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几点思考
2022-10-03
来源:星星旅游
第24卷第2期 2017年4月 DOI:1 0.1 3958/J.cnki.Ztcg.201 7.02.008 中国陶瓷工业 CHINA CERAMIC INDUSTRY VoI.24.No.2 Apr.2017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几点思考 莫云杰,于文平,桑月侠,郑乃章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32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分析了景德镇陶瓷工业化的萌芽早、酝酿时期长、怏速进入严格计划经济、突发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较晚引进国外 先进科学技术的特殊性。指出:景德镇陶瓷工业化在二十世纪5()年代以后得到飞速发展。在研究、总结和展示景德镇陶瓷 ]二业遗产时,不能忽略景德镇陶瓷工匠的智慧成果,还要善于总结其经验教训。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17)02—0038—04 Some Considerations upon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ial Heritage MO Yunjie,YU Wenping,SANG Yuexia,ZHENGNaizhang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Domestic and Building Ceramics,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001,Jiangxi,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Jingdezhen ceramics from its early industrialization,long gestation,rapid entry into the planned economy,sudden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 economy,to later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points out that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y develroped rapidly after the 1 950s.Besides,the study,summary and display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ial heritage should not ignore the wisdom of Jingdezhen ceramic craftsmen,and in the meanwhile should be good at summing up their experience and Iessons. Key words:Jingdezhen ceramics;industrial heritage;particularity 0引言 近年来,关于景德镇工业遗产的讨论颇多uu 。 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设计、绿地集团注资的 在十七世纪中期的明末景德镇制瓷业民窑作坊里, 萌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I。他们认为: 当时制瓷作坊内的分工已经较绌,《天工开 物》列举了制瓷生产过程有舂土、澄泥、造坯、 汶水、过利、打圈、字画、喷水、过绣、装匣、 “陶溪川”亦在景德镇宇宙瓷厂旧址,意在保护和 开发利用,拟改建成一个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 的创意园。但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景德镇陶瓷 满窑、烘烧等十八道工序。“共计一杯工力,过手 七十二,方克成器” 。可见明末景德镇民窑已有 比较精细的分工,规模也较大。像这样的生产组织 已不是师傅、帮工、徒弟组成的小作坊,而是民营 的手工工场。随着分工的越来越细,需要专门擅长 某一制瓷工序技艺的工匠,这就冲破了家庭手工业 的限制,这也是景德镇制瓷业中出现雇佣劳动制的 前提。 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景德镇已是“主客 无虑十万余” ;到万历年问,“镇上佣工”“每日 业,有着极其丰富的产业内涵和特殊性。仅仅是按 普遍规律来简单梳理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是难以 全面覆盖。 1明末景德镇民窑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嘉靖、万历年问,景德镇陶瓷民窑达到了 历史的高峰,生产的瓷器不仅在国内有着广阔的 市场,而且远销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地。徐文在 二十世纪50年代和梁淼泰在80年代的研究指出:早 收稿日期:2016-1l一16。 修订日期:2016—11一l8。 不下数万” I。这些雇工的来源有三:丧失小块土 Received date:2016-11 i6. Revised date:201 6-11 18.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SWBI 7)。 通信联系人:郑乃章,男,博士,教授。 Correspondent author:ZHENG Naizhang,ma]e,Ph D.,Professor E-mail:znzl 1 62@1 63.corn 第24卷第2期 莫云杰等: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几点思考 地的农民——辅助工;明万历十二年后官匠改为雇 佣制后,一批世代相传的制瓷工匠转入民窑;原官 窑的辅助工,在长期实践中变成了熟练工。制瓷工 匠是制瓷佣工的主体,但是这批熟练工人被三四 年一轮的轮班制度所束缚,不得不在官手工业中劳 动,直到改为雇佣制后,他们的积极性和技术能力 才较好的发挥出来。这些辅助工人因在长期的劳动 实践中变成了熟练工。明代后期被民窑雇佣的佣工 与窑主之间不是封建时代农奴关系,他们失去了主 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使他们具有“凡人”的身 份,这在形式上是自由的、受民窑雇佣的佣工也因 此具有双重意义上的自由雇佣劳动者的因素 。 