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的基本价值和作用?
1、档案的价值:凭证价值;参考价值。
2、档案的作用:行政查考作用;业务参考作用;文化传承作用;法律凭证作用;宣传教育作用。 三、档案主要有哪些种类?
1、按时间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档案(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 2、按内容性质划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第二章
一、简述档案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内容:档案工作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性质:档案工作的管理性;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档案工作的政治性;档案工作的科学性;档案工作的文化性
二、如何理解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1)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2)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3)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1)维护档案的完整;2)维护档案的安全;(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三、档案机构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1)档案室;2)档案馆;3)新型档案管理机构。 四、档案馆档案工作的性质与职责是什么? 性质: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集中保护和管理档案史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提供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询服务的窗口,公民享受档案文化的场所和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具有很强的文化性、社会性和科学性。
职责:1)接收和征集本级机关、团体及所属单位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2)科学地管理所接收的各类档案;3)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4)参与史料研究和编年史修志工作。 五、档案室档案工作的性质与职责是什么? 性质:档案室是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统一保存、管理和提供利用本单位形成的各类档案而设置的内部机构,是各单位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主要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的服务。 职责:1)贯彻落实国家各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档案工作网络。2)对本单位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各归档进行指导和监督。3)接收和保管本单位各部门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4)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本单位和社会利用档案提供服务。5)定期将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移交指定的档案馆集中保存。6)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
一、简述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1)机关档案室,收集本单位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需要归档的案卷;2)档案馆按规定接收现行机关具有长远保
存价值的档案;3)档案馆接收撤销机关的全部档案;4)档案馆接收和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5)档案馆之间相互交接的档案。 要求:1)加强档案馆(室)外的调查和指导工作;2)积极推行入馆(室)档案的标准化;3)保证归档和入馆档案的齐全完整;4)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相对完整。
二、档案室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机关档案室对文件形成的作用;2、指导和临督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做好归档组织工作;加强临时性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4、加强归档的宣传和档案的科学管理。 三、档案馆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现行机关
1)进馆档案必须以全宗为单位整理、编目、分阶段移交;2)进馆的档案要齐全、完整,按统一的分类方案分类、立卷,正确划分保管期限,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才能进馆;3)与档案有关的资料、立档单位的组织沿革、全宗指南及有关的目录、索引等到检索工具,随同档案一并接收;4)现行机关移交档案时,必须根据移交目录,同接收档案的有关档案馆一起清点核对,并在交接收据上签字盖章,以便明确交接双方面军的责任。 2、撤销机关 1)由撤销机关组织人力,将档案按要求整理好,然后向档案馆移交。2)撤销机关的业务分别划归几个机关的,其档案仍属于原机关,按全宗移交档案馆,或由一个机关完整的代管,不得分散。3)机关撤销或合并时,如有尚未办理完毕的文件,应转交给原机关的职能继任或有关机关继续办理后整理保存。4)接管撤销机关职能的机关,如果需要利用撤销机关的档案室,须经档案事业管理机关同意后,可暂时代
管,到代管期满后向档案馆移交。 3、历史档案 1)收集散失在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中的历史档案;2)征集保存在个人手中的历史档案;3)加少数民族了区的档案征集与收集工作;4)收集党史征集办公室、政协、文史组织及其他学术研究部门所征集到的历史档案;5)收集散失在国外的历史档案。
四、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是什么? 1、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1)档案鉴定必须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2)鉴定档案的价值要用全面的观点;3)鉴定档案的价值要用发展的观点;4)鉴定档案的价值要用历史的观点;2、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
五、试述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含义及其类型。 所谓档案保管期限表,就是以表册形式列兴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出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它是鉴定档案价值和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助于提高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错误地销毁档案。 档案保管期限表有多种类型:通常有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类型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 六、如何理解档案价值的鉴定方法? (一)归档鉴定
归档鉴定主要包括鉴定文件材料和划分保管期限两个方面的内容。 1、鉴选文件材料 2、划分保管期限 3、归档鉴定的组织实施 (二)档案价值复审和档案的销毁 1、档案价值复议 2、档案销毁 第四章
一、全宗内档案分类的含义是什么? 二、档案的常用分类方法有哪些?
一、按形成时间划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档案 1、旧政权档案 2、革命历史档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
二、按内容性质划分 (一)文书档案 (二)科技档案 (三)专门档案 三、简述档案复式分类法及其运用。
四、简述档案保管工作的技术与方法。 1、档案库房的日常管理;2、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和保密制度。1)安全检查制度。2)保密制度;3)温湿度制度与调节; 五、全宗卷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注意全宗卷文件资料的形成和积累,全宗卷的建立是一个逐步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管理全宗的过程就是形成全宗卷的过程。
2、全宗卷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随时可能补充增加,所以它不宜采用装订的形式,可以用盒、袋形式保存。 3、全宗卷内的文件资料排列顺序一般为:全宗指南、立档单位与全宗历史考证、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以及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利用工作中形成的资料。 4、全宗卷应随全宗一起管理,随全宗转移而转移,专柜保存。 第五章 一、试述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
档案统计工作,是以表册、数字的形式,反映和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档案统计工作包括对档案(馆)室档案及其管理状况的统计工作和上报各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统计年报工作。 二、简述档案室档案登记和统计的主要形式。
1、卷内(文件)目录;2、案卷目录;3、总登记簿;4、档案室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简述档案馆档案登记和统计的主要形式。 1、收进登记薄;2、全宗名册;3、全宗单;4、案卷目录登记薄;5、全宗卡片;6、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7、档案事业基本情况统计年报。 四、简述档案著录的基本含义。 五、《档案著录规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简述档案分类标引的步骤和方法。 1、熟悉和掌握《中国档案分类法》和《档案分类标引规则》;2、准确地掌握需要分类标引的文件或案卷的内容,细致地进行主题分析;3、根据其内容归入最恰当的类目;4、审校。 七、简述档案主题标引的步骤和方法。
1、熟悉和掌握《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和主题词标引规则;2、了解档案内容,分析档案主题;3、选定主题词,对主题概念进行转换;4、审校。 八、简述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划分。 1、按收录对象和揭示方式分类:1)目录 2)索引3)指南;
2、按载体形式分类:1)卡片式检索工具2)书本式检索工具3)缩微式检索工具4)电子检索工具;
3、按功能分类:1)查检性检索工具2)介绍检索工具3)馆藏性检索工具; 4、按检查方式分类:1)手工检索2)计算机检索。 第六章 一、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了解和熟悉所藏档案的内容和成分,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分析和预测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把握档案利用需求的发展规律;发掘档案中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集中系统地向用户介 绍各报道所藏档案信息;
向档案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档案信息,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要求。
二、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阅览服务2、外借服务3、复制服务4、咨询服务5、档案展览与陈列服务6、电子化服务。 三、档案参考资料的种类有哪些? 大事记、组织沿革、文件汇编、基础数字汇集等。 四、简述编研工作的内容。
档案编研工作就是档案工作人员以开发档案信息提供利用为目的,以馆(室)藏档案为基础,按照一定题目,对档案材料进行编辑和研究的工作。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文献汇编2)编写档案参考资料3)修史编志和历史研究。 五、简述组织沿革的编写体例。 组织沿革的编写体例有三种:
1、编年法: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列出某一机关或系统组织发展变化情况的方法;
2、系列法:系列法即以组织构或问题为主线,对每一组织机构或问题的各种情况沿袭组织机构的始末进行系列编写的方法;
3、阶段法:阶段法即根据机关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自然地分主若干阶段,然后在每一个阶段内划分为若干系列进行编写的方法。
第二部分 文书工作与归档文件整理 第一章
一、简述公文的分类。 1、从公文的来源划分,文件分为发文、收文和内部文件;2、从公文的使用范围上划分,有通用文书、专用文书和科技文书;3、从公文行文方向的角度划分,公文分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4、从公文的性质和作用上划分,公文分为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内文件;5、从公文的阅读范 围划分,可分为普通文件,公布文件和机要文件;6、公文输的时限要求上划分,有紧急件和平件;7、从公文物质载体的角度划分,公文分为纸质文件、感光介质文件、磁介质文件以及电子文件。
二、试述文书工作的基本任务。 1、对形成文书的规范;2、执行文书行移运转的制度;3、按规定程序制发文件;4、采取妥善的措施管理文件。 三、试述文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及时2、准确3、安全4、统一。
四、试述文书工作的性质与作用。
性质:1、政治性2、机要性3、服务性4、技术性5、及时性。
作用:1、纽带作用2、助手作用3、积累作用。 五、试述文书工作的组织形式及其选择。 形式:1、集中形式2、分工形式。 选择:一般组织机构层次多的大机关,文书工作应选择分工式的组织形式;未设内部机构,文件数量少的小机关宜选择集中式的组织形式。
六、试述公文的特点。 1、公文必须由法定作者制成和发布2、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和行政效力3、公文具有现行效用4、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并经一定的形成和处理程序。 第二章 一、试述正确选用公文名称的意义。
二、试述通知的类别:批准性通知、转发性通知、发布性通知。
三、简述公文的文体。 公文在体裁上,是一种兼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特点的应用文体。公文在于交代清楚法定作者的观点、意图,因而在阐明观点,讲清道理,分析情况,做出结论时,要有适当的议论,但它不必像议论文那样做过多的专门议论;公文在交代事
项、分析问题时,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说明,但又不像说明文那样陈述过细;而在反映工作情况、描述事件发生始末、记叙人物和事迹时,需要叙述有关的情况,但又不能像记叙文那样具体,只是在于把将要说明的问题叙述清楚。
四、编制公文的发文字号应符合哪些要求? 1、发文字号应由发文机关的文书部门统一编制;2、机关代安应选用反映本机关本质属性的代字,按照我省实施的《辽宁省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细则》规定:要关代字应准确、简练,尽量避免与其他机关的代字相混淆,一般以2至4字为宜; 3、发文年号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写全称,并用:“[]”括从;
4、标准型发文字号的顺序号以年度为编号周期,顺序号从“1”依次往后排,顺序号前不用“0”占位,不加“第”字; 5、标准式发文字号是法定的,除了三个组成部分必须按要求书写之外,其前后顺序不得随意颠倒。 五、简述公文主题的撰写要求。
1、公文主题的要求;2、公文材料的收集和选用要求;3、公文结构及其基本要求、4、公文语言及其基本要求。 六、试述公告与通告的类别。 第三章 一、试述文件传阅的要求。
1、要注意传阅范围;2、文件传阅顺序要体现机关领导先于部门人同的原则;3、所有传阅文件都要以机关文书人员为中心进行传阅;4、文件阅看后,阅看文件的人员应签注本人姓名和阅文日期。
二、文书办理程序的特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稳定性;2、有序性;3、适应性:4、规范性。 三、发文程序中签发环节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签发即制文机关的领导人对文稿审定后,批明发文意见并签名。签发是制文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形成文件的关键环节。文稿经机关领导签发后,稿本的性质发生了质的改变,由原来的草稿变成了定稿,定稿是正式生效的稿本,发文机关可据此打印正式文件。因此,签发环节标志着文稿已被认可、确定,文稿中的内容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
四、公文审核的重点是什么?
