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________即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即景”是就眼前的景物(吟诗作文或绘画)的意思,这就要求所写的景物是较短时间内所见,并且要有一定变化。
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了习作内容。首先列举了学生熟悉的自然景观,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打开习作思路。其次提出习作任务,在四年级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的要求。教材从身边景物入手,以雨中、日落、田野和窗外为例,既提示学生如何根据观察对象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习作要求:一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二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并以“窗外即景”“日落即景”为例,对习作要求做进一步讲解,引导学生重温描写景物的基本顺序,迁移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动态描写,落实本次习作的要求,突破习作重点和难点。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修改的要求和建议。习作完成后,要通过“读一读”的方式,检查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教材配有一幅插图,插图中远处有山,近处有树,还有展翅高飞的鸟儿、喷薄而出的朝阳。画面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态有静态,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3.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一定的手法,准确描写出景物的变化,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景物的热爱之情。
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一定的手法,准确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景物的热爱之情。
1.抓住特点,仔细观察
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
才能把景象写得真实,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切实把握景物的特点。
2.按照一定顺序描写
可引导学生联系阅读、习作经验,强调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是有变化的,可按照景物变化的前、中、后几个不同阶段来写。还要运用动静结合或动态描写,表现景物的变化。
3.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
提醒学生参考本单元所学课文,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动态变化,填写观察记录单。
观察时间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观察地点 观察顺序 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的变化 第一课时
1.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技巧和方法。
板块一 交流分享,感受景物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奇妙而美好。课前,老师布置了观察作业,大家已经做了观察记录。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单,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2.交流观察收获。
我观察的是日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会发生变化,非常奇妙。
我观察的是池塘,这是一处自然景观,无风的时候,水面如镜;当微风轻拂时,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很美。
3.总结交流收获,揭示课题:同学们非常棒,观察很仔细,都注意到了观察顺序,还发现了景物的变化,收获真不小。今天,让我们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吧。在写之前,让我们一起赏析佳作,积累写作方法。
板块二 例文引路,积累方法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评点”。 1.例文学习,明确写法。
(1)出示例文,学生阅读例文,说说读了例文之后的感受。 (2)学习结构安排。
①让学生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和归纳。 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并总结。
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点明要描写的对象是夏天的雨。 第2自然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天气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了雨前人们的表现:有的加快脚步,有的依然摇着蒲扇,因为这时的天最闷热。
第4自然段:刚下雨时,外面的人加快回家的步伐,乘凉的奶奶连忙回家关窗户。渲染了暴雨将要来临的紧张气氛。
第5自然段: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例子,写别人纷纷想回家躲雨,树下的小孩却要看大雨。 第6自然段:写大雨来了,行人撑起雨伞或躲到屋檐下,各种车变成了冲刺的赛车。 第7自然段:刚下雨时的变化:空气中混着泥土味,热气蒸腾,雨水浸湿地面,人们感觉凉爽了许多。第8自然段:写雨中人的反应:来不及避雨的成了落汤鸡,赶着上班的也因打不到出租而苦恼。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夏季天气的特点。
第9自然段:写雨变小到雨停的过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太阳公公露出笑脸,路上恢复了热闹。
第10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写夏天的雨来得快,走得也快。 ③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段落的大意来明确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3)回顾写景顺序。
①引导学生抓住“转眼间”“很快”“说时迟,那时快”“雨刚下时”“说话间”“不一会”等关键词句,明确例文在描写景物的时候采用了时间变化的顺序。
②引导学生对写景顺序进行回顾。
③让学生回到例文中,看看例文是否还运用了其他写作顺序。
④学生回答,抓住第2自然段中的“早晨”“中午”“六七点钟”这几个时间词,了解作者在本文叙述中还采用了时间顺序。
2.学习写作手法。
(1)学生再读例文,找出本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对相应的写作手法进行指导说明。
比喻手法
来不及避雨的人们,被淋成了落汤鸡,急忙挤公交,打出租车。(写出了雨之大) 拟人手法
句子1:不知从哪儿飘来一片乌云,很快便挡住了太阳公公热情似火的笑脸。(让天气变化更加生动形象,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句子2:太阳公公竟然又露出了笑脸,零星的雨又下了几滴就慌忙跑走了。(写出了太阳出来,雨停的画面)
(3)出示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板块三 运用方法,习作成文
1.单元链接,构思谋篇布局。
(1)回顾本单元三篇阅读课文,总结构思特点。
(2)结合自己的观察,把题目补充完整,梳理写作的思路。 2.回顾写作方法,尝试习作成文。
(1)再次明确写作要求:回忆自己观察的景物,结合观察记录,按照一定顺序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修改同桌的作文,学习他人在习作中的长处,并进行二次作文。
板块一 交流佳作,评议修改
1.出示本单元习作的要求和作文评价的标准。
习作要求: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2)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作文评价标准: (1)用语准确,语句通顺。
(2)表达符合逻辑,层次清晰,无病句。 (3)符合写作主题,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2.同桌间分享习作,结合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批改。
3.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说明。
板块二 二次作文,教师点评
1.学生根据评价意见,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并进行二次创作。
2.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根据情况适时指导。
3.教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能把景物或现象写得很清楚,行文有个性、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并具体分析其优点,引导学生借鉴;对存在问题或存在较大问题的作文,可采取师生集体评改的方式,让学生引以为鉴。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的前提是认真观察,因此,让学生课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观或现象进行观察,可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观察得更细致。再通过填写观察单,让学生明白观察景观、现象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关注其变化,这和习作要求一致。
2.在讲解作文时,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一些闪光点,进行评价;对有不足的作文,不要呈现学生的名字,以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