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
“玫瑰门”是“女性之门”,是“生命之门”,又是代表着女性隐私的“玫瑰色”。肉体的觉醒无疑是女性感到自己作为女性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在禁欲主义时代,女性相信了自己身体是污秽不吉利的。男权社会的“性蔑视”使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耻,更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体。在这种背景下,女性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肉体并以此为荣,既是女性的发现与觉醒的标志,又是对男性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抗拒和对男性文化凋败的一则有力寓言。女性活生生的肉体和生命力备受压抑和禁锢,以及由此导致的女性对自己肉体的蒙昧和自闭,既是悲剧的表现,又是悲剧的根源。《玫瑰门》是关于女性压抑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一次大曝光,它既是对男性社会非人性的控诉,更是女性自身的反省。以肉体的觉醒为起点的女性对自我真身的发现,是撕破男权铁幕的一个切口。
3.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
1
作品?
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如: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叶辛《蹉跎岁月》
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如:王蒙的《杂色》、张贤亮的《绿化树》
3、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 、 《浮躁》 ,蒋子龙的《开拓者》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4. 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可以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较:
1)一个具有象征色彩的疯子,《狂》里的疯子代表礼教对人的戕害,《一九八六》里的疯子代表文革对人的戕害(1986年正好文革结束10年)。礼教无处不在,而文革的阴影恐怕也久久难以散去。
2
2)一群麻木的看客。麻木、冷漠、不觉悟的国民。
5、“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A.“山药蛋派”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十分注重作品的社会功效,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格,他们的作品既具有“问题小说”的特点,也具有大众化、民间化的特点。“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有赵树理--《三里湾》、马烽--《饲养员赵大叔》
B.“白洋淀派”的作品多取材于冀中平原地区的乡村生活,以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为主要特征,歌颂劳动人民的纯净朴实的美好品德,或记录清新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民风民俗,表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情美、人性美,形成了共同的朴素自然、清新柔美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家主要有孙犁《铁木前传》、刘绍棠《青枝绿叶》
C.“茶子花派”是一个乡土化与诗意化相结合的文学流派,既强调对时代风云和社会变革的记录,更强调对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特别是南方农村的婚丧嫁娶、节令习俗、迷信禁忌等民俗风情的表现,努力追求一种风俗画和田园诗的风格。其代表作家主要有周立波《山乡巨变》、周健明《柳林前传》。
6、《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除了《鹿鼎记》,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中,主角的性格为人里,都体现了一个“侠”字。所谓的侠,偏重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即使不考虑立场对错,总有十分正气在里面。再就是情——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除了鹿鼎,其他的主角无论性格如何,大多有一段情意纠缠在心底,也许很苦,也许很甜,但都很真。无论是杨过与小龙女,还是从桃花岛盗书而逃的梅超风,都是如
3
此。
但是《鹿鼎记》不同。首先主角没有武功。但他并不是不能学武功,而是不愿意学:他曾对师父独臂神尼道:弟子学了这天下第一逃命的功夫,就再也不怕了!可见他志不在武,仅仅在于保命——保住了命,才能去享受他的金钱美女~主角对爱情的看法,更不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是基本上见一个爱一个,不止是爱,而且是要占有,是要娶了来——这一点,在别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中是没有的。
再就是,韦小宝不是侠。他是个小流氓,行事只凭义气,跟红花会的人结拜,就念着要护着赵三哥;进宫跟小玄子成了朋友,就把反清复明的师傅丢到了一边——他唯一苦恼过不去的事儿,是小玄子要杀他的赵三哥,而赵三哥他们,偏要杀小玄子。——这样的人,跟正气这两个字,没有关系。
所以《鹿鼎记》中,没有武,也没有侠。这就是它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最大的区别。
论述:
1、 特性有?
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 高密东北乡 ?这对于他小说的独
莫言是当代文学巨匠,作品繁多又都具有重量。在我们阅读他的作品时,特别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运用儿童视角,弱智视角的叙事方式是最多的。选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一直都是莫言的偏爱。莫言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以前我没有意识到,后来被别人点破后我才发现采用儿童视角讲述故事原来是我的一种潜意识。我想这可能和一个作家的出身、经历、生长环境及其创作心理有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少年岁月吃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
4
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所有这些都使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观望和想入非非。而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视角就成为了我讲述故事的首选。然而,尽管我一直采用这一方式来构造故事,但却一直没能将这种方式用到极致。\"因此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灵似的孩子,《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爸爸\"、《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檀香刑》中的赵小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梦境与杂种》中的柳树根与柳树叶,《酒国》里的一个小妖精等。在莫言的笔下,儿童是美丽的,聪明的,充满智慧的。与对儿童的偏爱相对照,莫言的笔下的其他人物相形见拙。
莫言在小说中融合了齐文化、用耳朵阅读的经验和神怪小说传统,创造出了充满神秘氛围的高密东北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志怪传奇是莫言小说世界的显著特征。他复归了神秘主义文学传统,表现出对于人性、历史和现实的诗意想象力,使作品呈现出繁复的审美意蕴。
2、《烦恼人生》和《塔铺》的区别
《烦恼人生》是池莉的成名作!
