖→路基底基层填筑→稳定层施工→道面模板
→道面钢筋→道面砼浇筑→道面养护。
2.4交通设施工程施工流程:
预制→基础→栏杆施工→标志线、牌→标线等 七、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1.1 施工准备:第1天至第10天。
根据现场考察及施工路段具体情况,本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完成现场临设的建设,人员、机械设备、物资进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联系并委托实验室。
1. 2 进行现场调查工作,图纸与现场相结合,确定分段施工范围和施工、交通组织方法,同时根据交通组织设计完成施工围挡的搭设工作和临时交通疏导设施的设置工作。
1.3 根据施工计划提出周密的材料使用计划和机械使用计划,并会同监理工程师对信誉好、质量好的厂家进行考察,确定供货厂家。
1.4 完成地上、地下管线及障碍物详细调查,与管线单位联系进行管线保护或迁移技术交底,对影响施工的现状管线编制详细的拆改移、加固保护方案,报业主、监理和管理部门审批。
1.5 完成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和报批工作,办理各分项工程开工手续,为工程全面开工和顺利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6 完成道路中桩放样、水准点布设、校核工作。 2、施工现场总体布置 2.1 施工围挡
根据施工招标文件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现场条件和特点,进场后,在设计道路中心线处,沿线全部采用标准统一硬质围挡搭设施工围挡,将施工区完全封闭起来;施工围挡高度1.8m,色彩标志整齐美观,围挡
支撑牢固可靠,底部用钢钉或膨胀螺栓铆固,在靠近路口处采用钢板网状围档,在围挡外侧上设置夜间警示灯、贴反光膜。各封闭区域按施工部署要求设置施工道路出入口。
2.2 施工出入口
在规划道路起讫点处、各交叉路口设置施工出入口,出入口前按文明施工规定设立标志牌与工程公示牌。安排2名交通协勤人员,负责现场保卫、疏导交通及出入检查工作。
2.3 临时道路
根据道路附近居民区出入口的情况,对出入口进行硬化、加宽。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对施工区现状路及临时便道进行清洁和洒水养护,防止扬尘,始终保持场区内道路畅通。
八、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旧路路基经过多年的运营,沉降已趋于稳定,但路面破损引起的水破坏等原因,造成部分路基压实度不足,拆除后必须对压实度不足部分进行处理,处理后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
1、新建道路路基施工方案 1.1 旧路拆除
因本工程为挖除后重建,故路基挖方基本为挖除原道路结构层。旧路结构层拆除采用液压破碎锤进行破碎,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拆除人行道及附属设施时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1.2 路基挖方
1.2.1 本工程旧路破除主要采用机械开挖及油锤破除两种方式进行。
1.2.2 路基土方开挖时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土方运距在500m以内,使用铲车倒运;运距在1km以内,采用8T自卸汽车运输;运距在
1KM以上大体积的土方,采用挖掘机装车、15T自卸汽车运输。
1.2.3 路基开工前,考虑排水系统的布设,防止在施工中线路外的水流入线路内,并将线路内的水(包括地面积水、雨水、地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2.4 对设计中拟定的纵横向排水系统,要随着路基的开挖,适时组织施工,保证雨季不积水,并及时安排边沟、边坡的修整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
1.2.5 路槽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平地机整平,刮出路拱,并预留压实量,最后用压路压实,检查压实度。
1.2.6 对于填挖交界处按设计要求挖台阶。 1.3 加宽路基处理
在开挖时应用铁镐进行开凿,保留坚硬的路基,去除疏松的渣料和附粘在其表面的土块、杂物。开凿后使原有基层应形成新鲜凿开表面并挖成台阶状,以利新旧基层的搭接。对于直接加铺段的中央分隔带,去除疏松的渣料和附粘在其表面的土块、杂物后,按设计路面结构分层铺筑,由于工作宽度较小采用人工手持式施工机具填筑。
2、老路地基处理方案 2.1板底脱空的处理
施工前对现状路面采用5米长的贝壳曼梁测量其主点和副点弯沉;脱空的评定标准为,现有混凝土板按接缝处主点弯沉小于0.2mm、差异弯沉小于O.06mm双控,即这两个指标均须满足,旧板不需要处理。若不能满足,则需要采取处理措施,处理方法为:钻孔灌浆加固。
2.1.1 灌浆孔布置
路面下灌浆深度为60~80cm,污水管顶灌浆孔深为距污水管顶平均0.5米,灌浆孔采取矩形分布,沿路线横向间距200cm,纵向间距250cm。
在大规模施工前先进行注浆试验,以确定注浆压力、浆液稠度、浆液初凝时间以及添加剂种类与含量等。
布置孔序→钻孔→钻孔冲洗→搅浆→灌浆→封孔→养生 (1)灌浆孔大小和灌浆专用机械设备的灌注嘴大小相适应,一般70~llOmm。
(2)钻孔的孔位选择在板的四边,距板边80cm~130cm,采用钻孔机钻孔,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钻孔按确定的孔位提前进行。钻孔要保持垂直,要穿过水泥混凝土板并进入未经处治的基层。钻孔后用红漆在板面标注各孔压浆顺序。
(3)注浆顺序要沿路线前进方向先外排,再内排,最后注中间排,为防止相邻两孔冒浆,采用隔孔注浆。
(4)压浆过程中,压力过大易造成面板拱起断裂等破坏。过小则无法压满。而压浆机型号不同,压浆时压力表所反映的压力也不同。因此在压浆前应对压力表进行测定,并在施工现场作试验标定灌浆压力,一般应控制在0.5~2.0MPa左右。当砼板纵、横缝隙有浆液冒出时,继续灌浆5~10秒即应停止;板底有积水处,积水在浆液压力下从缝隙冒出,此时需继续压浆,直至浆液冒出5~10秒后停止。
(5)自上而下进行灌浆,为使被灌体更均匀饱和地得到灌注,第一次灌浆结束后,待凝2小时,再进行第二次重复灌浆。
(6)灌浆过程中溢浆的孔应及时用圆状木塞封堵,防止压力过度散失。注浆孔在灌浆头拨除后也及时用木塞封堵,防止灰浆反流。所有木塞在灌浆结束后保持8~10分钟方可拔除。并用灰浆或取出的混凝土芯样将灌浆孔封严。
(7)灌浆后残留在路面的灰浆及时清扫并用水冲刷,避免灰浆流入路面缝隙污染路面。
(8)灌浆完成后的板块禁止车辆通行,必须待灰浆强度达到3Mpa以上时方可开放交通。
(1)灌浆材料选用425#水泥,粉煤灰中的Si02、A12O3、Fe203和CaO等含量大于85%,烧失量不宜大于4%,其它早强剂,膨胀剂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2)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流动性随着水泥与粉煤灰的比例产生变化。同时,粉煤灰比例也影响水泥浆的后期强度。在相同条件下,水灰比越大,则浆体的强度会逐渐降低,因此,不要采用过大的水灰比。设计推荐使用的浆液配比为:
水泥:粉煤灰:水=1:0.5:0.7
由于各种材料性能和被加固层物理状况的不同,应根据“在取得较大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浆液的强度”的设计原则,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及灌浆试验来具体确定。
(3)一般成浆的浆体流动度在20秒左右,膨胀率应大于2.5%,7天抗压强度应大于5MPa。
(1)大面积施工前,必须进行灌浆试验,以掌握对该场地的灌浆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根据面板脱空破坏状况,路基压实度,地质情况等不同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灌浆试验在确认原定施工工艺和材料配合比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灌浆试验完毕,否则还将再试,直至达到要求。灌浆试验应达到下列要求:
a灌浆试验工点不宜少于5处,每处不宜少于4孔。
b通过试验段进一步明确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及各种参数指标。
(2)扩散半径:由于填土的均一性差,其孔隙率、渗透系数变化大,因而仅用理论公式计算浆液扩散半径显然不甚合理,根据国内类似经验
数据暂定r值为1.2m。在灌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再作适当的调整。
(3)灌浆压力:由于灌浆压力与被加固层的重度、强度、孔隙比、初始应力、孔深、位置及灌浆次序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难以准确地确定,因而本次灌浆的压力通过灌浆试验来确定。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初定为0.5~2.0MPa,在灌浆过程中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再作进一步明确。
(1)现场施工员必须认真作好施工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详细记录每块板的具体位置,错台或下沉高度,钻孔位置。 b认真填写压浆记录。由项目部派专门技术人员对每台压浆机进行全程监控。压浆材料的配合比必须准确,并对每个孔的孔号、孔深、稳定压力、最大压力、始压时间、终压时间、稳压时间、压浆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根据记录,每天整理出当天灌浆面积和用料数量(含人工、材料、机械等),以便进行经济分析。
