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文化沟通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3-05-18 来源:星星旅游
浅谈文化沟通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作者: 朱圣贤 吴金雨 冯润 刘钊 杨宇豪

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8年第2期

朱圣贤,吴金雨,冯润,刘钊,杨宇豪

(三江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确实有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成功加入WTO后,我国在国际中的贸易地位和对外交往的活动日益频繁,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技术投资合作的热点。在这样大规模的跨国经济活动中,国际商务谈判显得日趋明显。文章从时间差异、空间差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人际交流这六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借例分析了跨文化沟通时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克服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沟通;影响因素;文化差异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101

1跨文化沟通的含义与形成

1�1跨文化沟通的含义

其泛指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群体与组织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或称之为交叉文化沟通,超越文化沟通)。通常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发生的沟通行为。

1�2跨文化沟通的形成

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深入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问题逐渐突出,比如摩擦与障碍。文化差异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外资企业将要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双方文化存在差异,将会两方沟通不协调,地域差异较严重,这些是形成跨文化差异的原因,而且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

2对于文化的理解

2�1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文化为一个社会共同具有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了价值观、品质、道德及风俗习惯。文化是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学来的、动态的、被传递的通信象征的、经过整合的、包含可见和非可见因素的,是自我认同和社会意识的基础,以上是文化所拥有的自身特点。

2�2文化维度(文化差异)

2�2�1Power Distance

权力距离指组织中各成员在拥有的权力上的一种差距。比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所处地位与职位不同,造成上下阶级的权力不同,下层是听任于上层领导的,所以有权力距离的差距。

2�2�2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就是人们在这个社会中都想为自己寻求利益,而集体主义者则是会无条件地对组织忠诚,更加重视集体的利益。就是说人在社会中,对自己自身的定位,又认为自己的利益而只认定个人主义放弃集体主义,其实,在文化的发展中,集体主义才是主要的。

2�2�3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

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化象征着具有男性气概的社会气息及氛围,男性化的社会是忍耐、刚劲、追求物质成就和自信感的表现。女性化的社会是一种温柔、体贴,更加注重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的社会,而社会文化的发展就是要双重发展才是王道。

2�2�4Uncertainty Avoidance

不确定性规避指人们在未知事件中和文化环境中感到威胁的程度。在文化的组织与管理中,我们要建立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加以对组织的以应对不确定性而设立在现有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中。

2�2�5Long-Term Orientation

长期取向指的是人们对战略的看法是否具有长期的看法,长期地文化关注未来程度。而短期取向的文化价值观是倾向过去和现在的短期时间段。人们需要考虑长期的发展,不能只考虑现下的情况,需要有对未来的计划,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3跨文化沟通影响的因素(东西方文化差异)

商务沟通不仅会受国家、地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还会受到企业文化(组织文化)、个人文化的影响,比如说性别、种族、民族、社会阶级等,并高度重视以下对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差别的因素。

3�1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的不断自转,而引起的四季更替与各纬度时差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影响东西方的生活习惯、处事态度、环境适应等。每个国家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不一样,对于美国人来说,在追求利益的社会中,应该对时间更好地利用,所以美国社会中都以实干为主。在德国、瑞士也是如此,如果你的迟到将会是对他们的不礼貌,他们会在规定的时间里离开,并不会等待你的到来,所以这时候,与他们见面最好是先到并且为他们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说在美国早上时间中国则是在凌晨,如果这个时候与对方联系将会使沟通双方都没有好感,所以说商务沟通时要找准时间不能不看准时差,注意时间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

3�2空间观差异

不同的国家的人的空间开放程度不同,比如西方有些国家见面时喜欢脸颊式打招呼,有些的喜欢亲吻拇指,而东方例如中国则喜欢在见面时握手并半前倾鞠躬。美国人喜欢开着门工作,很愿意与外界交流,而德国人则习惯关着门享受安静的空间。各个地区的空间观差异也会造成跨文化沟通间的障碍,每个地区的人不理解对方则很难继续交流。比如在生活中,会看到西方人遇见东方人时会显得有点尴尬,习惯了握手式的打招呼而不是相互碰脸颊,这样的肢体行为为让西方人觉得有距离感,并且东方人只有在熟悉之后才会慢慢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东西方的空间观念存在着差异,但这个并不影响双方的沟通,在沟通前事先说明这个距离问题或者相互适应,双方都会为这样的诚实所打动,所以并不用过于在意。比如阿拉伯人的长袍和头巾,

