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人力资源管理二班
组员:高璐璐(组长) 闵丽娟 苗雨新 马晓雨 王 蕾
陈丹彤关醒炯王名利魏 敏孙 宁“人民币国际化”
目 录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4
(一)官方对人民币的使用 ........................................ 4 (二)私人对人民币的使用 ........................................ 5
1. 人民币债券................................................ 5 2. 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银行信贷.................................. 6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由.............................................. 8
(一)人民币国际化收益 .......................................... 8 (二)人民币国际化成本 .......................................... 9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政策含义 ............................... 11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线图..................................... 14
(一)货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 ..................................... 15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 18
1. 金融自由化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 18 2. 人民币离岸市场........................................... 19 3. 人民币汇率弹性........................................... 19 4. 货币可兑换性与资本管制程度............................... 19
四、人民币国际化国内经济背景分析................................... 21
(一)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一些评述 ......................... 21
1.中国具有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综合实力....................... 21 2.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和良好的国际信誉......................... 22 3.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 23 4.发达的金融市场........................................... 24 5.中国初步建立了健全的银行系统............................. 24 6.充足的国际储备........................................... 24 (二)中国稳定的金融环境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 25
1.2005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总体适度 ........................ 25 2.2005年中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运行正常 .................... 25
2
3.人民币贷款利率保持稳定.................................... 26 4.中央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6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28 结论............................................................... 31
3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对于货币的国际化的概念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能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他对货币的国际使用按货币功能划分提供了较早的理论探讨。
Chinn and Frankel编制了国际化货币所具备的国际功能的一份清单根据这份清单,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这种划分可以作为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框架。
(一)官方对人民币的使用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BSAs)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BSAs)的支付货币,也可以在亚洲债券基金第二期的本币债券发行中充当计价货币。截至2007年7月,在清迈倡议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
4
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2007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促成了清迈倡议基金规模的扩大,目前经过多边机制安排的储备基金达到1200亿美元。很显然,在现有的框架下,美元仍可能是主要的支付货币。
除了区域范围的协议,2008年12月,中国与韩国之间签署了中央银行之间的第一笔双边互换协议。这是中国为承担全球危机救助之责任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因为中国通过这种双边互换协议实际上与美国、日本,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一道共同担负着帮助陷于危机的亚洲国家走出困境的责任。在与韩国签署第一笔双边互换之后,中国于2009年初分别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马来西亚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与白俄罗斯央行签订了双边互换合同,随后与阿根廷签署了同样类似的协议。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是所有新签订的合同的支付货币。众所周知,一国央行可以使用货币互换所取得的外币支撑本国货币,具体方式为:通过为本国金融机构提供外币,中央银行就可以使用外币直接干预外汇市场,使国内金融机构远离外汇市场,以避免本币汇率被压低。因此,互换协议意味着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载体货币。
(二)私人对人民币的使用
1. 人民币债券
发展区域债券市场是金融领域的另一个区域安排。亚洲债券基金第二阶段(ABF2)于2005年6月正式发起,其种子资金总计达到20亿美元。与亚洲债券基金的第一阶段(ABF1)不同的是,ABF1的主权和准主权发行债券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而在ABF2则允许在8
5
个市场上发行以当地货币计价的债券,其中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市场,人民币在中国基金发行中得到相应地使用。通过这些安排,人民币在区域债券市场已经可以有限使用了。此外,2007年以来,为使人民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中国开始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例如,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宣布,允许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中国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国开发银行在中国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债券,这是大陆金融机构第一次在大陆以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其后,一些内地商业银行也在中国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债券,其中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的20亿元人民币债券和中国银行发行的30亿元人民币债券。交通银行宣布将在中国香港发行本金总额最高为5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考虑到内地债券市场的不成熟以及规模有限,大陆决定利用发达的中国香港市场的优势,原因有二:第一,在中国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助于为内地发展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提升内地债券市场的交易规则水平提供借鉴;第二,在中国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被视为促进人民币参与中国大陆以外债券市场的第一步。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加速大陆资本市场开放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