c定期制作灰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准确掌握开放交通所需的最短时间。
(2)压浆必须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一般应先压横缝两侧的孔,再压其它孔,依次向前推移。压浆时对每个孔位的压力和时间应严格把握,压力必须达到,必须稳定。
(3)若孔段单位吸浆量远大于理论估算值,分析查明原因后再作相应处理。
(4)试验人员必须深入工地,对压浆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检。 (5)灰浆强度达到7d后,用斯太尔运输车及贝克曼梁复测压浆板的回弹弯沉值,当接缝两侧弯沉差超过0.06mm时,应重新补灌,直至合格为止。
(1)在灌浆前、灌浆后7天均应对路基路面状况进行检测及试验对
比。
(2)检测及实验项目有:弯沉检测及地雷达无损检测,并配合少量钻孔抽芯在不同深度取样进行相关土工实验及抗压强度测试,并与处理前的检测资料进行对比。
(3)施工过程中对老路面的抬升变形状况进行监测,以配合控制灌浆压力、孔深、施工工艺等。
(4)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记录。采用钻孔抽芯法抽检的比例不应小于2%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数值。
(5)根据检测满足设计要求(板块脱空部分被完全填充,基层胶结密实,相邻板间弯沉小于O.06mm)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2 裂缝的处理
对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采取扩缝灌浆;对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采取条带照面进行补缝。对宽度大于15mm的严重裂缝,采取全深度补块(集料嵌锁法)。
2.3 板边、板角的处理
板角断裂应按照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纵向最小切割宽度0.5m,最大为1.0米;横向最小为0.5m,最大到道路中央。不得切割破损板块,不得切割时对相邻板块造成额外损环。切缝后,凿除损坏部分时要凿成规则垂直面。对原有钢筋不得切断,如果钢筋难以全部保留至少也要保留20~30cm的钢筋头,且必须长短交错。若基层出现松散情况则应全部挖除松散基层后,用C15混凝土做基层。
2.4错台的处理
当裂缝处理完毕后,须对混凝土板块的错台进行处理。 当错台小于等于0.1cm时,采用机器磨平或人工凿平的方法进行处理,当错台大于0.1cm时,先进行凿平处理,再加铺调平层,或局部翻挖新建的方法进行
处理。
2.5水泥混凝土板块坑洞的处理
对坑洞修补,清除洞内杂物,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填充,达到平整密实。对较多坑洞且连成一片的,应采取薄层修补方法进行修补,将坑洞切割深度为6cm以上的槽,并将切割面的光滑面凿毛。用混凝土拌合物填入槽内,振捣密实,并保持与原混凝土上面板齐平。
2.6原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的处理
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包括施工缝、纵向缩缝、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横向胀缝等。处理方法:
水泥砼板块纵、横缝撒布粘层油,并骑缝铺设聚酯纤维布,宽度为50cm,起到板块缝隙防水及消解应力的作用。
2.7水泥混凝土板块翻挖换板的处理
对于水泥混凝土板块损坏严重的部分及交叉口范围内加罩厚度不满足10cm的板块,采用将板块进行翻挖处理。旧板凿除应注意对相邻板块的影响,用液压镐破除以尽可能保留原有拉杆, 破碎混凝土,及时清运混凝土碎块,并用C35混凝土更换被翻挖的坏板块。基层损坏部分给予清除,用C15混凝土将路面基层补强,其补强混凝土顶面标高应与旧路面基层齐平。
3、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本工程新建道路下均设计有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所用混合料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施工方案。
3.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级配碎石运输→摊铺机摊铺→碾压→接缝处理 3.2操作工艺
在底基层或路床上恢复道路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lOm-15m测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lOm设高程桩;并测设路基边桩,标示出基层面设计高程。摊铺机作业时,4m~6m放置测墩,并依据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及摊铺厚度测设墩顶标高,控制设计标高。
(1)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2)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设计干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集料数量,采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后,将车倒至距离摊铺机20~30cm处,挂空挡,利用摊铺机的推力推动自卸车前行,并缓缓卸料,避免碰撞摊铺设备。
级配碎石采用摊铺机摊铺,人工配合辅助找平,消除局部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1)摊铺前应通过试验段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宜为1.25~1.35。
(2)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约1%,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或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
(1)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压路机静压1~2遍,再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4~6遍。
(2)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3)碾压时,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终压时静压1~2遍,使表面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宜先慢后快,头两遍采用1.5~1.7km/h,之后采用2.0~2.5km/h,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1)每天的工作缝做成横向接缝。下次施工前先将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再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与路面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2)为消除纵向接缝,采用两台摊铺机双机联合摊铺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lOm一15m同时行进。
(3)为防止施工缝处衔接不平顺,施工作业段之间的横缝衔接应认真处理,在碾压时预留5~10m不压,待下一个施工段一起碾压。对于纵缝,预留300mm与下一幅搭接,一起碾压。
3.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8级配碎石成活后,如不连续施工应适当洒水湿润。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本工程新建道路均采用17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施工方案。
4.1施工准备
基层的施工气温应在5℃以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考虑偏差系数及95%的保证率,水泥剂量4%~5%。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基层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低用量,水泥稳定碎石7天抗压强度宜为3~4MPa,不超过4MPa,压实度不小于98%。首先提交配合比申请单,经实验室测定后,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然后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选定路段进行试验段铺设,通过试验段,确定机械组合方式、工艺流程、组织管理等能否满足工程设计标准,并确定最佳
含水量、摊铺厚度、压实遍数、压实方式、方法,机械摊铺的行进速度、运输车的匹配数量等。
4.1.1 人员、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试验段确定的参数组织施工。 4.1.2 材料:在合格供方名册内选定供货厂家,碎石应用硬质岩轧制,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石为宜,压碎值<3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
