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
2021-07-07
来源:星星旅游
世界中医药2012年1月第7卷第1期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战略思考 李振吉 贺兴东 王思成徐春波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100101) 摘要开展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从鲜活的临床经验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中医药学,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 展、培养造新一代名医、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定位、目标、方法3个方面强调了研究型继承与一般师承的 不同,并在总结“十五”“十一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战略。 关键词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战略 Strategic Thought on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Thoughts of Famous Old Chinese Medidne Doctors Li Zhenji,He Xingdong,Wang Sicheng,et a1. (WFCMS,Add.:No.19,Xiaoying Road,Chaoyang District,Be ng,Post code:100101) Abstract The research into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thoughts of famous old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e taken to prope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of famous TCM doctors,and enhance clinical applica・ tion of Chinese medicine.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search based inheritance and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posi— tioning,objectives and methods.Based on research ifndings during the‘ten fifth’and‘eleven iftfh’,a new research strategy regarding the next phase is lay out. Key Words Famous old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Inheritance aimed research;Strategy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对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 证经验中吸取营养,是继承发扬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 继续给予支持,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设立了“名老中 论体系和临证诊疗技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提高 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重点项目,扩大了研 中医临床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中医学术进 究对象、拓展了研究范围,增加了研究经费。“十一 步和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 五”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于2007年正式对外招标、 的大力支持下,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启动,按计划应于2010年12月完成,总经费1949 “十五”后期,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医药疗效 万元。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从鲜活的临 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项目中设立了“名老中医学 1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是推动中医 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重点课题。该课题2005年4 药学术发展的重大举措 月正式启动,以108位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下设纵向 1.1 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I临床和科技水平的优秀代 卓越的临床疗效必然蕴涵着高水平的科学内涵。 课题组88个,横向课题组10个,国家投入经费1500 表万元,参与单位140家,研究人员800余名。这是第一 1)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是检验中医 次以国家科研立项形式开展的名老中医“研究型继 科学性的唯一标准。2)名老中医之所以成名,得到社 承”工作,是第一次大规模开展的全国范围名老中医研 会认可,首要的条件就是临床疗效好,实践经验丰富, 究,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系统采集与保存,第一次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3)名老中医的独到之处,就是善 构建符合中医特色的中医药传承研究平台。该课题的 实施,原汁原味地、抢救性地保存了名老中医诊疗资 于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从细微之处抓住事物 的本质,巧妙的构思,严谨的思维,准确的遣方用药。 料,示范性地提炼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构建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观察问题、分析 了基于名老中医的数据采集、信息储存、经验分析传承 问题的视角。这些都是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4) 研究平台,探索了几种现代分析挖掘方法,培养了一批 总结、提炼这些鲜活而实用的经验,对丰富和发展中医 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十五”课题的实施,形成了良好 学术、提高临床水平既科学又实用。 的社会影响,得到名老中医、参研单位、研究人员、社会 1.2“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属于研 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与大力支持。 究型继承,是从科研视角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的 WORLD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2012,Vo1.7,No.1 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是认识上 中,发挥着顶层设计、综合管理、技术指导、组织培训、 的飞跃。1)中医学术的发展,需要对名老中医经验进 质量监控、数据管理和成果汇总的作用,有效地保障了 行继承与发扬。2)为了做好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工 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0年共同 2.2纵向布局继承人。3)师承工作与研究型继承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相同的是行为的主体都是名老中医,不同的是其 定位、目标与方法各有区别。师承工作,属于高层次、 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经验的传授;研究型继承,属于科 序号 课题名称 1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工作已经实施了 作出决定,先后分四批为2000多名老中医专家配备了 7年,大体可以分为2个阶段。 表2“十一五”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设置 承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与数字化研究 学研究,是对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提炼。师 承与研究型继承的区别,见表1。