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古诗文背诵内容
三、课标古诗
1 《池上》白居易(唐)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悯农》(其一) 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悯农》(其二)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 《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8《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自读古诗:
1、《约客》 赵师秀 (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题都城南庄》 崔护 (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山中送别》 :王维 (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唐)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6、《望岳》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送友人》 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赠范晔》 陆凯(南北朝)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9、《忆西湖》 麟庆(清)
迎薰阁外绿波肥,十里荷香人未归。若许梦中身化蝶,今宵应傍藉花飞。
曾为寻春试马蹄,苏公隄接白公隄。香山已去东坡老,芳树流莺故故啼。
二、 《孟子》(节选)
人性善
告子曰:“性犹湍(tuān)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ǎn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上》)
牛山之水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niè)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zhuó)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wù)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ɡù)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告子上》
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hū)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告子上》)
心之四端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pù)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告子上》)
今人乍(zhà)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nà)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wù)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ɡǎo)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公孙丑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