1、行文关;2、政策关;3、矛盾关;4、落实关;5、文字关;6、审批手续、签发手续和公文格式关。 五、文件分发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大量发出的文件,送印后即把信封写好(或事先印好),除亲启件外,一律写受文机关或其办公室收,以使对方及时处理;2、发文若系密件、紧急件亲启件,就在在封套上分别加盖密件戳、急件戳,或写明亲启人姓名;3、凡是应被收回的文件,要注明收回日期,按期收回;4、分发应做到五查:查文件件数,查有无附件,查是否漏盖印章,查文件内的受文机关与封套上的受文机关是否一致,查发文内回执是否装入封内等。
六、公文的承办原则主要有哪几点?
1、凡属承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承办部门应当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2、凡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的问题,主办机关应当主动与有问部门或者地区协商会签;3、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不适宜由本单位办理的公文应迅速返回交办的文秘部门;4、党的公文处理条例还规定:“凡须报请上级机关报审批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抻出处理意见并代拟文稿,一并送请上级机关审批”。 无论哪种形式承办,文件办理完毕时都应在“文件办理单”上注明办理的时间、地点、办理人姓名、 办理的主要内容和方式等等,以便日后查证。 第四章 一、试述不事文件的清退方法。
1、机密文件的清退:密件印发部门应制定“文件清退通知单”及清退办法,按时通知收件单位退顺应清退的密性。2、传阅、送阅文件的清退:机关收到若干份相同的文件时,由文书人员按规定送领导同志阅后定期收回。3、征求意见文件的清退:在文件标题旁注明“征求意见稿”的文件,若需要退回时,应在文中注明。4、有重大错误文件的清退:如果发现外发的文件有重大错误,应及时通知回收,以免扩散。5、其他文件的清退:文件分发后,一切应该回收的文件,均应在发出时注明退回期限,并在文件上加盖“阅后收回”章,到期未退者,应进行催退工作。 二、试述文书整理(立卷)的原则
1、必须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2、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3、正确区分文件的不同价值;4、整理(立卷)后的文件要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试述文书处理部门整理(立卷)的意义。 四、试述文书组卷的六大特征。
1、问题特征;2、作者特征;3、名称特征;4、时间特征;5、地区特征、6、通讯者特征。 五、对归卷文件进行检查调整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六、试述拟定案卷题名的具体方法。 1、主要结构形式 作者+问题+名称;作者+时间+名称;通讯者+问题+名称;
2、案卷提名各组成部分的标法 作者:第一,作者的全程和简称问题。第二,多作者的标法。第三,作者是个人的标法。第四,关于 批转、转发文件作者的标
法。 问题:第一,但一问题的标法;第二,多问题的标法;第三,同类性和非同类性的标法;第四,会议文件的标法。 名称:第一,卷内文件名称不多,可按其重要程度的顺序在题名中全部标出;第二,有些卷内文件,名称虽多,但性质基本相近,可标出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其他从略;第三,有些会议文件往往包括很多文件名称,一般可不逐个标明,可标“××会议文件”即可;第四,几个专门术语的标法。 时间:第一,时间必须具体确切,不要笼统、含糊;第二,年度要标完整,表示时间不用含糊词语。 通讯者 地区 3、拟写案卷提名的语法要求
正确使用介词“关于”;标点符号及其附注。 第五章 一、新《规则》主要特点有哪几项? 1、简化;2、兼容;3、灵活;4、前瞻。
二、新《规则》对档案馆和各机关档案工作有何意义?
对机关档案工作的意义:1、缓解机关文书档案工作压力;2、理顺机关档案工作职能;3、节约机关的财力、物力。 对档案馆工作的意义:1、便于档案馆控制档案进馆质量;2、有利于档案向社会开放。 第六章
一、如何理解“归档文件”?
广义上的归档文件是一个泛性概念,可以包括机关形成的须归档保存的所有文件材料。《规则》将这一概念表述为“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二、装订归档文件有哪几种方法?
线装法、变形材料装订法、粘接法、无酸纸套固 定法。
三、归档文件的分类原则是什么? 四、如何理解“事由原则”?
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五、如何确保同一事由的归档文件排列在一起? 六、如何排列不同事由间的归档文件?
不同事由归档文件的排列可以有多种方法,包括《规则》中提到的时间、重要程度等等。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应根据机关的文书处理程序、归档制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等的不同加以选择 。1、按不同事由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2、按事由的重要程度排列;
3、按事由具有的共同属性分别集中排列。 七、如何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归档文件排列? 八、基本编目包括哪几项?
九、如何编写“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 室编件号:即归档文件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的排列顺序号。室编件号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类别与类别之间件号不连续编号。《规则》规定,编制件号“应依分类、排列次序,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进行,不能跨越不同的类目流水编号,也不能以盒为单位流水编号。 馆编件号:的设置主要是出于馆室衔接的需要。各级档案室的永久、长期档案移交进馆时,由于各种原因往往需要进行鉴定、整理等局部调整, 如将部分档案抽出、补入等等,使目录中的件号出现断号、跳号等现象,从而增加了档案馆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有必要重新编制件号。《规则》中预先设置了馆编件号项,关在归档章节和档案盒盒脊等处预留位置,供需要 时直接填写,而不必重新
盖章或更换档案盒。 十、归档章中有哪几个必备项目?如何填写? 归档章的项目设置与编号项目相同,包括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和页数等必备项目以及机构(问题)等选择项目。 填写归档章项目时应使用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字迹材料,也可使用打号机打号。
归档章一般应加盖在归档文件首页上端居中的空白位置;如果领导批示或收文章等战友用上述位置,可将归档案章盖在首页的其它空白位置,但以上端为宜。如果机关发文有文件签发单的,或收文有文件处理单的,也可放在最前面作为首页,这样可在其上加盖归档章、,以更好地保护文件正本的原始面貌。文件首页确无盖章位置或重要文件须保持原貌的,也可在文件首页前另附加盖归档章。归档章尽量不要压住文件字迹,也不宜与批示文字或收文章等交叉。
十一、档案盒脊呀底边设置有哪些检索项? 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起止件号和盒号等。 十二、填写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应注意哪些问题?
备考表放在盒内所有归档文件之后,用以对盒内归档文件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备考表示是机关档案部门对归档文件进行动态管理的有效措施。 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归档文件文件需要说明说明的情况,包括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程度、文件本身的状况(如字迹模糊、缺损)等。整理工作完毕以后归档文件如有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应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进行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时,如某份文件须说明的内容较复杂,目录备注项目中填写不下,也可在备考表中详细说 明,并在目录相关条目的备注项中加“*”号标示。 第三部分 科技档案管理 第一章
一、如何理解科技文件的定义,科技文件有何特点?
科技文件是科学技术文件的简称,又称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在《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中,将科技文件这一概念表述为“科学技术文件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生产、科研、基建、设备及其管理活动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技术文件的总称。”从四方面理解: 1、明确了科技文件的形成领域;2、科技文件形成于现行的科技活动;3、科技文件直接记录和反映科技活动;4、科技文件是各类型技术文件的总称 科技文件的特点:1专业技术性、2成套性、3可更改性、4标准性、5形式多样性 二、科技文件有哪些基本类型?
(一)图样材料:1、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图样;2、建筑工程图
(二)文字材料:1、调查报告、2、说明书、3、任务书、4计算书、5、概、预、决算书
(三)目录、表格材料:1、明细表;2、汇总表;3、配套目录;4、图样目录;5设计文件更改通知单;6、设备开箱验收单。 问;简述产品开发、设备管理、基本建设、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与形成的科技文件。 答:一、产品开发工作程序与形成的科技文件:主要包括在1、设计决策阶段主要包括:任务来源、情报收集、新产品预测。形成的科技文件主要有:远景规划、中期规划、近期规划;上级下达文件;用户委托合同;各种专题情报;各种预测报告;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报告等。2、设计阶段:A方案设计B技术设计、C工作图 3
设计。3试制阶段,包括:A样机试制B样机实验C样机鉴定4生产阶段;包括小批生产、试销调查、批量生产。5销售服务阶段。二、设备管理工作程序与形成的科技文件。包括设备的购置阶段;设备开箱验收阶段;安装调试阶段设备的使用与维修阶段形成的相关科技文件。三、基本建设程序与形成的科技文件。主要包括基建综合性文件、施工技术性文件、竣工验收材料。四、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与形成的科技文件。包括在科学研究工作准备阶段、研究实验阶段、总结鉴定阶段、成果申报阶段及应用转化阶段形成的科技文件。
问:CAD文件的概念。 答: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的英文缩写,简称CAD。CAD文件是指在CAD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件。是由设计部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制的,用以规定产品或工程设计的组成、形式、结构、尺寸、原理、技术性能以及在制造、施工、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修、存储和运输时的必要信息的有关技术文件。也是生产和使用产品以及工程施工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产品或项目所必须的全部设计文件和CAD图等。 问:简述科技文件编号的含义.
答: 科技文件的编号,是以文字和数字为代号,用来表示科技文件材料内容与特征的一种“技术语言”.要符合以下要求: 1、编号与所绘制的对象的代号要一致,就是说,一个编号同时也就是他所反映对象的代号。 2、必须拥有独立的编号,同一个编号不得代表两种以上科技文件材料。 3、各专业的科技文件材料,由于特点、使用目的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编号办法。 4、编号由代号和代字两部分组成。代字用汉语拼 音字母,代号使用阿拉伯
数字。编号力求简短,便于记忆。
问:简述组织案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答: (一)组织案卷的基本原则:1、案卷必须是一组具有有机联系的科技文件。2、案卷内科技文件的数量要适度。3、案卷内科技文件的保存价值与密级应基本一致。4、案卷应力求整齐美观,便于管理和使用。5、设计变更修改到位,底图和蓝图一致,事物和图纸一致,真实反映项目竣工验收时的实际情况。6、文字材料应加盖单位公文印章,竣工图纸应加盖竣工印章。 (二)组织案卷的方法:1、按结构组织案卷。2、按项目组织案卷。3、按子项组卷。4、按工序或阶段组织案卷。5、按专业组织案卷。6、按问题组织案卷。7、按名称或文件性质组织案卷。8、按地区组织案卷。9按时间组织案卷。10、按作者组织案卷。
问:科技文件的积累有哪些方式,可采用哪些方法与措施?
