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戏剧之家》2019年第10期 总第310期
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欧阳婷
(西安体育学院 体育艺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随着美声唱法的引入,在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声唱法中有许多技巧,它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让我们在自己原有的一些特点的基础之上,融入一些更加具有特色的东西,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民族声乐。本文就从美声唱法的特点出发,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做出简单说明,并对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作出详细阐述。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173-01
一、美声唱法的特点
(一)形式多样化,以咏唱为主。美声唱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一些歌舞剧的影响。它起源于意大利歌剧,是由基督教声乐和希腊文化发展而来。由此可以看出,美声唱法是在一种基督文化下产生的,所以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体系。因此在唱法上,它的形式也是比较多样化的,但是主要的还是以咏唱形式为代表。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美式唱法,它不能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这是它与我国民族声乐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其独有的特点。我国的民族声乐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人民,它们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将自己的情感及时地表达在歌曲当中。(二)在气息的运用上。美声唱法在气息的运用上也有着自己的特点。美声唱法认为呼吸是声音背后的驱动力,所以唱歌的关键在于呼吸的连续性作用,它必须确保在唱歌时吸气要深,并且实现真假音转化时的统一。而我国民族声乐的呼吸法主要以腹部式气息调节为主。(三)在发声方式上。在发声方式上,美声唱法是真假音混合唱法。美声唱法的关键在于对真假音的相互转换,以及混合声区唱法。这样使人听到的声乐最终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我们的民族声乐主要是通过气息来发音,真假难分这种状态是很难达到的。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一)演唱技术所占比例过大。在我国,现在的民族声乐教学当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就是过度注重演唱技巧。过度重视演唱技巧,就只能保持原有的状态,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去并不断突破原有的唱法,从而使民族声乐始终处在一个局限的状态当中。(二)盲目演唱国外作品。在一些民族声乐教学课堂当中,大家都要学习一些国外的著名作品。教师也一般让学生去学习这样的作品,学着去演唱。但是在追求演唱的过程当中却忽略了对这个作品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研究。这样让学生只是去学习演唱,但是对演唱背后的一些知识根本没有了解,这有悖于我们最初的声乐教学目标。(三)语言发音并不准确。我们知道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声,我们对一些作品进行演唱、学习与研究,但并不能够将它们真正的发音掌握得十分熟练。这样,通过一些简单的学习,大家在演唱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发音不准确的问题。这样就会让整个歌曲在别人听来是有一点点相违的感觉。这也与我们对其中语言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关系。(一)咬字发音的准确性。我们知道,在美声唱法当中,他对于字的咬字清晰,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的汉语一样,如果在演唱的过程中想要把字咬清楚的话,是十分困难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借鉴美声唱法当中的一些特点,将舌头放在较低位置,用嗓子的后部进行发音,同时立起后咽壁,在保持咽腔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演唱。想要做好这一效果是需要进行长期坚持不断的练习,在练习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先把母音学好,再慢慢拼读出我们的汉语。这样如果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会实现咬字发音清楚准确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民族声乐就会呈现出另一种效果与状态。(二)气息的控制与运用。对于演唱来说,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观众所听到的声乐音效。我们应借鉴和学习美声唱法对呼吸原理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气息的运用强调平缓、连续并维持均匀,在演唱过程中,采用深吸的方式将气吸入胸腔,并将气缓缓排初,在胸腔内保持一定的气量, 保持一种吸气的感觉,确保气息的连贯、稳定。因为我们都知道美式唱法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不能在句子的中间换气。这是我们在借鉴美式唱法当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三)混合共鸣上的借鉴。美声唱法在混合共鸣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它能够做到真假难分的效果。但是在我们传统的声乐当中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声唱法当中的混合共鸣,这样就能够将音色达到一个饱满的状态,我们的民族声乐呈现出另一种效果。因此,在平时的训练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作品和他的风格进行不同的混合共鸣上的练习,这样就会有不同的惊喜效果产生。美声唱法有着其自己独特的特点,对于我们传统的声乐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能够保留我们自己特有的特点,借鉴美式声乐当中的一些特点去完善我们的不足,从而让我们的民族声乐展现出另一种效果。相信在未来我们的民族声乐将会变得更加完美。参考文献:
[1]宋洋慧.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途径研究[J].声乐大观,2014(11).[2]李佳佳.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J].大舞台.2014(07).[3]程军.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4]杨晓青.“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J].美与时代,2011(03).三、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欧阳婷(1982.01-),女,汉族,籍贯:陕西西安,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