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开启了“新写实小说”这个小说流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池莉精心编撰的中短篇小说集。本书中的小说,不仅好读,而且耐看。读这些贴近生活的文字,我们都可以在其中看到真实的自己!《烦恼人生》《池莉经典文集》中的一部,收入了包括《烦恼人生》、《细腰》、《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七个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可以看出作家闻名文坛初期的温婉的行文风格。这些小说,一如作家一贯的叙述风格,细腻动人,而又那么生活化。[《烦恼人生》发表于《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是池莉的成名作。曾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小说月报》
5
第三届百花奖。后收入作家的小说集《烦恼人生》之中。
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创作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她终于顿悟“我们今天的这生活不是文学名著中的那生活”,开始去掉哪些诗意和浪漫,努力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烦恼人生》就是这种思考和探索后的代表作。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通过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当代普通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烦恼:狭小的住房,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处境,每天上班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拥挤的公共汽车和轮渡,被人诬陷、被领导批评的烦心事,等等;描写了他在这重重困境中的挣扎、奋斗和心理感受,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生存的困境和无尽的人生烦恼。
人物形象: 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位善良忠厚、掌握着现代化操作技术的钢铁工人。年轻时曾经对人生充满理想,随着社会变动和年龄的增长,他离开了插队时的农村回城,进厂,结婚,有了孩子,成为现实中的丈夫、父亲、工人、师傅,吃力地扮演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承担着繁多而沉重的责任。年轻时的理想被成年累月的单调繁琐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无法处理的情感矛盾彻底瓦解了。小说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印家厚一天之中所面临的困境:狭窄、拥挤的住房,还面临着即将拆迁的命运;清晨,为上厕所和洗漱而匆忙的排队;上班途中,拥挤的公共汽车和因带着儿子产生的纠纷;本应到手的一等奖金,被莫名其妙的取消;老父亲的生日临近,想买礼物却又囊中羞涩;中午吃饭,买来的菜里居然有条肥肥的虫子;想报考电大,又受到领导的阻挠;难忘的初恋,和必须回避的女徒弟雅丽的感情……。晚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到床上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三十六分了,回想一天的林林总总,印家厚对自己说:“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
6
印家厚的一天是那样的漫长和难耐,这种漫长和难耐不仅来自于生活过程本身——中国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来自于由于困窘的生存现实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历程。印家厚收到好友江南下的来信,信中谈到了当年的知青生活和印家厚的初恋……。初恋的难忘与少年时代的理想破灭和失落,使印家厚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是严峻的现实又要求他必须面对这一切。小说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印家厚这种由生存窘况转化而来的心理氛围:一种对生活难以言说的无奈和对未来生活的希冀与渴望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烦恼。
艺术特色: 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烦恼人生》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表现手法来看,都显示了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注日常生活。在作品中看不到重大事件和历史风云的变幻,只有我们天天都可以遇到的生活琐事:吃饭、挤公共汽车、上班、照顾孩子、给老人祝寿等等。小说真切细腻地描摹了主人公印家厚一天的日常生活及烦恼的心理状态,让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审视自己的生存境遇,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其次,平易通俗的语言。池莉为了真切地展示生活的世态、人情,运用世俗化的平易的语言,注意语言的本真彩色,不回避粗俗,使小说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显现出独有的情趣。比如,在轮渡上工人之间的对话:“去蛋!什么体力脑力”,“中听有屁用!人家周继红,小丫头片子,就凭一个斤斗往水里一栽,一块金牌……”几句生动有趣的粗言俗语把普通工人豁达、质朴的性格勾勒得十分清楚、真切。小说中,印家厚与妻子的对话同样充满了浓重的生活情趣。
第三,生活流式的叙述形态。现实生活本来就具有的节奏性、随意性和多变性,为生活流的技巧运用提供了展示日常生活之美的可能性。池莉凭借自己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虚构能力,把现实生活秩序打碎后按照特定的艺术规律重新组合,建立起了一个“仿真想象”(池