答:科技文件积累的方式:1、科技人员积累。2、专业科、室、组积累。3、科技档案部门代为积累保管。 积累的方法与措施:1、加强宣传,增强科技人员做好科技文件积累的自觉性。2、以科研、生产、基本建设、设备管理活动的工作程序和有关原则、标准为依据,组织和管理科技文件的积累。3、纳入科技工作程序。4、坚持“三参加”、“四同步”管理。5、做好日常收集工作。6、建立健全文件登记制度。 问:(论述)试述科技文件的鉴别。 答:科技文件的鉴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对归档文件完整性、准确性的鉴别。1、完整性鉴别。归档文件的完整性一般是以项目为
单元进行的,在整理归档前都应按项目收集完全、完整成套。在归档前,基层科技档案部门应根据专业性质和科技、生产活动的特点,认真进行检查并协助、指导科技档案部门做好归档文件完整性的鉴别。2、准确性鉴别。归档文件准确性的鉴别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科技文件应该同他所记载和反映的科技对象或科技过程相一致。二是同一对象不同类别科技文件之间的图形、数据是否准确一致。 (二)、文件属性的鉴别。文件属性的鉴别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判断其归属,将科技文件、科技资料、政务文件等相区分。1、科技文件与政务文件的区别:他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件,产生于不同的活动领域,反映不同内容,具有不同的形成规律与特点,发挥不同的功能效用。(1)-----内容原则:科技文件是科技科技生产活动的记录和产物;政务文件是记录和反映政治事物方面的活动。(2)整体原则----科技文件与政务文件有不同的形成规律,区分二者,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注意维持各自的完整性。(3)职能原则----不同类型的单位,其工作职能不同,科技性单位主要是从事科技、生产活动,主要形成科技为主的科技文件;非科技性单位则从事非科技、非生产性活动,主要形成同职能任务有关的非科技性文件。2、科技文件与科技资料的区别------在一个具体单位,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他们同本单位科技生产活动的关系不同;第二、它们具有的作用不同。科技文件是本单位在科技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不仅有现实的依据作用,还有历史凭证及查考作用。而科技资料只是为了科技、生产活动的参考目的而收集,交流或购买来的材料,不是本单位
科技生产活动的原始记
录,不具有现实依据作用和历史查考、凭证作用,而只是参考作用。 问:简述科技文件归档制度的内容。 答:1、科技文件的归档范围;2、科技文件的归档时间;3、科技文件的归档要求;4、科技文件的归档分数;5、科技文件的归档手续。
问:科技档案的定义与含义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对科技档案的定义进行了如下表述:“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设备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 1、定义揭示了科技档案的产生领域和内容性质,规定了科技档案同一般政务文档和其它档案在性质上的区别。
2、定义明确了科技档案是生产、科研、基建、设备及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规定了科技档案同科技资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3、定义明确了科技档案是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科技文件,规定了科技档案同一般科技文件的区别。
问:试述科技档案的特点。 答:试述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专业性强;2、种类和类型多样性的特点;3、成套性强;4、现实性特点;5、可以更改、补充。 问:简述科技档案的种类及其构成。
答:一、种类:以内容性质为标准,可分为:生产技术档案(工业生产技术档案、农业生产技术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工程设计档案、工程施工档案、工程监理档案、工程竣工档案)、设备仪器档案、科研档案、专门业务档案、天文档案、气象档案、地质档案、测绘档案、地震档案、水文档案、医疗卫生档案、环境保护档案。在上述档案类别中以
产品档案、设备仪器档案、基本建设档案、科研档案最为普遍。
二、构成:包括1、工业生产技术档案;2、农业生产技术档案;3、基本建设档案;4、设备仪器档案;5、自然科学研究档案。
问:试述科技档案的功能。 答:科技档案贯穿整个科技活动的全过程,指导科技、生产活动,为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科技档案作为科技活动的历史记录,真实地记载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过程、成果、经验,是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一、 知识储备功能 一项科技活动结束后,围绕科技活动形成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科技档案,它直接反映人们的生产、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拥有的科技档案越多,数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科技储备就越厚,科技、生产工作发展就越顺利。
二、 依据凭证功能
科技档案具有科技凭证功能,1、科技档案是产品定型、成果鉴定和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2、科技档案是产品再生产或停产产品恢复生产的依据。3、科技档案是维护、使用、检修工程对象的依据。4、科技档案是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的依据。 三、 情报功能
科技档案的情报功能是指科技档案在科技生产活动中的科技交流与科技参考作用。1、进行决策与制定规划时参考。2、科技档案是科技研究工作和设计工作必要条件。3、科技档案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工具。 四、 经济效益功能 (一)、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功能的表现 不仅表现在创造新财富上,而是体现在减少投入
4
或节约资金方面,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复用科技档案,节约设计工时,提高经济效益。 2、发挥科技档案的依据凭证作用,取得经济效益。 3、进行科技交流,避免从复劳动,取得社会经济效益。
4、管好用好科技档案,是发展内涵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5、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增加财富。 (二)、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所创经济效益的计算原则与方法
1、经济效益,简单的说就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方法。公式如下:
经济效益=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质或精神产品 -------------------- 生产上述产品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 或 经济效益=产出 —---
投入 2、计算原则 (1)、凡能计算都应计算;(2)、应以不同行业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合理地计算;(3)、计算结果要准确可靠;计算方法要科学合理。 3、计算方法 通用公式为J=aS-C 问: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答:科技档案工作包括科技档案业务管理和科技档案事业管理两项基本内容。前者为微观管理,基本内容包括: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坚定、保管和开发利用等项业务工作;后者为宏观管理,基本内容有:科技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科技档案事业规划,科技档案业务指导,科技档案工作的法制管理、规划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行政管理,科技档案教育和科研等。 问:简述科技档案工作的性质。
答:1、科技档案工作的专业性;2、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性;3、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4、科技档案工作的机要性。 问:怎样理解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在1980年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对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科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工作。达到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档案法》第五条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管理的完整和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 科技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1、集中统一管理科技档案; 2、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 3、实现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
问: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 答:我国科技档案工作实行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档案局的掌控下,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专业主管机关密切配合,实行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问:我国的科技档案工作机构有哪些? 答:科技档案工作行政管理部门是由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专业主观机构组成。此外,还有科技专业档案馆,包括:中央级科技专业档案馆(包括综合性科技专业档案馆、专门性科技专业档案馆);省、级市科技专业档案馆;流域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企、事业档案馆。 问:简述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答:科技档案收集工作,是指基层科技档案部门和科技专业档案馆,根据
国家和专业主管机关的规定,通过接受等方式,把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或科技档案,集中到科技档案部门统一管理的一项业务管理活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层次;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形式(典型形式、补充形式);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方法(接收、收集、征购或购买、代存、实测补制)。
问:简述基层科技档案部门的收集工作。 答:1、按制度接受科技文件归档;2、明确和疏通科技档案收集渠道,定向定内容进行收集;3、研究形成规律,把握收集时机;4、实行多种方式结合,做好科技档案的接受工作。
问:简述科技档案分类方案的构成。
答:科技档案分类方案,是对科技档案进行类别划分和正确归类的依据性文件,由说明、类目表、和组号组成。
问:谈谈科技档案分类方法的综合运用。 答:科技档案分类方法的综合运用包括:一、基本建设档案的分类。该方法是工程项目分类法,即以工程项目分类的方法。具体包括:1、性质--工程项目分类法;2、流域(水系)--工程项目分类法。二、产品档案的分类。该方法是型号分类法,即以一个型号产品的科技档案为分类单元,对产品进行分类别划分。包括:1、使用性质--型号分类法;2、系列--型号分类法;3、年度—纱号分类法。三、设备档案的分类。此方法是型号分类法,是根据生产组织形式和设备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有两种方法:1、性质--型号分类法;2、工序--型号分类法。四、科研档案的分类。适宜按课题进行分类,常用的方法有:1、学科—课题分类法;2、专业--课题分类法。 问:简述科技档案号的编注。 答:科技档案号的编注包括:一、科技档案号的结构模式。1、分类式科技档案号的结构模式,基本模式为:科技档案号==分类号+案卷顺序号。2、累计式科技档案号的结构模式,只采用单纯号码制。二、科技档案号的编注的要求。1、科技档案号的结构要清楚;2、科技档案号代字的含义要明确;3、科技档案号的位置要醒目;三、科技档案号的编注程序。1、设计科技档案号;2、编制科技档案代字表;3、纳入辅助代号。
问:如何理解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及鉴定的方法。 答:一、科技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 科技档案价值的鉴定过程中,实际是一个对科技档案价值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过程,是研究性和业务管理性的统一,为比较客观地,准确地开展科技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应遵循以下鉴定原则:1、全面与辩证分析的原则;2、技术原则;3、功能原则;4、典型原则;5、高龄原则。 二、科技档案的鉴定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2、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问:简述科技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 答:科技档案保管工作
是科技档案部门的一项日常业务性工作,其内容包括:1、科技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2、实施保护性措施;3、科技档案的修复;4、库房及设备的管理。 问:试述科技档案的保管方法与要求。
答:1、底图档案的保管----要求:严禁折叠。方法:一是平放;二是卷放,重要的和加长的底图卷好后可放进特制的纸筒里3、可采用边缘加固的方法。2、蓝图及复印图的保管----应采用折叠组卷保存的方法。以“手风琴”式,折成A4图纸,右下角应漏出,左边空出装订线。图样文件一般采用散装形式,文字材料用 装订形式。3、感光材料的保管----主要有底片(胶片)和照片,具体方法是:①、底片采用密封包装的方法保存;②、存放时底片平面应与水平面垂直;③、底片应分类存放;④、长期不用的要每隔一两年检查一次;⑤、除其它一般保管条件外,应严格控制底片的保管温度、湿度;⑥、入库前要严格检查。4、磁性材料的保管----主要是录像带、录音机、和机读文件,保管方法是:①、防磁;②、要平放;③、定期检查;④、长期不用的要加隔磁材料卷绕。 问:试述科技档案库房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答:科技档案库房管理的内容及要求包括:一、库位管理----其任务是规划库房面积和柜架面积,对库房合理布局,以便对科技档案进行定位管理。具体包括:1、库位规划;2、库房布局;3、库位编号。二、柜架编号----1、各种柜架应分类编号;2、档案柜架的排列应与窗户垂直,与墙保持一定距离;3、档案柜架之间的通道应保持0.9-1.2米的合理宽度,库房内的通道应采取迂回式;4、每层柜架的隔板或抽屉,都应注明存放科技档案的类别和档案号的范围。三、科技档案的排架----1、方法:①、流水排架法;②、分类排架法。2、要求:①、科技档案排架的顺序应统一;②、要保持适宜的饱和度。四、科技档案的出入库管理----应随时掌握科技档案的库存情况,特别加强档案的出入库管理,调出时,在代卷卡上登记;返库时,应在代卷卡上注销并及时归位,保持账、物、卡、位的一致。
问:试述科技档案微观统计工作的内容。
答:科技档案微观统计,是指基层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专业档案馆,对本单位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所进行的统计 5
