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的创新模式

2024-08-17 来源:星星旅游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的创新模式

周雪莉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 150018)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如今我国已经顺利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通信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也为人们了解我国发展情况和社会新闻提供了渠道。本文在客观论证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传播特征的基础上,就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的创新模式做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创新模式引 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提高,新闻行业快速崛起。如今,新闻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多种多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成为人们联系彼此的重要手段,使用手机和电脑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人都能随时看到最新新闻。另外,新闻传播行业对人才招聘有了更高的要求,毕竟行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但是如果新闻传播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出现了不明是非、混淆视听的新闻报道,那么不仅给相关人员造成伤害,而且也不利于新闻行业的发展。所以在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和考验时,新闻传播行业要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积极传播正能量。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

(一)新闻行业竞争力增强

新闻行业刚开始发展是一家独大,但现如今,一些新闻企业在新媒体新闻传播领域快速崛起,每个企业都想成为该行业的翘楚。新闻行业的竞争力逐渐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有经验丰富且专业的前景探查人员、专业素质高的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管理方法较为完善。

(二)影响力大

新闻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一旦在社会掀起波澜,必定对人们的思想有所动摇。人们常常会提到网络暴力,现在网络发达,“人肉搜索”案件也有很多,其影响恶劣。所以新闻内容的质量对社会具有不一样的影响。

(三)媒体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假如员工素质和能力都非常平庸,那么该企业的能力也就可见一斑。媒体关系着事件的传播方向,一旦新闻工作者对其工作不负责,将私人感情代入工作中,导致虚假新闻传播,将会给社会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要具有时效性,传统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在于“日”,代表着“昨日”或“今日”,虽然其时效性能体现出来,但是新媒体时代中的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在于“时”,对比起来,新媒体更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时效性便是要新闻传播及时、有效,人们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

(二)互动性

新闻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性。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有了看新闻的途径,便会对新闻更加的关注。而新闻的发展,让人们从中获取具有价值的信息。

(三)多样性

新闻不论是传播途径还是内容都是丰富多样的,传统的

88

活力2019·3

新闻传播知识从报纸上体现,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而且其内容不仅是国家的发展,还有娱乐圈、文艺圈等名人名事,人们通过新闻都可以了解到。(四)全时性

新闻传播除了时效性这一特点,还应该具有全时性,新闻全天24小时都在进行采写并报道。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管理意识不强

新媒体下,新闻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在管理方面重视度不高,导致管理松懈,出现一些内部问题,只要及时处理便不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但如果其新闻传播管理的意识一直不强,那么新闻传播缺乏组织性,不利于新闻行业的发展。(二)新闻传播主体具有隐匿性,虚假新闻泛滥

如今,有些新闻媒体只挖掘一些黑料来博人眼球,更甚至歪曲事实,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严重的虚假信息泛滥,将会左右人们的思想,给社会形成不良风气。(三)人才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

关于新闻采集的方法,采集的人物对象与内容都与专业知识有关。高能力的新闻报道者或是采集者,一定能确保新闻的质量与热度。但现在新闻行业员工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需尽快解决。

四、运用新媒体实现新闻传播管理创新的具体策略(一)改变传统新闻模式,增强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传统新闻模式表现形式是单一的,不论是报道方式,还是报道内容,都没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方式丰富。改变传统模式,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创新意识,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

(二)读者阅读与新闻发布相结合

以往,读者阅读与新闻发布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发现,以前的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读者阅读的同时,总结新闻传播的内容,通过新闻发布会进行传播,避免出现错误的报道。

(三)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人才的素质尤为重要,进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是必要的。使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新媒体的发展情况,提高专业知识与能力。其次,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在新闻传播中以事实为准,不添加私人情感与看法。

(四)建立完善的新闻传播制度

不论哪个公司都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团队。完善的新闻传播制度能更好地规范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另外,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能更好地调动工作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度就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使每个员工都积极遵守相关制度。

(下转89页)

电视的“眼睛”——新闻评论

朱 茱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哈尔滨 150000)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多样化