7
莉语)的生活空间。比如,印家厚早晨排队洗漱、上厕所的生活细节,既突出了因狭窄、拥挤的住房条件,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又保留了现实生活得快节奏、随机缘的原生态;公共汽车上的拥挤和争吵,既反映了城市交通的超负荷与人们紧张的心理,又透露出生活流程自身的节奏性和偶发性,还增加了读者阅读的亲切感
《塔铺》因为原著堪称当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故事发生在极具乡土特色的黄河故道,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作者求取功名之时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反映了极具豫北特色的民风民情。小说极具乡土气息,又充满浪漫色彩,伴以黄沙、沙坡、杨柳、榆槐、湿地等黄河故道景观,如果拍成电影,必将是一部佳作。看过《我的父亲母亲》的人,应该可以想象到,将《塔铺》拍成电影,其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亚于《我的父亲母亲》。并且,《塔铺》所讲述的故事和反映的情感比之《我的父亲母亲》,毫不逊色。据说王威的《塔铺》改编的内容较多,可惜我没看过,不知道到底怎样,并且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少之又少。我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将原版的《塔铺》拍成电影,最起码能还原延津县当年美丽的黄河故道景观,留住那份美好的记忆。
历史沿革
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塔有七层,无顶,说是一位神仙云游至此,无意间袖子拂符塔顶拂掉了。----刘震云1987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的短篇小说《塔铺 》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乡塔铺村,原塔铺乡,位于河南省延津县西北部。塔铺村多洪、裴、苗等姓氏。
塔铺,以前叫白马津,曾经是一个黄河渡口。
8
沿革:
铺
1955年设塔铺乡
1958年属夹堤公社
1983年复改塔铺乡
2005年,撤销塔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石婆固乡管辖。
3、《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作品主人公王利发的象形塑造加以说明?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 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 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茶馆》的三个时代背景分别是康梁等人的维新运动失败后的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 (约为 1918年 );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大兵在北平横行霸道的时候 (约 1948年 )。在剧本里,这三幕是充满没落气
9
息的三个时代,来来往往的主要是些旧时代的人物,整个作品的基调被涂抹上一层黯淡的灰色调。如果说它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则作品中狂飚突进的革命英雄和所谓的“正面人物”的寥寥无几则显然使这种说法不太可靠,用那个时代流行的庸俗社会学的文艺批评标准来看,《茶馆》这部戏缺少“葬送”旧时代、开创新时代应有的革命者主体和荡漾......(
“葬送三个时代”封建民朝,王朝,军阀
茶馆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是晚清封建帝制统治时代,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时代。剧本以三幕戏,分别描写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表达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
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描写了这样一些事件:谭肆同问斩.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失败,封建顽固势力气焰嚣张;民族资本家秦仲义雄心勃勃,想开办大工厂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农民生活不下去,被逼迫卖儿卖女。康六以十两银子卖掉了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另一农妇要以二两银子卖自己十来岁的小妞但没有人要。人口贩子十分活跃,乘机大赚昧心钱;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势力大肆入侵,清统治者奉行空协投降政策,洋货进来,白银外流,吃洋烟信洋教、说洋话的气焰熏天,有事情可以直找县太爷,官面上都不敢惹他们;衙门侦缉、黑社会人物、打手横行,常四爷只因为看到乡妇卖女儿的惨剧,说了一句“我看哪,大清国要完”!被侦缉宋恩子、吴祥子抓去坐了一年多牢;太监俄总管竟
然买大姑娘做老婆,一个社会到崩溃时真是什么荒谬事都会出现。这是一个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时代。第一幕结尾,两个茶客下棋,其中一个说;啊,完了!”暗示大清帝国统治的完结。
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派系混战为背景。打仗打得没完没了,老百姓成为难民四
10
处流浪乞讨。剧本着重写王利发的裕秦茶馆,北京许多大茶馆被迫关门,裕泰茶馆苦苦挣扎,前面是茶馆,后面改成公寓出租。还未开张,苛捐杂税,敲诈勒索,接踵而来,逼得王利发焦头烂额,穷于应付。兵大爷、衙门侦缉依然横行不法,随意打砸、抓人,人口贩子仍然活跃。剧本还写到两个大兵想合买一个大姑娘为妻,和第一幕太监买老婆一样,一个社会到了末路什么事儿都会发生。