2. 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银行信贷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规模大大增加。例如在蒙古国内现金流通中,人民币占60%,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一些主要外汇市场,人民币和美元是交易总额最
6
大的两种外币;在韩国,商店和餐馆都接受人民币支付;在越南,可以通过非官方银行兑换人民币,这些非官方银行的合法性最近得到了越南政府的承认;在中国香港,人民币已经成为继港元之外的第二大兑换货币;在中国台湾,在大陆和台湾银行签署新的协议后,人民币将可以合法兑换;在老挝和缅甸,人民币在一些与中国接壤的省份十分受欢迎;柬埔寨和尼泊尔已经宣布,欢迎人民币在它们的市场上正式流通。中国政府在2009年7月2日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通过中国香港银行办理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这是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重要举措。这样,在东亚地区,除了传统的国际货币美元、欧元以及较小比重的日元,人民币也加入了贸易结算货币的行列,这为东亚国家贸易结算在币种选择上提供了新的选项。然而,很难准确估计人民币在邻国市场上的流通规模。这是因为人民币目前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还不能在大多数邻国银行体系存储,人民币流动的数据统计不完整。虽然目前对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规模已经有一些估算,但结果差异很大。为了统计方便,我们重点考察香港银行系统的人民币业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币境外银行体系流动的状况。2004年2月25日,内地和中国香港特区联合发起人民币在中国香港银行系统的业务,准许32家银行开展人民币储蓄、兑换和汇款业务。
现有的银行系统数据可能低估了人民币流通的真实规模。事实上,流经中国香港银行业务的人民币规模和其他渠道的人民币兑换规
7
模存在很大差距。很难量化人民币在境外真实的流通规模,因此也就很难估计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对中国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现在最关切的问题是,人民币在中国香港和大陆之间突然改变流向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币币值的变化和中国央行政策的改变。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由
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政策目标?还是实现其他政策目标的手段?中国是否真希望人民币国际化?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一)人民币国际化收益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人民币国际化将降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1)尽管需求风险仍然存在,但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更多的外贸和金融交易将由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因此,中国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将降低;(2)在计算国际清算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时,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权重的增加将降低外汇风险的冲击;(3)以外币计价的基金的相关风险也将相应降低;(4)人民币国际化有望解决“原罪”问题,这正是很多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因为它们将更容易获取大量的人民币资产。竞争力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扩张。虽然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它将大大有助于金融中心的建
8
设。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推动跨境交易。一方面,跨境贸易发展带来的人民币跨境流动为人民币贸易结算系统的建立提供真实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人民币贸易结算可以反过来推动中国的跨境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存在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
第一,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非居民将持有人民币,这有助于中国货币当局向外部世界收取铸币税。铸币税是货币发行国获取的货币面值和货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一种国际货币的增发等价于向世界其他国家收取铸币税。尽管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没有收取铸币税的野心,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中国不得不向美国所付的铸币税。
第二,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帮助中国维持其外汇储备的价值。中国是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然而,全部外汇储备都是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其中,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占总储备的70%以上。中国目前持有超过一万亿以美元计价的债券,美国通过简单的通胀手段就可以稀释其债务,中国完全受制于美国。假设中国能够要求美国把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转化为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那么,中国将不用担心美元贬值,因为美元贬值不会对中国外汇储备产生巨大侵蚀。
(二)人民币国际化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也十分明显。尽管一种货币的国际化并不等于资本项目自由化和本币可完全自由兑换,但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和本币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兑换是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有理由认
9
为,中国政府目前仍不愿放弃资本管制,这是人民币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大规模国际化最主要的阻碍因素。中国之所以需要维持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中国金融体系依然十分脆弱;第二,中国正经受过度货币化。中国M2占GDP的比率为180%,如果取消资本管制,资本外流的规模可能十分巨大。如果没有资本管制,外汇交易需求将十分巨大,而且成本十分昂贵;第三,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仍然有限,跨境资本流动的任何重大变动都可能极易导致中国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第四,中国经济结构仍然缺乏弹性,企业应对汇率和利率变化的调整十分缓慢,企业需要资本管制为其提供喘息空间;第五,中国金融机构缺乏竞争力,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保护(幼稚产业争论)。事实上,上述支持资本管制的论点都可以用作反对人民币自由化的理由。即使中国完全开放资本账户和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存在问题。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如果一种货币完全国际化,则意味着投机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轻易获得这种货币,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将非常容易遭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的经验就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马来西亚林吉特是一种国际化货币,所以,投机者能够在马来西亚以外的金融市场筹集林吉特,从而可以对林吉特发起有效攻击。与此相反,尽管港元可完全自由兑换,但是港元却没有国际化。因此,在国际炒家发起对港元决定性攻击前,他们不得不从中国香港银行间货币市场筹集港元,因为,在中国香港以外的金融市场筹集不到港元,这就为中国香港货币当局大幅提高货币市场利率的政策提供了空间,从而成功挫败了对
