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武夷岩茶?
作者:右然
来源:《茶道》2018年第02期
2018年第八届《茶道》全球茶友迎新茶会的主题是“岩骨花香-飘香五洲”,即在1月6日当天,全国20多座城市及四大洲六个国家同时开泡一杯武夷岩茶,品赏“岩韵”,传递祝福。 也许,有人会问,在名优茶品类如此丰富的福建,为何独钟武夷岩茶? 原因有四,有古亦有今,有内亦有外:
其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武夷茶备受历代文人雅±的喜爱。其二,在当代,武夷岩茶消费热持续升温,以其独特的山场气息和品种特色赢得越来越多茶客茶友的青睐。其三,从清代开始,武夷茶和瓷器一样,作为大宗商品,通过陆上的“世纪大动脉”中俄万里茶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尤其是在东南亚一带,武夷岩茶仍然慰藉着华人华侨们内心的乡愁。其四,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是中国福建呈现给世界的一张“金名片”,这里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孕育了“岩骨花香”,不仅是福建也是中国乌龙茶的典型代表,而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它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当然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海外分会场,除了提供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外,我们还为海外茶友们准备了安溪铁观音、正山小种红茶、福安坦洋工夫、福建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最具代表性的闽茶品类。 古:文人雅士,激赏武夷茶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元至少是宋以前,武夷茶还名不经传。不过,翻阅故纸堆,还是有“珠玉”暗藏其中。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有个叫孙樵的职方员外郎,一下笔就给武夷茶“赐”了个文绉绉的雅号:晚甘侯。他把茶送给老朋友焦刑部分享,并写道: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晚甘侯”堪称武夷茶的雅号,清人蒋衡还为它立了传。直到现在,这个雅号还是叫得很响。
唐末五代的徐夤,是个地道的福建人,他也是武夷茶的“知音”。他在春暖花开时收到了尚书送的武夷蜡面茶,品过后,诗兴遄飞,赋诗云: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入宋后,距离武夷山不远的建瓯北苑凤凰山,成为赵宋王朝的皇家茶园, “龙团凤饼”则是皇室贵族阶层乐享的奢侈品,连宋徽宗也乐此不疲地握着茶筅在绀黑的建盏中点茶,还为北苑贡茶写了一部专著。同时,从文人士大夫到普通百姓,也都喜欢拿茶跟人一比高下。为此,朝廷高官范仲淹也忍不住要为斗茶点赞:“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大学士苏轼一边讽喻丁谓、蔡襄的不厚道,一边却难以抵抗武夷茶的魅力: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1301年,元朝政府在九曲溪第四曲的南畔兴建了皇家御茶园,专制贡茶,武夷茶正式成为御贡。在明清时代,武夷茶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道命令结束了团茶纳贡的历史,自此改制散茶。文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至清代,武夷茶的名气完全盖过了北苑茶:“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周亮工《闽小记》)
武夷茶最初是沿袭安徽黄山松萝茶(绿茶)制法的,在反复探索、改进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岩茶(乌龙茶)和正山小种(红茶)。就岩茶来说,它的韵致令许多文人痴迷。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土慎品得很细致: “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武夷三味》)。蒋蘅更是注意到岩茶特有的品种之味: “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武夷茶歌》)。
原本不怎么待见武夷茶的袁枚也成了岩茶的“死忠粉”: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随园食单·茶酒单》)。 他还兴致勃勃地为武夷茶赋诗《试茶》一首: 闽人种茶当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 我来竟人茶世界,意颇狎视心迪然。 道人作色夸茶好,瓷壶袖出弹丸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杯啜尽一杯添,笑杀饮人如饮鸟。 云此茶种石缝生,金蕾珠蘖殊其名。 雨淋日炙俱不到,几茎仙草含虚清。 采之有时焙有诀,烹之有方饮有节。 譬如曲蘖本寻常,化人之酒不轻设。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 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 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卤莽便失真。 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
把“岩韵”说得最透的当属梁章钜。他说: “至茶品之四等,一日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日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日甘,清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日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归田琐记-品茶》)。
当然,岩茶的显赫声名还不少了“茶皇帝”乾隆的御笔: “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清香至昧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冬夜煎茶》)。 今:“岩茶热”,还在持续升温
在“岩岩有茶,无岩不茶”的武夷山,传统上,依据山场的类型和特点,将岩茶分为正岩、半岩、洲茶和外山,而评判标准又以“岩韵”之有无、显隐为核心。