评论,有人叫它电视的“旗帜”,有人叫它电视的“眼睛”。观众希望电视的“眼睛”明快、敏锐,生动活泼而亲切温暖,不愿意它呆板、乏味、盛气凌人或黯淡无光。

写评论一定要有依据,而且由于种种负责情况,写评论还会受到各种掣肘,但是评论毕竟不能成为文件的翻版。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仅要吃透上头,还要吃透下头,努力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和接受水平,以此为依据,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循循善诱,说透道理,做观众的良师益友,这样评论才会有生活气息,才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新闻节目中的评论外,如对于过去被称之为深度报道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地方台或网站相继出现的《老梁观世界》等类似的新闻,是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评论性节目。由于电视是后期的媒介,电视评论不仅起步晚,而且一开始就面临着报刊、广播等既有评论模式的双重影响,因此无论是“自己走路”还是“走自己的路”的问题上,都可以有更多参照模式,它具有两种符号、两种通道(即声音和图像的同时运用、视和听两种接收效果),这既赋予它某种表现优势,也给它带来表现的难题。在看待两种符号、两种通道的问题上,如果不是自觉地与政论性内容的表达联系起来考虑,而是盲目地重此轻彼,那就难以发挥潜在的优势,甚至导致传播的障碍。

回顾过去,电视评论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开始有自己的新闻评论,但没有形成自身的特点;近年来,注意了电视的特点,但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尤其政论色彩却多少有所淡化、有所削弱。这是否意味着在电视评论领域里,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同广播评论一样,电视评论也已经迈入了多样化的态势。在多样化的过程中,较多地考虑发挥图像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正常现象。不过,从评论体裁上的性质出发,声音的表现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探索形式多样化要防止重图像、轻声音的倾向:

第一,在提倡图像评论的同时,有必要给予口播评论以适当注意。

第二,在倡导“访谈”形式时,也需要持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访谈”是一种表现手段,而不是表现目的,不能为“访谈”而访谈,这是其一;与目的联系起来,“访谈”可以是报道性的,也可以是分析性的、解释性的,评论中的“访谈”目的不在于原原本本地反映事物,而在于揭示事物

中的本质,他们的客观形式是为表现主观见解服务,如果在一则评论中只有张三如何说,李四如何说,而没有传播者的鲜明见解,那就多少有点背离评论的性质,这是其二;“访谈”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在于弥补图像不能表现抽象的内容和消逝了的事物的缺陷,它是一种可用的手段,但不是万能手段,因此运用这种问题,实际上都是攸关“访谈”能否永葆生命力的问题。

第三,在电视评论领域,形式多样化道路十分广阔。只要善于在借鉴的同时创新,在探索尝试中总结经验,在分析鉴别的基础上扬弃,防止盲目搬用,简单取舍,电视论坛的兴旺局面是会持续发展的。

第四,完善电视评论个性的途径:电视评论,无论在新闻评论这个体裁“家族”中,还是在电视各种新闻体裁中,都已经不再是年轻的“成员”。这就意味着要探索出“返老还童”的道路。怎么使电视评论既适应媒介的传播方式,又保持鲜明的政论特点?这也是一个适应受众广泛性、正视内容选择性和探索形式特殊性的过程。

一是适应受众的广泛性:电视评论直接面向广大观众,因此完善个性特征,首先需要转移立足点,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一旦树立群众观,将促进电视评论的变化。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扩大评论视野,更加注意捕捉现实社会生活中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调整视角,摆正和观众的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平易近人的口吻说理;从各个环节为受众创造经由电视理解深刻的政论性内容创造条件。

二是正视内容的选择性:内容选择包括基于需要和基于可能的两种选择。基于需要的选择,电视评论与其他媒介的评论没有什么不同;而基于可能的选择,电视评论则不能不受自身的传播方式的限制。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经验:“宽题走窄路,窄题走宽路”。电视评论不能改变题材或论题本身,但完全可以按前人的经验改变论题的形态,如变宽题为窄题,变繁题为简题,变虚题为实题等;必要时,甚至还可以化整为零,以系列评论的方式来处理。

总之,电视评论性节目受众如此之高,重要的是发挥着它独具的潜在个性优势,如做到说理诚挚、结构新、篇幅短等,相信电视的“眼睛”就会“传神”。电视评论性节目在“走自己的路”的问题上,向着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越走越近……□

(上接88页)

结 语

总而言之,传统媒体有自己的利弊,新媒体也有自己的利弊,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闻行业为人民服务,间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新闻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才能进行网络传播。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逐渐大众化,对于虚假信息的传播必须得到有效管理,才能发挥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晶.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途径[J].传媒论坛,2018,1(12):

48+50.

[2]侯琰婕,丁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途径探索[J].

新闻传播,2018(02):110-111.

[3]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

战线,2015(10):24-25.

[4]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

刊,2015,6(05):57+144.□

活力2019·3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