4.1.3配合比的确定:根据施工段确定的施工配合比(Kg),在施工期,根据现场检测原材料的含水量进行必要的调整。
4.2试验路段施工
项目部编制试验段施工方案的书面说明送交监理工程师,在通过验收的下承层上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材料厂家、摊铺、碾压、设备和人员组织,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路床上修筑单幅不小于200m的试验路段,检验施工设备能否满足运输、摊铺、拌和、压实的施工方法,检验施工组织合理性、一次施工长度的适应性等。
测量人员在道路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一组中心桩,曲线段每10m一组中心桩),在路基边线30cm处设边桩,标出各层设计标高,基层混合料全部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摊铺,采用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分不同方式组合碾压。试验段施工中,记录稳定土搅拌站的供应能力、摊铺机摊铺速度、满足混和料运输的车辆数、达到规定压实标准时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压实遍数及碾压最佳组合方式、人员组织情况等,测量组测出路床顶面、混合料虚铺顶面和达到规定压实度后混合料顶面标高,计算出混合料松铺系数,现场试验室和中心试验室对混合料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检测。
试验段完成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试验段总结报告和基层开工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以此指导大面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
的作业。 通过试验段施工提出减少离析、易于摊铺、避免早期干缩裂缝、兼顾平整度与压实度要求的工艺配套措施。
4.3施工技术措施 4.3.1 下承层验收
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水稳的施工,如不合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至合格,并洒水保持湿润状态。
4.3.2 施工放样
(1)利用下承层中线,在路肩边缘设置指示桩。
(2)进行水平测量,根据设计高程每10m确定挂钢丝高度,使钢丝与设计高程形成一平行线作为纵向高程控制的基准高程。
4.3.3 摊铺厚度
根据混合料的松铺干密度与压实干密度等,选择适当的松铺系数进行施工控制,满足压实厚度的要求。
4.3.4 集料的拌和
检查调试拌和设备确保材料配料准确,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1%,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拌和要均匀,达到颜色一致。
(1)水泥剂量通过电子称控制确保达到剂量要求。
(2)含水量控制根据设备调试确定,也可参考最佳含水量进行比较。 4.3.5 运输
将拌成的混合料尽快运到铺筑现场,根据天气情况及运距长短情况,混合料采取覆盖以防水份过分损失。运输车辆采用15-18T自卸车。
4.3.6 摊铺
(1)摊铺前应将下承层清扫干净,使下承层保持湿润(用水车洒水),并在高程控制点处插牢钢钎子,根据实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挂好施工
线。
(2)摊铺使用且具有震捣夯击功能的大功率摊铺机摊铺,两侧均设基准线,控制标高。摊铺速度要均匀,摊铺应连续,尽量避免停机现象,否则将大大影响平整度。
(3)设一名测量员随时检测摊铺后的标高,出现异常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摊铺时如发现大块凝结块应及时将其清除,并派专人对摊铺后表面粗料集中的部位人工找补,使表面均匀。局部水分不合适的要挖除换填合适材料。
(4)施工过程中,随时抽检混合料中的含水量、水稳还要检查水泥含量。当水稳发现水泥含量低于设计的4%时,立即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路段进行检测,并调整拌和配合比,适当加大水泥量,调整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4.3.7 碾压
(1)因为混合料为水泥类材料,有比较严格的时间延迟性,应保证从拌和完毕至碾压结束控制在2.5小时内。
(2)当摊铺50m时开始进行碾压,首先采用振动压路机以500m/h的速度进行稳压一遍,前后重叠碾压,来回一遍,回到开始碾压位置后,向左开始碾压,与先前碾压完成的重叠30cm。然后用振动压路机以500m/h的速度重振3遍,碾压方法同上,然后再轻振两遍,现场用灌砂法测定此时压实度,现场取样并随时记录检测数据,经检测发现满足要求,压实度数据附后。
(3)直线段应保证由路肩两侧向路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纵向相邻段形成搭接,碾压时严禁急刹车和调头行驶。
(4)碾压完成后,现场质检人员立即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发现不合格立即采取措施,在水泥未初凝前,增加碾压次数,保证碾压
密实。
4.3.8 养生
碾压完毕立即进行检测,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用毡布片覆盖洒水保湿养生,并安排专人负责。养生7天,在此期间要保持其表面湿润,除洒水车外不准任何车辆通行。
4.4注意问题
4.4.1 松铺系数:在首先铺筑压实的30-50m上进行纵高程及厚度测量,若纵高程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松铺厚度及检验资料的厚度,最终确定压实系数。
4.4.2 施工中接缝问题
横向接缝用方木支撑或碾压末端作成斜坡,待进行下次摊铺时,将斜坡挖除,重新开始摊铺碾压。
4.5质量检验 4.5.1 规范要求
4.5.2 外观鉴定: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5、C25水泥砼面层施工方案
本标段新建道路均有水泥砼面层,其面层厚度为20cmC25混凝土。 5.1 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对基层进行质量检查:基层的几何尺寸、路拱、平整度和压实度,测量放出路面中线、边线及接缝线,并在路旁设置临时水准点,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复核路面标高。
5.1.1砼材料施工要求
(1)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以龄期28d的弯拉强度为标准,其弯拉强度为4.5Mpa,水泥混凝土设计弯拉弹性模量为29000Mpa,水泥混凝土抗
压强度为35.5Mpa。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试验,采用塌落度测定,塌落度在1~2.5cm,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检查两次。
(2)材料要求:
水泥:水泥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砼所用水泥3天抗压强度≥16.0 MPa,抗折强度≥3.5MPa;28天抗压强度≥42.5MPa,抗折强度≥6.5Mpa。
细集料:混凝土板用的砂应采用洁净、坚硬、耐久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
粗集料:混凝土板用的碎石应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19.0mm;碎卵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6.5mm;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钢筋网: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必须清除。
5.2 安设模板
基层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设模板。模板采用钢模,长度6m,接头处应有牢固拼装配件,装拆应简易。模板高度要与混凝土面层板厚度相同。模板两侧铁钎打入基层固定。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板顶面齐平,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面应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浆铺平。
模板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校准检查模板顶面高度,目测检查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当模板高差大于3mm或错位和不平整,应拆去重新安装。检查完毕后,在模板内侧面均匀涂刷一层脱模剂。
5.3摊铺与振捣 5.3.1 摊铺
摊铺混凝土前,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
的平整、润湿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