当中目的一目了然,是想防晒以及防风沙,但当他们到中国头巾便成了小帽子,长袍在没有强列日照的地区消失。

3�3道德观差异

在历史的发展中,东西方就有所不同。西方的伦理体系比较注重竞争,鼓励个人的发展和奋斗,倡导自由,开拓进取,讲究自身的发展,不去强迫做一些事。东方的文化则是要求人们要遵守法纪,流行中庸主义,谦虚地对待事情。举例说明,东西方的道德观并不一样,存在很大的差异,东方人看不惯西方人做事急急躁躁而不充分考虑好事情发生的环境与处理办法,而西方人则不喜欢东方人的优柔寡断,不能独立处理事务,在别人没有提出帮助时轻易地施助于人。

3�4人际交流

商务礼仪并不是沟通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自古以来都喜欢比较委婉地询问他人的姓名、职业等情况,而西方人认为这是比较私密的问题,不应该在聊天中提及。各个地区的说话方式也不一样,东方人能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拒绝别人,而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地说明,虽然意思相同,但东方人听到后会觉得没面子或者不舒服。留学美国的台湾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中国人在作报告时需要先来一段谦虚词来开头,说是“自己没有花时间没有准备 ”,说完了之后还要补充说明“抛砖引玉”“请批评指正”;而美国人则不同,先则对自己自吹一通,表明自己准备得特别充分并经过精心的准备,讲完了会对别人的恭维

话进一步发挥几句:“我确实讲得清楚了,我对资料作了充分准备,我昨天备课备到晚上九点钟。” 但是这确实是不提倡的做法,无论你是哪一种都会让别人觉得不舒坦,反而加深了对你本人的反感,以后都不怎么想听你讲话或者并不想结交你这个人,一是觉得你过于谦虚让人觉得你很作假,二是你太过自性,引起别人的讨厌。

4克服跨文化差异对策

为了克服跨文化差异,发现世界文化中人类所共有的存在的思维规律,各自在文化环境中形成具有各个特色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我们不止需要从外界环境开始改变,自身在文化发展的环境中不能墨守成规,从自身接受他人的习惯,摆脱自己一切的潜意识思维的影响,带有纯朴之心去真正理解跨地区的文化并加以深入了解,是克服跨文化沟通的主要方式。

4�1增强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文化中的不同点,当我们出去游玩各地时,要先做好功课。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东方的人觉得乌鸦是不好的象征,但西方人觉得乌鸦却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本来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形成的文化思维就存在差异,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自身的意识,知道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商务沟通时就能先了解其差异有何不同,这样就更能在沟通时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冲突。

4�2从文化冲突到彼此包容相适应

在商务沟通时,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文化环境,这当然是最重要的了,并且文化本身就不存在高低贵贱及对错之分。当你发自内心地尊重其他国家的一种文化,冲突自然会减少一些。其次,保持平和、诚恳的态度,做到让对方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和环境,给双方一些空间坚持自己所信仰的文化和自身特色。不需要必须有一方妥协,其中最好的方式是,各方各自都作出一些让步,在彼此包容和妥协中力求和谐相适应。

4�3加强沟通交流,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原则

俗话说十里音不同,百里不同俗,这样的话我们就更需要加强交流与沟通。我们在沟通的前提下不能不尊重他人,首先我们要相互尊重,在彼此互爱的情况下加深交流,在交流前首先对对方的文化差异和思维角度差异作一些分析,这样才能消除误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相互理解对方,到最后建立适合的思维去解决跨文化沟通时的障碍,当不同的文化沟通进行碰撞时,首先做到尊重对方,加强双方的交流,做到以微小为准则,慢慢加强沟通交流。

4�4加强中外管理人员的跨文化培训

经济的飞速发展确实让外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加大,而与国外人员进行沟通的管理人员就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将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国家外界形象。每个管理人员进行跨文化的培训有利于跨文化的交流,在外资合作谈判中不怯场,在交流时不触及他人的厌恶之处,更好地进行交流。

5结论

通过对跨文化交流的沟通研究,我们了解到了每个地区的文化都存在差异,但只要我们耐心研究,在沟通交流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不要以自身为主体,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交流中避免触及对方的禁忌,使对方保留着对自己的好形象,在社会中,不断加强跨文化的交流的途径、方式与注意点,这将会是国家更加繁荣发展的必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7).

[2]林蓉�从汉英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3):171-172.

[3]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蔡惠伟�跨文化沟通经商中的V手势[J].国际市场,2005(2).

[5]孙东川,陈伟翔�跨文化的有效沟通[J].财经问题研究,2003(6).

[6]葛志宏�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5).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