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

2020-07-24 来源:星星旅游
DOI:10.15881/j.cnki.cn33-1304/g4.2013.06.012

学习新论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荨荨

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

王萍

(上海大学计算中心,上海200444)

[摘要]微信是一款具有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的移动性应用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广泛,构建了移动互联

网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支持环境。在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从语音文本交互、微信群、自动回复响应、订阅推送和内容分享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微信、QQ、微博主要社会媒体的学习支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微信与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在移动学习通用设计准则的指导下,从定位、功能、内容、交互、学习方式、网络服务的层面,探讨了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最后,从不同情境下讨论了微信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案例。通过对微信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的探索,旨在对本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信;移动学习;学习支持;设计

2013年第6期总第219期[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6—0034—08

一、引言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具有特色的手机通信软件,它打通了传统电信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界线,实现了跨通信运营商、跨系统平台的信息传播,在用户关系、通信形式、传播方式上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创建了新的移动沟通体验,成为一种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

当前,微信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通信功能、社交功能和平台化功能。在通信功能上,微信可以发送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信息,并支持实时对讲、多人群聊、视频通讯,提高了通信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在社交功能上,微信具有朋友圈沟通,并支持位置服务、微博、邮箱等服务,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交场景。通过通信功能和社交功能,微信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的信息交流渠道。在平台功能上,微信提供了微信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应用程序功能的运行机制。

微信的主要特征体现在:(1)从微信的传播媒介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内容体现为图、文、音、影的结合形式,并能通过不同的内容传播组合形式进行各类创新应用;(2)从微信的信息服务角度分析,微信构建了全面的基于“账号体系+二维码+位置服务+游戏平台+关系链”的线下线上交流体系,提

供了一种“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1]的新型服务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中的内容相关性、信息时效性与位置空间性;(3)从微信的用户使用角度分析,微信传播中数据的核心节点是人而不再是终端、网页或ID,用户行为更加碎片化、私人化,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一种轻阅读方式;(4)从微信的社会化角度分析,微信通过可扩展机制,引入了手机通信录、微博关系、位置服务等社会化关系方式,构建了一个社会化关系网络;(5)微信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包括账号体系、基础消息服务、语音服务、朋友圈、公众平台和开发平台等核心功能组件。

微信的功能与特色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认可,迅速拥有了大量用户,应用于信息沟通、内容发布、人际交往、媒体平台等方面。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微信媒体使用的一个重要人群,微信也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微信运用于移动学习领域,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方便的传播平台,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2]。分析微信社会媒体的特征与功能,探索微信在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领域的教育应用与价值体现,充分挖掘微信的学习支持功能,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关注。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学习领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大规模虚拟学习社区的模型构建与知识发现研究”(基金编号:B12025)、上海大学创新基金“基于社会语义网的e-Learning研究”(基金编号:A.10-0503-11-001)的研究成果。

34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域还需要我们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ViewsonLearning生之间的沟通与学生的参与。研究从设备可用性、社会化技术、交互式学习等方面对Whatsapp教学应用效果进行了研

二、相关文献研究

移动学习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移动设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方便衔接正式和非正式环境下学习的工具,更好的支持学习,促进移动学习的内容绩效、合作绩效与社区互动绩效[3]。在近年新媒体联盟(NMC:NewMediaCon-

究,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指出Whatsapp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性、构建学习社区,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升教学有效性[10]。

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指出了微信类新型媒体能够促进移动学习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效果。但目前的研究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理论上深层次分析微信如何支持移动学习、如何设计微信移动学习课程与教学活动等研究还相对较少,还缺少对微信学习支持功能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原则的思考。因此,对于微信移动学习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sortium)发布的地平线报告中,移动技术每年均被列为在教育

领域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的重要技术,将对教与学产生积极影响。近两年对移动技术教育应用的关注重点已经从关注硬件设备转为关注如何通过移动设备更好地进行教育应用研究。微信作为一种专注移动端功能的软件,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在香港、台湾及国外,与微信具有类似功能的移动应用软件Line、Whatsapp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微信类软件的教育应用研究也在开始展开。