民营瓷业主的财富和生产量也是相当巨大, 正统元年(1436年),浮梁县民陆子顺一次就向北 京宫廷进贡瓷器五万八千件。(《明英宗实录》第 二十二卷),可见此人之财货实力和民窑生产数量 之大,他们这些人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近 代瓷业资本家的前身,这就是拥有大量财富的工厂 主的萌芽。 近年的考古发掘也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如河东 窑里古瓷窑址中,所出土的瓷瓦,子口处有的戳印 铭文“开整姚焕,利匠吴林”,就是制作素坯有分 工的实证 。 由此可见,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工业化萌芽于 明代晚期,那时景德镇既有大量的家庭制瓷手工 作坊,也已出现了民营的制瓷工场;这类民营制 瓷工场已具有自由雇工、分工协作的生产方式、及 拥有大量财富的工场主等资本主义的萌芽。民窑作 为一个产业体系,是最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 容纳不同素质的劳动力和充分占有市场的有机体。 它是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生产出 品质截然不同的器物,以满足消费欲望不同的人们 选择。民窑在生产过程中,不受上层建筑的束缚, 生产出来的产品带有时代的烙印。但是,清兵入关 后,该萌芽没有持续发展,只是游离于民问缓慢的 滋生。 但是,在景德镇历史和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及利 用的场所(无论在建成多年的、还是在准备建设的 展馆规划)中,它们收藏陈列了各个历史阶段产生 的各类典型标准器物和历史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 物及考古标本等,还保护了宋、元、明各个重要历 史时期弥足珍贵的窑炉、制瓷作坊等遗迹,很难看 到景德镇陶瓷业早期萌芽方面的展示。这无疑是一 大缺失。 2 “过手七十二”的议论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比较确切地记载了陶瓷 原料的选择和加工,坯体的成型,釉料的配制,施 釉以及烧成等整个生产流程和工艺原理,除了某些 细节外,基本上是符合当时的生产实际的,有许多 原理到现在还适用。 在景德镇古窑博览区和宇宙“陶溪川”建设规 划中,都有展示“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 克成器”的规划。为此,十分刻意的计算出多种版 本的七十二道工序。为此,十分刻意的计算出多种 版本的七十二道工序并不是十分确切的,因为这和 从生产制作瓷器的作坊相关,有些作坊生产并不是 十分细致而导致存在误差。 所以,有必要全面理解宋应星的叙述:“共计 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细微节 目尚不能尽也”。联想到《西游记》中吴承恩赋 予孙悟空“七十二变”、猪八戒“三十六变”。追 溯其源均出自天干地支说的“天罡七十二、地煞 三十六”。常识知:72=9 X 8,即它是最大单数与 最大双数之积,只是概念数不是定数,代表多、无 穷之意,即是变化多端或者变化无穷的意思,以表 明陶瓷制作工序方面的复杂性。 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 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 在”。“七十二行”是一个概念数,今天人们常说的 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并非具体数字。 综上所述,对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中,无论是已经建成多年的古窑博览区,还是正在 建的“陶溪川”,都在尽力表现七十二道工序。这 一做法是不科学的,显然是没有对宋应星在《天工 开物》中所说的话的后半句进行理解,是没有对 七十二这个概念详细理解的结果。从明末景德镇民 营陶瓷手工工场细致分工来利用宋应星之语,才是 正确的。 3 “十大瓷厂”改制问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开始致力于陶 瓷工业化的发展,首先是在原有小作坊的基础上 重新组建了约十余家大型陶瓷生产企业,人们习惯 称作“十大瓷厂”。十大瓷厂相继崛起,表明社会 ・40・ 中国陶瓷工业 2017年4月 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完成,使得景德镇陶瓷业飞速发 展。到了七、八十年代,它们代表了当时景德镇瓷 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不仅能够烧制出各种高品质瓷 器,更在于为国家赢得大量的外汇。由于出现动 力机器与大工厂,传统类的手工制瓷跟不上工厂所 需,从而引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这必 定要引发从社会结构、经济行为、生活方式到文化 形式的彻底改变。 但是这种改变的结果是:各个陶瓷厂只负责生 产,销售则有江西陶瓷销售公司和江西省陶瓷进出 口公司负责内销和外销,生产任务的安排则有江西 陶瓷公司统一下单,这样一来,也决定了各个陶瓷 厂的单一生产}生企业特征,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被计 划分离到其他国有部门负责”“ 。以至于这批企业严 重脱离市场,无研发意识和市场占有能力。以致于 在后来启动市场经济时出现“水土不服”和衰败的 现象。 其次,各国营陶瓷企业到了二十世纪60—70年 代,不再是只管生产商品的机构。职工的生老病 死要管,人口高峰带来的职工子女上学、就业、住 房、甚至医院等诸多本该由社会管辖的事情,全部 要管。各个国营瓷厂均要办子弟学校、建设职工宿 舍;甚至还办集体工厂,安排其职工子女就业,如 景德镇陶瓷厂管辖的面砖厂,为民瓷厂管辖的万能 达瓷厂等等。这十大瓷厂被强加了诸多的本该由社 会管理的事务,必然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甚至不顾 环境污染、拼命耗用陶瓷原料资源。最后导致“十 大瓷厂”一步步陷入危机之中。 再则,二十世纪90年代,面对已暴露的危机, 政府也试图救市,动用了各种手段,试图维持“十 大瓷厂”的经营,缓解危机。但实施“十大瓷厂改 制”的指导思想——陶瓷以手工生产为主,化小企 业核算单位。在该逆工业化进程的指导思想下,最 终也没能阻止景德镇陶瓷工业的衰落。 综上所述, “十大瓷厂”虽然是陶瓷工业化的 必然结果。