工作。一、当前科技档案微观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1、科技档案库藏量统计。是科技档案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包括:①、收进数;②、移出数;③、封存数;④、销毁数;⑤、封存数。2、科技档案业务工作统计。包括:科技档案整理工作统计、著录标引工作统计、鉴定工作统计等。3、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包括:①、档案检索工具数;②、利用人次和效率统计;③、阅览数;④、借出数;⑤、复制数;⑥、咨询时数和人次;⑦、套用数;⑧、编研成果数。4、科技档案工作条件统计。包括:科技档案库房、设备、装具等。5、科技档案完整率统计。包括以下指标:①、科技项目归档率;②、成套科技档案的完整率。二、科技档案的登记:1、科技档案总登记;2、科技档案分类登记;3、底图登记;4、特殊载体科技档案登记;科技档案借出登记。 问:简述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 答:1、建立和完善科技档案的检索系统;2、开展科技档案编研工作;3、采取多种方式,直接提供利用;4、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科技档案的服务系统。
问:试述科技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 答:一、根据载体形式分类:1、书本检索工具;2、卡片式检索工具;3、缩微式检索工具;4、机读式检索工具。二、根据编制方法分类:1、目录;2、索引;3、指南。三、根据功能分类:1、查检性检索工具:①、科技档案分类目录;②、科技档案主题目录;③、科技档案专题
档案;④、联合目录;⑤专题索引。2、馆藏性索引工具:①、科技档案总目录;②、科技档案实体分类目录;③、科技文件(图样)目录。3报道性检索工具。 问:如何理解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原则。
答: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原则包括:1、存真原则。“存真”在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全过程始终起着指导作用。2、适用原则。是指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必须适合科技生产、科技管理与社会其他工作的客观需要,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优化原则。就是有选择的选择,即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必须对科技档案材料进行比较和筛选,以保证科技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4、合法原则。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必须遵守同研究、加工和公布档案信息的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知识产权发、档案法和保密法。
问: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1、企、事业年鉴;2、科技成果简介;3、图册或图集;4、数据统计;5、专题汇编和专题著述;6、科技史料。 问:试述科技档案提供服务的方式及其功能特点。
答:科技档案的提供服务,是指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直接提供科技档案及其信息加工材料,及时、准确地满足用户对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要求。其服务方式包括:一、阅览;二、出借。其内容包括:1、出借手续;2、出借规定;3、借还和续借。此外,出借方式有可将档案带回家,有利于用户深入了解档案及明确用户责任的功能特点。三、复制供应。包括:配套复制供应、单份复制供应。该方式有保证档案完整性同时使用户有效利用、节约人力财力、进行技术成果转让、促进科技活动标准化程度的功能特点。 第四部分 专门档案
如何理解专门档案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答:专门档案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选留并保存下来以备查考的各种专门文件有机体系的总称。
1、专门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关系:形成的领域和内容性质不同;文件名称形式、格式规范化程度不同;形成规律管理方式不同;价值和作用性质的差异。
2、专门档案与科技档案的关系:科技档案是一种“最大门类”的专门档案。
3、专门档案与专业档案的关系:专门档案和专业档案是两个有交叉关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4、专门档案与照片档案等特种载体的关系:专门档案既有传统载体类型的专门文件和材料,也新型载体类型的档案。 5、专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关系 6、专门档案与专业资料的关系
简述专门档案的属性。 一般属性:历史记录性、原始性、凭证和参考性、定向积累性、有机联系性; 特殊属性:专业性、现实性、独立性、规范性、准确性
三、说明专门档案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数据和信息储备功能;依据功能; 作用:专业数据和信息的保障作用;维系专业工作正常进行的工具作用;保证各项专业工作合法进行的监督检查作用;再现历史、佐证历史的印证作用
四、试述专门档案发挥作用的一般规律性。 答:专门档案发挥的作用有:1、专业数据和信息的保障作用;2、维系专业工作正常进行的工具作用;3、保证各项专业工作合法进行的监督检查作用;4、再现历史、佐证历史的印证作用。(加发挥)
问:如何理解会计档案定义。 答:会计档案是各种社会实践主体在会计核算专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会计文件,不论其记录方式和载体如何。这一定义的基本含 义为:1、指明了会计档
案的形成者----各种社会实践主体;2、指明了会计档案的形成领域----会计核算专业活动;3、指明了会计档案的价值属性特征----具有一定保存价值;4、揭示了会计档案的本质属性----会计核算专业活动的原始记录;5、定义说明了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特征。
问:会计档案有哪些属性。 答:突出的专业属性、形成过程的序时性、承载信息内容的严肃性、数据记录的平衡性、文件格式的规范性等。
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新特点有哪些?
答:1、会计信息的存储范围和领域的扩大化;2、会计信息对软硬件环境的依赖性;3、存储介质的多样性;4、会计信息的易复制性;5、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更高。 问:试述会计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答:一、价值:是制定财务计划的重要依据;是进行科学决策的信息源;是维护正常经济、工作秩序的法定证书;是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存在与发展规律的重要文献;是开展历史研究的记忆库;是储备会计工作经验、技术、智慧和教训的记忆库。 二、作用:1、信息保障作用;2、维护管理作用;3、监督检查作用;4、经济、历史研究作用;5、凭证、检查作用。 问:会计档案收集的要求有哪些?
答:1、会计档案收集必须贯彻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会计档案必须统一管理,反对分散存放,这是对会计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2、会计的收集活动必须自觉的遵循会计档案的形成规律。会计档案作为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其所承载的信息也同样要经历信息作用的活跃期、半活跃期和不活跃的保存期或死亡期等几个基本的运动阶段。3、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必须保证会计档案的齐全完整、信息准确。4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要注意质量优化、成分充实。 问:简述会计档案的归档。
答:一、归档范围。主要包括财政部的国家档案总局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所规定的1、会计凭证类;2、会计账簿类;3、财务报告类;4、其它会计文件类等四类会计记录和会计文件。二、归档时间。当年形成的,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管理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特殊情况应特殊处理。三、归档要求。1、会计机构应编制移交清册;2、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单位,应由机构内指定专人保管要移交的档案;3、出纳人员不得兼任档案归档工作人员;4、原则上要保持原卷册的封存;5、需拆封重新整理的,整理过程应有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参与;6、年终结算后,相关材料应归档保存,以备查询;7、归档的会计档案要经过坚定并规定合理的保存期限;8、需整理的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整理好;9、必须按期将要归档的会计档案全部移交;10、制成的会计档案必须符合档案安全保护的需要;11、档案部门或人员必须按期接收会计档案;12、与纸制会计文件有关的其它会计
数据也要一并提交;13、必须对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备份;14、必须采取贴写保护标签等方式妥善保护会计数据的备份文件。四、归档手续。首先在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会计机构应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时的做法为:1、档案管理人员根据移交清册,详细清点案 6卷;2、核对无误后,应在移交清册上签字,交接双方各存一份。
问:简述会计档案的排列方法。 答:会计档案的排练一般采取以下方法中的一种:1、年度----保管期限----保管期限排列法;2、年度----保管期限----组织机构分类排列法;3、年度----会计类型分类排列法;4、会计文件或会计记录形式分类排列法。 问:会计档案的坚定规则。
答:1、高龄规则;2、客观性规则;3、整体性规则;4、双重价值规则;5、当机立断规则;6、未结禁销规则;7、依附性规则;8、可靠性规则。 1、什么是人事档案?它有什么特点?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并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人事材料。 特点:专指性、真实性、动态性、保密性
2、人事档案有哪些类? 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可分为干部档案、学生档案、工人档案、军人档案。 3、人事档案有哪些收集方法?
答;1、要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工作,需要明确人事档案的收集范围。应将个人政治思想表现、文化专业水平、工作表现、业绩贡献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做为人事档案收集起来。2、明确人事档案的收集途径。(1)、通过组织、人事及其他人员管理部门收集履历表等人事档案;(2)、通过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部门收集相关材料;(3)、通过召开各种代表大会的机构收集相关资料;(4)、通过各级教育、培训部门收集学生登记表等相关资料;(5)、通过业务和科技管理部门收集发明创
造等相关资料;(6)、通过卫生部门收集体检、公伤等相关资料。3、建立人事档案的收集制度。 4、如何做好人事档案的鉴别工作?
人事档案鉴别工作的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事档案鉴别工作的内容:判断是否属于人事档案;确定是否属于该人的材料;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检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审查材料是否符合归档要求;
对不归档材料的处理:转出、退还、留存、销毁。 音像档案管理 一、简述音像档案的概念与特点
音像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行使职责或从事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包括正片和底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视片等专门载体材料。 特点:直感性;真实性 二、试述唱片档案的管理
唱片档案的特点:1、唱片容易用机械方法大量拷贝,适用于大量高速的印刷。2、唱片耐辐射,不怕强磁场的侵袭,可以在某些特殊场合使用。3、唱片录音档案具有比磁带录音更佳的录音效果,使播放出来的音乐更加优美动听,效果逼真。 唱片档案的管理方法:唱片档案按照制成材料分为金属模版、唱片两大类,金属模版按版次分别入库,按生产的片号、版号分类排列保管。唱片按片种(粗纹、密纹、立体声)规格(尺寸、胶版、薄膜)、内容分类整理保管。
唱片档案的保护:唱片模版的保护:1、清除腐蚀电池的电动势,做好模版的清洗工作。2、使用缓蚀剂,延缓唱片模版被腐蚀的过程。3、去氧包装,将唱片模版密封存放。4、使用防腐蚀剂,提高唱片模版贮存质量。
2、唱片的保护:1、保持唱片的清洁;2、防潮3、防热4、竖放。5、选择合适的针压;6、选用合适的唱针。
三、说明照片档案的分类与编目
对照片档案的分类:对照片档案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底片、照片和说明。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底片的尺寸结底片的产生的时间进行分类,在每一类内再按照片产生的时间分类。可按统一规格制作照片档案的装具盒、箱、柜。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产生底片较多的机关。照片可以按反映的内容再分小类,如工业、农业、军事、科学文化、教育、体育等,也可以按照照片的作者(摄影者)分类。无论采取哪种分类方法都应以便于保管利用为前提。 照片档案的编目:底片经过分类以后,编号登记入目录登记簿中。一张底片或一组相关的底片为一个保管单位,编一个底片号。如果是一组底片,在底片的顺序号后面还要编一个分号。对已确定类别的底片,要分别登记目录,并在底片号前再加类别号。底片号是按收到(或)发出的先后次序编号登记保管的。底片目录登记簿包括如下项目:分类号、底片号、简要内容、拍摄者、拍摄地点、拍摄时间、底片数量、技术状况、底片来源、收到日期、备考等。其中底片号是上述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它编写在乳剂面的右上角。底片是装入纸袋中保管的,因此要用打号机在纸袋外面同时打上底片号。在底处数量较多的单位应设置总收片登记簿和总发片登记簿,以及时统计收发片数量。应该把机密底片与一般底片分开登记。底片数量不多的单位,只建立一种登记簿即可。 第五部分 第一章 一、简述计算机网络。
凡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性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叫做计算机网络。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二、简述电子文件的定义及要点。
电子文件的定义:以数字代码形态存在,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记录、传输、存储和利用的文件。 要点1是表明这种事物的逻辑与物理属性,即:使用数字代码记录信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和读取。只要是以数字方式形成,无论是以何种设备产生,只要能为电子计算机处理的文件均应为电子文件。计算机系统种类繁多,无论是在个人计算机处理环境中、分布式网络中、主机数据处理环境中、空间数据系统中或者是其他多媒体系统中,凡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文件均应成为电子文件。 “数字”是电子文件的逻辑属性,“电子”是电子文件的物理属性。
要点2是表明这种事物的内容属性,即:要符合“文件”的要求,要有符合“文件”要求的特定的来源和用途。 文件的含义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上说,计算机上生成的具有参考、凭据和指导意义的信息都是电子文件;微观上说,计算机上生成的具有特定“文件”(国家红头文件)属性的信息称之为电子文件;中观上说的电子文件介于两者之间,它除了国家红头文件以外,也包括单位内部的正式文件。
三、试述随信息技术的演变,档案工作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过程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单位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电子文件承当形成文件的过程
