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差异产生的诸多原因

2022-09-24 来源:星星旅游


我看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今年很有幸选到了这门选修课,让我对中西文化的的差异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我从不同角度看清了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众多不同点,文化的差异,无时无刻无不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我就从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的表现,来探讨下中西文化的产生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易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我们不熟悉西方文化,因而在政治、经济领域中遭遇了不少挫折。以“白象”为首的电池在中国广受欢迎,但在西方市场备受冷落,尤其是在美国,究其原因,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自然而然地将白象联系到了电池的性能,因而不敢问津。这种文化的差异简直不胜枚举,最为中西文化的代表国家,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美国,是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其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诸多因素影响,差异的形成无可厚非。

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年的一个案例,至今让我印象很深刻!

在2007年,几乎所有的美国主流媒体和华文媒体都在追踪报道“贺梅案”(中国女孩贺梅被田纳西州的白人家庭领养)。 网上的讨论非常热烈。 网上很多人指责贺家,认为他

们当初就不该将孩子送给别人抚养,再苦再累也有责任将孩子养大。 也有人指责贝克强夺别人的孩子违反道德。

其实,这个案子凸显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领养方面,中美有很多不同。 例如,中国人常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而领养孩子。 中国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无形中将孩子作为私有财产看待。 但美国人则不管有无子女,即便子女一大群,再领养几个也很乐意。

实际上,美国人领养孩子的热情是出于一种宗教式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 领养孩子与其说是为了家庭的欢乐,毋宁说是出于慈善目的。

他们在二战后领养欧洲的孩子,在韩战后领养韩国孩子,在越战后又领养很多越南孩子。 而且,领养之后,他们绝不像中国养父母那样忌讳把身世告诉孩子,反而常提醒孩子,甚至希望找到孩子的生身父母。

比如3年前,一位被领养到美国的中国女孩凯利生了白血病。 为获得凯利亲人的骨髓,凯利的养父母辞去工作,专程多次到中国找凯利的生身父母。 故事非常感人。 美国领养中国孩子的家庭还成立全国性的领养家庭协会,常在一起交流经验,交流中国文化,让孩子不要忘记自己的中国背景。有记者采访过很多领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他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后为中国效力。 这种胸怀令人肃然起敬。而中国家庭在领养孩子之后,都希望孩子永远不要知道自己的身世。 这就是中美之间巨大的文化和传统差异。

这种差异同美国人的宗教信仰有关。 基督教中把孩子看作上帝的恩赐、天使,而不是私有财产。 孩子来到人间,父母只是提供一个暂居的地方。 因此,西方父母对孩子的意愿很尊重。 中国人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从父母的意愿出发,对

孩子不符合规矩的行为甚至进行体罚——这在西方绝对不可以。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孩子18岁之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搬出家庭,独自去闯世界。 但中国的父母还要为孩子考大学、成家立业操心。 这种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延伸的观念,使中国人不会放弃孩子。

就是在上述不同观念下,贝克家庭认为贺家放弃了抚养孩子的责任,孩子应该在最适合的环境中成长,而贺家无法提供。 贺家出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无论如何要将贺梅夺回。 最后,双方都身心俱疲。

我注意到,双方家庭在这场官司中都没有顾及到贺梅的心理感受。 贺梅在铺天盖地的电视、电台、报纸的报道中,长到了8岁。 这种压力对她的成长有严重危害。 最新报道说她看上去没有自信,不愿与人交往。 让人感觉她的心中已有了阴影,心理已出现问题。 不管是贺家还是贝克家,你们为什么不首先关注真正的当事人——贺梅的权益呢?

一想起这整个案例,让我常常深思··究竟是学习西方人的思想,开放、自由、民主,还是坚持自己的中庸、谦虚、克己,我不得而知··

文化的差异,必须明白其存在的意义,毕竟我们身处的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我想既然我们全世界的人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何不多一些交流,少一些隔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曾几何时我们可都是一个祖先的后代!

我想历史终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究竟怎样的文化适合全世界的人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