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第一初级中学初二语文 教学设计 课题 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要点 苏州园林 新授 1 2 3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 诵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苏州园林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景致,它引逗乾隆六下江南,它就是——苏州园林;有一园林,它让六下江南的乾隆,每次都留宿于此,并在颐和园仿建两座园内一模一样的假山,它就是——狮子林;有一小轩,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将它仿建于馆内,它就是——网师园内的明轩。苏州园林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使得中外人氏都为之倾倒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分析总特征 叶圣陶在文章的开头中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这一百多处的园林自然各个不同。可厉害的叶老却在各个园林的不同之中找出了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点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个讲究是为了达到设计者一致的追求,他们的一致追求是什么?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该如何读,强调哪些词语? 明确:“务必”、“无论”、“哪个”、“总是” 无论上看下看、左看又看,苏州园林都让游人觉着美不胜收。 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 明确:完美的图画 或图画 或完美 “一幅完美的图画”是对苏州园林最好的评价。 作者说: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6节,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体现在哪里? 三:探讨自然之趣 (一)、亭台轩榭的布局: 二次备课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之美,并谈出自己感受。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事如何体现的?下文哪些章节做了具体介绍? 教学反思 多媒体导入效果较好,适合于写景美文教学。 指导学生理清四个“讲究”与下文3—6节的关系,把握文中“总----分-----总”的结构。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 主备人 课时 陈建军 1 执教者 授课时间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苏州园林时的顺序。 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回廊。 为什么不讲究对称,并且还要极力避免? 明确: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者说:你见过哪些对称的建筑,它们给你的感觉是? 明确:“图案美”虽然规范、整齐、华美,甚至可能雄伟、恢宏。然而,中国士大夫们认为其缺乏自然之灵气与生机,便无画意、画趣,显得死板。苏州园林主人追求的是自然之趣,在不对称中创造出自然美来,这也是苏州园林美的特色。 (二)、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方法,就只这么两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设计者的匠心体现在哪儿呢? 关于山,园林大师陈从周说过这样一番有意思的话:真山如假方奇,假山似真始妙。苏州园林的假山有没有“似真”甚至“如真”设计者和匠师们说了不算,那得游览者说了算。游览者攀登假山的时候会? 明确: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问:游览者忘却城市意味着忘却? 可能的回答:烦恼 嘈杂 喧嚣 总结:苏州园林另有一个有意味的名字——“城市山林”,说到城市,总是和嘈杂分不开,但聪明的古人,却可以闹中取静。墙外长街,虽然是车水马龙,但在粉墙之中,黛瓦之下,却是鱼戏莲叶的悠闲,难怪古人要自得地吟唱出“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理解句子: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明确: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假山的堆叠需要技术,但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布局则非技术所为,而是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将大自然中优美的山景,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用一定的技术但更多的是艺术,创造出富有创意充满自然之趣的像真山一样的假山。 总结:苏东坡称赞朋友文与可画竹前是“胸中有成竹”,苏州园林的匠师们在堆叠假山前是胸中有丘壑,假山的堆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缘于匠师们平生多阅历。 过渡:园林的骨架,因山而峭拔,但设若只有山、石,园林会显得太硬了,少了点柔和与灵性。园林的血脉,因水而流动;山与水缺一不可,苏州园林假山堆叠追求的是自然之趣,那苏州园林池沼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池沼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水里种荷花养鱼,又是入画一景;池沼与园林的整体灵活布局,或为中心,或为河道,一切均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桥梁安排决不雷同,避免对称,取其自然;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布置几块玲珑石头,种些花草,因而从各个角度看均为一幅完美图画。 (三)、花草树木的映衬: 过渡:假山与池沼是人力所为,所以讲究配合构思,那花草树木本来就是自然之物,就不需要我们去构思布局了吧? 游览者登山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池沼引用活水, “活”字与文章中哪些内容相关? “自然之趣”应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美术作品理解。 应着重分析“活”水所达到的效果。 齐读第5节。 明确:树木的栽种。有高树的俯视,有低树的仰观,空间上,错落有致。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种植,兼顾到四季花草的变化,“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个别读 总结:春光易逝,当春天渐行渐远,多情的文人总会感叹:常恨春归无觅处。我们不防给他们个建议:不如转入此园来。你看,这些匠师们为游人想得真细致。这样游览者无论在四季的哪一个时间来到苏州园林,眼前都会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园林里树木的修剪呢? 