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治经济学论述题

2020-10-27 来源:星星旅游
政治经济学

论述

一、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P57

1) 信用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是定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让运动。

2) 信用本质

信用的本质是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

3) 主要形式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4) 双重作用

积极: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

节省了流通费用 加速了货币投放和回笼的速度

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有效调节经济运行

促进了资本分配和利润率平均化

消极:有可能造成虚假繁荣 加速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引发货币信用危机(金融危机)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如何实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P72

1)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2)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则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 个别资本家拼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以便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范畴

5)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6) 因为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与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其他资本家也必须不断改进技术 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就会消失

2

7) 由于资本家普遍热衷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结果劳动力价值下降,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8)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三、利润平均化过程P75

1) 第一阶段:竞争首先在部门内部展开

竞争的焦点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竞争的结果是由于不同部门竞争强度不同,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导致各部门的个

别利润率不同

2) 第二阶段:竞争在部门间展开

竞争的焦点是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

竞争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部门间转移

竞争的结果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从而利润率平均化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 P118

3

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解放、发展生产力

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生产力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

性。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高和改善劳

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从

经济上保证国家的独立自主。

3)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尾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要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4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

4) 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实现目标。

不能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全社会实行同步富裕或同时富裕,也不能理解为绝对平均。

五、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P143

1) 公平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

2)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3) 但公平绝对不是平均分配,搞平均主义

4) 但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非劳动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悬殊,也同样会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5) 效率指在资源有效配置前提下经济效率的较高增长,也就是投入与产出比率的较快提高

6)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7) 没有效率作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5

8)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9)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

10)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六、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所应包括的内在要素 P173

1) 加快企业改革,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也是经济跟体制转型的关键环节。

2) 加快要素市场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体系,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3)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是调控市场经济运行“上层建筑”。

4)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

七、宏观调控的目标P295 手段P297 政策及其应用P299

1) 最终目标或基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社会公平

具体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

2) 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

6

3) 政策主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还有: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区域政策、汇率政策等。

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如政府购买、公共工程建设和转

移支付。

财政政策可具体分为平衡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

货币政策可具体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八、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P324 及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必要性、重要意义)P325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或者说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构成方式,即实现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增长源泉的构成及其路径选择。

7

主要原因

1) 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无法保证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

2) 资金供给缺口较大。

3) 以传统技术尾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较大比重,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升级优化缓慢。

4) 以高投入作支撑、低效益为代价形成的高速度,会带来高通胀,使社会无法承受。

5) 高投入、高速度的增长方式,带来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恶化,会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

论述2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垄断形成的必然性

1) 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

2) 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3) 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简答

8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3)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5)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四层含义1) 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2) 在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

3)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主要依靠按劳分配收入。

4) 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劳动者以及非生

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重要意义1) 这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要求。

2) 它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方针中“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9

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分配制度。

2)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进步。

4)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的重要途径。

解析政府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膨胀与紧缩两种情况下的稳定期作用----P299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及现阶段我国政府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重点----简答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及努力方向

科教兴国,就是把加速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 提高干部和全民的科技意识。

2)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3)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10

4) 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5) 研究世界科技革命的动向,适应国际科技进步的步伐。

6) 进一步扩大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

7) 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8) 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经济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简答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1) 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分工协作。

2) 加强地区内经济的综合发展。

3) 解决区际差异过大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对策----简答

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P345-346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