(工具)。机关单位首先使用计算机形成电子文件,然后由电子文件转化纸质文件。即:把电子文件打印出来,形成纸质文件经过审批等手续后成为正式文件。这时候的电子文件被称为“草稿性电子文件”。 第二阶段:辅助性电子文件阶段。特征是:纸质文件为正本,电子文件为副本。电子文件的效用比上一个阶段要多一些。 第三阶段:电子文件阶段。特征是:电子文件为正本,纸质文件为副本。电子文件法律效力被确认,纸质文件只在很少情况下使用。
前三个阶段都有纸质文件存在。但第三阶段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电子文件由附属物上升到具有决定地位的文件正本。此外,第二、第三两个阶段我们又统称之为双套制阶段。 第四阶段:无纸阶段。这一阶段真正进入了无纸电子文件阶段。人们在工作中已不再使用纸质文件,以往的纸质文件已成为“文物”。 四、试述电子文件的特点。
1、电子文件整体存在方式与宏观管理方式特点—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规定性 (1)宏观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对电子文件的规定性
(2)微观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主要是电子文件管理软件系统)对电子文件的规定性 (3)规定性的另一面—电子文件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 2、电子文件的组成特点—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互动性 3、电子文件分类与检索方式特点—逻辑上的自由组合性 4、电子文件信息存储特点—光磁载体的高密度性 5、电子文件阅读方式特点—信息的非人工直接 7 识读性
(1)信息传递与利用过程中主客体及主体之间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2)科学的客观的认识“非人工直接识读性” 6、电子文件信息传递方式特点—物理空间中的自由移动性 (1)凝固的历史
(2)被解放的文件信息移动
7、电子文件形成与利用特点—信息的可操作性 (1)文件制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信息操作 (2)文件利用过程中“随心所欲”的信息操作 (3)电子文件的可更改性 五、简要阐述电子文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过程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单位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电子文件承当形成文件的过程(工具)。机关单位首先使用计算机形成电子文件,然后由电子文件转化纸质文件。即:把电子文件打印出来,形成纸质文件经过审批等手续后成为正式文件。这时候的电子文件被称为“草稿性电子文件”。 第二阶段:辅助性电子文件阶段。特征是:纸质文件为正本,电子文件为副本。电子文件的效用比上一个阶段要多一些。 第三阶段:电子文件阶段。特征是:电子文件为正本,纸质文件为副本。电子文件法律效力被确认,纸质文件只在很少情况下使用。
前三个阶段都有纸质文件存在。但第三阶段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电子文件由附属物上升到具有决定地位的文件正本。此外,第二、第三两个阶段我们又统称之为双套制阶段。 第四阶段:无纸阶段。这一阶段真正进入了无纸电子文件阶段。人们在工作中已不再使用纸质文件,以往的纸质文件已成为“文物”。 第二章
一、简述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还被称为“电子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虚拟档案馆”和“无墙档案馆”、“无纸档案馆”等。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实体机构或存放处的概念,可以把它的基本含义解释为以电子档案及其用户为对象的“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或“一个信息系统”。 二、简述电子文件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1、准确完整
电子文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系统,这是由电子文件与电子文件工作的性质决定的。维护文档的完整与安全,使文档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维护文档的完整与安全,才能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才能充分发挥文档的作用。 在准确性上,除传统意义上文件的形成、处理和管理的各不同环节不能出差错外,还要更多的注意电子文件计算机系统制作的精密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在完整性上,除传统意义上文件组成的完整外,还要注意电子文件背景信息、技术支持环境的元数据的完整性。 2、高效易用 它包括两个方面:效率原则与易用(方便利用)原则。 (1)效率原则包含及时与简便两层含义
及时:要做到电子文件工作的及时性,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保证电子文件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时间观念。 简便:所谓简便,
就是精简、方便,反对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个原则在电子文件工作上,更多的反映在文件操作系统的使用要方便,要界面友好、操作易行、手续简单。 (2)易用原则
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满足社会对电子文档的需要,这是档案工 作的根本目的。 3、安全保障
电子文件的安全包括文件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
维护文件的实体安全,是指在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磁盘和光盘等电子文件载体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文件的物理寿命。并且,通过文件的物理备份和全真复制,确保电子文件的永久保存。
维护文件的信息安全,是指对机密文件和需要控制利用范围的文件实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机密文件的信息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在电子文件时代,维护文件的信息安全还包括文件不被病毒侵害、保证文件具有长期可读性等。
三、简单阐述数字档案馆的特征。 1、信息化
在数字档案馆的系统中所有信息都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即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在。档案信息数字化使数字档案馆完全摆脱库房式管理方式,数据库不再是一个物化的库房,而更多地像是一个人的大脑。 2、传送网络化
传输网络化主要体现在档案收集和档案利用服务在线化两个方面。 第一,传输网络化改变了传统档案馆档案接收的方式,实现了收集在线化。任何一个相关档案室通过网络即可将需要移交的档案移交给档案馆,交接双方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进行网上交接,并通过相应的操作软件系统履行必要手续。
第二,服务在线化。机关、个人的上网计算机都可以成为数字档案馆的“用户终端”,利用这个终端足不出户便可查阅相关目录、索引和档案全文。这种服务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并记录,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并不一定参与这个服务过程。 3、超越时空化 第一,数字档案馆在
时间上实现了新的超越。数字档案馆的各种管理与利用活动,已不再局限于正常工作日的每天八小时。任何具备相应资格的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内通过网络访问档案馆,突破了传统但感官在时间上的局限性。 第二.数字档案馆可以在馆藏和服务两个方面超越现实空间。数字档案馆保存档案信息可以不再局限于本地,可以超越地域局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此外,任意一个数字档案馆通过与其他数字档案馆的连接,成为整个数字档案馆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任何地方都已可以利用数字档案馆网络的信息资源。 四、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内容。
1、基层单位电子文件工作内容 (1)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1系统需求调查 2确定文件与档 案管理的要求
3评估现存系统 4设计文件系统 5文件系统试运 行于复审 6文件系统安装
(2)电子文件的制作 电子文件的制作可以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完成,根据系统的操作向导逐步进行。在电子文件的制作与审批流转过程中要注意元数据的积累与保护。 (3)电子文件鉴定与归档
在系统设计之初,即要制定文件保管期限表并嵌入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在文件形成之后,基于以智能分类为基础的保管期限表,判断文件的保管期限,并将保管期限分配给文件。根据文件的保管期限决定其是否归档。 (4)电子文件保管 在系统内维护、处理、保存电子文件,这里既包括实体的物理保管也包括信息安全完整的逻辑保管。 (5)电子文件检索与利用
文件系统应该为业务的持续运作提供及时而高效的文件利用和检索,系统预先设计智能化检索工具和利用途径,以满足相关业务管理要求。系统应对利用加以控制,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应该提供并维护审计追踪或其他方法证明文件得到了有效保护,没有被非法利用、更改或销毁。 (6)电子文件统计 根据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要求统计电子文件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利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文件最终运动结果的相关数据。
2、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内容 (1)电子档案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档案馆的电子文
件管理系统与基层单位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在原则上是相通的。同时,档案馆应根据其自身的工作流程,设计出端口易链接、权责分明、安全保管、利用方便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2)电子档案的鉴定 电子文件的鉴定是决定档案生死权的重大内容。因而在利用系统内嵌的保管期限表的同时,对保管期限有争议的档案文件可以适当采用人工方式进行鉴定。 (3)电子档案的保管 档案馆作为社会记忆的保存主体,需要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电子文件的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是密不可分得,要确保电子文件无论在服务期上还是在硬盘上都能得到有效保管,防止其受到病毒及木马的攻击;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适当的进行文件迁移。 (4)电子档案的开放利用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部分内容可与本馆网站相链接,充分发挥网络编研手段及档案馆网站的优势,使档案馆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开
8发利用的同时,要保证保密信息的安全性,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如维护著作权、版权及个人隐私。 (5)电子档案的统计 对电子文件的数量、利用率、利用成果等电子文件工作中所形成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从而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试述电子文件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1、电子文件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集中统一 所谓集中统一原则就是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国家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也应该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
1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由谁来管”的问题。当前电子文件的保管机构可以有如下两种选择:一是文件形成机关,二是档案馆。形成机关往往只从本机关局部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去关注电子文件的现实作用,较少考虑其长远价值和永久保存问题。相对比而言,档案馆具有这样的优势—他们能够担负起集中保管电子文件
的职责,可以从历史文化的高度关注电子文件的长远价值和长久保管,并且可以统筹开发信息资源,是电子文件的信息在有效保管的前提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怎样集中”保管的问题。新的技术条件,特别是网络为我们集中保管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们需对具体的集中保管方式,物理集中与逻辑集中加以确定。一般地说,在一个局域网(一个单位)范围内,要实行物理集中与逻辑集中的统一;在广域网(数字档案馆)的范
围内,可根据情况,选择
采取分布式逻辑集中或完全的物理集中等方式进行集中管理。
3文档一体化的问题。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发展成熟时,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将是必然的,这是一种新的更彻底的集中,使电子时代集中统一管理的新内涵之一。 (2)全国电子文件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分级、分专业管理。
所谓统一管理,使指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主管全国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对全国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制定统一的法规和业务标准,提出统一的方针政策,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所谓分级管理,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可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的统一规定与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本地区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规划、制度和办法,并对本地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实行指导和监督。 所谓分专业管理,是指中央各专业主管机关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下,针对本专业系统的特点,制定本专业系统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的规划、制度和办法。对本系统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保证国家有关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本专业系统的贯彻执行。
(3)对党政电子文件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我国在1959年以前,党和政府的档案工作是分别管理的。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把党的档案工作和政府的档案工作统