10
港元的攻击。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政策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将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很大影响。有必要指出的是,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政策含义是很困难的,这基于以下三个事实。第一,通常很难把一种货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其他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区别开来,比如说金融市场发展、金融行业自由化以及贸易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第二,尽管假定货币国际化主要通过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货币政策,这种说法仍然缺乏完整的分析框架。第三,迄今为止,人民币还称不上是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区域使用仍然十分有限。因此,讨论目前还不存在的人民币国际化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缺乏数据支持,无法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统计结果给出合理的推断。因此,这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政策含义的讨论主要是概念性的推理和历史经验借鉴。一般来说,利率、汇率和财富效应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主要通过这三个机制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影响。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中人民币的私人使用增加,刺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这是因为人民币金融工具的放大使用有助于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规模,使得市场利率对官方利率的调整反应更为迅速。举例来说,当中国货币当局决定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通常的做法是提高官方利率或减少基础货币供给。假定价格存在粘性,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利率提高,市场利率将
11
会对政策做出反应,短期实际利率和长期利率都可能上升。其结果,投资需求或消费需求很可能下降,从而导致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人民币国际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金融市场流动性越强,市场利率对官方利率变化的调整越敏捷。换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然而在目前阶段,由于中国的利率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不太可能通过利率渠道放大货币政策的效应。因此,在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更迅速的利率调整前,一个更加自由的利率机制首先应该到位。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将刺激针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套利活动。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升高,进而导致货币升值。如果利率和即期汇率偏离预期,或者真实汇率偏离名义汇率,在货币政策从紧的情况下,持有人民币资产是有利的,国际炒家将通过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进行套利。从理论上讲,套利活动将缩小国际间的利率差异,这将抵消国内货币政策变化的效果。反馈效应也将存在,因为货币政策变化改变了本国和外国的利差水平和汇率预期,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变化也会对套利和套汇产生影响。套利活动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由大规模瞬时资金参与的套利活动很可能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它可能带来“羊群效应”,并对中国的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由套利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德国和日本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抵制其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原因。此外,套利活动的影响强度取决于利率和汇率的弹性,以及资本项目的自由化程度。公允地讲,在利率和汇率缺乏弹性和资本项目受管制的中国,在
12
现阶段还不存在对人民币进行大规模套利的基础条件。中国的跨境资本交易自由化已经提上政策议程,但是短期资本流动仍然受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针对人民币的套利活动。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旨在刺激投资支出的官方利率下调将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因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收益增加。公司市值也将相应上升,从而刺激企业进行更多的投资支出。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将导致更多的资本流入人民币股票市场,从而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将导致货币替代的发生,以及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的增长。货币替代和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增长是否会影响货币需求,至今还缺乏明确的理论解释。境外人民币持有增量是掌握在居民手中,还是在非居民手中,这会对货币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比较而言,非居民持有货币增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比较弱,而在居民在境外持有本币增量则会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五,欧洲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很可能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而生的结果。美国政府在1960年代对美元国际借贷和投资的限制促成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类似的例子发生在1970年代,当时,德国货币当局限制非居民发行马克债券,其结果是德国以外的欧洲马克市场迅猛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政府曾经担心国内和欧洲马克市场之间的套利交易,因为它可能使货币政策更难操作,尤其是对银行间市场的干预。日本政府也曾经担心,国内和欧洲日元市场之间的套利交易可能会扰乱它的国内政策,例如对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以及“窗口指导”
13
的干预可能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1990年代之前一段很长的时期内,日本货币当局抵制日元的国际化。然而,日本货币当局最终认识到,是国内货币政策决定了欧洲日元市场的利率和交易量,而不是相反。这样,日本银行才逐渐改变态度,“窗口指导”也于1991年正式终止。一个国家货币能否走出国门,最终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全球的影响力决定的。德国马克境外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德国货币当局的支持,但是市场力量最终起了决定作用。而欧洲马克市场的迅速发展,又反过来迫使德国政府放弃对马克境外交易的限制。由此可见,货币国际化实现的重要基础是市场力量,市场需要是货币国际化的真实原因。
从上述分析可知,人民币国际化成本和收益并存,很难对其进行量化测度。此外,当我们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理由时,不可忽视外部因素。换言之,其他国家是否乐意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是否希望人民币国际化同等重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线图
在讨论完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收益和成本后。我们首先需要提出的问题是:中国是否真的希望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假定中国政府希望人民币国际化,接着的第二个问题是,人民币怎样才能实现国际化?在回答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具体讲,从长远来看,中国是应该像美国一样在全球独自发挥作用,还是应该采取德国模式使自己完全融入亚洲,这是中国制定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政