在理论层面上,已有研究对微信学习支持的可能性和价值进行了探讨,从微信的平台特征、应用现状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微信在教育领域具有的应用潜力。白浩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操作的便捷性、人际交流的高时效性、内容推送的丰富性和消息推送的精准性等特征,在高校教育领域具有支持移动学习、拓展交互空间等应用前景[4]。罗勇对当前微信平台中教育与学习类的微信公众账号进行了整理归类,认为微信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可能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大陆[5]。付伟认为,微信平台具有开发成本低,碎片化知识传播、受众影响面大等特点,与面授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之间构成相互补充[6]。

三、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分析

(一)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

基于微信的功能和特点,我们对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进行了研究,如图1所示。微信基本功能提供了语音文本交互和群聊方式,可应用于协作学习、小组学习、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沟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聚合与推送功能,可以开发课程内容的订阅推送功能和自动回复响应功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发布和检索。基于开放平台的API接口,可以在其他移动学习应用中进行内容分享,在学习者之间进行更方便的资源共享。

Bray等分析了日本当前主要的移动应用在教育中的创新研

究,指出Line的应用在日本大学生中已经超过Facebook、

Twitter,Mixi等社会媒体,虽然目前的教育领域应用还较少,

但将在移动计算与教育创新研究中体现价值[7]。

在实践教学研究上,有学者进行了微信类教育应用的案例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微信类教育应用对教与学的促进。袁磊等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证明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8]。Wang等对移动学习工具在e-Learning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微信、Line应用于移动学习,可以增强信息通讯,交流沟通,有助于信息共享与问题解决。微信、Line与Facebook、Skype、Google+等社会性软件共同构建了一种移动社会性合作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移动支持的社会化学习(eMASE)模型,并通过实践教学,进行了学生期望与观点的调查分析,证明移动学习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能力,促进学习动机[9]。

图1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

1.语音/文本互动

移动学习使学习者能够进行多层面的交互,从物理设备和社会交往领域等获取经验,使学习更具体验性和丰富性[11]。在交互形式上,微信提供了文本和语音的方式。文本信息是大多数通讯工具的基本功能,提供了简单的信息交互方式。语音信息是微信提供的一种信息呈现功能,语音通信功能也是微信最初设计时的重要功能。语音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沟通手段,简化了短时沟通的方式,实现了自然对话方式的直接的互动。在学习中,语音的运用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微信群

微信群是针对手机的社区属性与用户操作习惯的一种讨论组类型,相对于QQ群,微信建立群组更为简便高效,可以添加或者邀请其他用户加入群,进行信息交流。在群内可

Rambe和Bere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Whatsapp增强教师学

35

http://dej.zjtvu.edu.cn学习新论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荨荨

以进行交流沟通,共享图片、视频、网址等。通过微信群可以方便地构建学习小组,进行教师、学习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微信群对语音等信息的支持,也可以更有效地发挥群的交流功能。

给养和服务范式,能更好地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内容共享和协作学习,教育研究者也一直在从多个角度探索社会化媒体的教育教学应用。

社会媒体系统应用于教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优势:(1)大多数社会媒体如QQ、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上手快、门槛低,容易被学习者接受;(2)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系统的用户与信息资源,并且可以使用开放的数据分享和传播服务;(3)提供相关的社会化服务,如群、朋友圈、个人空间等。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些服务都可以应用到学习,如群即可转化为学习小组的一种组织形式;(4)移动功能的支持。如微信主要提供移动应用,而QQ、微博、社交网等在智能手机和终端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媒体更加人性化、随身化,为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提供了支持;(5)大多数社会媒体都提供了开放平台和API接口,可以扩展开发所需要的教育应用服务。

当前,与微信功能相近的社会媒体工具主要有微博和手机QQ,它们以微型媒介为信息传递渠道,以裂变的方式进行多级的、碎片化信息传播,以实现用户的自我表达、交往需求和社会认知,是一种“微传播”方式[12]。QQ是腾讯公司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手机QQ是QQ服务在移动场景下的产品形态。微信是移动时代的QQ进化产物,移动端渗透率高。微博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与信息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及外部应用接口等多种渠道发布140字以内的信息。微博是一种媒体工具,本身基于一种订阅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关注的关系。微信是一种通讯工具,通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出了除通讯之外的其他基于人际关系的功能,如朋友圈的分享功能等。因此,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已有相关研究对QQ和微博的教育应用进行了探讨。