混凝土混合料运送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一般直接倒入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锹翻拌。摊铺时不得抛撒,用方铲扣铲法撒铺,以保持混合料的均匀性。松铺高度由试验确定,以路面高程符合设计为准。
混凝土板厚度为20cm,采用一次摊铺,考虑振实的影响而预留一定的高度,取设计厚度的10%左右。
5.3.2 振捣
摊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应迅即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均匀地振捣。平板振捣器的有效作用深度一般为22cm左右。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首先应用插入式振捣器在全面顺序插振一次,同一位置不宜少于20秒。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 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混凝土在全振捣后,对不平之处,及时铺以人工补填找平。补填时就用较细的混合料原浆,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整平后自带的轧浆辊滚揉表面,使表面进一步提浆、赶浆并调匀,使表面均匀地保持5~6mm左右的砂浆层。
如发现混凝土表面与拱板仍有较大高差,应重新补填找平,重新振滚平整。最后挂线检查平整度,发现不符合之处应进一步处理刮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为止。
混凝土送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抹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若时间超过限值,或者在夏天铺筑路面时,使用缓凝剂。
5.4表面整修
修整时,每次要与上次抹过的痕迹重叠一半。在板面低洼处要补充
混凝土,并用3m 直尺检查平整度。
粗抹是决定路面大致平整的关键,因此在3m直尺检查下进行。通过检查,采取高处多磨、低处补浆(原浆)的方法进行边抹光边找平,用3cm直尺纵横检测,保证其平整度不宜大于1cm。
表面整修是路面平整度的把关工序,在粗抹后用包裹铁皮的木搓或小钢轨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锯式搓刮,一边横向搓、一边纵向刮移。为避免模板不平或模板接头错位给平整度带来的影响,横向搓刮后还应进行纵向搓刮(搓杆与模板平行搓刮),同时要附以3cm直尺检查。搓刮前一定要将模板清理干净。搓刮后即可用3cm直尺于两侧边部及中间三处紧贴浆面各轻按一下,低凹处不出现压痕或印痕不显,较高处印痕较深,据此进行找补精平。每抹一遍,都得用3m直尺检查,反复多次检查直至平整度满足要求为止。
5.5养生及拆模 5.5.1 养生
混凝土板的养生,根据施工工地的情况及条件,选用湿法养生,养生时间按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达到4.5Mpa以上的要求试验确定。
湿法养生由三个时期组成:防护层润湿期、保证混凝土凝固的蓄能期和含水量逐渐降低不产生收缩应力的终结期。
润湿期宜用草袋(帘)等,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于板的表面,每天均匀洒水,保持潮湿状态,但注意洒水时不能有水流冲刷。蓄能期内,每天对含水材料润湿2~3次。终结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逐渐失水,与周围环境温度保持平衡。
混凝土板在养生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养生期满后方可将覆盖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迹。
5.5.2 拆模
拆模时间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确定。
拆模应仔细,不得损坏混凝土板的边、角,尽量保持模板完好。拆模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只有混凝土板达到设计程度时,才允许开放交通。当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混凝土板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其车辆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
5.6切缝及填缝 5.6.1切缝
先用墨线标出切缝位置,再用切缝机切缝,操作时要使切缝机的刀片、指针、导向轮成一直线与切缝黑线重合。由于切缝深小于30mm,可直接用7mm厚的金刚石锯片切割。
保证切缝质量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切缝时间,过早会导致掉边、掉角、毛边、骨料松动和骨料脱落;过迟则造成混凝土道面开裂,甚至使板块报废。
填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接缝施工质量不高,会引起板的各种损坏,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因此,应特别认真地做好接缝施工。
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填封接缝。填缝前必须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内。填缝料采用聚氨酯封胶。
5.7 横向缩缝、施工缝、胀缝处理 纵缝处理:增设拉杆。
在原水泥混凝土板块外侧中部,每隔70cm,打一个直径27mm,深30cm的水平孔;清孔后压入改性环氧树脂胶,并插入长50cm的Φ25螺纹钢筋;浇筑拓宽部分混凝土,并按要求灌缝。
改性环氧树脂胶基本性能:胶体性能劈裂抗拉强度≥12MPa;抗拉强度≥90MPa;抗压强度≥95MPa;粘结性能: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
值≥20MPa;约束拉拔条件下带肋钢筋与砼的粘结强度≥12.0(C30,C25,l=150mm)。
6、涵洞施工方案
6.1圆管涵施工的主要工序
圆管涵由洞身及洞口两部分组成。洞身是过水孔道的主体,主要由管身、基础、接缝组成。洞口是洞身、路基和水流三者的连接部位,主要有八字墙和一字墙两种洞口型式。
圆管涵的管身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管径一般有0.5米、0.75米、1米、1.25米和1.5米等五种,管径的大小根据排水要求选择,多采用预制安装,预制长度通常为 2米。当采用0.5米或0.75米管径时用单层钢筋,而孔径在1米及1米以上时采用双层钢筋。0.5米管径时其管壁厚度不小于6厘米,0.75米管径时管壁厚度不小于8厘米,1米管径时管壁厚度不小于10厘米,1.25米及1.5米管径时管壁厚度不小于12厘米。
6.2圆管涵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测量放样→地基处理→管座基础浇筑→管节安装→剩余的管座基础浇筑→接缝处理→洞口砌筑→涵背回填等。
6.3圆管涵在施工之前,首先要通过测量放样来确定涵洞平面轴线位置、涵长以及施工宽度,并用石灰放出边线。
在管座基础施工之前,必须对基础地基进行处理。进行基底的清理与整平,夯实至符合设计要求。2.基础浇筑
管座基础一般可考虑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基础。混凝土基础分两次浇筑:管下基础厚度在20厘米左右,管节安装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的管座基础,基础混凝土标号不应小于10号。在管座基础浇筑之前,
也可先填10厘米左右的砂砾垫层,用以增加基础的均匀性。为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管座基础应设置沉降缝。
岩石地基上也可不做基础而仅在圆管下铺一层垫层混凝土,其厚度可在5厘米左右。
涵管一般采用预制件。应待基础强度合格后方可进行管节安装。管节安装,应先在基础上标示出涵管的中心线,并先安装进、出水口处的端部管节以控制涵管全长,然后逐节安装中部管节。并保持整体轴线不出现偏位。各相邻管节应保持底面不出现错口,安装时应用水平尺对接头处进行检查。相邻管节的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2厘米。
为防止圆管接头漏水,应对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一般圆管涵采用平口接头,其接缝通常先用热沥青浸透过的麻絮填塞,然后用热沥青填充,最后用涂满热沥青的油毛毡裹两层。有条件的,也可对管身段进行涂热沥青防水处理。
圆管涵一般常采用端墙式洞口(也称为一字墙洞口),可用砌石或混凝土浇筑。端墙式洞口一般在端墙外用锥坡与天然沟槽及路基相连接。石料丰富的地区也可采用八字墙洞口。
为防止水流冲刷,应对进口沟床及出口沟槽进行铺砌加固,铺砌长度一般不小于1米,水流流速较大时可延长铺砌或加深截水墙。
涵背回填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进行水平分层填筑、夯实。填筑材料宜选用透水性好的砂砾。 6.4 圆管涵施工的质量要求
圆管涵施工的整体质量要求是:涵洞顺直、进出口平顺,涵管无阻水现象;外观上要求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
7、砌体工程 7.1 材料
(1)砂浆配合比:在砂浆使用前,将原材料按规定送试验室进行试配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试配结论进行配制。砂浆配制必须严格计量,并按规范规定留置试压块。试压块出模后按照标准养护法进行养护,并按时送样检验。
(2)砂浆制备:砂浆采用机械拌合。砂浆稠度控制在3—5CM以内,并且保水性良好,拌合均匀。