14
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换句话说,人民币是或将成为平行于美元和欧元的独立的国际货币,还是或将与亚洲其他国家货币完全融合,成为新的亚元的一部分?
(一)货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
美元和欧元是二战结束后货币国际化最成功的两个案例。然而,这两种货币的国际化路径却大相径庭,我们大体将其划分为两个模式: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经历两个步骤:德国首先加入区域货币安排,即众所周知的欧洲货币单位(ECU),随后创建一种新的单一的区域货币以取代所有成员国货币。由于这种模式将消除所有参与国货币,采用这种模式,中国应该首先加入有完全保证的亚洲货币联盟,人民币将自我消亡,最后被一种新的亚洲单一货币取代。德国模式是以放弃主权货币为妥协,以区域高度的一体化为依托,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以货币联盟形式获得一席之地。如果选择这种模式的话,人民币国际化基本上是以区域货币联盟的形式而终止。而美国模式是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独自主导作用的货币国际化模式。这一模式需要货币发行国在全球范围内有足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采用美国模式可能使人民币成为一种平行于美元、欧元或日元的一种完全独立的国际货币。现在决定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还言之过早。然而当前的金融危机迫使中国在亚洲和世界承担更大的金融责任,而且这种迫切要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在货币合作的某些特定阶段,区域化和全球化是相冲突的。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最棘手的问题是,在市场需求和政治考虑的基础上,鼓励人民币在亚洲区域使用是否有可行的路
15
线图,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民币逐渐国际化。我们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存在任何深思熟虑的人民币国际化计划。
如前所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国际化似乎又有了新的动力。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国际化已呈现多种形式,如与周边国家贸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互换协议的载体货币以及在中国香港和亚洲债券基金第二阶段发行人民币债券。不论用何种标准衡量,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都很有限。由于对中国外汇资产潜在损失的担心以及为了避免汇率风险,目前中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中国当前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中国已经积累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超过了70%。由于遭受了次贷危机的袭击,美联储采取了极端扩张的货币政策,疯狂地印制美钞。
结果,自2007年7月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几乎翻了三番。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打算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筹集2万多亿美元。2009年,美国政府预算赤字与GDP比率可能超过12%。目前美元所表现出的强势很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现象。在长期中,美元贬值和美国政府债券价格下跌不可避免,这对中国将造成巨额资本损失。更为麻烦的是,中国在现阶段能采取的措施十分有限。中国必须竭尽所能降低可能的损失,同时应该减少失误,避免使情况更加恶化。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区域金融合作正被提上中国的政策议程。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是,美元占据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和事实上的美元本位。该体系使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不断累积,现在
16
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因为美国所欠的债务以美元计价,外国没办法对美国货币当局进行惩罚。如果美国政府希望稀释其债务,通过制造通胀就可以轻易办到,而对世界范围的美元资产持有者则意味着资本损失。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改革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创立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这种新的储备货币与世界各国货币脱钩,并能在长期保持稳定,从而消除以信用为基础的国家货币的内在缺陷。”依我们的理解,周小川呼吁的本质是,建议用特别提款权(SDR)逐步取代美元。如果各国货币能够转化为SDR,美元贬值对其他各国(特别是中国)外汇储备价值的威胁将降低。然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将绝不会放弃美元作为无法动摇的储备货币的特权。当然,中国可以更积极地参与货币互换,并对区域储备基金库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还可以扩大鼓励在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中多使用人民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积累美元资产的速度,可在保护中国巨额美元资产价值方面,这些措施的功效将十分有限。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在减少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的潜在损失方面的能力有限,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如果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并且中国对美国的债权大部分以人民币计价,中国的命运将会好很多。中国领导人将不必太担心中国外汇资产的价值受损。此外,中国当前的经验表明,不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创立一种新的区域货币,比如说亚元,还是使人民币成为一种与美元、欧元和日元并肩的国际货币,处在起始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对这两个目标都是有利的。
17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般条件可以概括为: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经济规模、金融实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以及历史因素。除了这些因素外,货币内在价值的可预测性、稳定性,以及外部交易网络的便利性将界定国际货币的功能范围。具体地讲,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需要货币发行具有低通货膨胀信誉、合理的利率和汇率水平,以及资本交易完全可兑换性的支持。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或者说人民币国际使用能够不断扩大,其首要的决定因素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将强力支持人民币在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如下因素也是人民币在不断扩大其国际使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1. 金融自由化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载体货币的关键因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并没有终结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原因之一是,相比欧洲和日本,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广泛的金融市场。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还不能与人民币国际化需求相匹配。更具体地说,由于货币市场存在缺陷,中国还不存在类似于美国联邦金率、英国官方贴现率和日本隔夜拆借率的基准利率,只放开了几个关键的并由市场决定的短期银行间利率。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对整体利率结构只有有限的影响力。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不断增加使利率调整更加迅速,但是,中国货币当局却无法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一个更加自由的利率形成机制应