3.订阅推送

订阅模式是指用户主动关注并订阅某个微信号发布的信息,订阅行为意味着用户希望获取相关的信息内容。推送是指信源主动将信息推送给用户,具有及时性强、更新性好的特点。微信推送模式允许公众平台向订阅用户推送信息,从信息到达率来说,微信消息推送到用户手机,达到率接近

100%。为了保证信息质量并不对用户造成信息干扰,可以推

送的信息数量是有限制的。这就要求在信息质量上做精心设计与编排,因此,微信更加关注信息的高质量,这也体现了微信的内容价值。

微信的订阅推送模式体现了微信筛选的、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价值,学习者可以对内容进行选择,并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在移动学习中,订阅推送模式可以用于课程教学中课程信息和学习内容的发布,也可以支

2013年第6期总第219期持学习者进行泛在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满足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4.自动回复响应

与订阅推送模式相对应,微信的自动回复设置是一种“拉式”的即时响应模式。自动回复功能及其设置为信息的交流拓展了创意施展的空间,并且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在信息传播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强制推送,可以设置“特定字词”让用户自行获取消息,并可以通过回复“特定字词”重温,以推动传播效率的提高。对用户而言,则提供了一种关键字检索功能,方便了用户的信息查询和使用。在移动学习中,通过自动回复设置,可以解答学习者常见问题,设计信息导航,将学习内容等进行分类响应等。因此,对于自动回复的设置,要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QQ的学习支持主要体现在:通过聊天方式对学生实施个别

5.内容分享

基于微信开放平台,可以在其他移动学习应用中接入微

化辅导,通过群聊功能进行集体讨论答疑,利用QQ文件传输和群共享功能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传输和共享等。微博的学习支持主要体现在:信息与知识管理、构建知识社区、促进知识建构、快速聚合资源、移动学习支持、教育微博系统建设等[13]

[14]

信功能,通过微信整合第三方应用与微信好友关系链,使微信成为学习内容推广和分享的有效渠道。由于大学生群体中微信使用率较高,将信息和资源通过微信分享给好友或者朋友圈,将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享方式。

(二)微信与其他社会媒体的学习支持比较分析

从博客、社会化标签、QQ,到微博、社交网、微信,各种类型社会媒体的产生、普及与发展,革新着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信息组织和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包括教与学领域。社会化媒体以其高度的参与性和社会化特征,为信息时代的学习革新提供了适切的技术

由于QQ、微博、微信三者的属性和功能差异,在教育应用的支持上也各具特点。三者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支持学习,补充教学,表1对三者的学习支持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于QQ和微博,微信应用于移动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实时移动通信带来的学习者高使用率和高黏着度,依托于手机所带来的高便利性和移动性,强关系带来的学习圈子内用户的相对一致性,多种互动模式带来的信息互动的多样化,以及

36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应用开发相对简单带来的易用性。

表1

ViewsonLearning迅速发展,在线课程也在逐渐成为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组成部分,如,Coursera、edX、网易云课堂等在线课堂提供了新的

QQ、微博与微信的学习支持比较分析

QQ

微博

微信

移动端

通讯工具

社会化关系网络

课程内容资源与学习方式。

(4)支持性工具。在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中,通过使用各类支持性工具为学习提供服务,如,云存储、日历管理、知识管理工具等。

运行平台属性媒介形式内容特性小组学习开放平台支持

PC端、移动端

通讯工具

社会化关系网络

PC端、移动端

媒体工具

社会化信息网络

图文、音视频(手机图文(140字限制),

图文、音视频

音视频版)私密性

闭环交流

实时性

公开扩散传播微群,开放性强微博开放平台

私密性、可读性闭环交流微信群,内敛性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开放平台

2.微信的协同关系

在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中,微信与其他要素的协同关系主要体现在:

(1)微信从移动端扩展课程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课程内容的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并且在交互互动上,将课程管理系统的讨论区功能扩展到移动端的语音文本交互与群交互。

(2)微信与其他社会性软件共同构建了社会化学习支持,并可与其他社会化服务互通。如,微信可以与QQ进行消息互通,并整合了腾讯微博功能,与微博实现了对接。

(3)随着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的增多,课程间学习者的交流和沟通除了基于MOOC的讨论区外,微信群、QQ群、微博交流等方式也在不同国家的学习者之间创建,以加强课程学习者间的交流。