(3)砂浆使用: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斗内。若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使用前再次进行拌合。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在拌合后必须在3小时内用完。
(4)砂浆稠度现场测定:将拌和均匀的砂浆装入稠度仪的园锥筒内至上口1CM处,用捣棒捣再轻轻振动至面表平整,然后将筒置于固定在支架上的园锥体下方。放松固定螺丝使园锥的尖刚好与砂浆表面接触,并读出刻度数值。然后突然放松固定螺丝使园锥体自由沉入砂浆中,待10秒钟后,读出下沉距离,此值即为砂浆稠度,若与规定值不符,则应进行稠度调整。
(5)砂浆分层度测定:将拌好的砂浆一次灌入分层度测定仪中,设其沉入度K1。静置30分钟后去掉上面的2CM砂浆,将下部8CM砂浆重新拌合后再次测出沉入度K2,两次测定值之差即为分层度。
(1)砌块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并有送样试验报告。 (2)几何尺寸必须达到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各面无扭曲,不缺棱掉角。
(3)空心砌块的容重不能大于设计规定值。
(1)石料的最小块径不能小于20CM,并保证有两个以上的平面。 (2)石料的强度必须经过送检确定,其最小值不能低于设计要求。 (3)石料表面必须清洁、无裂痕、风化迹象。
7.2石砌体和砼块墙砌筑 (1)砌筑方法
采用全顺叠砌,上下层竖缝错开石块或砌块长度的1/2。 (2)施工要点
① 砌筑前,在基础或施工面放出墙身中线和边线,立好匹数杆,拉好准线。
② 砌筑方法采用铺浆砌筑法,灰缝厚度为2CM,铺灰不能出边,并且两侧稍高,砼块压下时,灰浆刚好到边,且不污染墙面。
(3)拉结钢筋
在墙体转角或交接处若无构造柱则应同时砌筑。若无法同时砌筑则必须留成斜槎。在转角和交接处,沿高度方向每0.4米设2φ6拉结钢筋一道,钢筋若伸入钢筋混凝土柱内,其长度不应小于200MM,墙内一端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1000MM。
(1)重要部位应特别注意基础和墙顶位置及高程控制。 (2)基坑和边坡开挖时严格按设计尺寸控制,留出0.2米采用人工清基和削坡,严禁超挖现象发生。
(3)基底和边坡清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按设计要求架设坡度线,吊装好收缩缝板。
(4)砌筑砂浆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计量配制。 (5)砌体砂浆饱满度必须达到90%以上。 (6)砌体严禁用前后侧砌中间填心的砌法施工。 (7)首层砌筑必须满铺砂浆,并将石块大面朝下砌筑。 (8)砌体采用一丁一顺的组砌方式进行砌筑,丁面长度必须达到内层石块长度或宽度的一半处。
(9)不允许在任何位置出现通缝,上下层石块的搭接长度不小于
石长的1/4。
(10)挡墙池水孔位置留置正确,并按设计方法施工。 (11)严格按规定对砌筑砂浆进行抽样、养护、送检。 8、交通标志施工 8.1材料的组织生产
工程所用材料严格按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采购、加工、制作、运输和安装,运抵现场的工程材料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所用材料均附有出厂合格证及相关检验证明文件。只有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的材料承包人才能用于本工程;承包人用于本工程的材料,也必须随时随地接受工程师的抽样复查。所用材料的验收性试验,都必须在工程师同意的试验室并在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还应提交试验报告两份。材料的试验费用,均不单独支付。所有运至工地的外购材料,必须有出厂证明书(标有厂名、材料名称、规格和数量、出厂日期和批号,试验报告和订货单副本)报工程师审查,若无上述文件或文件内容不全或文件内容与实物不符或有虚假伪造,则工程师都有权拒用。
8.2交通标志基础施工 8.3支柱的制作与施工 8.4标志的制作、安装
—1999中附录E和图纸所示的要求进行加固。在制作标志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标志样品及装配图以获得监理工程师认可。标志板面应无裂缝或其它表面缺陷;标志板边缘应整齐、光滑;标志板的外形尺寸偏差为±5mm,若外形尺寸大于1.2m2时,其偏差为其外形尺寸的±0.5%;标志板应平整,表面无明显皱纹、凹痕或变形,每平方米范围内的平整度公差不应大于1.0mm。
1)气体脱脂 以三氧乙烯来脱脂,脱脂后的铝板不需再用水清洗。
2)碱性脱脂 将铝合金板材全部浸人碱性清洁剂中进行清洗,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最后用暖风吹干或用红外线烘干。
3)酸性脱脂
用36℃浓度为6%~8%的磷酸溶液酸洗,洗后使用高压水枪,用清洁冷水冲洗干净,最后用暖风吹干或用红外线烘干(酸性脱脂要在控制完善的环境下进行)。
4)手洗脱指用百洁布在铝板上打磨,用布及香蕉水在铝板上清洗及脱脂,并用6%~8%的磷酸清洗,用清水把铝板洗净,最后干燥铝板。
清洗完毕后,应检查铝板表面是否残留有污迹,不干净的铝板须重洗,清洗处理完成后直到贴反光膜前,不得用手直接触摸该铝板,亦不应再与油脂或其他污物接触。
—1999附录中A和E的规定。
×10cm的范围内,无2个(含2个)以上的气泡。 —1999第13.6,13.7条进行。
每日填写《施工记录》(记录施工的位置、基坑尺寸等),质检人员全面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人员检验,检验时填写《交通标志安装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检验合格后,填写《检验申请批复单》(此报验段工序经现场监理检验签任后,填写此表,表中要标明标志类型、数量,报监理组长签认),报监理组批复。
九、冬雨季施工措施 9.1、雨季施工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要经过雨季,为确保工程质量,将不利损失降至最小,特制定雨季施工及防汛技术措施。
9.2、防汛施工措施 9.3、冬季施工措施
由于本工地地处亚热带湿润区域,冬天气温多数在零度以上,冰雪天气少,为避免出现突然的冰雪天气,我方安排专人记录天气情况,并及时跟当地气象部门联系以了解当地气温变化。
(1)基础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冬季气温低时施工,如需施工,则应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均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
(3)在相邻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尽量做到快挖快填。 (4)基坑槽内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突然降温土壁下部受多次冻融循环而形成塌方。
(5)土方回填前,应将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7)回填采用人工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不超过20cm,夯实厚度为10—15cm。
(8)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突然降温造成基土或填土层受冻。 (1)钢筋负温冷拉时,可采用控制应力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在负温条件下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由于伸长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如控制应力不变,则伸长率不足,钢筋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在负温下冷拉的控制应力应较常温提高。
(2)钢筋焊接时尽量选择白天中午气温较高时完成,并在现场焊接施工地点设置挡风防护设施。
(1)砼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为了缩短养护时间,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在突然降温时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加入早强剂、减水剂、防冻剂等外加剂。
(2)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
(3)气温低于-10C时,砼拌制采用蓄热法,采用材料加热方式(水泥除外)提高砼出盘温度,以适应运输浇筑工程中的热量散失。
(4)砼浇注前,检查钢筋和模板表面是否附着冰,如有粘附应承先清除后再灌筑。
(5)砼冬季施工严格按冬季施工要求,做好防寒保温措施。砼施工完毕用塑料布、草帘等进行覆盖,以达到蓄热的目的,保证砼终凝前不受冻。根据气温变化和砼强度情况,适当推迟拆除模板的时间。
(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R,水泥不得受潮结块。 (2)普通砖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等.遭水浸后冻结的砖和砌块不得使用。
(3)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砂中不得含有冰块及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
(4)搅拌地点应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缩短运距.严禁使用遭冻结的砂浆进行砌筑。