一起来,实行各级党委直接领导的管理体制。尽管这种体制经历了几次变动,但党政档案、党政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没有变化。 在电子文件时期,情况没有变化。目前引入电子办公系统的单位基本上已实行了文档一体化管理,虽然党政电子文件在概念上仍有区别,但他们都处于同一网络平台上。逻辑上仍有不同的收发文对象,但在物理上他们可使用同一个文档管理服务器,管理者也可以是同一的。 第三章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概念
宏观层次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lectronic Records Keeping System),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的技术、设备、管理、法律、标准、人员等所有相关因素组成的信息系统;中观层次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指与电子文件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微观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电子文件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由一组软件程序组成,共同对机构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管理。这三个层次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含义既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又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概念有所不同。 编程的概念
编程即编写程序,就是使用预先选定的计算机语言去把详细设计的结果转换成程序,把用文字表达的解决问题的步骤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接受并执行的指令形式。 简要说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开发过程的现制调查阶段与用户需求调查阶段 1、 现制调查阶段 现制调查阶段包括软件生命周期方法中的确定目标和可行性分析阶段。
作为系统分析员在这一阶段要进行现行的组织机构调查、业务流程调 查和文件流程调查。调查
的目的是掌握老系统(纸质文件系统或已有德电子文件系统)的运行情况,这对开发新系统往往十分重要。作为调查的结构,要写出《现制说明书》与《可行性分析报告》。 2、用户需求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
软件生命周期方法中的用户需求分析阶段,是在上一阶段基础上,由系统分析员调查用户对新系统的需求,并写出《用户需求说明书》(或称《用户需求报告》)。 在这一阶段需
要对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做出详细的调查,包括系统功能的要求、系统性能的要求、运行环境的要求、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以及系统的数据要求和条件限制。 试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特点 1、具有与文件属性相关的程序严密性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特殊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保存的电子文件是机构职能活动的伴生物和证据,是行政权威与法律威严的表现。因此,该系统具有与此相关的程序严密性,一般不允许随意省略其中的环节。 2、由文件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等构成的文件整体性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的文件是指由文件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共同构成的文件整体。所以,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具有普通信息系统不具有的功能,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元数据技术),将构成一份文件的完整信息记录下来,整合在一起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文件,并保证文件管理者可以记录、管理和维护文件的构成要素,并将文件以整体的形式提供利用。 3、与业务活动相关的辅助性
文件的流程及管理与机构的业务活动是息息相关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作为机构办公自动化
系统、生产自动化系统等较大系统组成部分的辅助性系统。但作为辅助性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与机构业务活动系统的结合更加紧密。
4、广泛存在的特殊性 由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所支持的业务活动和业务执行方法的不同决定,所有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都是一般电子文件管理的普遍性与专门文件管理的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比如财务电子文件管理
系统、人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CAD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等等,他们具有电子文件管理的普遍性特征和本身的特殊性特征。 第四章 简述内容鉴定法
内容鉴定法是指通过审阅文件的内容判断其价值,要求全面审阅和分析文件的正文,以及文件题名、名称等形式特征,从文件反应的内容信息判断其价值。在目前归档文件的鉴定中,内容鉴定法仍然是普遍采用的鉴定方法。 简述逻辑归档
逻辑归档(LOGICA FILING)。它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将存储归档的电子文件的逻辑地址通知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就能够通过网络直接查阅和控制该电子文件。逻辑归档后的档案信息可以全部在网络中显示和检索利用,而电子文件生成时所在的位置,归档后的物理位置保持不变。 简述电子文件鉴定类型及特点
文件的鉴定可分为全面集中鉴定和单项随时鉴定。传统档案学中所说的鉴定一般是指全面集中鉴定,即由各方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对需要归档的文件或保管期限满的档案进行全面鉴定;单项随时鉴定则是指相关管理
9人员出于某种特定原因,对文件的某种状态进行专项检查分析,以确保是否采取相应措施。
1、全面集中鉴定的特点 (1)全面鉴定的多维性 (2)全面鉴定的间隔性 (3)全面鉴定的相对模糊性 2、单项随时鉴定的特点 (1)单项鉴定的连续性 (2)单项鉴定的分散性 (3)单项鉴定的相对清晰性 试述电子文件鉴定工作内容
1、电子文件的鉴别 电子文件的鉴别,实质是明确机构形成电子文件的需求,就是将信息系统中的文件信息和非文件信息区分开,即用抽象概括的方法说明机构需要形成哪些电子文件,然后运行演绎的方法判定哪些是我们需要鉴定的文件。
2、电子文件的内容鉴定 电子文件的内容鉴定,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内容分析,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鉴于我国目前电子文件工作发展水平所限,还较多地采用人工鉴定电子文件的方式。因此,电子文件的内容鉴定,应以自动鉴定为基础,结合人工鉴定共同进行。
3、电子文件的技术鉴定 (1)真实性鉴定 (2)完整性鉴定 (3)有效性鉴定 (4)病毒检测 (5)介质状况检测 4、电子文件的处置 (1)销毁 (2)保存 (3)移交 5、电子文件鉴定的全程监控
为保证电子文件的鉴定过程的合理、有序以及鉴定结果的公正,需要对鉴定过程进行监控。监控措施主要有对电子文件鉴定过程的纪录和对记录材料审查。记录电子文件鉴定过程的材料主要包括:文件管理系统中的跟踪记录(日志、著录)、
鉴定报告、销毁记录、
迁移记录、缩微记录等,这些文件作为鉴定活动的全程记录,应由档案部门统一保管。除了对鉴定过程进行记录以外,还要对记录的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纠正和调整。审查的主要工作包括:检查鉴定报告,分析是否现实、可行,符合效益要求;检查文件系统中审计跟踪记录,确定有无错误操作;检查在销毁、脱机、缩微等处置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确认操作是否规范。纠正或调整主要是对文件保管期限的调整、漏删文件的删除等工作。 第五章
简述影响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因素
影响电子文件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错误、自然灾害、火灾、失盗与人为破坏、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系统与硬件故障、系统升级造成技术过时等。 简单介绍保障计算机逻辑环境的安全法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2004年颁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要求:电子文件的真实(authenticity)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integrity)是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无缺损。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技术:1、加密技术;2、身份验证;3、签署技术;4、防写技术;5、操作日志管理技术;6、文件元数据的记录和维护技术;7、硬盘还原卡技术。
试述电子文件信息安全规范的基本特点 1、信息安全规范具有综合性 信息安全规范要针对威胁各种信息安全的因素制订。既要考虑人的因 素,也要考虑物的因素、技术的因素,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信息安全规范说到底是人的行为规范 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系统及电子文件载体的安全等,但它们的安全归根到底决定于人的行为。信息安全规范说到底是人在信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内部有关人员的行为规范。因此,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利用人员遵照规范进行操作,是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最重要一环。
试述电子文件归档载体该如何保管
1、归档载体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载体上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 2、保存环境要求:环境温度选定范围:摄氏17℃-2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于有害气体隔离。
为了确保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长期存取的有效性,《规范》中规定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每满一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2)每满两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3)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4)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四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第六章
简述“非在线提供利用”。
所谓非在线利用,就是电子文件管理部门不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通过光盘、磁盘、磁带直接向利用者提供电子文件进行
阅读与其它形式的利用,我们又把这种方式称为电子文件提供利用的物理方式。它主要在未联网的档案部门使用。具体方法包括:直接阅览、复制供应、通信传输、其它在线服务。 简述电子文件检索的含义。
电子文件检索包含存贮具有检索意义的信息和查找所需信息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即存储具有检索意义的文件信息,查找所需文件信息,其匹配程度反映了检索工作的效率。电子文件检索工作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全面、正确的分析电子文件的相关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满足全方位的检索要求。
简述电子文件开发的基本内容。
电子文件开发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解决电子文件形成无序和利用有序之间的矛盾。所谓开发,就是对电子文件信息有序化组织和加工的过程,目的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合理的信息结构、更多样化的信息产品。电子文件开发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分类、标引和编研三部分。 简述电子文件利用的新特点。 1、良好的共享性
电子文件不再受“孤本”的限制,一份文件可以被所有需要它的人共享。 2、良好的复用性
一份电子文件无论多少次在计算机屏幕上被显示,或者多少次被打印在纸上,都不会使它的信息受到任务损失和改变,重复利用不会在它身上留下老化、磨损的痕迹。 3、良好的交互性
利用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着思维活动随时提出新的要求,而计算机会立即按照你的要求(键入命令)把相关文件调入显示屏。 4、运用的灵活性
利用者可以要求计算机对文件中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打印,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需要的形式。 5、超地域限制性
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使异地利用成为现实。 6、超时间限制性 网络时代的电子文件可以使利用者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使用自己需要的文件。
7、新的安全问题 在电子化时代,无论是在线利用还是非在线利用,电子文件的保密问题都显得更为突出。 试述电子文件利用工作的原则。
电子文件的利用就是指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将电子文件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及时、准确地提供给最终用户,满足用户的利用需求。
电子文件的利用一方面要方便利用者的利用活动,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要符合电子文件利用活动的特点与性质,这是电子文件提供利用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建立电子文件数据库和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首先,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电子文件管理制度,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是要把好数据库质量关。三是做到馆室共建。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2、建立新的“利用规则” (1)建立多套备份制度。 (2)对需要控制使用的电子文件用密码、用户身份证技术等方法进行加密管理。 (3)限制利用方式,确保电子文件安全。
3、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电子文件的优越性。 第七章 “全程控制”、“后保管”、“新来源观”的概念。
全程控制实际是一个全程管理的过程。电子文件的管理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也是一个过程的 10