(4)微信已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重要入口,微信与相关支持性工具的功能互通使得微信在逐渐成为一种链接各种互联网产品并实现内容在关系链中流动的基础服务。如,微信与云存储的结合、微信与二维码的结合等。

QQ群,开放性强

基于腾讯开放平台

教育功能开发功能扩展能力学习支持情境

使用较少弱网络学习移动学习

公众平台的易用性

需要一定技术基础开发平台需要技术

基础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信息与知识管理构建知识社区资源分享

教育微博系统

强移动学习

语音文本互动交互微信群讨论

资源发布,资源分享内容检索

QQ消息交互

学习支持应用

文件传输QQ群讨论资源共享

(三)微信与个人学习环境

在当前Web2.0与移动互联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协作性、社会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具有较强的控制和管理个人学习的能动性,如图2所示。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包括:

四、微信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

移动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移动计算设备支持的在线教育类型。Elias等所提出的八条通用教学设计(UID)原则对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表2给出了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及对移动学习设计的指导[15]。

表2UID原则

移动学习设计原则移动学习设计

图2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

●以尽可能简洁的形式传递学习内

1.公平的使用

1.个人学习环境组成

(1)课程管理系统。当前大多数学校使用了Blackboard、

2.使用的灵活性

●使用云计算文件存储分享平台●将内容分小段呈现

●鼓励非传统的作业提交方式

●由学习者自己上传案例、解读课程●用简单实用的代码●应用开源网站和软件●搭建脚手架,支持情境学习

Moodle等课程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提供了学习内容的呈

现、组织、跟踪、测试等功能,并通过讨论组等工具模块支持师生交流。

(2)社会化软件与网络。社会化软件和社会化网络是

3.使用的简单直观4.信息明确无误5.容许错误

6.操作省力、技术门槛低

Web2.0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括微信、微博、QQ、博客、社会化标签、维基、社交网络等。各种社会化软件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发挥相应的功能。

(3)在线开放课程。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

●使用短信阅读软件和其他移动设

备特定的辅助技术

7.学习者共同体和学习支持

●鼓励多种移动通讯工具并用

●根据学习接入方式和喜好分组学

●向学习者发送定期提醒、要求、测

8.教学氛围

验和问题

●加入学习者发布的内容

37

http://dej.zjtvu.edu.cn学习新论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荨荨

Herrington等基于“新技术,新教学:使用移动技术探索

新的教与学方式”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分析,提出了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等教育学习环境中的11条设计原则

[16]

除了基本功能设计外,在微信移动学习设计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入扩展性功能模块,如,测验模块、游戏模块、个性化辅导模块等,通过这些功能可以提高学习者对学习平台使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互动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

(三)科学的内容设计

基于微信学习平台的定位与功能,我们认为微信平台的内容设计应考虑如下方面:

第一,微信上的内容应该具有小的模块化,通过浏览一个信息,能够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学习或温习。这样更符合移动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学习。这种“微”化有两层内容,一是时间上的细微化;二是知识结构的细微化。

第二,“自动回复”功能体现了微信“对话即搜索”的特点。当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200个关键字的自动回复,对一门课程而言,这个数量已经能够满足使用。重点在于对内容关键字的选择与回复内容的设计。

第三,在内容格式上,微信公众平台支持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的格式,当前文本和图片格式使用较多,要思考如何进一步设计恰当的音频和视频格式补充完善学习内容。在稳定良好的校园无线网支持下,流量已经不是制约因素。同时,在内容格式上,要注意到学习者阅读体验,如,排版格式、图片编排、文字颜色等的设计。

(四)丰富的交互互动

交互互动是微信的一项基本功能,可通过文本语音等交互手段进行一对一交互或微信群交互。丰富的交互互动是移动学习平台应必须考虑的一个原则。应设计丰富的交互内容和方法,加强与学习者间的沟通。如,在一对一互动中,除了基本的关键词查询、在线互动外,还可以开发微信机器人对学习者进行更为自动化的互动,通过一定的数据逻辑和数据库实现与学习者的智能对话。如,可以将学生用户的微信账号与其在学校的教学、教务系统等账号进行绑定,实现更多个性化交互功能。另外,在交互互动中,可以增强趣味性,使学习者有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