(5)低气温天气收工前,应将顶面的垂直灰缝填满,同时在砌体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塑料薄膜等)。
级配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碾压后及时采取保温措施,避免发生冻害。
(1)冬季施工开槽时准备好保温材料,在气温低时管道安装过程中进行覆盖,防止地基冻胀。
(2)接口材料随拌随用,填充打实抹平后,应及时覆盖保温养护。 (3)沟槽回填应清理干净沟槽中的杂物及出现的积雪,严禁回填冻土,严禁水浸水泡,严格分层夯实。
(4)冬季砌筑砌体,可用抗冻砂浆强度等级应比常温施工提高1级,其稠度应比常温时适当加大,当天的砌体施工结束后必须采用保温材料
覆盖。
十、节假日及农忙季节工作安排
10.1、合理安排各施工的劳动力,尽量将需要劳动力少的项目和工序安排在农忙季节施工,尽量使用不受农忙干扰的长期劳动力和临时工人,同时考虑提前留有充足的机动劳动力,补充受影响的施工工序。
10.2、通过网络计划图时间参数的计算来调节施工顺序,节假日及农忙季节,在总时差允许的范围内,调整某些工序的开工时间,以集中有限的人员对关键路线上的工序进行施工。
10.3、 能用机械施工的不用人工,提高机械使用率,降低劳动强度。
10.4、节假日按劳动法的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工资。农忙季节按完成的劳动量提高一定的系数,以鼓励留住人员。为保证开工有充足的劳力资源,避免节假日、秋季劳动力短缺,在组织起部分本地民工队伍的同时,还从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市,组织足够的劳动力,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11.1.工程质量目标
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部制定工程质量目标: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确保工程达到芜湖市市级优良标准。
质量是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是我公司的根本宗旨,因此在本工程项目施工中,我项目部严把工程质量,努力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完成质量目标。
11.2.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为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相关部门积极协助配合,从
思想、组织、人员、技术、制度、措施等涉及质量因素的方方面面抓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详细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办法。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并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来确保所有工作和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本工程达到制定质量目标。
11.3.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围绕质量目标,运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使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点高、推广快、效率好、竞争力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11.4组织保障措施
11.1.1选派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组织施工。
11.1.2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亲自抓,配齐专职质检工程师和试验员,从项目部、施工队到工作班组进行层层把关。实行三级质保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质量岗位责任,卓有成效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从组织措施上使创优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11.1.3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违章、违规、蛮干现象发生,并在施工中加强检查落实,做到工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坚决返工重做,从制度上确保工程质量。
11.5、技术保障措施
11.5.1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操作程序组织施工,人员进场后立即结合本工程特点和创优计划,制定各类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细则。
11.5.2坚持设计图纸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每份图纸必须经过两名以上技术人员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最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队进行四交底:施工方案交底、设计意图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并有记录。
11.5.3真正贯彻质量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使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过程有可追溯性,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走向标准化。
11.5.4职能部门加强质量管理,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创优目标及措施;同时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工种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11.5.5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工作,在质量上争创“信得过”班组,工地质检员要会同项目经理和质检部门做好分项、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评定工作,未经检查验收、评定的分项、分部工程作为质量不合格工程不签字结算。
11.5.6质检员、试验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并在检查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助搞好各施工作业队之间、各工序之间的交接手续,参加各分项工程的隐蔽检查验收,技术资料和施工控制资料详实,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和施工同步积累,满足竣工验交的要求,保证资料完整齐全,有可追溯性。
11.5.7施工班组严格把好质量关,要做到班前交底、班中检查、班后讲评,发挥职工的能动性,鼓励技术革新,解决施工现场的技术难题,保证重点、难点工程能迅速突破。
11.5.8建立检测内外作业工作复核制度,检测人员在施工全过程将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和图表记录清楚,并经过复核和验算后签署齐全,使用的各种检测仪器定期进行标定,使检测误差控制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
11.5.9在每项工程开工前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必须提出质量要求并制定出质量保证措施,对重要的分部工程以书面形式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11.6、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1.6.1 原材料的采购 11. 11. 11.
11.6.2 原材料的运输、搬运和贮存
11.“三证”齐全。包括产品合格证、抽样化验合格证和供应商资格合格证。
11.
11.6.2.3 原材料进场后按指定地点整齐码放,并挂标牌标识,标明型号、进场日期、检验日期、经手人等,实现原材料质量的可追溯。
11. 11.
11.7、检测试验手段及措施
11.7.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监理工程师有关规范和要求,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及现场制作的混凝土、砂浆试块等项目的检测,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11.7.2项目经理部建立试验室。
11.
11.7.2.2 工程试验室所有仪器定期由计量部门标定,再由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其进行技术资质审查合格并确定其试验范围后,进行试验检测工作。
11.7.2.3确定现场试验室人员为工程质量检测取样员。 11. 11.