第三幕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作品写了这样一些事: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横行;秦仲义办的工厂、仓库货物全被国民党接收大员当做敌产没收,最后只捡了工厂机器的几个小零件算是他一生实业救国的留念;王利发的茶馆被国民党宪兵霸占、开办什么花花联合公司,买卖姑娘训练后供应美国军队、各级官员,人口贩卖和色情服务官办合法;物价飞涨,王利发的茶馆不得不要喝茶先付茶钱;国民党雇用打手打里教罢课的教员学生,打手大有用武之地;区动会道门十分活跃,各种沉渣泛起,相面的变成天师,人口贩子成为花花联合公司总经理,侦缉变成特务,连庞太监的侄媳也变成皇后娘娘,真是群魔乱舞。剧本最后,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个人在一起回顾一生,秦仲义说:“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开什么工厂。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耿直的常四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一辈子敢作敢为,专打抱不平,参加过义和团,跟外国侵略军打仗。凭劳力挣饭吃,七十多岁了卖花生米糊口,他说:“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王利发诉说自己当了一辈子顺民,为的是孩子们冻不着饿不着,却连窝窝头也吃不上。这都是对可诅咒的黑暗冷酷的旧时代的血泪控诉、最后,三个老头儿按北京出殡的风俗,撒纸钱来祭奠自己、作品通过三个时代的描写,通过三个主要人物的命运遭遇,表达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最后的面纸钱也意味着是为黑暗的旧时代送葬。
剧本第三幕写到教员罢教、学生罢课的群众运动,并暗示这群众运动是共产党发动领导的,表达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埋葬旧时代,才能救中国的思想。这也是作品主题的重要方面。
11
二、简析《茶馆》的结构形式。
剧本的结构形式的第一个特点是以三幕戏分别描写三个时代,通过裕泰茶馆从挣扎生存到破产这条纵线和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四面反映近五十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以揭露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达到葬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通俗的说法就是以三幕戏分别描写三个时代的某一天在北京裕泰茶馆内发生的事情,包括茶馆本身的事情。旧时代的大茶馆,三教九流各式人等在那里喝茶谈天互传各种消息,议事、进行谈判等等,因此会传播、议论和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例如在第一幕中,有权势的两家为一只鸽子各雇打手要打群架,有黑社会人物黄胖子进行调解吃茶在茶馆中进行,人口贩子刘麻子在那里活动,进行人口买卖,农民卖儿卖女到茶馆中来,庞大监要买老婆也到茶馆中来,并得意地传在谭嗣同问斩的消息;相面的唐铁嘴在茶馆要给某客相面;衙门侦缉宋恩子、吴祥子也到茶馆中来监听捕人等等。茶馆里发生的事具有各时代风俗特点,这就从侧面反映了时代风云变幻。
结构的第一:特点是采取了独特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这种结构特点是全剧没有统一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将众多的人物速写组成几十幅时代剪影,形成一个个戏剧片断,经巧妙编织,既展现多种多样的戏剧冲突,又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从而广泛反映了时代环境和社会心理。这种戏剧结构的特点是人物多,《茶馆》一剧就有七十多人。主要人物十多个和几十个次要人物穿插结合,组成几十个小故事小戏剧,这些人物和故事各自相对独立,展开冲突,表现时代的某个侧面,汇成一个时代的大故事。
人物多,时间长(第一幕到第三幕相距近五十年),如何结构?剧本采取了四个办法。(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如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下层劳动者常四爷,第一幕中是二十多岁,第三幕时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这三个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他们不同的处世哲学和相同的悲剧结局,是作品在内部结构效应上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表达了“葬送
12
三个时代’的主题,尤其是茶馆掌柜王利发。(2)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侦缉宋恩子、吴祥于,在第三幕成为“小宋恩子、小吴样子’,相面的唐铁嘴由儿子小唐铁嘴继承父业,成为唐天师了;人口贩子刘麻子,也由小刘麻子出任为花花联合公司经理了。(3)有些次要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只在一幕中出现,如第一幕中的庞大监、吃洋教的马五爷,第二幕中的两个逃兵,第三幕中的庞太监儿媳、小丁宝等。(4)每个角色都只说他自己的事。因此,人物虽多事件虽繁但情节不乱,时间虽长但线索清晰。
三、分析王利发的形象及其对表现全剧主题的意义。
王利发是北京裕泰茶馆的掌柜,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第一幕时,他才二十多岁。为人精明、干练、勤俭、善于经营。他的处世哲学是: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因此,他从不敢得罪有钱有势的人,但总免不了被敲诈勒索。为了能让茶馆经营下去,他也顺应时代变迁,不断改变茶馆的经营方式,在茶馆中添评书甚至雇用女招待。因此在那黑暗时代,北京的大茶馆纷纷倒闭,唯独裕泰茶馆在苦苦挣扎中硕果仅存。在第一幕中我们看到他抱着‘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须要紧”的办法,八面玲珑地应付顾客。房主秦仲义要来进房租收房子,他巧妙应付,有分寸地奉承、讲好话,以父亲的老关系老交情求照应用讲得真是滴水不漏,既敬重又亲近。连气派很大见多识广的秦仲义也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精明。他对茶馆里发生的事,不问是非,都好言相劝。打手二德子对常四爷横蛮无理,寻衅闹事,他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谁也不得罪地劝架。他但愿茶馆里不发生事儿,平平安安;他要茶客们‘莫谈国事’。对衙门侦缉在茶馆里捕常四爷,他不置一词只照管好王爷的鸟儿。他期望以这种处世之道使茶馆平安;但是,在第二幕我们着到他这个茶馆还是免不了受兵大爷、侦缉、巡警的敲诈勒索,使他穷于应付。在第三幕中,他这个老字号茶馆甚至用起了女招待。最后,茶馆还是被国民党宪兵处霸占,他落得破产上吊身亡。他最后和常四爷、秦仲义回顾自己的一生,说:“我呢,做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磕头。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
