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2018年12月桐乡举办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为了安全,火车站要进行二次安检,轨道交通部门规
定乘客携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强腐蚀性等物品不能通过安检口。下列物品可以通过安检口的是( )
A. 浓硫酸 B. 汽油 C. 液体皂 D. 爆竹
2.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 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3. 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 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 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4. 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用玻璃棒
的目的与下列叙述无关的是( )
A. 加速溶解 B. 引流 C. 加快蒸发 D. 防止液体溅出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水的电解,能在正极得到一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B. 雨水属于混合物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用酚酞试液
6. 如图是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C. 钠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钠的相对原于质量为22. 99
7. 枯茗醛(化学式为C10H12O)是一种食用香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类别上看:枯茗醛属于氧化物
B. 从宏观上看:枯茗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从微观上看:1个枯茗醛分子中含有23个原子
D. 从质量上看:枯茗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6
8.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目的 鉴别H2、CH4、CO三种气体 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鉴别化肥NH4C1和(NH4)2SO4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方案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加稀盐,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通过灼热的铜网 A. A B. B C. C D. D
9. 如图是CO和Fe2O3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说明CO具有氧化性
②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 ③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 ④反应前应先通CO,再加热酒精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10. 在许多实验中能看到明显的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
B.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D. 将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蓝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某品牌设100g巧克力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矿物质/mg 钙 5 32 51 50 (1)蛋白质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摄入______元素不足,会导致骨骼疏松,易得佝偻病。 (3)该巧克力成分中还缺少维生素,可通过食入______补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4 120 铁 磷 维生素B/mg 0.2 维生素C/mg _ 12. 2017年消防宣传日的主题是:全民关注消防、生命安全至上。家庭防火是消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下列家庭物品中属于可燃物的有______。 A.玻璃 B.食用油 C.高度白酒 D.毛衣
(2)如图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3)我市目前使用的家用燃料主要是天然气。①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与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相比,使用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的一个优点是______。 (4)电路老化容易导致火灾。当电路引起火灾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13. 某黄铜渣中约含质量分数为7% Zn、50%Cu、5%CuO,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
应),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ZnO+H2SO4→ZnSO4+H2O)
①Ⅰ、Ⅱ中的实验操作均为______。
②溶液A中ZnSO4的质量______CuSO4(选填“>”“<”或“=”) ③写出过量锌加入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14.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1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15.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
(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_____;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_____;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_;
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_。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①通电分解水:______;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_。
16. t1℃时,烧杯A中装有R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
(2)R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R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 (3)要使R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你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17.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
【猜想与假设】
小宁: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小静:可能是(1)______溶液 小致:可能是(2)______溶液
小远同学认为小宁的猜想不可能,原因是(3)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5) ______ 同学的猜想成立。 取该溶液少许,滴加(4) ______ 有气泡产生 【反思与评价】
标签为什么会破损,小静同学想测定该游液的酸碱度,她的操作步骤是:(6)______。测得溶液
的pH,(7)______(选填>7,=7或<7),溶液显______性(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致使标签破损。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对旅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要严禁携带。 A、浓硫酸是有腐蚀性的物品,不能通过安检口,故选项错误。 B、汽油均属于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通过安检口,故选项错误。 C、液体皂不属于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通过安检口,故选项正确。 D、爆竹均属于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通过安检口,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禁携带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带上车船,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安全重于泰山”,本题较简单,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和危险品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答案:C
解析: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利用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生石灰、铁粉、铜、液氧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A
解析:解: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错误,故选项错误;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B、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错误;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作用,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由此可见,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没有加快蒸发作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A、通过水的电解,能在正极得到一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雨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区分硬水和软水,不能用酚酞试液,可以用肥皂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A正确; B.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正确;
C.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C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解:A、枯茗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枯茗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枯茗醛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枯茗醛分子中含有2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枯茗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2)≠5: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甲烷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因此通过点燃,观察火焰颜色不能把三种气体一一区分,错误;
