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6707135 U(45)授权公告日 2017.12.05
(21)申请号 201720484721.3(22)申请日 2017.05.03
(73)专利权人 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66011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山东路
168号
专利权人 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山东卓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青岛中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 宋广伟 李菁 王宝盛 闫宏刚
林茂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7227
代理人 潘晋祥 王月玲(51)Int.Cl.
E04D 13/0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E04D 13/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屋面、混凝土屋面及防水组件,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之间连接有砌块墙,砌块墙沿竖直方向设置,砌块墙的高度均不低于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的高度,砌块墙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固定连接;防水组件压接于钢结构屋面、混凝土屋面及砌块墙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因防水层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被撕裂而影响建筑结构防水效果。
CN 206707135 UCN 2067071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屋面(1)、混凝土屋面(2)及防水组件(3),其特征在于:
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之间连接有砌块墙(4),砌块墙(4)沿竖直方向设置,砌块墙(4)的高度均不低于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的高度,砌块墙(4)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固定连接;
防水组件(3)压接于钢结构屋面(1)、混凝土屋面(2)及砌块墙(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水组件(3)包括设置于钢结构屋面(1)顶部的第一防水层(31),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屋面(2)顶部的第二防水层(32),第一防水层(31)与第二防水层(32)之间相互独立设置,第一防水层(31)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伸出钢结构屋面(1)并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层(32)近砌块墙(4)的端部伸出混凝土屋面(2)并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均与砌块墙(4)外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水层(31)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位于砌块墙(4)沿水平方向的侧部,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位于砌块墙(4)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均位于砌块墙(4)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水组件(3)还包括可固定第一防水层(31)于砌块墙(4)上的第一固定件(33),以及可固定第二防水层(32)于砌块墙(4)上的第二固定件(34),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均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分别为第一钢钉及第二钢钉,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砌块墙(4)对应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钢钉的头部与第一防水层(31)压接,第一钢钉的杆部穿过第一防水层(31)的第三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一通孔套接,第二钢钉的杆部穿过第二防水层(32)的第四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二通孔套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分别为第一螺钉及第二螺钉,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砌块墙(4)对应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第一螺钉的头部与第一防水层(31)压接,第一螺钉的杆部穿过第一防水层(31)的第三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螺钉的头部与第二防水层(32)压接,第二螺钉的杆部穿过第二防水层(32)的第四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分别为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第一防水层(31)通过第一胶层与砌块墙(4)粘接,第二防水层(32)通过第二胶层与砌块墙(4)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水组件(3)还包括第三防水层(35)及第四防水层(36),第三防水层(35)设置于第一防水层
2
CN 2067071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31)与砌块墙(4)之间,第三防水层(35)均与第一防水层(31)、砌块墙(4)及钢结构屋面(1)贴合,第三防水层(35)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第四防水层(36)设置于第二防水层(32)与砌块墙(4)之间,第四防水层(36)均与第二防水层(32)、砌块墙(4)及混凝土屋面(2)贴合,第四防水层(36)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砌块墙(4)的高度设置为600mm,砌块墙(4)的厚度设置为200mm。
3
CN 206707135 U
说 明 书
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屋面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高层建筑经常出现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的情况,例如在入口处采用四层挑高柱廊,为了减小各支撑柱的截面,其结构采用钢结构形式,同时为了减轻顶部荷载,顶部采用钢结构屋顶;主体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会产生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的现象。