4)研究型继承虽属于 继承的范畴,但通过个性、共性规律的总结提炼,蕴涵 了大量创新内容,是继承发扬的最佳模式之一。 表1 师承与研究型继承的主要区别 1.3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有利于 优秀临床人才的培养和临床水平提高研究人员从研 究视角审视既往的经验,并加以分析提炼,更能抓住事 物的本质,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总体布局 2.1横向布局见图1,表2。 图1“十五”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 课题框架 在7个课题之上,仍保留了总课题组和项目办公 室组织形式。总课题组和项目办公室在项目实施过程 2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病证结合)应用与评价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 3 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挖掘整理与推广应用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 4 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 5 中医传承规律与传承方法应用研究 , 东省中医院 6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 7 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及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 开发交流中心 2.2.1攻关计划阶段(2005—2007年) 这一阶段, 以抢救性、原汁原味的采集名老中医第一手资料为主 要特点。纵向课题采集诊疗病例、典型医案、整理经 验、总结思辨特点和成才轨迹等。横向课题主要完成 顶层设计、质量控制、搭建平台、方法探索等项任务。 2.2.2支撑计划阶段(2007—2011年) 这一阶段, 以扩大样本量、增加养生保健等采集范围、总结名老中 医个体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特色疗法为主要特点。 继续完善平台,探索方法,对流派和民间方药等相关内 容的研究进行试点。 2.2.3对下一步研究的中长期规划时代在发展,科 技在进步,新的临床经验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名老中医 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战略 任务。我们初步考虑了一个中长期研究规划,大体可 分为3个阶段。1)2011—2015年:在继续扩大样本量、 总结各老中医个体学术思想、思辨特点和特色疗法的 基础上,以方法学特别是传承方法的创新与规范为重 点,以形成较为成熟的方法学体系为目标。2)2016— 2020年:完成500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 研究的样本量,以此为基础,重点总结提炼各老中医群 体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典型医案的共性规律。3)2021 —2025年:进行项目相关领域的研究,如文化、环境、 流派、民族医药等,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研 究型继承的不同模式,建立并完善研究型继承长效 机制。 3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目标 3.1总体目标名老中因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 究的总体目标,大体分为3个方面。 3.1.1临床经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是研究工作最 世界中医药2012年1月第7卷第1期 基础、最可靠、最生动的原始证据。这些经验的表现形 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前瞻性研究和回顾 式,可以是病例诊疗原始记录、临床工作日记、典型医 性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相结合、纵向课题 案、临床病例总结、个人临证或用药心得体会、f临床研 和横向课题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究论文、临床操作技能等。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研究工 3.2.1形成10个病种的名老中医特色诊疗临床方案 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规范名老中医的临床经 存,要素完整、不走样、不失真。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 分类,便于查阅。 对16位名老中医擅长治疗的冠心病、肾风、慢性。肾 验的表现形式、最佳载体,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采集、储 衰、哮喘、萎缩性胃炎、强直性脊柱炎、小儿抽动一秽语 综合征、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风咳、痛经等10个优势病 种的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了相对规范的、明确 名老中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所 的、实用性强的反映名老中医诊疗特色的l6个临床诊 3.1.2学术思想积累的点点滴滴经验,经过思想过程,形成一种观点、 一种视角、一种方法或一种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来 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深化完 善,又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起着主导、决定方向 或“扳道叉”的作用。这是各位名老中医所特有的、在 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反映内在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的目标,就是在全面采集名老 中医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各 位名老中医独特的学术观点或思想,以简明扼要的理 性语言概括出来。这种分析提炼一定要以原始证据为 基础,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着眼于创新,抓住其与众 不同之处,体现个体化,语言的使用要准确。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参考以下 步骤进行。第一步:由名老中医本人与其研究团队共 同将其多年的临证经验及其学术观点用一段理性文字 进行概括描述。第二步:由课题组将名老中医提出的 理论观点,与历代中医学家的观点和现有的中医理论 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创新点。第三步:将名老中医的 理论创新点应用于临床,扩大临床试验,验证其理论创 新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四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和方法,对名老中医理论创新点的科学内涵,进行科学 的阐述与说明。 3.1.3方法学的研究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目 标之一。能否建立一套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又符合 中医特点的方法学体系,是本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利用IT技术对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已经取得一定的 成绩,但总体看还没有大的突破,特色不够突出,实用 性不强,与项目衔接不紧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一要 重视方法学的研究,鼓励创新,注意发现好的苗头。二 要进行多学科合作,引入成熟方法。三要以传承方法 为龙头,带动方法学体系的建立。 3.2已取得的阶段成果 “十一五”支撑计划“名老 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已于2011年7 月通过验收,项目共有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85 个单位的1657名研究人员参与研究。研究采取传统 疗方案。 3.2.2建立现代分析挖掘技术,形成名老中医传承研 究新方法根据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需要,在建立相关 数据模型、数据库和分析挖掘平台基础上,探索运用了 22种分析挖掘技术,并经有机整合,形成了9套特色 软件包组合,实现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分析挖掘方法的 多方面应用。可用于名老中医诊疗信息学术特色的综 合挖掘、病案分析、处方分析和群体规律的分析研究。 