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棚施工技术在隧洞塌方处理中的应用
2020-08-16
来源:星星旅游
第4期总第188期 浙江水利科技 No.4 T0tal No.188 2013年7月 Zhejiang Hydrotechnics July 2013 管棚施工技术在隧洞塌方处理中的应用 王金英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66) 摘要:针对甘肃舟曲喜儿沟电站引水洞特大塌方事故中塌方量大、塌腔高、塌渣呈松散块状、地下水丰 富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中长管棚超前支护、注浆加固胶结塌方岩渣、开挖结合使用小导管的施工方法,取得了 成功。 关键词:管棚;隧洞;塌方处理;喜儿沟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U455.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01X(2013)04—0063—40 渣已达26 000余立方米,但腔体仍未出露,腔体内地下渗 1工程概况 水量达15~20 m3/h。 喜儿沟水电站位于甘肃省舟曲县憨班乡的白龙江干流 2.2塌方特点 上,电站引水隧洞进水口位于白龙江右岸副坝上游,引水 (1)塌腔高。截止2012年6月19日,按塌方长度 隧洞全长8 393.00 m,施工标段桩号为3+200.00—8+ 30.0 m,宽度9.2 m(洞径)计算,塌腔高度可达94.2 m, 413.69 m,长5 213.69 m,为有压隧洞,断面呈圆形,开挖 考虑洞两侧侧向垮塌,塌腔高度至少在70.0 m以上。 半径8.70 9.20 m,隧洞底坡为5%o,采用钢筋混凝土全断 (2)塌方渣体呈碎块状。由于塌方渣体中的黏土颗粒 面衬砌,衬砌后洞径7.50 m。 被持续不断的地下水带走,渣体胶结情况差,从现场掌子 本次大塌方位于引水洞2#支洞上游主洞3+680.00— 面堆渣及出渣料情况看,腔体内渣体呈5~60 cm碎块状散 3+650.00 m洞段,附近发育有断裂构造,走向NW305。, 体结构。 倾向SW,倾角约7(】。。塌方洞段主要以碳质千枚岩为主, (3)塌方腔体不断扩大。腔体内的岩体在地下水的浸 夹方解石条带及绢英千枚岩,其中炭质千枚岩遇水易风化 泡、冲刷下,不断塌落,渣体不断向上堆积,腔体不断 成碎屑、碎片状,抗风化能力差,属软岩;绢英千枚岩和 扩大。 方解石抗风化能力较强,属中硬岩。该洞段岩体较为破碎, (4)腔体内可能存有高水头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流量 节理裂隙发育且地下水丰富,岩体自稳能力较差,岩体属 较大,且塌方腔体处于掩埋状态,腔体上部可能存在高水 头地下水。 V类围岩。 2.3塌方原因分析 2塌方情况、特点及原因分析 该洞段出现大塌方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地层构造运动影响。该洞段附近发育有断裂构造, 2.1 塌方经过 受区域断裂影响,引水洞线层间挤压断层、小褶皱较发育, 本次塌方洞段于2010年7月开挖支护完毕。自2011年 存在由炭质千枚岩、糜棱岩组成的破碎带,稳定性差、透 12月27日开始,3+710.00~3+680.00 m洞段多次重复发 水性强。 生小规模塌方,报请业主、监理同意后,及时进行了支护 (2)岩体结构整体性差。该洞段岩体属V围岩,主要 处理。2012年4月28日,3+688.00~3+685.40 m洞段支 以碳质干枚岩为主,岩体较为破碎,裂隙发育且地下水丰 护完毕后进行出渣时,3+680.00 m上游突然发生大规模塌 富,遇水长期浸泡易于软化崩解,岩体自稳能力差。 方,塌方长度3O.00 m左右,塌腔体被掩埋,塌腔高度不明 (3)地下水丰富。该洞段节理裂隙发育,沿节理裂隙 确,有大量地下水持续渗出;5月18日出渣到6 000 m时, 大量渗出地下水,造成碳质千枚岩遇水软化、崩解变形。 塌腔逐渐出露,混凝土拱圈跟进到3+680.00 m;在随后的 (4)开挖完成后暴露时间过长。该洞段于2010年7月 出渣过程中,腔体内渣体不断随渗流塌落,并再次将腔体 完成开挖支护,直到2011年l2月,近1.5 a内,由于各种 掩埋;6月2日渗水逐渐加大,腔体内有渣体塌落的声响, 原因一直未能进行永久混凝土衬砌,直至造成围岩失稳、 直到6月12日洞渣不断往下滑塌。出渣至6月19日,已出 垮塌。 