18
该首先到位。
2. 人民币离岸市场
离岸市场发展和货币国际化是齐头并进的。货币可兑换性和一种货币在国际定价、结算、购买和支付的使用的增加是离岸市场发展的先决条件。与此同时,离岸市场设立在货币发行国领土以外,不受货币发行国司法管辖,并且离岸市场是一种货币国际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虽然存在有限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如香港和其他一些亚洲市场都有人民币NDF交易,但是这些市场上交易的人民币远非标准的离岸货币。在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很难到位。如果没有发达的离岸市场,人民币不可能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3. 人民币汇率弹性
实际上,一种国际化货币的功能并不取决于汇率制度的类型。以美元为例,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汇率制度,从可调整到浮动,汇率制度的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美元需求和其汇率制度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因此,关于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是否是人民币国际化先决条件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弹性汇率有助于远期市场上人民币的价格发现,有助于减少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的偏离,减少货币价格的扭曲,特别是,人民币国际使用要求相应的资本项目自由化,那么在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同时,又能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时,弹性汇率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
4. 货币可兑换性与资本管制程度
19
1930年以前,货币完全可兑换的概念通常是指,一种货币按固定的比率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的权利。今天,一种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性是指,任何一个货币持有者按市场比率可以自由地把所持货币兑换成一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因此,可兑换成为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就货币的可兑换性而言,人民币还远不是其外国持有者的“便利”货币。尽管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但资本项目的很多方面仍然受到管制,主要是对证券、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人民币在亚洲私人领域使用的不断增加,如消费、旅行支付、边界贸易支付以及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官方使用,主要反映了中国经济在亚洲的重要性。人民币使用限制主要源自于当前中国对资本项目交易的管制。在中国,除了FDI可以自由流动外,其他资本交易,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仍然受到控制。在不可完全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很难被居民和非居民所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没有必要一蹴而就,可以用渐进的方式实现完全的国际化。在上文所讨论的条件中,一些长期因素不能在短期实现,并且也不能以分割的方式去实现。然而,人民币可兑换(等同于资本项目自由化)可随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有序进行将大大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实现。中国现存的资本管制禁止非居民获取人民币资产。资本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居民和居民使用人民币的渠道和规模。中国对金融开放政策一直持谨慎态度。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资本管制放松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序列,即:先开放长期资本流动,
20
后开放短期资本流动;先放开直接资本流动,后放开间接资本流动;保护国内弱势部门免受外部竞争和不必要的冲击。根据IMF对资本管制类别的定义,截至2007年底,在43个项目中,中国有12个项目完全可兑换或者只有很小的限制(根据注册或批准的行政机构);16个项目部分开放;15个项目完全不开放。这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现阶段,中国资本项目有一半项目仍然受管制,一半的跨境资本交易对居民和非居民开放。
四、人民币国际化国内经济背景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1世纪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是一个由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中元)等多种国际货币组成的多元化垄断竞争的货币,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由这些国际货币支配”在新世纪的不久的将来,人民币有足够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进入国际货币垄断圈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创造优越的条件。
(一)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一些评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条件成本收益和战略措施等的问题展开讨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及其成本收益的分析方面基本达成共识,而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民币的可行性和战略措施的选择。
1.中国具有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综合实力
国际货币应当是强势货币,而强势货币是在市场作用下形成的\"
21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总的来说是市场的选择,市场选择的基础是货币发行国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基础,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发达的金融市场,货币价值稳定\"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对外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从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状况看,只有少数经济实力强盛的国家的货币才能被国际社会接受,在国际流通成为国际化货币\"中国政局稳定,国防力量强大,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享有较高的国际声望\"经济上,中国GDP多年保持着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中国2加5年GDP达到1&28万亿人民币,折合2.23万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进口!出口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外汇储备达8189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据5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6评估,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1998年排名世界第27位,2001年上升到第17位,位列转型国家之首,超过意大利等工业化国家,2001年科学和技术竞争力排名世界第10位\"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其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外汇储备规模以及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量,逐步提高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和良好的国际信誉
人民币是否成为国际化的货币的主要标准是:要有价值稳定性,可获得性和普遍接受性\"中国从1994年实现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使亚洲金融危机早日解决,中国政府顾全大局,不惜承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商品出口减少的巨
22