11.7.3 工程质量检测频率按相关规范、规程执行,配备交通车辆负责向质量检测单位送样。
11.7.4 现场试验室完成的试验、检测项目,符合有关的规定。对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在监理工程师在场时进行检验和试验。
11.7.4.1 对所有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进行检查,并登记记录。
11.7.4.2 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抽检,抽检合格者才能使用。 11.7.4.3 经抽检不合格的原材料,书面通知物资部门并做出标识,隔离存放,防止误用,及时退货。
11.8、“精品工程”保证措施 11.8.1 完善体系、抓思想观念。
树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离不开完善的施工自保体系。在本标段中,我单位将按照业主制定的“精品工程施工自保体系标准”进行施工要素的配置,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的资历不低于标准的要求,保证生产组织系统、质控系统、计量支付系统、机械设备系统完备,为“精品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在本项目班子组建伊始,便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的内涵和精品工程的实质,深刻领悟建设精品工程、打造企业品牌对企业
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把建设精品工程提高到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上来看待,在项目部全体员工中营造一种“人人抓精品、处处为精品”的良好氛围,使精品意识深入人心。
11.8.2 建设精品,从根源抓起。
建设精品工程,除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还必须从根源抓起,一抓原材料、二抓生产者。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材料是建设精品工程的基础。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单位将狠抓原材质量,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共把原材质量关。需要重点控制的材料包括:黑白料、步道砖、商品砼、钢筋、钢绞线、支座。在材料定购前,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对其生产资质、质量监督站的备案情况、业主的认可情况全面摸底,参照业主提供的候选厂家名单,结合运距等因素择优选取。对重要的原材料坚持先报批,后使用的原则,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加强过程控制,严格准入机制。项目经理部派专职质量监督员,以总包人的身份,参与并监督材料加工生产质量,负责出厂前的验收、标识,无项目部统一标识的产品谢绝进场。
加强原材料生产的过程控制,严格准入机制,执行验收制度和复试制度。材料进场时,由技术员、质量员、试验员、材料员联合验收,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及相关的试验报告;由现场试验员按照《现场试验检测规程》按批次取样复试,经复试合格方可使用,否则一律退场。施工工人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我单位将一如既往地择优选取、使用常年随我部施工,有良好同类工程业绩的专业施工队伍,要求他们是管理严格,技术精湛,施工规范的文明之师,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有力的人员保证。确保作业队中技术工人比例不少于60%,组织完善,班组分工明确,配备有专职质量检查员,完成作业队内部自检自查工作,与项目经理部专职质检员共同完成工程质
量检查和验收。
11.8.3 建设精品,在管理上下功夫。
11.8.3.1 提高技术质量标准,执行比优质工程更高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从根本上提高质量。
11.8.3.2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坚持施工过程三级验收制度加强工序自检自查,及时消灭质量隐患。班组设专职质量检查员,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工程师,与现场监理共同形成三级验收体系,坚持施工过程三级验收制度。班组质量检查员负责工序自检自查,填写《工序自检记录》,自检合格后,会同项目部专职质检工程师共同验收,并填写《工序交接检查记录》和《工序质量检查评定表》,最后请现场监理进行验收,填写《工序报验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1.8.3.3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加大巡视旁站力度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施工中,工长、技术员、质检员、试验员深入施工一线,加大对一般工序的巡视、检查、抽查力度,对重要工序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1.8.4 建设精品,引入竞争机制与奖惩机制
为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实现业主精品工程的目标,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单位将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首先在项目部管理层实施,把经济效益同工程质量挂钩,将工程任务划分为若干段,项目部管理层相应划分为若干组,每组成员由工长、技术员、质量员组成,各组之间展开竞争,对工期短、质量优的小组给予奖励,反之严惩不怠。同时在各作业队、班组之间展开竞争,奖优罚劣。
11.9、质量管理措施
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检查验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以班组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施工班组在上、下班交
接前须对当天完成的工程的质量进行自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及时予以纠正。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组织工班长,按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返工处理,直到再次验收合格。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交接意见,每个班组的交接工序都须当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道工序。每道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邀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做好隐蔽工程、关键工序验收质量记录和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所有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未经签字认可的,禁止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项目,经返工自检和复验合格后,重新填写验收记录,并向驻地监理工程师发出复检申请,经检查认可后,及时办理签认手续。按竣工文件编制要求整理各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验收记录,并按ISO9001-2000 质量标准《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分类归档保存。工序施工中的施工日志、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验收记录、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记录等资料齐全。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用碳素墨水填写,其内容及签字齐全,具有可追溯性。
11.10、收尾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11.10.1 制定收尾阶段施工计划,对剩余工程数量、材料、机具、人员需求量作出具体安排,保证收尾阶段工程质量。
11.10.2 工程将要竣工前,由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对收尾工程进行自验,清点未完及需要修补的项目,采取措施一项一项加以落实。
11.10.3 组织技术人员对竣工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编制装订归档,其整理标准按照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要求执行。
11.10.4 在工程交工验收之后,项目经理部制定质量回访计划,对已完工程存在的缺陷负责保修。
11.10.5 在工程交工验收之前,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关于工程质量保修的有关规定与甲方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确定工程质量保修范围和内容,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保修责任。在保修期发生质量问题,我单位将全力予以整修,确保业主满意。
11.11.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质量,实现质量目标,我单位计划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11.11.1、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11.11.1.1 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
⑴压实遍数不合理。 ⑵压路机质量偏小。 ⑶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⑷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⑸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⑹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⑺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⑻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11.11.1.2 治理措施
⑴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⑵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机关报碾压。
⑶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11.11.2、道路基层裂缝的原因及防治 11.11.2.1 原因分析
⑴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型性指数偏大。
⑵碾压时含水量偏大。 ⑶成型温度较强度形成较快。 ⑷碎石中含泥量较高。
⑸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⑹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 ⑺拌合不均匀。 11.11.2.2 预防措施 11.
⑴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
⑵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⑶保证拌合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⑷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的避免裂缝。
⑸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11.