但是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对工业化进程 必然规律缺乏深刻理解,到二十世纪80年代诸多的 弊病显现;而: ̄J9o年代这类思维仍未醒晤,在仓促 进行的经济转型中,导致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天, 研究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保护时,必须考虑到如何 展示这些生产关系与市场经济的作用,予避免后人 再重覆旧辙。 4景德镇陶瓷工业化进程的引进与消化 一般观点认为:十八世纪末在英国发动的第 一次产业革命,其形式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 取代了手工,进程模式是“生产——技术——科 学”,在生产技术突飞发展的推动下,近代科学开 始建立;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以电磁学理 论为基础的现代科学确定后,欧美广泛学习福特发 明完善的流水线,进行大批量生产,掀起了第二次 产业革命,其进程模式是“科学——技术——生 产”1111。欧美经历产业革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 遇并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将原来引领世界的中国等 东方国家甩到后面。 十七世纪景德镇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随着清 兵入关而扼杀了。}青政府的关门闭守政策,在十七 一十八世纪后期出现了中国陶瓷历史上的“康雍 乾”盛世,致使无知于西方产业革命。到十九世纪 中期,国门被崛起的欧洲用大炮轰开后,人们才领 悟到产业革命的能量。如何来发展中国民族陶瓷工 业?二十世纪初国人开始了探索和实践。从陶瓷工 业化的首要基础——现代工科教育入手,是当时的 共识。我国陶瓷工科教育引入走了“扶桑东瀛”的 捷径,而不是向当时近代陶瓷科学技术最领先的英 德直接引入 ”“”。 留学日本的张浩,于1906年回国,1910年创办 江西瓷业公司旗下的中国陶业学堂” ;该学校历经 艰难的发展,成为今天的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 学院。1949年前,该校长期聘用留日学者执教,引 进的石膏模具成型、吹釉技术和西洋绘瓷技术,均 为成功;而仿制日式机械辘轳、方型煤窑,确成效 甚微。 解放后,一度照搬前苏联的工业发展模式。引 进其技术,参与在捷克专家指导下的拟建景德镇瓷 厂工程,以失败告终。二十世纪60—80年代,景德 镇陶瓷业经历了许多大的变革,如燃料从松柴改为 燃煤、重油;作坊式的分散生产改为流水线连续 生产;以水动力的水碓粉碎改为电动力的雷蒙粉碎 等等。在这期间,景德镇陶瓷工匠发明了橡胶吸坯 器,实现了连续快速装坯;伞式玲珑碗打孔机,实 现了玲珑碗连续生产等。这些工匠智慧及其效果, 在展示景德镇陶瓷工业化时不能被忽略。 在二十世纪8O年代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 初,气体燃料在景德镇推广,引进英国燃气梭式 第24卷第2期 莫云杰等: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几点思考 ・41 ・ 窑,后来被推广至全国各日用陶瓷企业。此时,景 德镇陶瓷大学的大批毕业生涌入佛山,参与到当时 大量引进德国、意大利先进的建筑陶瓷生产设备工 作中,对佛山原有的陶瓷生产体系进行了革命性的 改造,将佛山陶瓷企业快速跃居全国陶瓷业的标 兵。反差巨大的是同时代景德镇引进德国技术建设 的“4369”陶瓷样板工程n ,虽说该样板现今仍持 续生产,但“样板”仅仅是悬置高阁,丝毫未能得 到消化和推广。 对比景德镇和佛山的引进消化过程及效果,这 不能不引起人们思考:工业化进程中,引进对象的 先进性和用市场经济引导性,这是消化推广能否成 功的决定性问题。 5结语 (1)景德镇陶瓷由手工业向工业化的转型始于 明代晚期,具有萌芽早、酝酿时期长、二十世纪中 期快速进入严格计划经济、突发向市场经济转型和 较晚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特殊性。 (2)景德镇陶瓷工业化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 得到飞速发展。在研究、总结和展示景德镇陶瓷工 业遗产时,不能忽略景德镇陶瓷工匠的智慧成果, 还要善于总结其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刘伯英,李匡.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1_建筑创作 2006,(9):24-30. [2】张杰,贺鼎,刘岩.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复兴一 以宇宙厂区的保护与更新为例[JJ_城市规划,2o14,(8):lOO— lO4. [3]徐文,江思清.从明代景德镇磁业看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N]. 《光明日报>1956年3月29日. [4]梁淼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MI.南昌:江西人民出版 社,1991:17—25. [5】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七,《陶埏》. [6]乾隆《浮梁县志》卷四.《群祀》. [7]光绪《江西通志》第四九卷. [8]欧阳世彬.十五世纪景德镇民窑研究[JJ.陶瓷学报,2000(6): 72-78. [9】余家栋.江西陶瓷史[M J_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189— 194. [1O]淘智.《江西陶瓷工业志》概述[J]l景德镇陶瓷,2001,1 1(3): 39-43. [1 11 ̄1|兵,杨舰,戴武三.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6:232. [121素木洋一(日).七 三、y夕叉 技术史[M].东京:技报堂, 1984:1-10. [13】郑乃章,李原野,等.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的传播[J】 _硅酸盐通报,2013,6:1092—1096. [141张骏.中国近代陶瓷教育的先驱一张浩fJ1.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报,1986(01):53—56. [151林云万,吴大选.陶瓷样板工程[M].陶瓷导刊,199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