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解决亚洲金融危机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使亚洲金融危机得以提前缓解\"中国政府在危机期间所表现出的大国风范以及人民币在这一时期所担当亚洲/支点货币0职能,为人民币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也为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国际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多年来,中国物价平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货币当局己经具备丰富的反通货膨胀经验,稳定的币值保证了人民的购买力水平,有助于增强国外居民长期持有和储蓄人民币的动机和信心\"供给和需求也决定了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需求,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和增长速度在世界和亚洲保持领先地位和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还必须有稳定的供给渠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贸易,是带动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重要因素,保证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顺畅流通\"
3.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
在现代经济中,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等国家实力提供长久的外部保障。首先中国政治必须保持长期的稳定;其次一国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能较好地保护本国的安全以及国内外居民以本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全。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广泛参与,还可以带动其经济国际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1999年欧元启用后持续升值,美国于3月底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不仅使欧元立即下跌,显示美元的威力,而且使欧元长期疲软\"这充分显示出军事力量对货币地位的重要性。
23
4.发达的金融市场
一个发达的国际性的金融市场将使一国(及其货币)处于国际金融业的中心,可为一国货币的国际使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中介业务)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为一国货币的国际兑换和移动提供渠道,发达的国际性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存款)转换为国际清偿力的重要机制(姜波克1994)\"一国经济规模总量的扩大,可以促使金融市场扩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更多的结算和融资通过该国际金融市场,利用该国货币进行交易,从而提升该国货币作为国际化币的地位\"
5.中国初步建立了健全的银行系统
人民币国际化仍是主权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发行,调控,通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系统支持和运作的\"目前,中国银行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从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管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对国际经济,金融要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从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角度,要求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减少不良货款,提高资产质量,引进激励机制,增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于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及各种法律、法规构成了较完整的金融法制体系。中国已形成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形式的丰富的金融市场主体系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这些都将促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化的银行制度和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6.充足的国际储备
24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准备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进口额的30%左右,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中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2005年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全年增加2089亿美元,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外汇储备相当充足,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中国稳定的金融环境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1.2005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总体适度
200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Z余额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高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n.8%,增速比上年低1.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n.9%\"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256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841亿元\"货币投放量适应经济发展\"
2.2005年中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运行正常
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0万亿元,同比增长18.2%,比年初增加4.4万亿元,同比多增1.0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9.0%,比年初增加4.4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6%,比年初增加68亿美元,同比多增29.2亿美元\"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少增563亿元\"其
25
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年初增加2.4万亿元,同比多增871亿元;外汇贷款余额1505亿美元,增长12%,比年初增加171亿美元,同比多增4亿美元;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2.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51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2.2万亿元,增加199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4万亿元,增加2444亿元,人民币存款利率保持稳定。2005年第四季度,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略有降低,其中61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5%;
3.人民币贷款利率保持稳定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1世纪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是一个由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中元)等多种国际货币组成的多元化垄断竞争的货币,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由这些国际货币支配。在新世纪的不久的将来,人民币有足够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进入国际货币垄断圈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创造优越的条件;