13
灾没病!“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又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凄凉呼号,是对旧时代的控诉。这样一个于练精明、勤俭善良、善于经营的小商人,最后落得活不下去而破产悲愤自杀,说明旧时代是何等黑暗冷酷。王利发的命运遭遇,揭示了这样的时代必然也必须结束从而对“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起到重要作用。
王利发及其茶馆在全剧中还具有结构功能,是全剧的核心人物、核心场景,起到辐射、领起其他人物和社会时代背景的结构作用。
四、举例分析《茶馆》的语言风格,并说明人物对话的个性化特征。
茶馆的语言简洁犀利明快,含蓄风趣生动,极富个性色彩。《茶馆》人物众多,但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力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每个人物的语言都透露出他的身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同时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京味儿”很足,是在北京口语基础上提炼的文学语言。试以第一幕中秦仲义出场以后的几场戏作一简要分析。首先是秦仲义和王利发的一场戏。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主,他来是要看看茶馆生意怎样,他要涨房租。他是北京的大民族资本家,财大气粗,所以虽然也不过二十多岁,但讲起话来却很拿大,叫王利发小工说是“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作生意不会”!他把进房租说得很轻巧:“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1”每句话都显示出他的身份、势派和精明。王利发的对话极精彩在略带谦卑的语气中透着精明干练和得意自信:“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呢,谁叫我爸爸死得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须要紧”,并讲了他父亲的“多说好话,
14
多请安”的老办法。他这话是回答秦仲义的,也是讲给所有茶客听的,表示他很懂得怎样经营,显示他八面玲珑的性格和处世之道。他对秦仲义的奉承也很得体:“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秦仲义要进房租,他回答极巧妙,面子上说对, 并不当面诉苦讨价还价,只说这点小事你派管事来就行,我跟他商量,该进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使得秦仲义不好再开口。对秦仲义要收房子的话,他马上以“你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你多么照应我心疼我”—一回答,使得秦仲义也不好再开口,真是一个谈判好手,显示他的精明干练。
接下来,一个乡妇要卖自已十来岁的小妞,引出了常四爷、秦仲义的一场戏。常四爷买两碗烂肉面给她们吃,并说;“我看哪,大清国要完。表现出他虽是旗人,但对清帝国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深恶痛绝和爱国之心及敢说敢为的耿直性格。秦仲义则老气横秋地说:‘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他要‘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表现出他的雄心勃勃,要走实业救国的道路。秦仲义和庞大监的一场戏,对话也极精彩,双方唇枪舌剑,话中有话含蓄而有内涵。秦仲义一见庞太监就说: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安顿”二字,内涵丰富。庞太监是封建顽固派,作为内廷总管,对维新改良极端恐惧,现在维新失败,他心里自然‘安顿了。庞太监的答话是:‘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封建顽固势力的天下太平了,他一副得意高兴劲儿,而且对秦仲义语含杀机,真是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对秦仲义这个北京大财主心存不平、嫉妒‘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不平嫉妒之心溢于言表,而最后一句杀机更露。秦仲义则以守为攻“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庞太监也貌似打哈哈:“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内涵是走着瞧,看你有多大能耐,看准厉害。从上述分析,可以充分看出,《茶馆》的语言个性化,达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高超造诣,简洁犀利明快、含蓄风趣生动的特点极为显著,“京味儿”很浓,如‘您”、“甭”、‘安顿等词。
15
19898210117 1842 .20032631. .200323631. 2.2 33 199110149. 3.2 4 2001201
16
19873311. 199577283.
17
18
19827
19
1997204 35
20
2 1
21
17
22
84211.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