[0003]针对上述的建筑结构,现有的防水方式为将防水层的一端与混凝土屋面固定连接,将防水层的另一端通过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与钢结构屋面连接。[0004]然而,由于实际工程的需要(如找坡方法的不同),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的标高会有一定的差别,即两侧屋面会形成高度差,加之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本身的材料不同,因此容易导致防水层分别位于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上的部分形变量不同,从而容易导致防水层位于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部分发生撕裂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到建筑结构的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建筑结构的防水方式因防水层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容易被撕裂,而使建筑结构防水效果变差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因防水层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被撕裂而影响建筑结构防水效果的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7]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屋面、混凝土屋面及防水组件,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之间连接有砌块墙,砌块墙沿竖直方向设置,砌块墙的高度均不低于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的高度,砌块墙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固定连接;防水组件压接于钢结构屋面、混凝土屋面及砌块墙上。[0008]作为优选,防水组件包括设置于钢结构屋面顶部的第一防水层,以及设置于混凝土屋面顶部的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之间相互独立设置,第一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伸出钢结构屋面并与砌块墙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层近砌块墙的端部伸出混凝土屋面并与砌块墙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均与砌块墙外表面贴合。[0009]作为优选,第一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位于砌块墙沿水平方向的侧部,第二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位于砌块墙的顶部。[0010]作为优选,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均位于砌块墙的顶部。[0011]作为优选,防水组件还包括可固定第一防水层于砌块墙上的第一固定件,以及可固定第二防水层于砌块墙上的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均与砌块墙固定连
4
CN 206707135 U
说 明 书
2/4页
接。
作为优选,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分别为第一钢钉及第二钢钉,第一防水层及
第二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砌块墙对应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钢钉的头部与第一防水层压接,第一钢钉的杆部穿过第一防水层的第三通孔并与砌块墙的第一通孔套接,第二钢钉的杆部穿过第二防水层的第四通孔并与砌块墙的第二通孔套接。[0013]作为优选,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分别为第一螺钉及第二螺钉,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砌块墙对应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第一螺钉的头部与第一防水层压接,第一螺钉的杆部穿过第一防水层的第三通孔并与砌块墙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螺钉的头部与第二防水层压接,第二螺钉的杆部穿过第二防水层的第四通孔并与砌块墙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4]作为优选,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分别为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第一防水层通过第一胶层与砌块墙粘接,第二防水层通过第二胶层与砌块墙粘接。[0015]作为优选,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三防水层及第四防水层,第三防水层设置于第一防水层与砌块墙之间,第三防水层均与第一防水层、砌块墙及钢结构屋面贴合,第三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与砌块墙固定连接,第四防水层设置于第二防水层与砌块墙之间,第四防水层均与第二防水层、砌块墙及混凝土屋面贴合,第四防水层靠近砌块墙的端部与砌块墙固定连接。
[0016]作为优选,砌块墙的高度设置为600mm,砌块墙的厚度设置为200mm。[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0018]1、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砌块墙,一方面补偿了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之间的高度差,另一方面使砌块墙吸收并承受钢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变形,进而有效避免了防水组件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被撕裂,同时提高了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0019]2、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同时将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相互独立设置,即提前将第一防水层及第二防水层以相互断开的方式设置于砌块墙上,从而克服了现有建筑结构的防水方式容易撕裂防水组件,并且影响对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进而提高了结构屋面及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0022]以上各图中:1、钢结构屋面;2、混凝土屋面;3、防水组件;31、第一防水层;32、第二防水层;33、第一固定件;34、第二固定件;35、第三防水层;36、第四防水层;4、砌块墙。具体实施方式
5
[0012]
CN 206707135 U[0023]
说 明 书
3/4页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
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包括钢结构屋面1、混凝土屋面2及防水组件3,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之间连接有砌块墙4,砌块墙4沿竖直方向设置,砌块墙4的高度均不低于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的高度,砌块墙4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固定连接,砌块墙4的设置一方面补偿了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之间的高度差,另一方面使砌块墙4吸收并承受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交接处的变形,进而避免了防水组件3(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防水层)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被撕裂;[0026]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防水组件3压接于钢结构屋面1、混凝土屋面2及砌块墙4上,以对钢结构屋面1、混凝土屋面2及砌块墙4起到防水的作用。