4.中央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调控,优化信贷结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改进外汇管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6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及时监测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占款、财政库款及现金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操作节奏,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和微调的作用,有效对冲外汇占款增长。同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配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出台的一列货币政策,适当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引导货币市场利率适度下行,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流动性相对宽松的低利率环境;
(2)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005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2005年以来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
27
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竟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有三大利处:
第一,实现中国经济存量保值。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都需要用外币计价。我们的出口持续超出进口,累积起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富很大一部分是用外币(特别是美元)持有,并无奈地大量投资于美元国债之中,国际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将可能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数十亿美元的帐面亏损。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有助于减少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存量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我们的企业须承担的外汇风险就会更低,政府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也会大为缓解。
第二,促进中国经济增量平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一种论调或许大家还记得,说中国的廉价产品压低了美国的物价,中国大量外汇投资于美国的债券压低了美国的利率,结果导致美国流动性泛滥及房地产泡沫,并引发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在对这种论调感到愤懑之余,我们也都认识到,中国经济的确存在着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出口与内需的不平衡。中国庞大及持续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将这种不平衡带到全球经济体中;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自身经济持续与健康发展,并对中国的汇率、利率政策带来重重压力。人民币国际化本身虽不能直接减少这样结构上的不平衡,但它在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缓解
28
汇率压力与加大中国与其主要区域及资源伙伴国之间经济与贸易平衡协同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第三,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话语权。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还远不能与之相称,这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我们都知道,美元霸权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美元是美国的,但是问题却是其它国家的。正因为如此,美元霸权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国家兴衰的问题。如果人民币能够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及其主要资源伙伴国接受,成为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对于睦邻友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都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币被中国贸易伙伴逐步接受为结算货币,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更为中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增加主动性与灵活度。而人民币在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话语权提升的具体体现。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既非可做可不做,更非贪大求洋。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不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国家战略与地缘政治考虑,均有必要迈出的战略步伐。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国际铸币税收入,并促进尚不完善的中国金融市场向标准化的国际市场靠拢,从而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有三大弊处: 一、可能增加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
29
本国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人民币持有额的钳制,国际上持有人民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二、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必须输出本国的货币。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无非是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以直接输出美元的方式向欧洲各国大量输出资本,为美元占据国际货币领域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依靠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通过大量的贸易逆差来继续输出美元,大量贸易逆差形成的对外债务和债务利息使美国背上沉重的负担。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也会大量输出,这就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可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将会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
正如凡是都有利必有弊,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也会带来潜在的弊端。首先,人民币大量流通与国际市场,必然会削弱央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其次,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导致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世界金融市场上的波动与危
30
机必然也会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但总的来说,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利远远大于弊。中国要想取得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要加入到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但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使之不断成熟,抵抗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
结论
