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昌 县 微 型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课题承担人 所在单位
小学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研究 平南小(2017)19号
罗路程 平昌县南风小学
巴中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7年10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7年10月 10 日 开题地点:平昌县南风小学会议室 参与人员: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项目。长期以来,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受师资、学校办学条件等原因,导致了学校各方面资源、学生运用的器材单一,从而仅限于学生做操,其内容单一乏味,形式呆板,学生早已厌倦。很多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蜕变为做一遍或两遍广播操,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敷衍了事,这不仅导致了体育锻炼的效率低下,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我们还发现,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还普通存在等原因,许多农村小学学生的体育活动项目除了传统的跑跑跳跳,课间、午间时间学生只会在教室里看书聊天做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是令人担忧的大事。因学校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于是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研究》。 2、研究背景: 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是学生体质增强的有效途径。虽然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己有近百年历史,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课间操虽然为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保证,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构建新的课间午间活动已迫在眉睫。 大课间、大午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大午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全体教师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大午间活动时间长,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学校为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扎实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亲自抓,形成了学校教务处、各班班主任、跟班教师、体育教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旗帜鲜明地提出:“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
2、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教育部“全国亿万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特点,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曾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 5、教学要以“以学生为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当学生有好动的天性和能力的时候,有积极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谈得上全面发展。 (三)、概念的界定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是与体育课是互相联系的、互相促进的,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上体育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课也只是一种手段,教会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才是目的。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在不间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的体育活动,优化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以大课间、大午间体育活动为主抓手,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2、研究假设 (1)假设一: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2)假设二: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能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3)假设三: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能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假设四: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能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5)假设五: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际,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体育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效果的肯定,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行动研究法:通过早操、体育课、活动课、大午间、大课间进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落实,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实践。开展各类教学教研活动。 4、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保障情况,从而有效保障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时间。活动方案的时间安排上,不同季节不同安排,不同天气不同安排,不同年级不同安排,不同体质不同安排,安排的时间既不过于集中也不过于分散。 (2)、研究学校体育活动的现状,立足体育课堂教学、校园竞技体育活动及传统体育活动,探索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活动内容,如开展跳绳、跑步、跳远、打乒乓球、象棋、掷沙包、荡秋千、创编小游戏等满足农村体育课现状的活动,从而达到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3)、研究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要求,研究提供必需的活动场地和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功能各异的活动器材。 (4)、研究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安全保障工作。研究制定良好的安全活动常规,完善活动规则,增强安全意识。 (5)、对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大午间与其它体育活动相整合进行实践论证,兴利除弊,形成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终身锻炼”习惯养成的体育大课间新模式。 5、研究的重点 高度重视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大午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
足,使“大课间”、 “大午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践研究,能理清大课间、大午间同其它学校体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践研究,能寻找大课间、大午间活动与其它学校体育活动的契合点,使之能借鉴、移植到体育大课间之中; 3、通过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践研究,对大课间、大午间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创新,深化体育的内涵; 4、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名称 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论文、教学随笔 活动案例分析 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集 研究报告 告 论文发表或获奖 案例分析报告 中期研究报告 案例、论文、音像、学生成果等 结题报告 成果形式 文献论述、开题报完成时间 2017年10月 2018年5月 2018年5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6月 负责人 罗路程 全体成员 全体成员 罗路程 全体成员 罗路程 (七)、课题保障措施 基础条件:通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已有很大改观,为学生的体育大课间、大午间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条件。但相对来说,仍存在着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对此,可通过活动内容、形式的交错安排,划分区域解决场地问题;通过自制简易器材、轮换使用器材等方式解决器材问题。 综合条件:一是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宏观要求,为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导向;二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较浓,参与积极性高,为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三是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支持与理论支持;四是课题组成员组成上素质各异,既有丰富理论水平的成员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又有分析、归纳能力较强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更有众多经验丰富的成员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践,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保障。 科研支撑: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的研究、实施进行指导和督促。课题组成员均是在本学区遴选的优秀教师,全部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绝大多数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他们积极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其中有安庆市骨干教师和桐城市学科带头人。他们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有数篇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新课程研究》和《教育文汇》等省级以上刊物上,有若干篇荣获国家级或省市级的奖次。不少成员参加过市、县级课题研究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强。 经费保障:对课题的研究,学校划拔专项教育科研经费确保课题研究,并实行成果奖励制度。同时,对课题研究的资料安排专人专橱进行收集、整理和存放。 (八)、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准备阶段)
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前测和调查资料。 第二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3月 (研究阶段) 1、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践研究素材汇编。 2、行动研究报告、论文、案例。 3、落实农村小学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践研究的文字、图像资料。 第三阶段:2018年9月——2014年12月 (总结阶段)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与案例汇编 三、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四、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