[0027]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防水组件3包括设置于钢结构屋面1顶部的第一防水层31,以用于对钢结构屋面1的防水,同时防水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混凝土屋面2顶部的第二防水层32,以用于对混凝土屋面2的防水,第一防水层31与第二防水层32之间相互独立设置;[0028]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防水层31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伸出钢结构屋面1并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层32近砌块墙4的端部伸出混凝土屋面2并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均与砌块墙4外表面贴合,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还能够对砌块墙4起到防水的作用;相对于第一防水层31与第二防水层32的一体化连接,通过将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相互独立设置,即提前将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以相互断开的方式设置于砌块墙4上,进一步避免了因防水组件3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被撕裂而影响对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0029]如图1和图2所示,针对上述第一防水层31与第二防水层3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为:第一防水层31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位于砌块墙4沿水平方向的侧部;具体可以为: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防水层31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位于砌块墙4沿竖直方向的中部;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位于砌块墙4的顶部。[0030]另外,针对上述第一防水层31与第二防水层32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为: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均位于砌块墙4的顶部,其中,第一防水层31的端部及第二防水层32的端部沿水平方向之间可以为形成有空隙或相互接触,以此通过拉近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好的提高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
[0031]针对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与砌块墙4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防水组件3还包括可固定第一防水层31于砌块墙4上的第一固定件33,以及可固定第二防水层32于砌
6
CN 206707135 U
说 明 书
4/4页
块墙4上的第二固定件34,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均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0032]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与砌块墙4的固定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分别为第一钢钉及第二钢钉,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砌块墙4对应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钢钉的头部与第一防水层31压接,第一钢钉的杆部穿过第一防水层31的第三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一通孔套接,第二钢钉的杆部穿过第二防水层32的第四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二通孔套接。[0033]另外,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与砌块墙4的固定连接方式具体还可以为: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分别为第一螺钉及第二螺钉,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砌块墙4对应于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第一螺钉的头部与第一防水层31压接,第一螺钉的杆部穿过第一防水层31的第三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螺钉的头部与第二防水层32压接,第二螺钉的杆部穿过第二防水层32的第四通孔并与砌块墙4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0034]另外,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与砌块墙4的固定连接方式具体还可以为:第一固定件33及第二固定件34分别为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第一防水层31通过第一胶层与砌块墙4粘接,第二防水层32通过第二胶层与砌块墙4粘接。[0035]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防水组件3还包括第三防水层35及第四防水层36,第三防水层35设置于第一防水层31与砌块墙4之间,第三防水层35均与第一防水层31、砌块墙4及钢结构屋面1贴合,第三防水层35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第四防水层36设置于第二防水层32与砌块墙4之间,第四防水层36均与第二防水层32、砌块墙4及混凝土屋面2贴合,第四防水层36靠近砌块墙4的端部与砌块墙4固定连接,第三防水层35及第四防水层36能够提高防水组件3抗拉强度,进一步避免了因防水组件3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被撕裂而影响对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0036]如图1所示,针对砌块墙4的高度,具体为:砌块墙4的高度均高于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的高度,以此能够提高砌块墙4抗拉强度。[0037]作为优选的,砌块墙4的高度(即沿如图1所示竖直方向的尺寸)设置为600mm,砌块墙4的厚度(即沿如图1所示水平方向的尺寸)设置为200mm。[0038]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砌块墙4,一方面补偿了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之间的高度差,另一方面使砌块墙4吸收并承受钢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交接处的变形,进而有效避免了防水组件3在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被撕裂,同时提高了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交接处的防水效果。[0039]此外,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同时将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相互独立设置,即提前将第一防水层31及第二防水层32以相互断开的方式设置于砌块墙4上,从而克服了现有建筑结构的防水方式容易撕裂防水组件3,并且影响对钢结构屋面与混凝土屋面交接处的防水效果,进而提高了结构屋面1及混凝土屋面2交接处的防水效果。
7
CN 2067071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8
CN 2067071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