收稿日期:2012—12—19 3塌方处理方案的制定 作者简介:王金英(1968一),女,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 主要从事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 对于该洞段塌方事故的处理,鉴于此次塌方事故的特 殊性及可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专门派地下工程、混凝 ・63 ・ 王金英:管棚施工技术在隧洞塌方处理中的应用 土等相关专业专家与业主、 设计、监理共同商讨确定了塌 方处理方案。 5 管棚设计计算 5.1洞顶围岩压力计算 该塌方段开挖洞径D=9.10 m,塌方段埋深按日= 3.1立即停止出渣 到2012年6月19日,出渣26 000余立方米后,塌腔仍 被渣体完全掩埋。由于塌腔内可能存在高水头地下水,如 70.00 m计,管棚采用扇形布置,施工中,钢管的计算模型 果继续向前出渣,将打破空腔内高位水头地下水、渣体与 洞内渣体构成的平衡稳定状态,造成大量的高水头地下水、 渣体从腔体内瞬间涌出,给洞内出渣人员、设备及其他施 工人员带来生命、财产损失。同类事故在某同类隧洞施工 中已经发生过…。 3.2方案比较 对于该次塌方的处理,选择超前小导管和超前管棚2 种施工方案。 3.2.1超前小导管方案 超前小导管方案具有循环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 点,但要求小导管前部的未开挖渣体支点具有一定的自稳 支撑能力,并且由于小导管直径较小,注浆加固周围渣体 的范围小,承受上部渣体的压力不能过大。 3.2.2超前管棚方案 超前管棚方案具有施工循环较长、成本较高、操作难 度大,需要专业钻具及专业施工队伍的缺点,但超前管棚 长度较长、直径较大,注浆加固长度、范围都比较大,前 部未开挖渣体支点经注浆加固后具有一定的自稳支撑能力, 承受上部压力能力也比较强。 3.3处理方案确定 通过专家组充分探讨、协商,本次塌方处理必须在确 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鉴于本次塌方体呈块状散体结构, 稳定性差;塌腔内高度达70 m以上,腔体内存在高位水 头,超前支护体必须能承受上部很高的承载压力,因此最 终采用超前管棚方案进行塌方处理。 4超前管棚支护施工原理 超前管棚施工基本工作原理:采用专用钻孔机具按照 设计次序在设计开挖轮廓线外,按较小的间距钻孔,将管 体周围钻有孔洞的大直径钢管依7欠打入前方堆积渣体内, 然后按照设计次序、设计压力依次灌注水泥浆,水泥浆通 过钢管周围的孑L洞压入周围渣体内,从而固结钢管周围渣 体。环向密集布置的沿洞轴线方向的钢管在钢拱架和前方 经注浆加固的未开挖渣体2个支点的共同支撑下,为下一 步渣体开挖提供了安全保证;钢管周围渣体经过注浆固结 后,在钢管周围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形成了1个筒状环向壳 体固结拱圈。从而分别在隧洞塌方洞段的纵向、环向形成 了1个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梁结构和拱结构,形成的纵向 和环向结构共同作用,能有效提高超前支护体的整体承载 力和自稳能力,这样就能有效保证隧洞塌方渣体的顺利开 挖支护工作。 ・64・ 可以简化成图1。由于埋深较大,渣体呈散体结构,围岩压 力按太沙基公式确定【 。 卜-— L・L—上L・ —— 图1 管棚钢管强度计算简图 P=(7a1一c)/(2tang,) a1=a+hitan(45 ̄一g,/2) 式中:P为围岩压力,MPa;y为围岩重力密度,kN/m3;C 为粘聚力,MPa; 为侧压力系数,太沙基公式取A=1; 为内 摩擦角,。;a为隧洞开挖宽度的1/2;h 为洞室开挖高度,m。 当围岩顶部埋深大于30.00 m时,按太沙基公式计算的 围岩压力误差较大。考虑到施工后的管棚对围岩压力的缓 冲、吸收、分散等作用以及通过管棚注浆对围岩的加固效 果,通常实际围岩压力仅为太沙基公式计算值的40%~ 50%,即P__(0.4—0.5)P。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_4J,塌方洞段岩体基本质量级别 为V级,7<22 500 N/m3、56<27。、C<0.2 MPa,渣体松方 系数按1.4,取y=22 500.0/1.4=16 071.0 N/m3;取内摩擦 角≯=27。;由于渣体呈散体块砖结构,粘聚力很小,取c= 0; =l;a=D/2=4.55 m;hl=9.10 m;洞顶埋渣厚度H= 70.00 m,钢管容许应力[ ]=240 MPa。 a1=a+h1tan(45 ̄一4'/2)=4.55+9.1tan(45—27/2)= 10.13 P=(7a1一c)/( tang,)=(16 071×10.13—0)/(1 X tan27) =319 511 Pa:0.32 MPa 只=0.5P=0.16 MPa 5.2钢管最不受力段长度计算 L=Ll+ 式中: 为钢拱架间距,m;L2为开挖单循环进尺, nl。