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020-09-07 来源:星星旅游


简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摘要】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存在着风险意识薄弱和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的通病,许多企业对不断涌现的“入市”冲击等新风险缺乏认识,缺少防范措施和手段,从而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使企业运营陷入困境。因此,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比亚凹形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目前,理论界对风险尚无一种公认的权威性定义。在西方的风险管理论著中表示风险的词,有Risk、Peril、Hazard等词。Risk词义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物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危险性的隐患;Peril词义指危险事件、风险的现实状况,即已不是事故的不确定性,而是其结果已经结果已实际发生;Hazard词义指危险因素,即发生事故的条件、原因,是诱发事故、危险的直接原因。

我国学者对风险的界定主要有五种观点:损失的可能性;潜在的损失的变化范围与变动幅度;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在特定环境下和时期,某一事件产生的世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无法预料的,实际后果可能与预测结果存在差异的去向。

笔者倾向于用不确定性观点来界定风险,即风险是指由于风险要素的存在,使事物发展的未来结果与人们事先期望结果产生差异的可能性,或者说是未来结果的一种不确定性。具有四个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与普遍性。风险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的运动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这是因为风险因素对风险主体来讲是独立存在的。风险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它是无所不在的、无时不有的,即它的普遍性。

(2)风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对客观事物认识控制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主观对风险的认识与风险的实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进而产生了风险不确定性的概念。风险和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以偶然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的,风险发生的种类、程度、时间、空间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呈现出杂乱无章的运动轨迹(即布朗运动)。但大量风险发生则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也是用概率测度风险的事实基础。

(3)风险的相对性和可变性。指对于不同的风险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时期,同样的风险对其影响不同。这是由于风险主体不同承受能力所决定的。就企业而言,承受能力主要是由于人员、资金、物资、机制、信息等五个因素组成。风险的可变性指随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如不可控风险转化为可控风险,损失由大变小,出现新风险。

(4)损失与收益的对称性。风险必然与人们的利益联系,否则,人们就不会关注风险,也不会有风险期望;风险也必然能给人们的利益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损失。

二、企业风险与财务风险

企业风险,指企业在实现自身投资和经营目标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内外各种不确定性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实际结果与企业预期基本目标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的可能性,或者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结果的一种不确定性。

采用斯蒂芬森分类法观点,可将企业风险划分为经营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的内部行为所造成的风险,其主要形态有资本不足的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等;社会风险包括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无关或经营外部的风险,也就是社会现象产生后果的风险;自然风险是人们不能控制的自然危害事故,又称不可抗力。

财务风险属于经营风险的一种,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投资、融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个互相交织的运动过程,但又有各自的特殊运动过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财务活动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已经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将财务风险单独进行分析和控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财务风险与市场经济规律有关,是一类较复杂的风险形态。按其大小强弱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特别财务风险,指风险后果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往往会威胁企业的生存;第二层次是一般财务风险,是风险后果明确但不构成致命威胁的财务风险;第三层次是轻微财务风险,是风险后果不甚明显,对企业不构成重要影响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重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层次,但也应注意轻微风险的累积效应。

三、财务风险管理

1、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从经营者角度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合理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恰当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经营者正常进行生产管理,确保理财目标的实现。根据应用范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1)经常性目标。指在正常的理财活动中,保证理财活动稳定进行的目标,具体有以下内容:①培养企业及其所有成员,尤其是领导者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机制,提高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②保持企业的负债水平、存货周转、投资水平等处于安全区域,建立风险临界预警系统,使资金活动在正常区间运行;③保证经营者生产经营和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企业能较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化,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具有处置和防范财务风险的灵活能力。

(2)临时性目标。指企业已经发现、发生了财务风险或者已经造成了损失的情形下所持有的风险管理目标:①维持生存,尽一切努力避免企业破产;②尽量降低损失,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

2、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职能反应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实现了风险管理目标所从事的基本工作,解决了财务风险管理做什么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导职能;控制职能。

3、国内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成果

1901年,美国H.A.威利特第一次进行了实质性分析。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F.H.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手段计量和测定的。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成立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由纽约几家大公司组织定期的讨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洲各国的普遍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开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研究和策略震撼管理研究。但是,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后如何应对和如何摆脱财务风险的策略问题,对于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发展过程缺少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台湾学者宋明哲先生在1984年出版《风险管理》专著,香港保险协会与1993年出版了一本《风险管理》手册,阐述了财务风险的有关理论。大陆学者余谦出版的《企业避入陷阱技巧》、《企业逆境管理》,开始从理论体系上考虑企业逆境管理问题。它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所做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在研究思想、分析结果和应用手段上表现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我国另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集团股权投资管理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份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在内的调查提纲,于1998年暑期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济南、昆明、厦门等地,对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风险管理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①理论上,对风险的定义和认识仍限于传统的字面解释,把风险视为危险或损失的同义词;②主要研究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对于工商企业的研究相当贫乏;③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照搬西方的理论、方法,未能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相结合,不能解决企业现实存在财务风险问题。上述不足,严重制约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必须进行弥补与拓展。

四、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地管理风险提供了可能;为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可能;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型;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数据库和信息库,为企业创造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

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因此,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认真研究和分析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控制,将风险管理机制引进企业,建立科学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和防范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保证企业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