B、加稀盐酸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因此不能用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错误;
C、氯化铵和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能用熟石灰鉴别,错误; D、通过灼热的铜网则铜与氧气反应,得到氮气,正确;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差异、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C
解析:解:①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氧,说明CO具有还原性,故说法错误。
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说法正确。
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对尾气进行点燃处理,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③一氧化碳有毒,故说法正确。
④反应前应先通CO,再加热酒精灯,以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说法正确。 故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反应溶液变成黄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B正确;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C错误; D、将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色,没有产生气泡,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与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烟和雾的区别。
11.答案:有机物;钙;蔬菜或水果
解析:解:(1)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称有机物,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2)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和幼儿缺钙易患佝偻病; (3)蔬菜或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故答案为:(1)有机物;(2)钙;(3)蔬菜或水果。 (1)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回答。 (2)根据钙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3)根据维生素的来源进行分析。
“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成了化学考查的热点。
12.答案:ABC;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H4+2O2
切断电源
点燃
−
CO2+2H2O;一氧化碳有毒,而甲烷无毒;
(1)玻璃没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食用油、解析:解:高度白酒和毛衣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填:ABC;
(2)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烧气体,使火焰熄灭,是因为阻止了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
点燃
2O2
−
CO2+2H2O;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一旦泄露易引起煤气中毒,而甲烷无毒,所以天然气作为家庭燃料比煤气要好;故填:一氧化碳有毒,而甲烷无毒(合理即可);
(4)电路老化容易导致火灾。当电路引起火灾时,为防止救火时发生触电,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切断电源;故填:切断电源。 (1)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电路着火的灭火方法来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练习题。
13.答案:过滤;>;Zn+H2SO4=ZnSO4+H2↑、CuSO4+Zn=ZnSO4+Cu
解析:解: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①Ⅰ、Ⅱ中的实验操作均为过滤; ②氧化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铜,另外锌也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而铜和硫酸不反应,所以溶液A中硫酸锌的质量大于硫酸铜;
Zn+H2SO4=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③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ZnSO4+H2↑、CuSO4+Zn=ZnSO4+Cu。 故答案为:①过滤; ②>;
③Zn+H2SO4=ZnSO4+H2↑、CuSO4+Zn=ZnSO4+Cu。 ①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另外锌也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而铜和硫酸不反应进行分析; ②根据氧化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铜,
③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了解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14.答案:(1)集气瓶 (2) C (3) 2H2O2
MnO2
−
2H2O+O2↑ (4) 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
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试验成功率高等
解析:解:(1)图中所示仪器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B实验中,(2)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水的作用是用水的体积来验证氧气的体积,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故选C; (3)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
(4)如图2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试验成功率高等,故填: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试验成功率高等; 故答案为:(1)集气瓶;(2)C;(3)2H2O2
MnO2
−
2H2O+O2↑;(4)装置简单或操作简便或实验结果更
准确(误差小),或封闭体系更环保或试验成功率高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装置和实验注意事项,认真观察是解题的关键。
分子构成不同 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不同种 碳原子15.答案:
的排列方式不同 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化学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解:故填:分子构成不同;(1)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分子间隔不同;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④金刚石、石墨、C60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①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填: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B AB a 升高温度
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和图示可知,B能继续溶解一定量的R,所以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A是R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没有晶体析出,则A、B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中溶质比B中多,C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D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C,所以A、B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2)通过分析(1)可知,R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符合溶解度曲线a;
(3)由于R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要使R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故答案为:(1)B,AB;
(2)a;
(3)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Na2CO3;Na2SO4;因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中Na右下方没有2;稀盐酸;小静;在玻璃片上
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立即与标准纸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值;>7;碱
解析:解:【猜想与假设】根据Na+的化合价为+1,其形成的化学式中个数为2个,可推测其结合
2−的阴离子化合价−2,可为SO2−4、CO3所以可结合为Na2CO3和Na2SO4,故答案为:(1)Na2CO3;
(2)Na2SO4;(3)由于在这个标签中Na的右下方为2,而氢氧化钠化学式中Na右下方没有2,所以小宁的猜想不对,故答案为:因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中Na右下方没有2;
【实验探究】由于反应产生气泡,根据上述物质可分析出为: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故答案为:(4)稀盐酸; (5)小静; 【反思与评价】
测定溶液pH的步聚是: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立即与标准纸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值;
根据Na2CO3的性质可知其碱性,pH>7.故答案为:(7)>7; (8)碱性;
故答案:(1)Na2CO3;(2)Na2SO4;(3)氢氧化钠中钠离子个数为1;(4)稀盐酸(5)小静(6)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立即与标准纸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值;(7)>7(8)碱性;
(1)(2)(3)根据化学式书写规律可分析;
(4)根据产生在气泡可以猜测是Na2CO3,需用的酸溶液来分析;
(6)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步骤来分析,因为Na2CO3,可根据其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Na+的化学式的书写,Na2CO3的化学性质,溶液pH的测定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