取钢拱架间距L1=0.5 in,单循环进尺控制在0.5~0.8 In,最大不超过0.9 Ill,计算取 =0.9 nl,则£=0.5+0.9 =1.4 m 王金英:管棚施工技术在隧洞塌方处理中的应用 5.3单位宽度内荷载计算 加=Pi=0.16 NPa/m 6.2管棚施工参数选取 (1)管棚外偏角:尽量选取最小外偏角度,这与现场 作业条件及钻孔设备有关,根据现场察看,最小钻孔外偏 最大弯矩值肘一=wL /8=0.16×lO6×1.42/8=39 200 Ⅳ・m=39.2 kN・m 5.4单位宽度内钢管抗弯截面模量计算 = 一/[ ]=(39.2 X lO3)/(240 X lO6)=1.633 X 10一m3:163.3 cm3 5.5钢管规格选取 根据管棚常用钢管规格相关参数进行比选,即可选到 合理的钢管规格参数。 (1)外径 108 rain,壁厚6 IrllTl的钢管抗弯截面模量 舷=46.46 cm3,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管数量为n=163.3/ 46.46=3.51根/m,钢管间距28 cm,间距偏小。 (2)外径 108 mm,壁厚8 mm的钢管抗弯截面模量 耽=58.55era3,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管数量为n=163.3/ 58.55=2.79根/m,钢管间距36.0 cm。 (3)外径 108 nlnl,壁厚10 nlm的钢管抗弯截面模量 耽=69.16 cm],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管数量为n=163.3/ 69.16=2.36根/m,钢管间距42 cm。 (4)外径 127 rr.m,壁厚10 n'lm的钢管抗弯截面模量 耽=99.77 cm3,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管数量为n=163.3/ 99.77=1.64根/m,钢管间距61 cm,间距明显偏大,不 合理。 从以上几组数据看,选用外径 108 mm,壁厚8 IIinl和 外径 108 n'lln,壁厚10 mill的钢管均可以,考虑到小间距 更有利于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施工中选用了直径 108 inlll,壁厚8 mm的钢管,间距35 cm。 6塌方处理施工 6.1塌方段支护处理结构 隧洞塌方段管棚布置及支护衬砌结构见图2。 图2塌方段管棚布置及支护衬砌结构断面图 角可控制在10。以内。 (2)管棚长度:鉴于顶部塌方堆积体结构松散,如果 管棚过长,管棚底部偏离隧洞设计开挖轮廓过大,通过管 棚注浆时,可能影响设计开挖轮廓周围的渣体胶结效果。 预计本次塌方长度30 in,按1次通过考虑,管棚长度最少 35.00 m,外偏角按10。考虑,管棚底部偏离设计开挖轮廓 距离r=35sin10。=6.07 In,通过管棚注浆难于保证这一厚 度的渣体很好地胶结。如果2次管棚通过,每次通过长度 15.00 m,考虑搭接长度3.00 in,管棚长度18.00 in,管棚底 部偏离设计开挖轮廓距离3.10 Ill,根据经验,通过管棚注 浆可以保证这一厚度的渣体较好地胶结,因此取管棚长度 L=18.00 rn。 (3)管棚布置范围、间距:根据顶部塌方情况,管棚 布置在顶拱圆心角150。范围;管棚间距35 cm(见图2)。 (4)管棚外部端头支撑:采用I18工字钢制成的钢拱架 支撑,间距50 cm。 (5)管棚注浆孔布置:每隔30 cm梅花形布置,孔径 10~16 em,孔口段1 irl不设注浆孔。 (6)灌注浆液:采用0.5:1的水泥浆。 (7)注浆压力:考虑到渣体空隙较大,灌注压力太大, 浆液可能流出渣体外部,灌浆压力逐渐由小增大,一序孑L 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灌浆压力选用0.3~0.5 MPa; 二序孔灌浆压力选用0.5~0.6 MPa;三序孑L灌浆压力选用 0.6~0.8 lVlPa。 (8)灌浆结束标准:在上述设计灌浆压力下,当注入 率不大于0.4 L/min时,延续灌注30 min,即可终止灌浆。 (9)钻孔设备选取:选用YXZ一70A型液压锚固钻机钻 孔,钻孔直径110~230 mm,钻孔深度35~100 m,钻孔角 度范围0~360。,重量1 345 kg,电动机功率18.5 kW。 (10)钻具选取:选用 108三件套偏心钻具。扩孔时 钻头直径 118 mm,收拢时钻头直径西85 mm。 6.3管棚施工 (1)封闭掌子面塌方堆积体:采用C20喷混凝土封闭 掌子面塌渣塌渣堆积体,防止表面塌渣继续风化;防止管 棚注浆浆液从渣体渗出。 (2)管棚钻孔测量放样:根据管棚设计参数,采用全 站仪进行管棚孔位测量放样工作,孔位精度控制在±3 cm。 (3)钻孔跟管:钻孔采用Y)(Z一70A型液压锚固钻机, 钻具采用 108三件套偏心钻具。钻机就位施钻前,必须精 确核定钻机位置,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方向与设 计一致。钻具钻进时偏心扩孑L套向外旋出,钻头直径 118 Hun,钻孔直径 120~125 mm;管棚按1.5 m一节,套在钻 杆外部、钻具后边同时跟进,管棚钢管随着钻具钻进采用 丝扣逐节连接;管棚跟管钻进到设计深度(18 m)后,钻 具小心地反转,偏心扩孔套旋回,钻头直径收拢至 85 mln,钻杆、钻具从管棚钢管内退出,并将钻杆逐节拆除, ・ 65 ・ 王金英:管棚施工技术在隧洞塌方处理中的应用 最后将偏心钻具系统从管棚钢管中取出。 (4)注浆:管棚钢管施工完毕,采用钻机来回扫孔, 清除管棚内浮渣,再采用高压风将管棚内岩渣吹出钢管外。 管棚钢管孔口连接注浆管,按每序孑L的设计灌浆压力,注 入0.5:1的水泥浆。注入管棚钢管内的浆液通过钢管周围 的注浆孔充填扩散到渣体空隙中,使管壁周围一定范围内 松散渣体充分胶结。 (5)开挖支护:全部管棚注浆完毕24 h后即可开始进 行开挖作业,开挖采用反铲结合人工开挖,单循环进尺 50~80 em,根据堆积渣体稳定情况,辅以钢支撑、超前小 导管超前支护。 参考文献: [1]杨玉银,卢学文.某隧洞特大涌渣流砂事故原因分析及经验教 训【J].工程爆破,2010,16(3):52—55. 8结语 实践证明,采用中长管棚处理高水头压力下隧洞特大 塌方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其中管棚跟管钻进成功是塌方处 理的前提,这是保证塌方处理过程中施工安全的首要条件; 注浆浆液对塌方堆积体的良好胶结效果是塌方处理成功的 关键,是保证塌方堆积渣体稳定,防止继续塌方的重要因 素,必须要重视注浆施工作业并保证施工质量。 7塌方处理效果 截止2012年11月底,发生塌方的3+650.00~3+ 680.00 m洞段已经开挖支护完毕,塌方处理工作取得了成 功。从开挖后渣体出露情况看,渣体胶结良好,注浆效果 完全满足开挖需要,为塌方处理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2]康世荣,陈东山.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手册(2)施工技术 [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3]李建军,谢应爽.隧道超前支护管棚工法设计与计算研究 [J].公路交通技术,2007(3):140—142. [4]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GB 50218--94工程岩体分 级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姚小槐) (上接第62页) 验证,在内塘设计水位下,与3台水泵联合调度排泄洪水, 工程运行良好,各项目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5)沉井每天下沉50~60(3m,大约3—4 d后,当首层 沉井顶离地面高差30~50 cm时,则停止开挖下沉,并通过 (2)泵闸厂房及进出口岸墙沉降观测:2010年12月, 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了第1次观测:主厂房均匀沉降 3 mm;进口岸墙中部最大沉降8 mill,岸墙与水闸边墩接缝 顶拉开6 111111(已及时修复);出口岸墙中部最大沉降10 IlllTI。2012年l2月,第2次观测:主厂房未见异常,已稳 定;进、出口岸墙沉降比第一次记录沉降3—5 irlin。 仪器观测进行纠偏,使沉井处于平稳状态。 (6)沉井第2层井身在首层井身上制作。在混凝土达 到设计强度后,沉井整体下沉,纠偏方法同(1)~(4)。 (7)在沉井下沉到设计位置后,进行灌注桩桩头处理 及闸室底板钢筋制安和混凝土浇筑;纵向内隔墙与闸墩混 凝土结合浇筑。在闸室基础建筑物施工完毕后,拆除沉井 横向隔板,疏通进水池。 4结语 3后期建筑物运行效果观测 为了解顶管式水闸及泵闸厂房及岸墙基础加固处理后 的运行效果,2 a来进行了效果观测: 应用顶管式水闸及沉井基础技术,泵闸工程施工不须 破海堤、筑围堰,妥善解决了软基穿堤建筑物的施工难点, 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主体工程施 工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姚小槐) (1)顶管式水闸通过2012年“海葵”台风暴雨袭击的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