⑴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
⑵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⑶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⑷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生,避免水分挥发过大。养生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⑸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⑶碾压完成后,用三米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十二、工期保证措施
12.1、项目经理部指挥机构已经迅速成立及时到位,对内指挥施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络。经理部主要成员已经确定并迅速到位行使各项职能。
12.2、施工力量迅速进场:实施本合同的施工队伍中标后立即选定,已经提前进场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将随同施工队伍迅速抵达,确保主体工程按时(或提前)开工。
12.3、施工准备抓早抓紧: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复核图纸,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重大施工方案,积极配合业主及有关单位办理征地拆迁手续。主动疏通地方关系,取得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施工中遇到问题影响进度时,将统筹安排,及时调整,确保总体工期。
12.4、施工组织不断优化:以投标的施工组织进度和工期要求为据,及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设计、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有利于施工生产。
12.5、施工调度高效运转:建立从经理部到各施工处的调度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应加强指挥和协调,对重大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财、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12.6、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使作业专业化、正规化。
12.7、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既重包又重管,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作量挂钩,作到多劳多得,调动施工队,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8、安排好雨季施工:根据当地气象、水文资料,有预见性地调整各项工作的施工顺序,并作好预防工作,使工程能有序和不间断的进行。
12.9、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切实做到加强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配齐维修人员,配足常用配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对主要工序要储备一定的备用机械,确保机械化施工顺利进行。
12.10、确保劳力充足,高效: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充足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采用各项措施,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12.11、工序施工与人员安排合理调度,作好麦季农忙时人员的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及时到位。
十三、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13.1、成品、半成品通用保护措施 13.2、成品、半成品专用保护措施 十四、安全文明环保措施 14.1安全文明措施
杜绝因施工造成的人员死亡及重伤事故,无机械设备、火灾、重大器材设备被盗等大事故,争创芜湖市安全文明工地。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生产与安全两手抓的原则,突出专职安全员的责权,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制度上、防范措施上保证安全生产,做到规范施工,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
“安全第一”的宗旨出发。对于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以及相关责任人或领导,不论事故大小在本级项目部职权内安全小组有权按照“安全处罚”条例严肃处理一查到底。
⑴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人员必须取得驾驶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机械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⑵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机械说明书的规定,认真履行工作前的检查、工作中的观察和工作后的检查保养。
⑶保持机械操作室的完整性,严禁在驾驶室存放易燃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不带病操作机械,不使机械超负荷运转。
⑷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整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发生。
⑸大型机械设备移动时配备报警装置,安排专人指挥,提醒现场工作人员注意。
⑴进入工地的所有机电设备都实行验证,根据清单核对数量是否准确。
⑵机电设备严格按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时做好设备运转记录,按规定进行定期维修保养。
⑶起重作业安全控制办法
a.起重吊装工人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性能,并遵守操作规程。
b.遇到六级以上大风、大雨或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时,停止起重作业,在雨期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c.起重司机必须做到“十不吊”即: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超负荷吊装不吊;工件紧固不牢靠不吊;吊物下面有人不吊;安全装置不牢不吊;工件埋在地下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易燃易爆物没有安全措施不吊;斜拉工件不吊;钢丝绳不合格不吊。
14.1.4.3防汛措施
14.2.现场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文明施工是一个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反映,也是职工队伍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为提高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意识,项目经理部特制订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和措施。
“一图三板”。
(1)在项目部临时用地地点树立门架式大型标识牌,标明承建单位的名称及合同段。
(2)工地各个大型路口设置标明工程名称、工程范围、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设计单位、设计代表、质量监督单位、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总监代表)、、施工单位名称、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人的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公告牌。
(3)工地设置醒目标牌,标明工点名称、工程简介、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测量负责人、试验负责人等内容的公告牌。
(4)工地上除设置施工公告牌外,开工前还要发放《致工程沿线单位及居民的一封信》,告知工程范围\\施工时间\\交通疏导变化等工程内容,取得沿线单位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此外还在各个路口设置一些路标、航标、减速标志、危险标志、安全标志等。
(5)现场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上岗证件,证件应附照片并写姓名、单位、岗位等内容。
(6)施工现场悬挂宣传标志,形成良好的文明施工气氛。 14.3、施工期间的便民措施
本标段沿线有多个施工单位与居民小区,搞好与周边单位、居民的关系协调不仅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施工队伍进入现场后,立即搭设施工围挡,悬挂工程情况公示牌,制作宣传标语,做好各种文明施工宣传工作。通过工程情况宣传,争取周边单位及居民的理解,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与周边单位、居民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施工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提前通知,避免产生误会。
14.4.减少施工污染
14.4.4 夜间施工使用高亮级灯照和进行电焊时,要设置挡板,避免照明和电焊时强光刺射,干扰居民生活和司机夜间行车安全。
14.5.矛盾解决
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管理教育,不到居民区逗留和打闹。在与周边单位、居民产生矛盾后,发扬礼让为先的作风,不与周边单位、居民争吵、打斗,能改进的积极改进,实在无法改进的项目,应耐心做好解释
工作,避免矛盾激化。
14.6.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管理模式,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并从组织上、措施上采取有效的办法.施工期环保工作共分四个部分:即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施工和生活废水处理、废气粉尘处理、噪音控制。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国别 数量 产地 3台 2台 2台 3台 1台 1台 10辆 3台 1台 徐州 柳工 山东 徐州 成都 成都 二汽 成都 成都 成都 扬州 成都 成都 成额定功制造 率 年份 ( KW ) 2007 2007 2009 2008 1.0m3 2.5m3 2.5m 18T 生产 能力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用于施 工部位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挖掘机 装载机 推土机 压路机 砂浆搅拌机 砼搅拌机 自卸汽车 蛙式打夯机 污水泵 电焊机 发电机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砼振动棒 PC220 ZL50 SR20M YZ18 JS300 JS1000 EQ140-1 20KG DN100 土石方 土石方 土石方 道路施工 搅拌砂浆 2008 0.30m3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7 2008 2008 2008 1.0m3 8T 3.2kw 4kw 13kw 120kw 7.5kw 5.5kw 1.1kw 搅拌砼 材料运输 土方夯实 现场排污 现场焊接 A/3-300 1台 120kw WS40-1 GJ7-45 HZ50A 1台 1台 1台 5台 拌和站 钢筋施工 钢筋施工 砼施工 都 15 16 17 18 砼平板振动器 震动梁 风镐 空压机 ZB2.2 2台 1台 10台 7m3 3台 成都 成都 成都 柳州 2008 2.2kw 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砼施工 路面砼 石方 石方 2008 2008 2008 7m3 附表二: 劳动力计划表 单
位:人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工种 挖路基土石方 测量工 钢筋工 木工 电工 石工 泥水工 电焊工 普工 模板工 试验工 机械工 汽车司机 钢筋工 后勤 4 4 8 6 4 40 4 10 40 3 10 4 3 10 30 路基 填筑 4 路面基路面面层层施工 施工 4 4 5 3 10 30 4 35 6 4 10 6 12 18 4 3 4 5 3 10 35 4 35 6 4 10 10 22 2 桥涵 工程 3 4 5 3 10 30 4 30 6 4 5 6 设施管线工程 4 4 3 10 20 4 20 6 4 3 2 2 3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总工期为90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8月20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0年序 号 工主要工程项目名称 (天) 15天 30天 45天 60天 75天 90天 期11月20日 1 施工准备 10 2 路基处理 40 3 基层施工 50 4 面层施工 60 5 涵洞施工 60 6 砌体施工 60 7 交通标志施工 40 附表四 施工总平面图 搅拌站 拟 建 道 路 职工临时宿舍 机 械 停 放 场 生产辅助设施 配电室 监理办公室 项目经理部 工地办公室及会议室 食 堂 厕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