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刘 熹
(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 550014)
摘要:《统计学》作为商科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研究商科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原因,从而追溯问题根源,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的讨论,对于今后本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及测评方式等改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师生共同协作,落实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获得感,逐步完善商科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体系。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打造优质《统计学》课程。关键词:商科;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6-0215-002
容易产生对该课程产生负面情绪,学生积极性低,消极应付的态度对待该课程学习。
根据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应从上述三方面进行改进。
二、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商科类专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由传统的重理论偏向重应用。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增加实践(实验)环节比重。对于众多公式及复杂推理步骤尽可能弱化,将教学重点转向该公式及推理的现实应用。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将《统计学》总课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部分作为实践(实验)环节,增加统计学主流软件SPSS、Eviews、Excel等操作练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环节一一对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拥有统计学的视野分析问题,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应用。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规划《统计学》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实验)环节。将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与《统计学》课程相关内容相结合。结合社会、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现《统计学》的魅力及超强的实用性。
三、结合时代发展,改进教学手段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式”“填鸭式”课堂,其教学手段中往往采用板书及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结合时代发展,可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超星学习通”“课堂派”等现代教学手段。将课前预习、考勤、提问、课后练习等学习环节融入智能手机,让学生在“刷手机”中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兴趣。结合在校学生的年龄及爱好特点,采用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例如:“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精华与符合学生特色的现代教
(下转第220页)
·215·
《统计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讨论通过的商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商科类专业在大一或大二阶段,均会将《统计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每个学校根据具体条件差异,该课程使用的教材名称会有些许不同。
例如:《新编统计学》《统计学基础》《应用统计学》《统计学》等。但各学校各专业其《统计学》课程主要授课内容差别并不大。商科类专业作为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开展侧重点必然与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有所区别。
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学时、教学重难点及测评方式上有所区别,“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一、商科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商科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理论,轻应用
受传统教学模式及旧版教材的影响,《统计学》课程往往按照传统教材结构进行讲授式学习。然而传统教材受当时学术背景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其教材结构体系设置时将理论的研究列为其主要内容,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实验)环节。在沿用该教材体系时,没有及时去其糟粕,最终导致将此缺陷保留至今。在此基础之上,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师生们往往将学习焦点偏向理论学习,更多的关注公式背后的原理,对原理背后的假设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往往忽视了商科类专业对该门课程的应用教学研究需求。商科类专业作为非统计学专业,在学习《统计学》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拥有统计学的视野分析问题,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应用。也就是说,
我们不需要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理论的研究及公式来源于推导上,而是在理论后续的实际应用。通过理论的学习,重点掌握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统计学》课程体系建设时,应真正将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偏向应用教学。在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计划中大幅度增加实践(实验)环节所占比重,从而转变目前商科类专业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真正将“应用型”作为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重点。
(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受传统讲授式课堂的影响及统计学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限制,本门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在本门课程开展时多采用板书及PPT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课程内容的要求时常需要查询表格,而课程中所涉及的表格又不能仅仅通过一张PPT能完全呈现。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对所查表格进展阶段难以直观理解,学生课堂走神、放空状况时有发生。教师施教过程中课堂吸引力较弱,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弱。教师教学手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没有充分研究目前在校生年龄、心理、爱好等多方因素,没有将教师、学生、课程三者紧密结合。
(三)学生获得感低
该课程基本概念和公式众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教师还没来得及完全展示出《统计学》的魅力及应用性,在课程刚开始学习理论来源及公式推导时,学生已经产生过多的抵触情绪,并且已经认定《统计学》必须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理解并掌握。最终导致部分数学基础弱的学生在课程刚开始不久就已经放弃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加之目前商科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轻应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低。学生的获得感决定了他们对本门课程的认同度,获得感低必然导致学生配合度差,对课程的认同度也就不高。学生不能够真正认识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什么实用技能,
智库理论 实践经验,在相互切磋中,又能形成新技能、新观点,建构并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基础理论。改革以后,加大过程考核,除了课堂表现外,提高平时实验实训成绩比例。学生提交的策划方案或调研报告要有完善的评分细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注重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习惯。
最后,为解决教师专业应用能力问题,可定期排出课程组人员到规划公司或相关单位挂职学习锻炼。另外,加强与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合作,组织相关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学校协助专业教师积极争取地方规划项目和
课题,既利于老师又利于学生。专业教师也应尽一切努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与学生观念都急需转变。需要上到学校和领导的鼎力支持,再到教师的积极作为,最后到学生的通力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的使命,所以,实践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马秀娟(1982-),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
智库时代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旅游+电子商务实践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802269016
【参考文献】
[1]马勇,李玺.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郑向敏,方海川,郭剑英.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徐兴锐.地方高校实践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4):136-138.
(上接第215页)
学手段相结合,从而改进教学手段,到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效果。
四、依据学生特点,提升教学获得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获得感决定了他们对本门课程的认同度。那在《统计学》课程中如何能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这就成为课堂教学探讨的核心。目前在校生绝大部分为95后及00后,这代人受“碎片化”学习的影响,传统的案例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其日益丰富的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务实需求更加突出,实用性逐步成为学生衡量课程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获得感纳入思考范围。通过反复思考:学生一堂课获得什么?对学生有什么帮助?学生对本课程的需求是什么?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获得感。
例如:方法一:将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与《统计学》课程相关内容相结合。在认知实践环节通过走出校门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大环境,知悉《统计学》与社会、行业、企业都息息相关。在专业实践环节结合商科类专业
背景,根据具体企业相关数据分析,理解《统计学》的实用性。在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商科类专业具体项目的运行研究,掌握《统计学》基本方法的实际应用。
方法二: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涉及《统计学》部分纳入课堂实践(实验)环节。如:统计表的制作、数据处理等。在相关理论课程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类似论文数据研究分析。也就是以论文中涉及数据为项目,与学生讨论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学以致用,提升教学获得感。方法三:增加课后习题题型。
在公务员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资料分析模块,其理论知识来源于《统计学》,资料背景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报表。在此背景下,将“资料分析”题型纳入《统计学》课程习题,即丰富习题种类、满足学生的获得感又可以帮助其未来就业。
总而言之,通过多途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从而认可《统计学》课程,喜欢上《统计学》。
五、总结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
升教学获得感,逐步完善商科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统计学》,不仅能拥有统计学的视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还可以提升专业认知、毕业论文写作水平、提高就业通过率等。以此,认可《统计学》课程,愿意静下心学习《统计学》。
【作者简介】刘熹,女,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为《统计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3):35-37.
[2]王宏.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5(6):41-42.
[3]李菲菲.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浅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7(3):121-123.
[4]周跃进,李德权.关于统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8(12):49-50.
(上接第214页)四、总结
通过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效果、才能不断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其次,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要改变观念,集合社会的各项资源,对本校老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培训,形成一整套高效的·220·
实习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侯慧芳(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孙鸿玲,史德刚.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福建建筑,2011(1):30.
[2]章荷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81.
[3]胡晓敏.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2(10).
[4]李仁璞,邹海林,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0):26-28.
[5]王伟,李娜,等.校企联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126-127.
[6]沈良峰,刘学军.建筑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72-73.
[7]雷进生,张京蕙,张国栋,等.土木工程实习教学动态立体模型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6):136-1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