管理。涉及到电子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则、管理方法、质量要求,以及各项管理内容的关联相应系统软硬件的共享和效益,还包括对电子文件的生成、流转、利用、保管等每一项具体管理内容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等。 电子文件时代的来源原则被赋予新的内涵,这就是“新来源观”。传统的来源一般指文件的形成机构或形成者,是一种实体的来源。而在电子文件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不同机构使用共同数据资源和共同参与形成一批数据成为现实。这就使各种不同结构的组织体成为档案数据的共同来源,而传统的单一来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简述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中的具体运用。 1、来源原则在维护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电子文件时代的来源原则,也就是“新来源观”,概括地讲,它的含义应当是“指文件的形成过程和背景,即文件是由谁,在什么条件下,运用那些数据,为了何种目的,采用怎样的结构形成等方面的综合背景信息”。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子文件形成的各方面相关的来源信息,它与电子文件的正文一起被存取,没有相应的背景信息或来源信息没那么该电子文件将失去凭证能力,存取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电子文件的形成来源信息,即背景信息,在维护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来源原则指导电子文件检索系统设计
来源原则在档案整理方面起核心指导作用,各国已经达成共识。来源原则是否适用于电子文件检索系统的设计,这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在电子文件产生的初期,人们普遍认为它不适应电子文
件检索系统设计。随着人们对电子文件和来源原则关系研究的深入,各国档案学者逐渐认识到电子文件检索系统设计同样离不开来源原则。 试述文件连续替理论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电子文件环境中的文件连续体理论。
第六部分 档案保护技术 第一章
一、档案保护技术的概念及含义。
档案保护技术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规律及科学保护档案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它是档案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二、档案制成材料的种类。 由承受档案内容的载体材料和反映档案内容的记录材料组成。档案载体材料多种多样,我国古代有龟甲、兽骨、金属、石头、竹简、丝织品等。自我国发明了造纸技术以后,纸张成为档案的主要载体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后又出现了胶片、磁带、光盘等新型材料。档案记录材料除了有传统的墨、墨水、油墨、印台油、印泥等外,还有感光、磁性、激光等新型材料。 三、影响档案制成材料损坏的因素。
档案制在材料的损坏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指档案制成材料本身的耐久性及性能;外因是指档案周围的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
四、档案保护技术方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内容很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1、改善档案的保护条件,既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或减弱各种有害因素对档案的破坏;2、档案修复技术,即对已经损坏或存在对长期保存不利因素的档案进行处理,尽力恢复其历史原貌,提 高其耐久性;3、档案信息转移技术。
五、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含义。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长期以来档案保护工作的最基本原则。 第二章
一、档案制成材料的概念和含义。
档案制成材料是承受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它由承受档案内容光焕发的载体材料和反映档案内容的记录材料组成。
二、造纸植物纤维质量对档案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1、纤维长度长能够提高纸张的耐折度、耐破度和抗张强度,植物原料中纤维的长度和宽度分布的均性对纸张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长宽比例特别大的原料能提高纸张强度;2、纤维细胞壁薄、腔大的纤维,柔韧富有弹性相互交织力好,彼此易于结合,造出来的纸强度大;3、纤维素含量高,木素含量低的植物原料造出来的纸张强度大,耐久性好;4、植物纤维中杂细胞对纸张原有不利影响,因此杂细胞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原料优劣的重要条件。
三、造纸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对档案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造纸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它们的性质决定了档案纸张的耐久性。1、纤维素是由绿钯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下首先生成葡萄糖,再由葡萄糖脱水聚合形成的长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分子链上聚合的葡萄糖基的个数,称主聚合度,造纸植物纤维,纤维素聚合度一般需要大于500,聚全度越大,造出的纸张质量越好。纤维素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造纸原料中纤维素的含量越高越好,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使纤维素聚合 度下降,纸张寿命缩短。
2、半纤维素与纤维素相似,也是由单糖脱水聚合形成的一种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聚合度小,容易溶解在酸碱溶液中,甚至也部分地溶于热水中,容易发生水解反应,不利于纸张耐久性,只是由于其具有吸水润胀性能有利于造成纸过程中的打浆,在造纸中可适当保留。半纤维素还可使纤维增凝聚不易被切断,有利于提高纤维间的结合度。3、木素的分子结构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不同,是网状窨结构。在常温下不溶于水、稀酸、稀碱溶液,但易氧化,尤其在光照下,氧化速度加快,氧化后生成氧化木素,使纸张发黄变脆,在造纸过程中要昼把它除去。
四、纸张的生产过程对档案纸张耐久性的影响。
造纸生产包括制浆、漂白、打浆、施胶、加填各抄纸几大部分,在上述各生产工序中,会给纸张带来酸性物质、氧化剂以及一些影响纸张柔韧性、稳定性的杂质,将对纸张的耐久造成不利的影响。 五、纸张的主要理化性能与纸张老化的原因。 1、机械强度是纸张的重要性能之一,也是衡量纸张耐久性的一种指标。2、纸张对液体、气体具有吸收性能。3、档案纸张老化是多种外界自然因素各纸张自身某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纸张中纤维素的酸性水解;2)纸张中纤维素的氧化降解;3)纸张中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4)纸张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的光降解;5)纸张纤维素的热降解。 六、决定字迹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字迹材料的耐久性是关系到档案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字迹发生褪色、扩展而变得模糊不清是,就会影响档案的利用。 七、怎样综合评价档案字迹材料的耐久性。 1、最耐久的字迹材料,凡色素成分是炭黑,转移固定方式是结膜的字迹材料最耐久。2较耐久的字迹材料,凡色素成分是颜料,转移固定方式是吸收或结膜的字迹材料最耐久。3、不耐久的字迹材料。这类字迹材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凡是色素成分是染料,无论采用哪种转移固定方式,均属于不耐久的字迹。另一种是字迹材料以粘附方式固定在纸张上的,无论是哪种色素成分,均属于不耐久字迹。 八、胶片档案的保管方法。
1、装具:用于制作装具的材料有纸张、塑料和金属三类;2、库房管理:1)控制温湿度2)防止阳光照射3)保持库内清洁4)注意预防火灾。
九、光盘的保管方法。 光盘的保管措施主要包括减少使用、防止空气污染物、调控空气温湿度、保持信息读取面的清洁和防止标记面的机械操损伤等。 第三章 一、三种常用温标的概念及含义。
摄氏温标的标示为(℃):它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纯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为100℃。在0℃与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摄氏1℃。 华氏温标的标示为(F):它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32F,沸点为212F,在这中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为华氏1F。 绝对温标的标示为(K):它规定在一下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273.15K。纯水的沸点为373.15K,其间划分为100等分,第一等分为1K。 二、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的概念及含义。
绝对湿度:是指一立方米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的量,通常以克/
11立方米表示。绝对湿度也可用水蒸气压力表示,水蒸气压力越大说明该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反之,该空气的绝对湿度就越小。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反映了空气实际含水蒸气量距离饱合量的程度,如果空气含有水蒸气的量距离饱和量越近,说明空气越潮湿。反之则干燥。 露点温度:是指在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其达到饱和状态时势温度。 三、高温对档案制成材料的影响。
1、高温加速各种有害化学特对档案的破坏;2、高温会加速有害生物对档案纸张的破坏。3、高温使耐热性差的字迹材料发生油渗、扩散。 四、潮湿对档案制成材料的影响。
潮湿有利于档案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霉菌体内含有75%左右的水分,会使这些色素溶解、褪色、模糊不清,和促进氧化物对胶片中银的氧化作用,产生污斑。 五、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标准。 一般档案库(包含照片库房、磁带库房)温度控制范围:14℃-24℃,相对湿度:45%-60% 母片库房(包含底片库房、缩微母片库房)温度控制范围:13℃-15℃,相对湿度:35%-45% 每昼夜允许波动幅度:温度上下2℃,相对湿度上下5% 六、熟悉几种常用的温湿度仪表。
玻璃液体温度表、干湿球温度计、通风干湿表、毛发湿度计、自记温湿度计、电子温湿度计。 七、档案库房的密闭各通风方法。
一种是机械通风,就是在库房的通风口安装风扇,靠风扇的机械动力使库内外空气交换。另一种是自然通风,就是打开门窗使空气对流,利用库内外空气热压差和库外风力进行通风。
八、库房温湿度调控的基本做法。 密闭、通风、增温、降温、增湿、降湿等。 第四章
一、光、灰尘、有害气体、有害生物对档案的危害是什么? 答:一、光对档案的危害 光是由发光体发射出的辐射线、电磁波。光又是档案例用与保存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开展档案工作离不开关县的照明。光具有一定的能量,能与物质材料发生能量转递改变物质内部能级与能量,引起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变化,从而对档案产生一定的破坏。 (一)对纸质档案的危害 光对纸质档案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能改变纸张的强度,影响档案材料的耐久性,还能使纸质档案字迹的色泽改变、结构破坏。 (二)对声像档案的危害 1、光对光学纪录档案的危害
光能破坏胶片材料,光的辐射热促使胶片上的增塑剂挥发,影响片基稳定性,降低光学纪录档案的耐久性。 2、光对磁激励档案的危害
光对磁记录档案的作用主要是以热能传递形式,加剧材料磁性分子的热运动,破坏磁记录档案的信息记录的磁轨迹,以改变其磁化状态。
3、光对光盘档案的危害 光的照射,能使光盘材料的外保护层软化,降低光盘材料的耐摩擦能力。紫外线照射能使光盘表面平直度降低,光盘材料发生变形,这些都影响光盘档案的耐久性和使用价值。 二、灰尘和有害气体对档案的危害 (一)灰尘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微粒。在不同环境下,空气中的含尘量不同。它的危害有: 1、机械磨损
由于灰尘是一种颗粒形状不规则表面带有棱角
的固体杂质,它们落到纸质档案上,在整理、保存和利用用过程中,随着档案的移动和翻阅,会磨损档案,使档案起毛影响字迹的清晰度,破坏档案载体材料的结构;磨损磁性载体档案、胶片档案、光盘档案等时,会使其影响模糊,音质变坏,产生噪声,引种影响档案信息重现效果,降低档案的耐久性与使用价值。 2、酸碱性腐蚀
一些颗粒污染物本身具有酸碱性。另外,由于灰尘的粒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将空气中的酸碱有害气体吸附在其表面上,使其酸或碱性增大;这些具有酸或碱性的灰尘落在档案表面上,增加了档案的酸碱性,从而加速了档案材料的老化变质。
3、粘结成档案“砖” 在潮湿的环境里,灰尘和水分往往会使纸质档案粘结在一起,天长日久就会使档案纸张粘结成“砖”。 4、污染档案
档案材料表面的灰尘大多具有一定的色泽,会污染档案字迹,影响字迹和影响的清晰度。 5、传播微生物 灰尘不仅是霉菌及其他微生物的寄生与繁殖的掩护体,也是微生物的传播者。
(二)有害气体的危害 有害气体是档案保管环境中的化学杂质,它对纸质档案的破坏是严重的,它不仅降低纸张的机械强度与物理性能,而且对档案记录的字迹材料也有很大的危害性。各种有害气体虽然危害档案的程度有一定差别,但都会使其档案材料大分子的聚合度下降,化学结构改变,对档案产生破坏作用。有害气体对声像档案的破坏也是严重的,它破坏记录层材料信息的稳定性,影响档案检读时信息的再现性,对档案产生破坏作用。 三、有害生物对档案的危害
常见的档案有害微生物是细菌、放射菌和霉菌。由于它们是以档案材料作为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物质,因而它会给档案造成严重的破坏。他的主要危害是: (一)分解纸张
微生物在代谢中分泌的各种霉对档案纸张成分进行催化分解,使它们的化学键断裂,并以此为营养,吸收入细胞内,从而破坏纸张,导致纸张机械强度大大下降,以及淀粉粘胶实效。
(二)提高纸张的酸度 档案有害微生物细胞在呼吸代谢时也能产生一些有机酸,酸可作为催化剂加速纤维素的水解反应,而这些有机酸长期积累在纸张上,会使纸张酸度增加,给纸张带来极大的危害。 (三)粘结纸张
有些档案有害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 能吸收环境中的水分使档案纸张的含水量提高,一定时期后就会形成纸质档案“砖”。 (四)危害字迹
档案有危害微生物作用于纸质档案时产生的有机酸容易引起字迹退色。(五)对胶片档案的危害 档案有害微生物能分解胶片中的蛋白质,使明胶液化,图像模糊,严重时胶片会粘在一起,无法还原。 (六)对磁性载体及唱片档案的危害
由于磁性及唱片档案的组成材料上 容易滋生档案有害微生物,它们的原材料本省能提高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极易产生有害微生物,而有害微生物,又会严重哦怀磁性及唱片档案的信息。 二、档案利用与保存中的防光措施有哪些? 档案利用中的三个环节是:档案的借阅、档案内容的检读及档案的参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光线的照明,光对档案的照射必然给档案带来一定的破坏,因此必须采
取保护措施减少光对档案材料的作用,要尽量选用人工光源、确定适宜的光照强度、减少光照时间,以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档案保存中的防光:1、档案库房的遮阳措施1)库房的窗户要小而少,并注意窗户的朝向。2)档案库房宜采用环形走廊。3)在窗户上安装遮阳板、百叶或窗帘。4)加强库区环境的绿化,阻挡阳光直射作用。2、档案库房内的防光措施:1)库房内照明电源开关必须分区设置,这样既能减轻光线对档案的破坏,还能节约能源。2)查阅与提取档案时,应做到人走灯灭,减少光对档案材料的损害。3、档案材料的避光保存:档案保管期间除了提供利用与整理外,还应做到避光保存。要使用具有防光能力的档案袋、盒、柜及箱保存档案,形成一个局部良好的防光环境,使档案材料尽量少接触光线,从而减少光对档案的破坏作用。 三、如何对档案库房进行防光、防有害气体? 1、档案库房的正确选址2、加强库房周围的绿化3、空气的净化与过滤4、提高库房的密闭程度。 四、防有害生物及防鼠措施有哪些?