(五)灵活的学习方式

微信应该能够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在个性化学习上,可以通过内容检索、关键词设置等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个人学习所需的学习内容;也可以通过开发模式,基于学习者相关信息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在协作学习上,结合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构建学习者社群与协作。同时,在进行其他学习应用的设计与开发时,可考虑将微信接入学习应用中,扩大微信协作学习范围。

(六)互通的网络服务

微信是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个重要入口,在进行

:(1)与

现实环境相关;(2)结合学习者的移动行为进行设计;(3)提供适应移动技术的时间;(4)结合移动技术与非移动技术进行混合式学习;(5)学习者能够即时自发的进行学习;(6)学习者能够即地进行学习;(7)可以进行自主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8)充分发挥各项移动设备和技术的功能;(9)支持个性化;(10)通过移动学习促进知识构建;(11)使用移动学习生产和消费知识。

这些移动学习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共性,同样适用于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设计。我们也可以发现,微信的特征使其很好地符合这些设计原则的要求,如,使用的灵活性、简单直观、技术门槛低、学习共同体和协作学习支持、支持个性化等。

结合Elias与Herrington的分析和我们对微信移动学习的研究,并基于当前微信的技术特征与应用现状,在符合移动学习通用设计准则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给出了微信移动学习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2013年第6期总第219期(一)清晰的定位原则

在微信平台的设计和应用中,定位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核心问题。微信究其本质仍然只是一种线上通信渠道,在学习的支持系统中,微信只是其中的一环。微信平台可用于支持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支持的学习场景不同,在定位及功能内容上也会有所差别。

微信用于支持正式课程教学时,在当前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大多数高校已经推广使用Blackboard、Moodle等课程平台,增加新的移动学习支持平台,要有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目标,新的平台应当能够无缝的提供学习支持。微信的定位不应该仅仅简单地将Blackboard等平台的内容移植到移动端,而是要从移动的角度开发新的功能和内容,充分发挥移动系统优势和微信平台特色。因此,微信课程平台的定位是:对课堂教育的补充,从移动端补充和完善课程学习系统,支持碎片化时间利用与系统性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无缝学习支持。

(二)合理的功能模块

微信学习支持应基于平台定位与学生需求进行功能设计。在我们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希望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支持资料查询、资源阅读、资源共享、课程网站移动化。结合微信的功能,在微信学习平台可以设计内容推送、内容查询、交互互动等基本功能模块。内容推送功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信息通知、资源获取、内容阅读等服务。内容查询功能可以使用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简洁的、基于数字、关键字的会话类交互查询方式。在交互互动上,可以设计一对一交互与微信群交互两种方式。

38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微信移动学习设计时,应与其他网络服务进行互通,充分提高微信移动学习支持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如,在微信中可以使用云服务,将内容存储到微云进行保存、共享和管理,可以通过印象笔记等软件,实现个人微信学习的知识管理等。

ViewsonLearning五、微信移动学习的案例分析

当前学习应用的实践案例还不够丰富,我们对现有的主要案例进行了梳理。从微信学习支持的使用情境角度看,可以分为辅助课堂教学和作为社会化学习工具两种方式。

(一)辅助课堂教学,支持正式学习

当前较多的学校都使用了学习管理系统平台,微信可以从移动端补充和完善学习管理系统功能,如,互动交流、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Sharples等研究发现:大学生喜欢在家里和在移动中获取课程资源并进行交流,他们不喜欢与广泛使用的办公和通信工具不一样的专用“学习管理系统”[17]。微信作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软件,可以方便无缝地从移动角度增强对课程学习支持,为学习者提供课程信息、课程资源和师生沟通方式的便利。

袁磊等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如图3所示[18]。模式包含前期分析,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教育信息的执行控制以及反馈评价等四个核心要素。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图4

移动语言学习系统学生微信端与教师移动端

(二)作为社会化学习工具,进行非正式学习

微信提供了新的信息维度和交互方式,更好地符合了学

平台支持的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学习型应用在公众平台发布。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主搜索并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关注和学习。