3.2.3研究整理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形成《当代名老 中医典型医案集》及其光盘研究整理了全国98位名 老中医的3670则典型医案,经学科专家审核、精选其 中2571例,形成《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涉及病 症360多种,按学科分类编辑成8个分册,共计361万 字,同时完成了医案集光盘的制作。 3.2.4研究整理了名老中医经验方,形成《当代名老 中医经验方汇萃》及其光盘研究整理了98位名老中 医的临床经验用方428首,精选其中349首,编辑形成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汇萃》。其内容涵盖了内外妇 儿各个学科的临床病证,同时包括了针灸及骨伤科的 部分经验处方和治疗方法。 3.2.5建立名老中医养生文献数据库,形成特色养生 保健系列专著 建立名老中医养生文献数据库,存贮 了309位名老中医的827篇养生文章、132部养生著作 资料。整理和总结名老中医养生经验、方法和理论,形 成特色养生保健药方、功法等系列专著及访谈光盘。 3.2.6建立具有课题管理和监督功能的名老中医综 合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规范 有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对名老中医项目实施了全程化 科学管理,确保了各课题间的协同工作和客观真实地 采集、保存名老中医经验的原始数据。平台具备数据 录入、信息检索、任务管理、质量控制功能。 3.2.7建立具有检索统计功能的名老中医综合信息 服务平台经过“十五”“十一五”两个支撑计划的积 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共保存了200多位名老中医的 40000多份临床诊疗医案。在“十五”基础上,该服务 ・d・ WORLD CHINESE MEDICINE Januau.2012,Vo1.7,No.1 平台增加了离线操作、在线查询、专项分析和智能检索 和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发挥支撑作用。1)研究过程对创 科学问题的思考,可激发研究人员和研究 四大功能。可提供中医药界医教研各个领域对名老中 新意识激励、对象对临床实际问题探索的热情,有利于优秀临床人 医经验的学习推广和进一步的整理研究。 3.2.8建立民间方药疗法数据库,形成民间医药挖 才的培养和临床水平的提高。2)临床经验层面的成 掘、整理及评价方法 收集11057首民间方药和339 项民间疗法,建设了民间方药和疗法数据库。开展了 查、重点筛选、分类验证”的民间医药筛选程序;研究、 总结了“基项权重评分、数据内容查重、专家反复论证、 果:如典型医案的示范、各类病证的治疗经验、临床心 得、经验总结、名老中医工作室等可直接应用于临床。 面授、光盘等视听材料、仪器设备等,可通过市场机制 大面积推广应用。4)名老中医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层 3项疗法、4种方药的临床评价研究。建立了“初步筛 3)名老中医特色疗法、诊疗技术与技能层面的成果:如 论文、专著等,可以通过出版物 分类验证研究”的评价方法,采用Russo评分法和等级 面的成果:如研究报告、法评定民间医药的临床实践意义,并利用三角模糊数 的形式传播。5)方法学层面的成果:选题方法、科研设 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民间医药的潜在医疗价值与应 计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评价方法、成果推广方法、数据 数据存储与传输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可 用前景进行客观性量化表达和动态性评价,形成了民 采集技术、间医药挖掘、整理、评价的方法体系。 应用 以为建立方法学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其他学科提 立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2011—10—24收稿)0 口『以为建 4名老中医l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成果的推广 供借鉴。6)机制的建立与政策层面的成果:_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要直接为临床诊疗水平提高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例 胡 勇 (湖南省岳阳市楼区人民医院门诊部,414000)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心绞痛,冠心病/中医药疗法 无效:心绞痛基本未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不到一半。心电图疗 效标准。显效:治疗后静息缺血性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 有效:心电图 段,T波变化无改善。 失去弹性和血管腔缩小脂肪浸润,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内皮损伤 4结果 反应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我院内科2009年11月一 2010年11月30例对用消心痛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采用通心 络胶囊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病例选择 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15例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 效2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l5例中,显效5例,有效3 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3%,经统计学处理,2组之间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15例中,显效2 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的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 疗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1.2岁, 病程2个月~13年(平均5.8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不 稳定型心绞痛5例,心电图sT段下移0.05~0.1mV8例,大于 55—72岁,平均年龄60.5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6.3 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例,心电图sT 段0.05~0.1mV10例,大于0.1mV4例,T波倒置9例。2组患 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15例中,显效 1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47%,经统计学处理,2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观察期间未见 明显毒副反应,只是个别病例服用消心痛时有轻度的颜面潮红、 0.1mV5例,T波倒置12例。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 头痛,且能耐受。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影响。 5讨论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胸痹、厥心痛、真心痛、包 络之痛等范畴。主要以心气心阳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痰瘀互 结,阻于心脉,不通则痛。通心络胶囊为人参、水蛭、全蝎、檀香、 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等药 味经加工制成的胶囊,能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常用于冠心病 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在症状发作时, 口服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缓解期,每次2粒、每日3次。 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对于症见胸部憋闷、刺 对照组,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4周。 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 3疗效评定标准 结代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用之 良药。 (2011—03—21收稿) 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不需服用硝 酸甘油等药物。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