防霉防虫措施:1、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2、加强库房管理3、采用安全有效的防霉剂4、及时杀灭档案有害微生物。 防鼠措施:1、搞好档案库房环境卫生2、建筑物防鼠措施3、理化方法驱鼠。 五、危害档案制成材料的其他外部因素有哪些?
1、火灾2、水灾3、档案在库房外可能受到的损坏。 第五章 一、档案库房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适用原则2、超前原则3、美观原则。 二、档案库房防热防潮的重点部位有哪些? 12
防热:1、库房屋顶的防热2、库房外墙防热3、库房门窗隔热
防水(防潮):1、库房屋顶的防水2、库房外墙、门窗的防水3、库房地面的防潮。 三、档案装具有哪些形式?请说出各自的特点。 四、档案修复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1、有利于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2、尽量保持档案原貌3、使用的修复方法要经过试验 五、档案修复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1、接收登记
档案从保管部门送到修复部门,为使修复工作有条不紊及责任分明和避免档案的丢失,应先进行接收登记,这也是一项交接手续。登记时主要记录以下内容:档案所属单位、档案名称、数量及页数、接受人的姓名、接受日期、档案损坏程度、技术处理要求。接收档案时,交接双方要当面点清,手续清楚。 2、检查 修复前对档案进行检查,目的是了解制成材料如纸张、字迹、所属类型及档案损坏的性质和程度,以便采用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检查时应进行详细记录。 3、除尘
除去档案上的灰尘是修复的一项基础工作。因为灰尘的成分很复杂而且还附有各种菌类,如修复前不去尘,修复时灰尘会污染档案。
4、制订修复方案 根据档案的检查情况,确定修复时使用的材料、方法及修复陈独,最后订出修复方案。 六、档案修复方法有哪些?
答:1、去污技术 (1)机械去污;(2)溶剂去污;
(3)氧化去污 2、去酸技术 3、加固技术 (1)涂膜加固;(2)塑料薄膜加固;(3)丝网加 固
4、修裱技术
七、档案去污、去酸技术有哪些方法?
档案去污技术:1、机械去污2、溶剂去污法3、氧化去污 去酸技术:分为湿法去酸各和干法去酸。湿法去酸可采用碱性水溶液去酸各碱性有机溶液去酸。而干法去酸可采用氨气去酸、吗啡啉去酸阖得二乙基锌去酸。
八、什么是纸质档案数字化及基本原则? 纸质档案数字化及基本原则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第七部分 档案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 七十三、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
我国档案法律体系由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中央档案行政规章、地方档案法规和地方档案行政规章构成。
七十四、档案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互为补充,协调一致。虽然档案法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同层次的档案法律又有区别。具体表现在:第一,制定机关不同。第二,规定和调整的内容不同。第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不同。第四,法律的强制力不同。 七十五、档案行政规章制定程序。
分五个阶段:一是规划;二是起草;三是审定;四是发布;五是备案。 七十六、《档案法》的制定与修改? 制定:195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规定,国家档案局作为国家最高的档案行政机关,负有制定“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文件”的职责。1979年开始酝酿,1980年国家档案局正式组织人员开始草拟《档案法》的条
文,经过近7年的缜密细致的工作,终于完成了送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1984年,档案法草案经过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长会议讨论,又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征求修改意见。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档案法》,并于198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修改:1988年《档案法》实施后,对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又对《档案法》提出了新要求。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档案法》对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档案行政机关的执法监督职责和权力,保护各方权利与利益,加大执法力度等,均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七十七、档案法律定义和档案定义的区别。 《档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一般的档案定义泛指从事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全部档案,其中既包括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也包括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保存价值而只对档案形成者有价值的档案。《档案法》规定国家统一管理的档案,仅限于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是国家管理档案范围的一种确定,它由于受价值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包罗广泛意义上的全部档案。档案本身的属 性和国家对它实行统一
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各自的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 七十八、《档案法》所管档案的范围。 1、档案的客体范围。2、档案的特有属性。3、档案的形成者。4、档案的来源和基本形态。 七十九、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职责。
设置:我国在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自治州)、县(市、旗)分别设置地方档案局,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业务方面接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职责:1、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2、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3、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4、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人员培训。 八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为了集中统一保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我国从中央到乡镇的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档案机构。职责:1、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2、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3、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4、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 八十一、《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移交进馆年限的规定?
《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潢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右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交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可以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八十二、《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管理措施的规定?
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当对所保管的档案采取下列管理措施: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保管的规范化、标准化;2、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的必要设施;3、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采限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4、根据需要和可能,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设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保管,根据需要,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八十三、《档案法》对档案开放起始时间的规定?
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 八十四、《档案法》对档案公布的形式规定? 1、通过报纸、刊物、图书、声像、电子等出版物发表。2、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3、通过公众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4、在公开场合宣读、播放。 13
、出版发行档案史料、资料的全文或者摘录汇编。6、公开出售、散发或者张贴档案复制件。7、展览、公开陈列档案或者其复制件。 征?
1、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2、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3、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4、道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化性。
德范畴。九十三、简述档案职业道 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占卜刻辞;卜事刻辞;记事刻辞;表谱刻辞。 九十九、简述西周甲骨档案。
西周甲骨档案的主要内容为卜辞。 的难题。3、对档案馆、档案人员以及档案学理论的影响;第一,对档案馆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使档案馆的存在形式和职能均受到了冲击;第八十五、档案法律责任的种类? 1、给予行政处分。2、给予行政处罚。3、追究刑事责任。
八十六、档案行政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 1、宣传贯彻《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其他档案法规、规章。2、承担档案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3、监督检查档案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4、调查处理管辖范围内的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案件;地轻微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或发出《档案拟法监督检查通知书》;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承担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案件查处和其他档案拟法监督检查任务。6、组织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监督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7、承担本机关档案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等档案法律事务。8、组织总结、交流本行政区域内档案行政执法活动的经验。9、组织开展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10、对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人员或集体,提出表扬和奖励的建议。 八十七、档案行政执法的形式? 1、对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2、建立档案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制度。3、开展各种形式的档案执法检查。4、受理群众举报、申诉。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八十八、实施档案行政处罚应当具备的条件? 1、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2、有具体的违法事实和证据。3、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依据。4、属于查处的机关管辖。 八十九、简述道德的特
九十、简述职业道德及特征。 含义;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般道德规范在职业生活领域的反映和体现。特征;职业道德伙为职业行为的规范准则,相对其他社会道德,有其自己的特征。职业道德在范围对象上具有特定的专指性。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道德在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
九十一、简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核心:2001年9月20日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为人民服务同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九十二、简述档案事业道德的特点。 管理性、服务性、政治性、 誉、职业作风。
九十四、简述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热爱祖国、奉献社会。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3、守护记忆,维护史实。4、传播信息,服务社会。5、遵纪守法,严守秘密。6、钻研业务,协作创新。 九十五、档案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1、提高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认识。2、陶冶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情感。3、培养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意志。4、确立档案人员职业道德信念。5、养成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九十六、档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自我修养中陶冶。 第八部分 中外档案史常识
九十七、简述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 迄今为止,夏朝尚属没有直接文献征信的时代,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夏文化,根据1959年河南堰师二里头文化的发掘,多数考古学家认定,从年代看,根据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定,二里头文化第一期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080年——公元前1690年,大体相当于《史记》记载的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的夏朝,这一点被20世纪90年代末由李学勤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到证实。夏朝已经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禅让制为世袭制取代。《史记·夏本纪》记载夏代世系为十四代,十七帝。根据《礼记》《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史记》《左传》《尚书》等传世文献以及20世纪考古发现可以大略看清夏朝的概貌。 九十八、简述甲骨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简述西周的金文档案的史料价值。
金文档案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其首要价值是它的史料价值。无论是在研究商周史方面,还是在印证史实,补充历史文献不足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其次是在推动某些文化现象方面的作用,如古代铸造技术研究、书法演变研究等。
二、简述两汉的档案利用。 1、政务活动方面的利用。汉统治者重视对档案典籍的收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施政时参考利用。在王朝开国初期收集的这些档案典籍中,汇集了先朝的各项典章政令,不仅可以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经验,而且可以直接作为剥削压榨农民的依据。此外,汉统治者在政务活动中查用档案的事例也屡见不鲜。2、文化学术活动方面的利用。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统治者的重视收藏和档案典籍数量的空前增多,也为我国古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及其有利的条件。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都是在大量利用档案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此外,东汉王朝还委派官史编修了本朝史书《东观汉记》,同时,一些官僚儒生也利用档案进行研究著述。 三、试述第一次档案载体变革对中国档案事业产生的影响。 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档案类型日渐丰富。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对档案工作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各管理环节都增加了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使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由于新型档案与纸质档案存在不同特点,在其收起、整理、保管、鉴定和提供利用等诸多环节上都面临一些新
二,对档案人员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人员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形象和理念也需要重新塑造;第三,对档案学理论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学理论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完善。 四、魏晋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变革。
由于文书制成材料的变革和发展,为文书的制作、处理、保存、利用提供了方便,引起了文书制作形式及其处理、保管制度的一系列变革。主要表现为:1、文书的装订形式普遍采用卷轴式;2、用印制成也发生了变化;3、公文处理程序的变革。 五、社会大动荡对文书档案工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豪门世族操纵国家政治,封建军阀混战割据,社会动荡不宁,政权更替频繁,从档案工作方面来看,每一次兼并战争都给档案典籍带来极大的破坏,频繁的政权更替,严重地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但是档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文书档案工作机构的变化;2、文书档案人员的增多;3、各国重视档案典籍的收藏。
四、元朝档案的利用。 元朝自忽必烈以后采取了尊经崇儒、科贡并举、举贤招隐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行汉法,并且效仿历代王朝的修史制度,收集史料,置官修史,收集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可以说,元朝是十分重视对档案的利用的,具体利用档案的表现;1、修宋、辽、金三史;2、编修实录、国史;3、编纂政书;4、私人利用档案修史。 六、清初文书档案工作的特点。 1、内阁、军机处的文书
14档案职能大大加强,形成了中央两大文书档案工作系统;2、奏折的产生和使用,改变了自明朝以来的文书处理制度;3、形成了各种不同文字的文书档案;4、机关文书档案工作机构比较纷杂,名目不一。5、清朝加强严格管理和整顿书吏的力度。
七、太平天国文书档案工作的形成及其特点。 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就其形式而论是既有因袭又有创新,即既有其沿用历代封建王朝文书称谓的面,又有其独特的反映农民革命政权的文书类别。就其内容而言,既有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的一面,也有愚昧落后的一面。 八、新时期档案学研究的具体进展。
1、加强了对档案基础理论的研究;2、加强了对档案事业管理的研究;3、档案馆、机关档案工作的研究有进一步进展;4、开展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研究;5、加强了对国外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研究;6、开展了对档案学本身的研究。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