如图5所示,微信公众账号“美剧英语每日一句”提供了

图3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本案例虽未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的功能,但通过微信基本的消息交互和群功能,通过语音、图片和文本信息进行教学互动,为教学提供支持,辅助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研究发现,微信的教育应用有助于加强师生真诚的交流,增进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王彦云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英语课堂互动系统,如图4所示。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的微信端、老师的手机控制端和课堂大屏幕,这三者之间,利用微信公众账号“移动语言学习”进行互动,将社交的实时性和参与性引入了课堂[19]。该案例是丰富大班课堂教学互动性的积极尝试,可以作为辅助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效手段。

图5

美剧英语每日一句

39

http://dej.zjtvu.edu.cn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目标。随着微信的普及与

学习新论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荨荨

英语学习支持。其功能为:每日推送一句美剧中的常用英语,附上三条语音,分别进行句型、语法讲解、慢速领读、标准语速领读。这种学习方式以短小实用的内容组块来组织学习内容,体现了移动学习零碎的、小容量的、随时随地的学习特点,将有效地促进移动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发展。

付伟等在教育培训中构建了三种微信应用方式:(1)建立了微信群,将微信群二维码印制在学习资料上,学员通过“扫一扫”可以方便地加入群,通过微信群进行方便的信息沟通和传递。与群发短信不同,微信群可以把学员之间的弱关系变为半强关系,因为微信的“朋友圈”相当于在通讯功能上叠加了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属性,可以促进有共同经历和相同爱好的学员变成朋友,形成圈子。

(2)通过微信群进行在线答疑。在普通情况下,老师在讲完课后询问学员“有问题吗?”,然而常常提问很少。但实际上很多人心中有问题,只是没有想好如何提或是不敢提。通过微信群在线答疑,要求学员用文字提问,老师用语音回复,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在线答疑的优势在于:一是空间不受限制;二是时间上的异步,错过开始时间的人进入群后可以通过

中,应遵循清晰定位、功能合理、内容科学、丰富互动、灵活学习和互通服务的移动学习设计原则,将微信学习支持功能融入课程和教学设计中,用良好的学习体验吸引学习者,用优质的学习资源服务学习者。进一步地研究需要进行更多的微信教育应用实践,探索微信移动学习支持功能发挥的有效方式,以及微信学习平台与课堂教学过程、课程管理系统的整合。

另一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在微信平台化架构的支持下,微信移动学习的开发是一种轻量级应用方式。从学习者角度,学习者通过微信入口,即可使用一种信息的汇聚与联通服务,通过账号服务体验多项学习支持。从学习系统开发角度,降低了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门槛,如,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模式开发成本几乎为零,不需要任何技术基础。这将有助于推动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移动学习应用的设计与开发,这种轻量级应用方式也将对移动学习开发模式与应用方式带来积极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是影响人类行为模式的一种极具活力的力量。移动应用的丰富,一方面为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变化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问题与新挑战。作为一种移动社会化通讯平台,微信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创新应用空间。充分挖掘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为学习者构建新型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实践的目标。

2013年第6期总第219期浏览前面的问答的文字和录音,而且这些内容整理后可以作为常见问题供以后使用;三是可以实现互助,问题不一定由老师来回答,学员们也可以给出回答,对老师也是一种学习。

(3)开发知识测验小游戏,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选择题,测试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游戏竞争,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应用效果如图6所示[20]。

[参考文献]

[1]冯大辉.微信公众平台: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EB/OL].[2013-07-11].http://blog.donews.com/fengdahui/archive/2012/12/26/50.aspx.[2][5]罗勇.微信学习,找回流逝在指尖的光阴[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6).

——[3]陈小珺,崔国强,王淑艳等.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学习—AECT2012年会述评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3,(1):3-16.[4]白浩.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6]付伟.移动化学习(三)[EB/OL].[2013-07-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7f3130101d8sd.html.