苏州园林里没有修建成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园子里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更不用说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了。 问:为什么苏州园林里没有我们常见的修剪成宝塔那样的松柏或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样修剪出来的树木不美吗? 明确:这样修剪出来的树木人工的痕迹太重,苏州园林追求的是自然之美,因而不会有修剪成这样的树木。 问:为什么说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老师游览园林的时候,拿着相机,多拍园林里争奇斗艳的花花草草,从来没觉着枝干也能成一幅好画。 “盘曲嶙峋”很有表现力,让人一下就想象到藤萝的古老苍劲; 问:如果让你给这枝干做画,你会选择什么纸笔? 明确:挥毫泼墨的写意中国画,只有挥毫泼墨的写意中国画,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藤萝枝干遒劲的神韵。 (四)、花墙和廊子 过渡:苏州园林树木栽种与修剪追求的是自然之美,这种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且具有画意。多美的画面呀,可我总感觉遗憾的是,园林在花间树旁水边总有一些人工砌筑的花墙和廊子,这不是大煞风景,破坏了园林的自然之趣了吗? 明确:漏窗和廊子,使苏州园林的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使游者几经转折,目不暇接,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问:你能运用刚学的知识,赏析一下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吗? 明确:首先给读者的视线确立了一个画框——“窗”。诗人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已经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苍苍莽莽的“青天”,诗人用“含”字,便隐掉很多视觉上多余的景色,就象给我们一个相机的取景器,我们便在取景器中看到了远山,反而别有洞天,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总结:以窗户为画框,看不尽桃红柳绿的妩媚,看不尽烟琐重楼的迷濛,看不尽竹影梅风的爽朗,看不尽冰清玉洁的玲珑。因其隔、界,便不能一眼望穿,便有曲折之感,便显得含蓄蕴籍,又因其不隔、不界便能获得移步换景的乐趣,正 “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给游客以什么样的感觉? 如何理解“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着眼于画意”,教学时结合多媒体播放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理解。 是在这隔与不隔之间,体现了深邃含蓄之美。 总结:为了追求自然之趣,设计者和匠师们在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上做足了功夫,聪明的你会发现,其实叶圣陶已经帮我们做了总结。找出来,哪句话,可以概括3—6节的内容? 明确: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你看,叶圣陶在给我们介绍苏州园林的时候,抓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总特征,以总分的逻辑顺序展开介绍。不但有总有分,还有主有次,浏览一下7—9节,用一句话概括每节内容。 明确:7节:角落的构图:重在自然之“点缀” 8节:门窗的图案:简朴而独具匠心——朴素自然 9节:建筑的色彩:素淡 四、拓展提升 大猜想:苏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私家园林? 叶老开篇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为什么苏州会有这么多的园林? 材料一: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材料二:沧浪亭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明确:苏州是一座风雅之城,苏州人状元多、才子多,但是政治上有特别大贡献的人倒不是太多。苏州文人不想做官,更愿意隐居,但他们不是隐居在深山里,而是隐居在艺术里,把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物化成一个精神绿洲——园林。他们把自己内心的审美理想、品行操守、人生价值融入到园林里。“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自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是他们的追求。 总结: 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 可以修身养性 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 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 ——于坚《苏州,最后的园林》 五、拓展思考。 结尾说“可以写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3----6节内容与哪句话照应? 7—9节的介绍与3-6节构成什么关系?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苏州园林为何甲冠天下。 六、练习写作。 用说明的方式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建筑。将建筑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结合起来。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局部 完美的图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画 不止这些(2段)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 (7段)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 细部 讲究色彩的搭配 (9段) 总说 分说 总说
鱼儿,在水中串上串下,吐着顽皮的泡泡;鸟儿从荷叶上空飞过,想亲吻荷花姑娘的芳泽。四周的花儿,紫的,黄的,白的,红的,竞相开放。大红花儿,张着大嘴,放声歌唱;灯笼花儿,随风摇坠,四处飘香;剑兰花儿,形态独特,毫不逊色。它们与荷塘之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此时,我的心情兴奋到极点,好久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美的景色了。若果我有一双会画画的手,我定把这如痴如醉的荷塘活色生香的描绘一番;若果我有一部高像素的相机,我定不放过每个花开的镜头;若果
我是一个诗人,我定把这荷塘每片光鲜艳丽的色泽融入人生的诗篇。我更期待,期待盛夏的荷塘色,期待那更加妖娆多姿,色泽鲜艳的荷花,期待初夏生机勃勃、挥汗如雨的激情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