首先,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保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强大的国力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强有力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地位联系在一起\"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过程\"人民币的可兑换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开放,中国政府已经完成了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在近期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中国进入WTO后的发展需要\"对中国来说,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政策关系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崛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过程,是金融开放、金融自由、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1.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收益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除了能优化国际货币结构,促进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外,对于激励金融开放,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及提高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l)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从当今世界的国际货币来看,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
31
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的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表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2)获得国际铸币税的收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最大收益是分享国际铸币税(seigniorage)。所谓铸币税就是货币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国发行纸币,铸币税取之于本国,发行国际货币,则铸币税取之于国际而用之于本国,是对他国资源的占有,是一种额外的国际收入。
(3)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需要借助国际货币结算和计价来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避免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在人民币国际化将给中国带来诸多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甚至是风险。
2.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形成
(1)强大的经济实力。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平均以9.3%的世界最快发展速度增长,即使在整个世界经济衰退的国际环境下,2002年我国增长速度仍达8%,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达102398亿元,居世界第六位;商品进出口总额达6204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贸易顺差304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527亿美元,
32
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86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05年末GDP达到182800亿元人民币,折合2230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如果在今后10一20年里,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这种发展速度,到2020年我国GDP将再翻两番,经济总量将超过德!英!法而位居世界第三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就将使我国初步具有了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经济实力\"
(2)健全的金融体系。健全的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组织保证,具体包括多元化、国际化、资金实力雄厚、经营管理高效率的金融机构和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国际化最为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尤其是离岸金融市场。这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交易的需要,又为国家利用直接和间接手段调控外汇供求稳定,为汇率及币值提供了可能,而且各国外汇银行之间涉及本币的交易和借贷关系都可以通过离岸金融市场进行清算完成;
(3)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宏观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业的稳定,进而也影响着本币对外币汇率和币值的稳定。货币国际化后,各种防范国际金融的防火墙也随之拆除,由于国际上各类大小程度不一的经济金融危机和动荡时有发生,使国内经济金融领域常常面临着外来的冲击,因此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
3.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
(1)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始
33
终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也为人民币赢得了较高国际信用地位。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商品和服务贸易中,人民币甚至成为主要计价流通工具之一。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契机,从人民币区域化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选择恰当时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和国内自由兑换。资本项下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人民币国内自由兑换是指人民币只能在中国境内才能与他国货币自由兑换。除此之外,货币的兑换将不能进行\"立足于防范外来金融风波的冲击,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应与国内自由兑换合二为一来进行,其策略应当是:先易后难,宽入严出。根据中国国情,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国际化同时进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3)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主动和鼓励使用人民币,在条件成熟和许可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主动使有人民币,并可以配合提供一些鼓励的政策。在国际投资和国际援助中更应逐渐发挥人民币的作用,在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外贷款和对外援助时,要以人民币计价支付为条件,要求贷款和援助接受国用人民币向我国购买商品和劳务,用人民币同我国银行兑换外币,也鼓励其人民币向第三国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及兑换货币;
(4)进一步放开对人民币现钞出入境的限制。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逐步允许出入境人员可以携带更多的人民币现金,从而使国外流通使用的人民币数量不断增加,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可以完全放开人民币出入境的限制,允许人民币在国际间自由流动\"这样就会使
34
外国持有的人民币数量和持有人民币的外国人数量日益增加,国际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也将会使国外各种金融机构逐渐接受人民币并开始办理人民币的兑换业务;
(5)广泛开展国际金融合作。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以更大步伐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之中,这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条件成熟时可以通过协议、意向等形式,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使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逐步接受人民币。在汇率安排、市场干预、国际货币计价、国际储备、对外贷款和援助等国际金融活动中,为人民币争取一席之地。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