[7]EricBray,FerialKhaddage.MobileComputingandEducationalInno-vationinJapan[C]//InR.McBride&M.Searson(Eds.),ProceedingsofSocietyfor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erEducationInterna-图6

微信群与微信知识测试

tionalConference.Chesapeake,VA:AACE,2013:3470-3472.——以\"摄[8][18]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六、结语

本文所归纳的微信移动学习支持功能与移动学习设计原则,旨在对微信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语音文本交互、微信群交流、自动回复响应、订阅推送、内容分享构成了微信移动学习支持的主要功能。在教学实践

[9]JennyWang,Wei-ChiehWayneYu,EmilyWu.EmpoweringMobileAssistedSocialE-LearningStudents’ExpectationsandPerceptions[J].WorldJournalofEducation,2013,(2):59-70.

[10]PatientRambe,AaronBere.Usingmobileinstantmessagingtolever-agelearnerparticipationandtransformpedagogyataSouthAfrican

40JOURNALOFDISTANCEEDUCATIONUniversityofTechnology[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3,(4):544–561.

[11]Yu-LiangTing.UsingMobileTechnologiestoCreateInterwoven

LearningInteractions:AnIntuitiveDesignanditsEvaluation[J].Computers&Education,2013,(1):1-13.

[12]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传媒观察,2013,(2):39-41.[13]王萍.教育微博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8):21-27.[14]MartinEbner,ConradLienhardt,MatthiasRohs,IrisMeyer.Mi-——AChancetoFacilitateInformalcroblogsinHigherEducation—ViewsonLearningtei,I.Olney,&B.Ferry(Eds.),Newtechnologies,newpedagogies:Mobile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2009:129-138.

[17]MikeSharples,DanCorlett,SusanBull,etal.TheStudentLearning

Organiser[A].In:AgnesKukulska-Hulme,JohnTraxler(Eds.),Mo-bileLearning:AHandbookforEducatorsandTrainers[C],London:Routledge,2005:139-149.

[19]王彦云.Geek大学生利用微信搭建英语课堂互动系统,将社交参

与性和实时性带入课堂[EB/OL].[2013-07-11].http://www.36kr.

andProcess-orientedLearning?[J].Computers&Education,2010(1):92-100.

[15]TanyaElias.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PrinciplesforMobile

Learning[J].The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2011,(2):143-156.

[16]AnthonyHerrington,JanHerrington,JessicaMantei.Designprinci-plesformobilelearning[C]//InJ.Herrington,A.Herrington,J.Man-

com/p/203431.html.

[20]付伟.微信,让培训更精彩[EB/OL].[2013-07-11].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3b7f3130101du3o.html.

[作者简介]

王萍,博士,上海大学计算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Web学习系统、知识挖掘。

AnalysisofSupportFunctionsandDesignPrinciplesofMobileLearningBasedonWechat

WangPing

(ComputerCenter,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

【Abstract】Wechat,amobileapplicationsoftwarewithfunctionsofcommunication,socialinteractionandplatformarchitecture,iswidelyusedincollegestudentsandhasconstructedanewmobilelearningsupportenvironment.Basedonaliteraturereview,wechat’smobilelearningsupportfunctionsareanalyzed,includingvoiceandtextinteraction,wechatgroupcommunication,autoreplyresponse,pushsubscription,andcontentshare.Thefeaturesofthreesocialmediatools(wechat,qqandmicroblog)arecomparedandthecollaborationbetweenwechatandtheotherelementsofpersonallearningenvironmentareanalyzed.Basedonthe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principles,designprinciplesofwechatmobilelearningarediscussedfromaspectsoforientation,function,content,interaction,learningstyleandwebservice.Finally,fourmobilelearningcasesbasedonwechatareanalyzed.Withthestudyofsupportfunctionsanddesignprinciplesofmobilelearningbasedonwechat,itisexpectedtoprovidereferencefortheresearchandpracticeoftherelatedwork.

【Keywords】Wechat;Mobilelearning;Learningsupport;Design

收稿日期:2013年6月18日

责任编辑:陈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在海南举行

【本刊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12月5-8日在海南海口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转型期教育技术类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深入研讨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类期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交流各自的改革与应对举措。年会还着重研讨期刊数字化出版联盟的设想与方案,研讨今后加强数字

化出版合作以及相关的具体路径。

参加本次年会的有来自全国各个省市期刊专业委员会的期刊代表,中央电教馆有关领导以及特邀专家等近百人。会议还对期刊委员会组织的首次“优秀编辑评选活动”评选出的编辑,进行了颁奖。

(海

风)

41

http://dej.zjtvu.edu.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