早在清代,人们对岩茶的山场及品质高低有着清晰的认识。清崇安县令陆廷灿云:“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得天独厚的环境注定了正岩茶天生的尊贵血统,加之产量有限,价格自然高昂。而且,同是产自正岩的茶,因山场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产自“三坑两涧”的岩茶自然被茶客尤其是岩茶发烧友们奉为武夷正岩茶的“圭臬”,其独特的山场气息、纯正明显的“岩韵”及持久的回甘,备受追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岩茶如影随形的是功夫茶。自清代以来,茶客们就对它情有独钟。编修于乾隆年间的《龙溪县志》云: “近则远购武夷。以五月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瑭溪之蒲,盛必以长竹之筐……有其癖者不能自己,穷乡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费岁数千。”连横所著的《雅堂笔记·茗谈》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品茗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当代,作为岩茶消费的主要市场,福州、厦门、漳州及广东潮汕、深圳、广州等地,茶客们在茶桌上喝得最多、谈得最多、微信朋友圈发得最多的也是岩茶,而且他们还喜欢在茶叙时,各带上几泡茶,像宋人一样,斗一斗,看看谁家的茶。当然,输赢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分享与品赏“岩韵”,且乐在其中。
放眼全国市场,武夷岩茶及福建白茶、云南古树普洱茶堪称茶市的三大“茗星”。走访各大茶城及茶店、茶馆,武夷岩茶一定是商家销售目录或点茶单上不可或缺的,而且价格不菲。就拿人气最火爆的“牛肉”(牛栏坑肉桂)来说吧,几乎每家茶店都声称有最正宗的“牛肉”,价格从2000~10000多元/斤不等,许多无“肉”不欢的茶客更是满心期待能亲赴一场“全肉宴”(不同山场出产的肉桂)。于是,在茶圈里流行着这样的段子: “厂里没有箱把‘肉’,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是武夷制茶人;店里没有斤把‘肉’,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是武夷卖茶人;家中没有三两‘肉’,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是武夷爱茶人;身上没有泡把‘肉’,都不好意思跟人说是武夷斗茶人。”
近年来的“岩茶热”,可见一斑,它的热度还将持续升温。 外:一杯武夷茶,连接中国与世界
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乌龙茶及饮茶习惯也随着福建先民下南洋谋生而进入东南亚地区,且世代流传。同时,福建也是海外侨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全国重点的侨乡。闽侨在全球范围内数量之多、影响之大,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全球福建籍华人华侨达159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80%集中在东南亚。 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下南洋,各大华人茶行也随着兴起。至20世纪30年代,仅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的茶号就有一百余家,其中著名的有新加坡的“林金泰”、“源崇美”、“高铭发”等,马来西亚的“三阳”、“梅记”、“兴记”等茶行。他们销售的茶品,除了安溪铁观音,也少不了武夷岩茶,尤其是铁罗汉、水仙是东南亚闽籍华侨的至爱。
海内外闽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饮闽茶,是共同的生活习惯,而共同的茶香记忆生发了共同的乡愁。无需太多的言语,一杯味醇香隽的岩茶就是联络彼此感情、畅叙同胞情谊的最好纽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武夷茶的另一支,则是诞生于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约18~19世纪,在印度、锡兰红茶兴起前,它几乎是茶的代名词。
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界约》,确定恰克图为两国互市,边界分设中俄市场。恰克图在俄语中就意为“有茶的地方”。这条从武夷山下梅村出发,翻山越岭、绵延5000多公里的武夷“万里茶路”,源源不断地向俄国输送来自中国的健康之饮。直到今天,俄罗斯人仍然流连于茶炊里那温暖香甜的茶汤。
1607年,是荷兰人通过东印度公司首次把武夷茶运到欧洲。当武夷茶登陆欧洲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人则是疯狂地爱上了这种来自东方的琥珀色液体,并把对茶的嗜好变成一种优雅高尚的文化,当武夷茶走进欧洲乃至世界的其它国家时,又积极地与当地文化兼容并包,使饮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武夷茶甚至还引发了战争,著名的中英“鸦片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归根结底,就是茶叶的战争。
丝路帆远,茶香依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一杯中国茶,不仅仅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健康之饮及向世界输出的文化符号,还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芳香桥梁。握在金砖国家领导人手中那一盏盏香茗,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在过去的2017年中,最让爱茶人们骄傲的莫过于出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的中国茶以及如影随形、贯穿始终的中华茶文化元素。当然,还有令福建人自豪不已的多彩闽茶,其中就有武夷岩茶的“倩影”。
岩骨花香,飘香五洲。产自世界“双遗”武夷山的岩茶,是中国乌龙茶的代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它更应成为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精神、讲述中国故事最直观、最具象、最温暖的语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